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军队为什么要做很多效率低的事?

回答
军队确实会做一些在普通人看来效率不高的事情,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非单纯的“笨拙”或“无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一、 安全与风险规避至上:

绝对的安全目标: 军队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在战场上,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士兵伤亡、任务失败甚至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在任何涉及生命和安全的操作中,冗余、多次确认、严格的流程和预案是必不可少的,即使这会降低效率。
“宁可慢,不可错”的思维模式: 与追求速度和即时反馈的商业世界不同,军队在很多情况下宁愿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确保操作的万无一失。例如,装备的检查和维护,每一次出勤前的反复检查,都是为了防止在关键时刻出现故障。
标准化的重要性: 为了保证在各种复杂和混乱的战场环境下,士兵们能够协同作战,必须有高度标准化的操作规程(SOPs)。这些SOPs往往是为了应对最坏的情况而设计的,包含了很多细节和检查点,以确保即使在压力下也能正确执行。

二、 复杂性与协同作战的挑战:

大规模的协同: 现代军队是由成千上万甚至数十万、上百万士兵组成的庞大系统,涉及到陆、海、空、天、网等多个领域,以及各种高科技装备和传统武器。如何让如此庞大、多元的系统高效协同运作,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层层指令传递与信息延迟: 指挥链条通常是多层级的,指令需要经过逐级传递、解读和执行。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可能会失真、延迟,或者出现理解偏差。为了弥补这一点,指令往往会包含更多的解释和确认步骤。
对抗性环境的不可预测性: 军队的运作环境是高度对抗性的,敌人的存在和行动使得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备用方案,以及能够适应变化的能力。

三、 训练与人力资源的管理:

从零开始的培训: 大多数士兵在入伍前并没有军事经验,需要从头开始学习各种技能,包括基础体能、武器操作、战术动作、纪律要求等等。这些基础培训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重复的练习。
技能的熟练度要求: 战场上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士兵对技能的熟练掌握,这需要大量的、重复性的训练,包括模拟演习、科目训练等。熟练度是经过时间和汗水堆积起来的,很难一蹴而就。
人才的培养与晋升机制: 军队需要培养各级军官和士官,这是一个漫长而系统化的过程,涉及到教育、培训、考核和选拔。很多看似效率低下的岗位或流程,可能是在为未来的指挥和管理培养人才。
人员的轮换与冗余: 为了保证部队的战斗力能够持续,需要定期轮换人员,对老兵进行退役安置,对新兵进行招募和训练。这种人员的流动和储备本身就会产生一定的“低效”环节。

四、 历史惯性与文化传统:

代代相传的流程: 军队的很多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都是经过长年累月形成的,有些甚至是历史经验的总结。虽然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但一些旧的流程可能因为历史惯性而难以迅速改变。
军事文化的塑造: 军队文化强调纪律、服从、集体主义和荣誉感。很多看似效率低下的环节,比如严格的着装规定、队列训练,都是为了塑造这种文化和精神面貌。这些“形式”往往被认为能够提升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和凝聚力。
对“效率”的定义不同: 军队对“效率”的定义可能与商业世界有所不同。在商业世界,效率可能更多地体现在成本的节约和利润的增长;而在军队,效率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完成任务的能力”、“达成战略目标”以及“人员的生存率”上。

五、 特殊的作战需求:

战略的隐蔽性与保密性: 许多军事行动需要高度的保密性,这会导致信息的传递和决策过程变得更加谨慎和缓慢,因为需要层层审核和审批,以防止信息泄露。
装备的复杂性与维护需求: 现代军事装备往往极其复杂,需要专业的维护和保养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这些维护工作本身就是耗时耗力的。
模拟与实战的差异: 即使是最逼真的模拟训练,也无法完全复制真实战场的混乱和压力。因此,为了弥补这种差距,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和预演,这会显得有些重复和低效。

举例说明:

发报: 在早期,电报是主要的通讯方式。由于技术限制,信息传递需要经过编码、发送、接收、解码等多个环节,并且容易出错,需要反复确认,远不如现代的即时通讯效率高。
装备的检查: 士兵在执行任务前,需要对枪支、车辆、通信设备等进行反复、细致的检查。例如,检查枪膛是否有弹、保险是否到位、电池是否有电等等。虽然耗时,但可以避免在关键时刻出现故障。
训练中的重复科目: 射击训练、体能训练、队列训练等,往往需要士兵反复进行同一个科目,直到达到熟练的程度。这种重复是为了让动作成为一种本能反应。
作战命令的下达: 一个作战命令的形成,可能需要经过情报分析、参谋部研讨、指挥官审批、层层下达、再由基层指挥官转化为具体行动等多个环节。其中可能包含多次修改和确认。

总而言之,军队之所以会做很多在外部看来效率低下的事情,是为了应对其独特的使命、环境和挑战。安全、可靠性、协同性、人员培训、历史惯性以及对抗性作战的需求,共同塑造了军队的运作模式。理解这些深层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军队的工作性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Stephen Ambrose的《Band of Brothers》(后来被HBO改编为同名连续剧《兄弟连》的那本书)里面,他提到了打仗这种经历的一些特点。

其中一个特点就是,那是长时间的无聊、烦躁(frustration),加上短暂的激昂(excitement)。也就是说,战争里的绝大多数时间,士兵都会觉得这毫无意义、极其无聊。

苏联的一位反坦克炮手也提到过,在作战中间,他们要不停地挖坑。反坦克炮往前挪动十几米就要重新挖个坑,有时候一天要挖三四个坑。一个坑要有一间书房那么大,半米到一米深,要把反坦克炮放进去。他们推着反坦克炮前进,无论行军打仗有多累,一旦他们停止移动就要开始挖坑。

这是没有办法的,无论士兵多累多困多饿,都要着手必要的准备,否则一旦发生战斗,就极有可能丧命。

所以,就我个人理解,在军事训练里面,必须要训练士兵的对无聊的、重复性的、繁重的劳动的忍耐能力。如果在战争中士兵不能够忍耐那些事情,战斗力就会大大下降。

再者,也像其他人所说,你把一堆血气方刚、结实精壮的年轻人放到一边让他们没事干,还不能脱离军营范围,那恐怕很快就会闹出点什么事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