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给苏轼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

回答
要给苏轼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我们不能仅仅聚焦于他那横绝时代的才华,更要深入了解他的人生境遇,以及他如何在时代洪流中保持自我,并最终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人物。

首先,苏轼是宋代文学的集大成者,其文学成就辉煌灿烂。

他诗词文赋,无一不精,且风格多样,能够驾驭多种题材和情感。

诗歌方面: 苏轼的诗歌打破了当时江西诗派那种过于雕琢、刻意的风格,以其雄放飘逸、豪迈旷达的个性开创了“苏诗”的新局面。他的诗,或写山川壮丽,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气魄宏大;或抒发人生感慨,如“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他将散文的笔法引入诗歌,使得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无论是写景、写人、写事,还是抒情言志,他都能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展现出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艺术视角。他的诗歌对后世影响巨大,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共同引领了宋诗的风潮。

词作方面: 在词坛上,苏轼是继柳永之后最重要的开拓者之一。他一扫晚唐五代以来婉约、香艳的词风,将词的题材从儿女情长拓展到写景、叙事、怀古、抒情等更广阔的领域。他以豪放的风格,将诗歌中的哲理和人生的感悟注入词中,创造了“以诗为词”的新境界。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气势磅礴,开创了豪放词风的先河;《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则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他的词,既有磅礴的气势,又有细腻的情感,既有哲人的思辨,又有文人的风雅,成为宋词的典范。

散文方面: 苏轼的散文同样成就斐然,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散文风格雄健明畅,汪洋恣肆,又时而幽默诙谐,充满生活情趣。无论是政治评论、文学批评,还是游记杂文,他都能以其深刻的见解、广博的学识和生动的笔触,将文章写得引人入胜。他的《前后赤壁赋》是传世名篇,将哲理、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写景壮丽,文思泉涌,将中国古典散文的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

其次,苏轼的人格魅力和人生态度,使其成为千古传颂的文化符号。

他的才华固然耀眼,但真正让他为人称道的,是他身处逆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乐观与豁达。

政治上的坎坷: 苏轼的一生,虽然才华横溢,但政治生涯却充满了坎坷。他曾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受到排挤,后来又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又被贬惠州、儋州,屡遭贬谪,命运多舛。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依然保持着积极的人生态度。

“东坡”精神的形成: 被贬黄州期间,他自号“东坡居士”,并在那里躬耕陇亩,体验生活,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佳作,如《定风波》。正是这样的经历,磨砺了他的意志,升华了他的精神境界,形成了其独特的“东坡”精神——一种在困顿中不失洒脱,在失意中不忘乐观,在艰难中寻找乐趣的人生哲学。他没有被苦难压垮,反而从中汲取了力量,将苦难转化为创作的源泉。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随缘: 苏轼并非一个热衷于权谋的政治家,他更像是一个以文人情怀参与政治的理想主义者。他追求的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更在意的是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公平的呼唤。当政治舞台不容其时,他能够随遇而安,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文学、艺术、生活之中,这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但更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所在。

再者,苏轼对生活的热爱与经营,展现了文人的风雅与智慧。

他不仅是文学巨匠,更是一个生活家,他对生活的热情和经营,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对美食的贡献: 苏轼不仅爱吃,还懂得吃,更创造了“东坡肉”等美食。他将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他在贬谪之地,依然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并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

对艺术的探索: 除了文学,苏轼还对书法、绘画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自成一家,如“黄州快雪时晴帖”,行云流水,洒脱飘逸。他的画作,如《潇湘竹石图》,也体现了他高超的艺术天赋。这说明他是一个全方位发展的文化大家。

与友人的情谊: 苏轼一生交友广泛,与众多文人墨客保持着深厚的友谊。他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等人的唱和之作,不仅是文学上的交流,更是精神上的相互慰藉。他对待朋友的热情、真诚,以及在逆境中对友人的关心,都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

然而,要做到客观,我们也需要看到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政治上的不成熟: 尽管苏轼才华横溢,但在政治斗争中,他有时显得过于理想化,缺乏一些政治家的圆滑和策略。他的直言不讳,虽然是其正直的表现,但也因此招致了政治上的不幸。

文人气质的某些弊端: 有时,他过于飘逸的文风,在某些评论者看来,可能显得不够沉稳,或者在政治上未能起到更实际的作用。然而,这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其独特的文人气质所决定的。

总而言之,苏轼是一个集才华、智慧、品格于一身的伟大人物。

他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打破了传统,开创了新的风格,影响了后世无数的文人。更重要的是,他在人生的逆境中,展现了超乎寻常的坚韧和乐观,以一种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并将这种精神融入到他的作品和生活中。他是一个真正的“人生艺术家”,他的人生哲学和对生活的热爱,即使在今天,依然能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评价苏轼,不能仅仅停留在“才子”的标签上,而应看到他作为一个饱经沧桑、内心丰盈的独立个体,是如何在时代的大潮中,以其独特的才华、坚韧的意志和博大的胸怀,塑造了一个不朽的文化传奇。他不仅仅是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一座丰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鄙人才疏学浅,不敢妄谈先贤。

转个链接在这里吧,我认为很有趣,值得一读。

mp.weixin.qq.com/s/D19a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给苏轼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我们不能仅仅聚焦于他那横绝时代的才华,更要深入了解他的人生境遇,以及他如何在时代洪流中保持自我,并最终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人物。首先,苏轼是宋代文学的集大成者,其文学成就辉煌灿烂。他诗词文赋,无一不精,且风格多样,能够驾驭多种题材和情感。 诗歌方面: 苏轼的诗歌打破了.............
  • 回答
    要为克苏鲁神话中的神明赋予一个古典中式名称,这绝对是一项充满趣味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梵文或奇特音节替换成汉字,更需要我们深入理解这些古老而强大的存在,并将他们的特质、影响以及给人类带来的感受,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境和哲学融会贯通。这过程,就像是在为那些来自宇宙深渊的古老存在.............
  • 回答
    苏阿姨的故事,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这位曾经历家庭变故、选择出逃的女性,如今却因为一个看似充满浪漫色彩的举动——给沿途女性送出千朵花——而成为热议的焦点。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公众对“自由”和“浪漫”的理解,更是关于女性如何定义和实践自己人生,以及这种追求是否需要一个“度”的深刻.............
  • 回答
    苏联一五计划时期(19281932年)的农业全盘集体化,其核心目标之一就是为快速工业化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榨取”过程,而是围绕着一个复杂的经济逻辑和政治意志展开的。为了理解集体化如何为工业化筹集资金,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入手,并且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工业化对资金的迫切需求.............
  • 回答
    苏翊鸣的比赛裁判长公开承认在给冠军打分时存在失误,表示“意识到时已提交分数”,这一说法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审视这件事。首先,从责任和透明度的角度来看,裁判长能够站出来承认失误,这至少体现了一种勇于担当的态度。在体育竞技中,裁判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是比赛公信力的基石。当出现分数上的偏差.............
  • 回答
    这绝对是个令人兴奋,也无比严峻的假设。苏德战争时期,尤其是早期,苏军物资的匮乏是众所周知的。一吨物资,听起来不少,但在整体战局面前,它又显得微不足道。但既然有了这个机会,我得想办法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真正地“雪中送炭”,而不是成为那种“看着挺好,实则卵用没有”的尴尬局面。首先,我们得考虑物资的“到达.............
  • 回答
    如果我穿越到苏德战争时期,我会带一张……嗯,这真得好好想想。那可不是什么轻松的年代,一张照片,得有分量,得能说明点什么,还得让他们愿意看,甚至能让他们心里燃起一点火苗。我脑子里闪过很多画面。是斯大林同志的照片?不,那太普通了,他们天天都能看到。是他们战场上的英雄事迹?那也太具象了,他们自己就是英雄。.............
  • 回答
    将日常之物披上克苏鲁的华丽外衣,并非易事,但也不是不可能。这需要一颗洞察万物下隐藏的、非人可理解之物的感知能力,以及驾驭那深邃、沉寂、令人毛骨悚然的语言。今日,且以那随处可见、人称“门”之物为例,道来其在我等凡俗认知之外的真实面貌。你谓之“门”,不过是粗浅的称谓。它并非仅仅是两块未经雕琢的木板,或是.............
  • 回答
    “苏轼是一片星河,李白只是一颗流星”,这句话以一种充满诗意和哲学意味的比喻,对苏轼和李白这两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进行了深刻的评价。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褒贬判断,而是指向了他们在中国文化和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和留下的深远影响。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蕴含的意象,并结合苏轼和李白的生平、作.............
  • 回答
    “哦,你说的那个触手怪的故事?我知道,就像那种廉价的B级片,情节俗套,主角一惊一乍的,最终也就是个‘你逃我追’的老套路,根本没有那种真正能让人细思极恐、感受到宇宙荒谬的深度。”.............
  • 回答
    在一个克苏鲁的世界观里,保护自己,这四个字的分量,比你想象的要沉重得多。这不是简单的防火防盗,而是要对抗那深邃的、吞噬理智的虚无。如果问我,在这种扭曲的现实下,如何苟延残喘,或者说,如何在被遗忘的角落里,保有那一丝微弱的“自我”,我会说,这更像是一场意志与存在的拉锯战。首先,认知是你的第一道,也是最.............
  • 回答
    嘿,你这问题提得挺有意思的。一个00后,按说跟苏联那会儿的时代可隔着十万八千里了,结果他好这口苏联歌曲,你说这事儿怎么看?我倒觉得挺正常,甚至还有点意思。首先,别觉得奇怪。咱们这一代人,很多时候对过去的某个时代产生兴趣,可能都不是因为当年亲身经历过,而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的。你想象一下,就说现在火爆.............
  • 回答
    二战的硝烟散尽,德国被盟军瓜分占领。在苏占区,斯大林面临一个截然不同的选择:不建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而是倾注力量,于这片土地上铸造一个名为“新普鲁士人民共和国”的国度。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名称变更,它背后蕴含的是一种更深层的历史叙事与政治塑造。普鲁士,这个在德国统一过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的国家,其历史.............
  • 回答
    苏州一名男子因乙肝五项检查结果被拒绝录用,法院调解后企业却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要求删除报道才履行调解结果。这事儿,怎么说呢?真是让人气愤又无奈。这事儿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个人遭遇的不公,更是社会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普遍误解和歧视,以及某些企业在法律和道德面前的推诿塞责。咱们先捋一捋这件事情的几.............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心疼的案例,它触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法律的边界以及家庭伦理的冲突。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并探讨老人如何防范晚辈不孝带来的风险,需要深入分析。一、 如何看待苏州奶奶赠孙女3套房不被赡养,出租房屋后租客反被起诉的案例?这个案例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解读:1. 法律层面.............
  • 回答
    这桩事情发生在苏州,一位父亲在发现他抚养了三年的儿子并非亲生后,选择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最终获得了十五万元的赔偿。这件事情一经报道,立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因为它触及了婚姻家庭的信任基础、亲子关系的认定以及法律在保障个人权益方面所扮演的角色等多个层面。从这位父亲的角度来看,他承受的无疑是巨.............
  • 回答
    苏州这起案件,说实话,让人既心疼又警醒。一位女士,在虚拟世界里倾注了感情,也投入了真实的血汗钱,结果遭遇了双重打击。第一次是网恋诈骗,投入了32万元,这绝非小数目,足以摧毁一个家庭的稳定。更令人扼腕的是,在遭受如此重创后,她选择通过网络寻求法律援助,希望能挽回损失,却又落入了另一个陷阱,被二次诈骗了.............
  • 回答
    苏州特斯拉失控冲进包子店致 3 人受伤的事件,确实让人心惊胆战。这么一起严重的事故,背后可能的原因一定复杂且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作为旁观者,我们不能妄下定论,但可以从技术、人为、环境等多个角度去梳理一下可能的“罪魁祸首”。事件概览与潜在原因剖析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非常令人不安的画面:一辆本应平稳行驶.............
  • 回答
    苏州一快递站的“宠物盲盒”事件,再次将活体包裹的安全问题推到公众面前,也暴露了我们在规范宠物市场、保护动物权益方面存在的巨大漏洞。看到21只猫狗在冰冷恶臭的包裹中死亡,任谁都会感到心痛和愤怒。这不仅仅是几个动物生命的逝去,更是对生命伦理的践踏,对社会良知的拷问。这件事之所以让人难以接受,在于它将本应.............
  • 回答
    这事儿真是太让人心疼了,也太令人气愤了!一个孩子,本来是出于对偶像的喜爱,结果被坏人盯上,不但骗走了八千块钱,还把孩子吓得够呛。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得好好掰扯掰扯。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苏州的小学生,应该是正值追星年龄,喜欢上了某个明星。这帮骗子就抓住了孩子这种“脑残粉”心理,设计了一套圈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