问题

为什么李隆基复国后没有鞭尸武则天?

回答
李隆基在复国之后,并没有选择鞭尸武则天,这背后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政治和情感因素,远非简单的“复仇”或“清算”所能概括。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态、李唐王朝的复杂继承关系,以及李隆基自身的政治智慧和长远考量。

首先,我们要明确李隆基复国并非一场彻底的“拨乱反正”,而更像是一场权力交接的“回归正统”。武则天虽然篡改了国号,将李唐王朝变成了武周,但她毕竟是出自唐朝皇室的女性。她的上位,虽然有违传统的父系继承制度,但并非完全脱离了李唐的根基。她在位期间,虽然手段强硬,但也巩固了对中原的统治,并发展了一系列政治制度,对唐朝的延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当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迎回太子李显(唐睿宗)时,他的主要目标是恢复李唐的正统性,扫除韦后集团的势力,而不是要将武则天所代表的一切都彻底否定和毁灭。武则天已经去世,而且她在位期间,尤其是后期,也有不少支持者,对她进行鞭尸这样的极端行为,在政治上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反弹和动荡。

其次,李隆基的政治目标是稳定大唐,而非激化矛盾。他从一个旁观者和参与者的角度,见证了武则天统治后期以及韦后专权所带来的政治混乱和不稳定。他深知,一个国家的稳定比个人的恩怨更为重要。如果他对武则天进行如此极端的人格侮辱,很容易被对手抓住把柄,指责他为“不孝”、“残暴”,从而动摇他的统治合法性。更何况,他的父亲李旦(睿宗)在武则天时期就曾经被封为皇太子,后来又被贬为庐陵王,他在政治上并没有完全脱离武则天的影响,而且武则天也并未对他进行过度的政治迫害,反而是在后期又让他复位。李隆基如果对武则天进行鞭尸,无形中也会让自己的父亲陷入尴尬的境地,甚至可能引起父子之间的隔阂。

第三,李隆基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当时的唐朝,内部派系林立,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官员并非都是奸臣,其中也不乏有能力之人。李隆基在政变后,并没有一概清除武则天时期的大臣,而是进行了一些甄别和任用,比如姚崇、宋璟等人的重用,就体现了他的政治眼光。如果他采取极端手段对待已故的武则天,可能会让那些依附于武则天政治遗产的大臣们感到不安,担心自己也会被清算,从而导致人心惶惶,不利于国家的治理。

再者,李隆基的上位,很大程度上也受益于武则天时期所建立的政治基础和人才选拔机制。虽然武则天用人不拘一格,有时也出现了滥用权力的现象,但她也打破了门阀的束缚,为一些出身寒门的有才之士提供了机会,这些人也为后来的唐朝发展贡献了力量。李隆基如果采取极端措施,等于是否定了整个武则天时期的一切,这在历史观上也是不成熟的。

最后,我们也要考虑李隆基个人的情感和政治风格。虽然他发动政变,显示了他的果断和野心,但从他后来的统治来看,他更倾向于采取怀柔和收揽人心的策略。他之后的“开元盛世”,正是建立在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有效的统治之上。对一个已经故去的、并且是家族长辈的人物进行鞭尸,不仅不符合他塑造的“明君”形象,也容易让自己背负上“残忍”的骂名,这与他追求的政治抱负和统治风格是相悖的。他更希望通过有效的治理,让人民安居乐业,从而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和优越性,而不是通过报复性的行为来宣泄个人情绪。

总而言之,李隆基复国后没有鞭尸武则天,是他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下,权衡利弊,做出的一个深思熟虑的政治决策。这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战略眼光,以及对国家稳定的重视。他更看重的是如何让大唐王朝重新焕发生机,而非沉溺于过去的恩怨纠葛之中。这种做法,也为他之后开创“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就是武则天聪明的地方了,她充分吸取了吕后的教训,把所有李治非己出的儿子,除李治外李世民的所有儿子及其后代,以及除李世民外李渊所有的儿子及其后代,以及其他大部分李氏宗亲都杀干净了。

以至于后来神龙政变还政于唐的时候,大臣的选择只有李旦和李显。

于是唐朝之后的所有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后代,皇帝为什么要挖自己妈/奶奶/祖奶奶的坟?

再说了,不是武则天把李氏宗亲屠戮殆尽,还不一定是李隆基上位呢。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感激武则天还来不及。

user avatar

号外号外!人伦大惨案,孙子不肖鞭尸亲奶奶!大唐时尚周刊今日头条!

你信不信李隆基敢这么干,肯定上头条(请按照现代人理解方式来理解“上头条”)

知道为啥吕后死后诸吕湮灭,连唯一的小孙孙都给人冠了一个“非帝所出”给杀了。

智商比凳子高的都知道这小孙孙铁定是吕后亲孙子、刘邦的亲孙子、刘盈的亲儿子,可他还是死了。被砍死了还说他不是他爹的亲儿子。

还不是因为吕后没有其他亲生的成年儿子?

她要是能和武后一样,连生五个儿子,二死一废还剩俩,作天作地也不怕。

刘盈死了?没事儿,刘满上。刘满也死了,还有亲儿子刘溢……何至于连她死后连小孙孙的命都保不住?

李隆基作为武则天之子李旦的儿子,他也是武后的血脉,你能说你奶奶是乱臣贼子?

那你是啥?

陛下何故造反?

我反我自己?

他要说武后是乱臣贼子,那他就不是大唐的皇子,他是前朝乱臣贼子武庶人的孙子,该杀!

所以,武后是英明神武的则天大圣皇后,鞭尸?

谁敢鞭尸我亲奶奶?!

我奶奶则天大圣皇后永远正确永远英明神武!她管理天下是嫌弃我的伯伯们能力不足才替他们干活的,现在还政给我三伯是她年纪大了干不动了……

我永远拥护我奶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李隆基在复国之后,并没有选择鞭尸武则天,这背后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政治和情感因素,远非简单的“复仇”或“清算”所能概括。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态、李唐王朝的复杂继承关系,以及李隆基自身的政治智慧和长远考量。首先,我们要明确李隆基复国并非一场彻底的“拨乱反正”,而更像是一场权力交.............
  • 回答
    要理解唐玄宗李隆基对王忠嗣的刻薄与对安禄山的厚爱,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唐朝后期政治环境、李隆基的个人性格、对节度使制度的态度,以及王忠嗣和安禄山各自的特点和所处的位置。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与“坏”就能概括的,而是牵涉到复杂的政治考量和权力博弈。一、 王忠嗣:忠诚的守护者,却触碰了敏感的政治神经王忠嗣,.............
  • 回答
    《妖猫传》中关于杨贵妃“尸解”的说法,确实是个很有趣的切入点,也正是这个设定,让李隆基下毒的行为显得更加复杂和令人玩味。要详细解读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皇帝“狠心”。首先,我们得明确“尸解”在《妖猫传》里的含义和语境。在影片中,“尸解”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那种得道升仙、肉身.............
  • 回答
    太平公主输给李隆基,这并非偶然,而是一系列政治斗争、个人性格以及时代背景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要详细讲述,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唐朝中宗时期,甚至更早一些。首先,我们得看看太平公主这个人。她深受母亲武则天的影响,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政治野心和才干。武则天退位后,太平公主虽然没有直接称帝,但在政坛上依然有着举足轻.............
  • 回答
    李渊作为太上皇时期的境遇确实比李隆基要好得多,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政治、个人情感、以及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详细分析: 一、 政治背景与权力过渡的性质不同1. 李渊的退位是“主动选择”,权力平稳过渡: 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是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逼宫夺权的结果。虽然过程血腥,但一旦李世.............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好,它触及了唐朝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和评价标准。简单来说,李世民(唐太宗)和李治(唐高宗)时期虽然是唐朝发展的重要奠基期,但与李隆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相比,在许多方面尚有差距,因此后者更符合“盛唐”的定义。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原因: 一、 李世民(唐太宗)和李治(唐高宗)时期:.............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涉及到中国历史中两个重量级的皇位争夺事件。李世民敢于“造反”而朱棣却不敢,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军事、家族以及历史环境的差异。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 李世民敢于“造反”的背景与动机首先要明确一点,严格来说,李世民并非纯粹的“造反”,而是被认为是玄武门之变,是一场发生在皇子之间的.............
  • 回答
    唐太宗李世民,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君王,以其雄才大略、开创了“贞观之治”而闻名。他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战火洗礼,身体素质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那么,为何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却在51岁(虚岁52岁)就撒手人寰了呢?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寿命短浅,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
  • 回答
    “为什么李华不会英语还要交那么多外国朋友?”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背后触及了语言能力、交友方式以及跨文化交流的多个层面。实际上,李华虽然不会英语,但依然能交到很多外国朋友,这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原因可以非常丰富和具体。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李华可能的情况和原因:一、 李华的“不会英语”可能不是.............
  • 回答
    看到《开端》的李诗情和肖鹤云,很多人都会好奇,为什么李诗情明明经历了更多轮的循环,身体状况似乎却比肖鹤云更稳定,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得更有韧性?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角色设定、心理素质以及两人在循环中所承担的不同功能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身体的“适应性”与“消耗性”:李诗情更侧重“学习”,肖鹤云.............
  • 回答
    李治,这位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即唐高宗,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印记。说他“才大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他继承了唐太宗李世民打下的盛世江山,并且在位期间,唐朝的疆域和影响力达到了空前的顶峰,这本身就足以证明他并非庸才。然而,后世却给他扣上了“懦夫皇帝”的帽子,这其中究竟是何缘由,又隐藏着.............
  • 回答
    关于李敖先生的“很快就被遗忘”,这个说法其实有些片面,也存在一些误解。当然,相比于他生前作为公众人物的巨大声量,他离世后媒体和大众的关注度确实有所下降,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1. 李敖其人与时代烙印:李敖是一个极具个性和争议性的人物。他一生以“斗士”自居,以犀利、泼辣、敢.............
  • 回答
    李嘉欣的“小三”事件和随之而来的舆论争议,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这背后牵扯到情感伦理、公众人物形象、媒体塑造以及大众心理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我们需要抽丝剥茧,从不同角度来审视。首先,我们得回到事件本身。李嘉欣与刘銮雄的恋情,是香港娱乐圈颇为轰动的一段往事。刘銮雄当时是有.............
  • 回答
    李世民之所以能在李渊和李建成(作为太子)都在的情况下成功发动“玄武门之变”并最终夺取皇位,这背后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政治博弈过程,绝非一时冲动或仅仅依靠武力就能实现。以下将从多个层面详细阐述:一、 李世民的个人能力与基础:1. 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威望: 这是李世民最核心的优势。在唐朝建国的过程中,李世.............
  • 回答
    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评价极高的一位皇帝,被誉为“千古一帝”,他的功绩和历史地位毋庸置疑。然而,即便如此,在历史长河中以及在现代社会,李世民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争议和“黑点”,使得一些人对他持有负面看法。这种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 历史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和争议性: 玄武.............
  • 回答
    李诞和王建国,这俩名字最近几年在脱口秀圈子里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一个以其独特的“丧丧的快乐”、“佛系”人设圈粉无数,一个则以其“谐音梗大王”的称号深入人心。但如果说谁更“火”,那答案似乎很明显:李诞。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同台竞技,不同境遇”的情况呢?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运气使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在起作用。.............
  • 回答
    李商隐的诗歌中,《无题》诗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数量也相当可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一、 情感的含蓄与委婉,难以直抒胸臆:这是最普遍也最直接的原因。李商隐的诗歌,尤其是爱情诗,充满了细腻、复杂而深沉的情感。这些情感往往伴随着以下特点:.............
  • 回答
    “李陵以五千步卒,却能与数万匈奴骑兵缠斗,其英勇战绩至今令人传颂。而对比宋朝,虽然国力强盛,但步兵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却往往难以匹敌,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个重要议题,也反映了不同时代军事思想、装备技术以及战术策略上的巨大差异。绝非简单地说宋朝步兵不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关注,也确实值得深思。李兰娟院士、张文宏医生等等,他们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无疑是冲在最前线、贡献卓著的优秀代表。他们的专业素养、担当精神,以及为公众健康付出的努力,大家都有目共睹。然而,为什么他们似乎没有获得“国家荣誉”这个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也尽量不让这段话显得像机器生.............
  • 回答
    李克农能够被授予上将军衔,这绝非偶然,而是他长久以来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他在情报、统战和外交领域展现出的卓越才能的必然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的革命生涯,以及他所扮演的关键角色。首先,李克农的革命履历极其丰富且充满传奇色彩。他很早就投身革命,在白色恐怖的严峻环境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