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现代人认为中医单靠把脉就能确诊?

回答
确实,关于“中医仅凭把脉就能确诊”的说法,在现代社会中时常能听到,但这种说法往往是对中医的过度简化,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误解。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首先,历史的惯性与经典传承。

中医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一个漫长且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古代,科技条件有限,诊断疾病主要依靠的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其中,“切脉”——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把脉”,是中医最具代表性的诊断方法之一。古籍中记载了大量关于脉象的理论,将不同的脉象与身体的脏腑功能、病邪性质、疾病的浅深缓急等一一对应。这些理论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检验,被认为是宝贵的知识财富。

因此,当人们谈论中医时,自然会立刻联想到“把脉”这一核心元素。尤其是在一些影视作品、文学描述,或者非专业人士的传播中,“老中医闭着眼睛,摸着你的脉搏,然后‘啪’的一声说出你的病因”这样的场景被反复强调,这就在大众心中形成了一个非常深刻的、以“把脉”为核心的中医印象。这种“标签化”的认知,即使不完全准确,也容易被人们接受和传播。

其次,“切脉”在中医诊断中的实际地位与特殊性。

尽管中医强调“四诊合参”,但在“四诊”中,“切脉”确实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甚至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

高度的系统性和抽象性: 中医的脉象理论非常庞大且精细。中医通过触诊腕部寸口,感受动脉搏动的搏动频率、节律、力量、形态等,从而感知全身的血气变化,反映脏腑的盛衰、病邪的性质(如寒热、虚实、表里)等。比如,我们常听说的“浮脉”(病在表)、“沉脉”(病在里)、“滑脉”(痰湿内阻)、“涩脉”(血行不畅)等等,这些描述背后都有着复杂的理论支持。
信息的浓缩与反馈: 在中医看来,全身的气血运行都会在脉象上有所体现。通过把脉,医生能够感知到身体内部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通过其他方式难以直接观察到的。在没有现代仪器辅助的情况下,把脉提供了一种直接感知人体内部动态信息的方式。
经验与技术的体现: 很多经验丰富的中医师,通过长期的实践,对脉象的变化已经有了非常敏锐的感知能力,能够从中解读出比普通人丰富得多的信息。这是一种高度精炼的经验与技术结合的产物,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其“神奇”程度自然难以言喻。

也正因为“切脉”具有如此独特的地位和信息量,才使得一些人产生了“中医仅靠把脉就能确诊”的误解。他们看到医生“简简单单”地把一下脉,就能说出不少身体问题,便容易将其归结为“把脉”本身的神奇,而忽略了更重要的“闻、问”等过程,以及背后深厚的理论支撑和医生自身的经验积累。

再者,现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也加剧了这种认知。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大大增强,但同时也存在着碎片化、标签化、甚至被“拔高”的风险。

“金句”与“亮点”的放大: 很多关于中医的讨论,往往会抓住一些“戏剧性”或者“令人惊叹”的点进行传播。比如,某个名医通过把脉准确诊断出疑难杂症的故事,很容易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而那些日常的、需要“四诊合参”才能得出的诊断,则因为不够“突出”而鲜为人知。
简化论和“速成论”的误导: 有些养生类的文章或者视频,为了吸引眼球,可能会过度强调中医的“简便”,甚至暗示中医是一种“速成”的、不需要太多学习就能掌握的技能。这无形中就淡化了中医诊断的复杂性和严谨性。
与西医对比产生的认知差: 现代人更熟悉西医以仪器检查、化验报告为基础的诊断模式,这种模式相对客观、量化。相比之下,中医的“望闻问切”,尤其是“切脉”,其过程更像是“艺术”而非“科学”,缺少现代人习惯的量化指标。这种认知差,也可能让一些人认为中医的诊断“不够科学”,进而产生“靠把脉就能确诊”的极端简化认知,来理解中医的“独特”。

那么,事实的真相是什么呢?

中医诊断从来不是“仅凭把脉”。 任何一个合格的中医师,在诊断疾病时,都会严格遵循“四诊合参”的原则。

望: 观察病人的神色、舌苔、皮疹、体态等。舌诊在中医诊断中尤为重要,舌象的变化能够反映体内脏腑的寒热虚实。
闻: 听病人的语声、呼吸、咳嗽,以及嗅病人身体或排泄物的气味。
问: 详细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生活习惯、饮食起居、情绪变化等等。这是一切诊断的基础,很多关键信息都需要通过问诊才能获得。
切: 就是我们常说的把脉,同时还包括触摸病人身体的某些部位,如按压腹部、皮肤等,以了解局部是否有异常。

这四种方法是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把脉虽然重要,但它提供的是身体内部气血运行的“信号”,这些信号需要结合望、闻、问所获得的其他信息,经过医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才能最终得出准确的诊断。就好比侦探破案,虽然指纹是重要的线索,但还需要结合目击证词、监控录像、现场勘查等多种证据,才能最终锁定真凶。

总而言之, “中医单靠把脉就能确诊”的说法,是由于历史的传承、把脉本身在中医诊断中的特殊地位、以及现代信息传播的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一种对中医诊断过程的过度简化和片面理解。真正的中医诊断,是一个系统而严谨的过程,需要“四诊合参”,并辅以医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哲学家的邀请。

曾经很是佩服哲学家的,但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怎么也难相信哲学已经被科学打得它妈都不认识了。

特别是现在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直接进军到了哲学家的自留地——心灵。

原本被认为只能通过“悟”才能到达的内心世界,现在被发现与大脑的物理现象紧密相连。

于是哲学家们逐渐接受了“物理主义”,即所有事物(当然,包括心理事物)都是物理的,或者是随附于物理事物的。

哲学家一开始想告诉物理学家应该研究什么,什么是物质,只是没想到,现在轮到物理学家告诉哲学家什么东西存在了。

特别是“科学哲学”这一新学科的诞生,不但完全改变了曾经的一贯认为哲学在指导科学的说法,还让科学自身更容易分辨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了!

哈哈,哲学家?呵呵。

当中医治病经不起科学的检验后,有说中医是超科学的、有把中医往文化上靠的、有中医碰瓷中国“古代哲学”的……

因为一个自称“哲学家”的人邀请,扯得有些远了。

也就是说哲学在科学的步步紧逼下已经自身难保,还想让中医躲在哲学后面苟延残喘?


现代人相信把脉可以诊断病情,是因为他们的脑壳还是传统的。

他们不明白所有的中医都是用取象比类的语言来描述事物,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两头堵”,怎么说都能圆过去。

张仲景用《伤寒论》医死了自己家族多半的人,比那只脑袋被门夹扁了后就能内视的鸟差远了。

这只被门夹扁了不是什么好鸟的居然可以钻进人身体,去经脉穴位走一圈,就直接甩“望闻问切”几条街。

中医后人传承不了这类自己吹下的牛逼,现在只好靠骗了!


所以现在中医都是骗子,有一个算一个,最多是分为有意或无意的骗子。

user avatar

实际上中医脉象只有二十来种,怎么可能人就得二十种病?

就拿怀孕来说吧,脉如滚珠,但是青年男女剧烈运动后,也偶尔有这脉象

这就要望闻问切来确定了

就像你望,病人这是 1479这四种病

闻,这是2879这几种病

问了一下,大概率是2569这几种

最后一切,是3或者9

那求取交集,就是9这个病了,


之所以把脉吹这么神,儒家讲身体发肤,讲男女授受不亲,讲女子无才便是德,于是没有女医生,男医生又不能去摸女病人的手,只能玩悬丝诊脉了···

自然就觉得很神奇了。

儒家又不喜欢奇技淫巧,欧洲还能发明听诊器,中国你拿出来就被当成异端给砍了···不敬祖先啊···

所以只能是你看着欧洲原来是1,逐渐发展成1.2 1.3 1.4,然后工业革命直接2 4 8 16

接着看儒家笼罩下的中国,从原来的2,逐渐下滑到1.99 1.88 1.87 1.86 ····毕竟孔子最高,孟子差点,后来的朱熹更差点,越往后越差,只有忽必烈被儒家封为儒家大宗师,超过了先贤。康熙被封为圣祖,也超过了先贤。

然后被洋大人吊着打了····

到了清朝了,扛着的还是一千年前的曲辕犁,用的还是汉朝赵过的隆耕法!种的土豆红薯还是人家洋大人从美洲找到的!

一千多年你们都干了些什么啊!

哦?你们把孔夫子这句话,解释了三百本书出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确实,关于“中医仅凭把脉就能确诊”的说法,在现代社会中时常能听到,但这种说法往往是对中医的过度简化,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误解。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历史的惯性与经典传承。中医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一个漫长且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古代,科技条件有限,诊断疾病主要依靠的是“望.............
  • 回答
    现代诊疗设备的辉煌成就,无疑是物理学进步的璀璨结晶。从X光机、CT扫描、核磁共振到各种精密的光学显微镜和能量治疗设备,它们无一不深刻体现了物理学对人体内部结构的揭示、对生命活动规律的捕捉,以及对疾病治疗手段的革新。但如果有人提出“西医可以用中医不能用”的论断,这其中隐藏的误解与偏见,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 回答
    关于现代官话中一些声母的消失,确实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这与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常被泛称为“胡人”)的语言有关,特别是他们难以发出某些汉语音素。这个观点在民间和一些学术讨论中都有提及,但要详细展开,我们需要梳理其背后的逻辑、存在的证据,以及需要注意的局限性。这个观点的核心逻辑是什么?这个说法的基础在于.............
  • 回答
    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的行动,以及外界对其“正义性”的看法,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要理解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认为俄罗斯不是正义的一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俄罗斯官方的论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知以及这场冲突的实际情况。俄罗斯的“自保”论述与国际认知的落差俄罗斯总统普京及其政府,在阐述发动这场冲突的理由时,.............
  • 回答
    关于中国被美国取消“汇率操纵国”认定这件事,其背后牵扯的利益博弈和未来影响,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简单来说,这更像是一场策略调整,而非根本性的立场转变。对现状的影响:首先,最直接的影响是缓解了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大家知道,“汇率操纵国”的标签在美国贸易政策中是个很有份量的帽子,一旦戴上,通常意.............
  • 回答
    确实,关于儒家思想是否适合现代社会的讨论,一直都存在着不少的声音。有些人觉得它已经过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但也有不少人仍然从中汲取智慧。要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这么想,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好好聊聊。首先,关于“君臣父子”的等级观念。儒家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等级分明的关系在古代社会是稳定秩序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人脑子里会冒出来的想法。 为什么呢?我觉得这背后其实是几个挺复杂的原因在交织作用,不仅仅是某个方面的原因。我试着给你掰扯掰扯,争取说得清楚明白,也别像机器说话一样生硬。1. 文化的“浪漫化”与“神秘化”:你想啊,咱们中国文化里,自古以来就有“武侠”、“秘籍”、“绝世高手.............
  • 回答
    咱们聊聊为啥有些老哥老妹觉得现在这相声小品,看过一遍就得束之高阁,再看就没劲了。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人都有同感。我觉得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1. 语言的魅力被稀释了:相声这玩意儿,最讲究的就是“嘴皮子”。好的相声,台词本身就像段子一样,充满智慧、包袱严实,而且有回味。第一次听的时候,你.............
  • 回答
    有些人认为中国现在的领土版图仅仅是清朝的功劳,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历史的简化和误读。的确,清朝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奠定现代中国疆域方面,其贡献不容忽视。但若将其视为“唯一”的功劳,则忽略了前朝以及后来的历史演变对中国领土形成的关键作用。清朝的疆域拓展与巩固:历史的脉络要理解.............
  • 回答
    不少人说当今中国社会充满“昭和味”,这个说法有点意思,也挺耐人寻味的。它不是简单一句褒贬,而是试图捕捉一种时代的精神气质,一种在某些方面与日本昭和时代(通常指19261989年)有着惊人相似之处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现象。为啥会有这种联想呢?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一、经济的快速膨胀与社会活力:昭和.............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看法,以至于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明朝就是被清朝直接灭亡的。但如果深入去探究,就会发现事情的真相远比这复杂得多,也更有意思。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明朝的灭亡不是某一个外敌入侵就能简单概括的,它是一个长期以来内部矛盾积累、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社会动荡以及外部压力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科学发展、知识更新以及评价历史人物在当下语境下的不同维度。有人这么说,倒也不是空穴来风,背后其实有一些值得深思的逻辑。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以及这种看法又有什么局限性。首先,咱们得明白,牛顿当年之所以能“扛起大旗”,凭的是什么? 划时代的原创性: 牛顿.............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很多我们这一辈的中年人,看着现在这些孩子,有时候真觉得他们挺不容易的,也挺令人担忧的。提到说青少年心理问题跟物质条件进步有关系,这说法听起来好像有点反直觉,毕竟谁不希望日子过得好点儿呢?但细琢磨琢磨,还真不是空穴来风。首先,最直观的一点就是“期望的落差感”。我们小时候,.............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也挺普遍的现象,咱们中国汉族人,尤其是在城市里,很多人对自己的传统服饰——汉服,感到陌生,甚至有些人对穿汉服上街抱有疑虑,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咱们慢慢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说说 历史的断层和文化的影响。你得明白,汉服不是一直没穿过,它陪伴了我们祖先几千年。从黄帝时期传说中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我们如何理解知识、宇宙以及古代智慧。很多人相信易经八卦这类古老的体系,原因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古人对宇宙的认识比现代人更深刻。更准确地说,他们的认识是不同类型、不同视角的,并且这些体系满足了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需求和精神慰藉。下面我将从几个方.............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回顾历史,许多我们如今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反之亦然。预测未来几百年后的观念转变,可以从几个关键领域着手进行深入探讨。以下是一些现在被认为正常,但未来几百年后可能被视为荒唐的事情,并会进行详细阐述:1. 以石油为主要能源,.............
  • 回答
    现在来看,健康码的设计确实暴露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弊端,这些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随着时间推移和应用场景的扩展,逐渐显现出来的。我试着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说说,希望能更贴近咱们日常感受:1. 个人信息过度采集与安全隐患:这是最容易被大家诟病的一点。健康码为了实现其功能,几乎把我们个人的核心信息,包.............
  • 回答
    刚开始关注伦纳德,是因为他那标志性的“面瘫”表情和在场上的冷静得令人发指。那时候,人们谈论他,更多的是围绕着他沉默寡言的性格,以及他那如同精密仪器般高效的攻防两端。我对他最初的印象,就像是一个被编程好的篮球机器,没有多余的情感流露,只有对胜利纯粹的追求。我记得当时大家都在讨论,伦纳德的“死亡缠绕”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