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军队为什么要做很多效率低的事?

回答
军队确实会做一些在普通人看来效率不高的事情,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非单纯的“笨拙”或“无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一、 安全与风险规避至上:

绝对的安全目标: 军队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在战场上,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士兵伤亡、任务失败甚至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在任何涉及生命和安全的操作中,冗余、多次确认、严格的流程和预案是必不可少的,即使这会降低效率。
“宁可慢,不可错”的思维模式: 与追求速度和即时反馈的商业世界不同,军队在很多情况下宁愿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确保操作的万无一失。例如,装备的检查和维护,每一次出勤前的反复检查,都是为了防止在关键时刻出现故障。
标准化的重要性: 为了保证在各种复杂和混乱的战场环境下,士兵们能够协同作战,必须有高度标准化的操作规程(SOPs)。这些SOPs往往是为了应对最坏的情况而设计的,包含了很多细节和检查点,以确保即使在压力下也能正确执行。

二、 复杂性与协同作战的挑战:

大规模的协同: 现代军队是由成千上万甚至数十万、上百万士兵组成的庞大系统,涉及到陆、海、空、天、网等多个领域,以及各种高科技装备和传统武器。如何让如此庞大、多元的系统高效协同运作,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层层指令传递与信息延迟: 指挥链条通常是多层级的,指令需要经过逐级传递、解读和执行。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可能会失真、延迟,或者出现理解偏差。为了弥补这一点,指令往往会包含更多的解释和确认步骤。
对抗性环境的不可预测性: 军队的运作环境是高度对抗性的,敌人的存在和行动使得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备用方案,以及能够适应变化的能力。

三、 训练与人力资源的管理:

从零开始的培训: 大多数士兵在入伍前并没有军事经验,需要从头开始学习各种技能,包括基础体能、武器操作、战术动作、纪律要求等等。这些基础培训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重复的练习。
技能的熟练度要求: 战场上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士兵对技能的熟练掌握,这需要大量的、重复性的训练,包括模拟演习、科目训练等。熟练度是经过时间和汗水堆积起来的,很难一蹴而就。
人才的培养与晋升机制: 军队需要培养各级军官和士官,这是一个漫长而系统化的过程,涉及到教育、培训、考核和选拔。很多看似效率低下的岗位或流程,可能是在为未来的指挥和管理培养人才。
人员的轮换与冗余: 为了保证部队的战斗力能够持续,需要定期轮换人员,对老兵进行退役安置,对新兵进行招募和训练。这种人员的流动和储备本身就会产生一定的“低效”环节。

四、 历史惯性与文化传统:

代代相传的流程: 军队的很多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都是经过长年累月形成的,有些甚至是历史经验的总结。虽然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但一些旧的流程可能因为历史惯性而难以迅速改变。
军事文化的塑造: 军队文化强调纪律、服从、集体主义和荣誉感。很多看似效率低下的环节,比如严格的着装规定、队列训练,都是为了塑造这种文化和精神面貌。这些“形式”往往被认为能够提升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和凝聚力。
对“效率”的定义不同: 军队对“效率”的定义可能与商业世界有所不同。在商业世界,效率可能更多地体现在成本的节约和利润的增长;而在军队,效率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完成任务的能力”、“达成战略目标”以及“人员的生存率”上。

五、 特殊的作战需求:

战略的隐蔽性与保密性: 许多军事行动需要高度的保密性,这会导致信息的传递和决策过程变得更加谨慎和缓慢,因为需要层层审核和审批,以防止信息泄露。
装备的复杂性与维护需求: 现代军事装备往往极其复杂,需要专业的维护和保养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这些维护工作本身就是耗时耗力的。
模拟与实战的差异: 即使是最逼真的模拟训练,也无法完全复制真实战场的混乱和压力。因此,为了弥补这种差距,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和预演,这会显得有些重复和低效。

举例说明:

发报: 在早期,电报是主要的通讯方式。由于技术限制,信息传递需要经过编码、发送、接收、解码等多个环节,并且容易出错,需要反复确认,远不如现代的即时通讯效率高。
装备的检查: 士兵在执行任务前,需要对枪支、车辆、通信设备等进行反复、细致的检查。例如,检查枪膛是否有弹、保险是否到位、电池是否有电等等。虽然耗时,但可以避免在关键时刻出现故障。
训练中的重复科目: 射击训练、体能训练、队列训练等,往往需要士兵反复进行同一个科目,直到达到熟练的程度。这种重复是为了让动作成为一种本能反应。
作战命令的下达: 一个作战命令的形成,可能需要经过情报分析、参谋部研讨、指挥官审批、层层下达、再由基层指挥官转化为具体行动等多个环节。其中可能包含多次修改和确认。

总而言之,军队之所以会做很多在外部看来效率低下的事情,是为了应对其独特的使命、环境和挑战。安全、可靠性、协同性、人员培训、历史惯性以及对抗性作战的需求,共同塑造了军队的运作模式。理解这些深层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军队的工作性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Stephen Ambrose的《Band of Brothers》(后来被HBO改编为同名连续剧《兄弟连》的那本书)里面,他提到了打仗这种经历的一些特点。

其中一个特点就是,那是长时间的无聊、烦躁(frustration),加上短暂的激昂(excitement)。也就是说,战争里的绝大多数时间,士兵都会觉得这毫无意义、极其无聊。

苏联的一位反坦克炮手也提到过,在作战中间,他们要不停地挖坑。反坦克炮往前挪动十几米就要重新挖个坑,有时候一天要挖三四个坑。一个坑要有一间书房那么大,半米到一米深,要把反坦克炮放进去。他们推着反坦克炮前进,无论行军打仗有多累,一旦他们停止移动就要开始挖坑。

这是没有办法的,无论士兵多累多困多饿,都要着手必要的准备,否则一旦发生战斗,就极有可能丧命。

所以,就我个人理解,在军事训练里面,必须要训练士兵的对无聊的、重复性的、繁重的劳动的忍耐能力。如果在战争中士兵不能够忍耐那些事情,战斗力就会大大下降。

再者,也像其他人所说,你把一堆血气方刚、结实精壮的年轻人放到一边让他们没事干,还不能脱离军营范围,那恐怕很快就会闹出点什么事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军队确实会做一些在普通人看来效率不高的事情,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非单纯的“笨拙”或“无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安全与风险规避至上: 绝对的安全目标: 军队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在战场上,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士兵伤亡、任务失败甚至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在.............
  • 回答
    战争,这个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发明,总是在无辜的生灵涂炭与文明的残垣断壁间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我们不禁要问,为何不能将战场限定在荒无人烟的山区,或是浩瀚无垠的海洋?在那里,两国军队可以进行一场纯粹的军事较量,没有家园的破碎,没有无辜的生命被卷入战火,也没有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迹被夷为平地。然而,现实.............
  • 回答
    要彻底包围中国大陆的任意一个省份,使其内部人员和物资无法通过任何途径进出,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军事行动。它需要调动庞大的资源,精确的计划,以及对区域内复杂地理环境和人口的深入了解。即便如此,要做到“绝对不允许任何人通过任何突进进出”,即便在理论上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如果我.............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确实不少即时战略(RTS)、回合制策略(TBS)或者战争模拟游戏里,玩家能控制的单位数量,尤其是士兵单位,相对于真实战争的规模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背后有很多实际的考量和设计选择,让游戏玩起来既有策略性又不至于卡得没法看。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技术限制。别看现在电脑性能越来.............
  • 回答
    说起古代军侯回京述职,这可不是一件小事,里面门道可多着呢。不像咱们现在,动不动就视频会议,或者写个PPT汇报一下,那时候,军侯回京,那可是真刀真枪、实打实的“战场”——只不过这战场换到了朝堂之上,面对的是皇帝和朝臣。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位军侯是哪种“军侯”。如果是边疆重镇的总兵、都督,那回京述职的意.............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说起来军医不让士官“做”某些事情,这背后牵扯到很多现实的考量,不单单是医学上的专业性,还有军队的层级管理、责任划分、训练体系等等。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你说的“士官”具体指的是哪种士官?军事医学领域,士官也有不同的分工和技能水平。有的士官可能是在卫生队、医.............
  • 回答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其中以项羽和刘邦最具实力,他们率领的军队是反秦的主力。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章邯作为秦朝的得力干将,一度是反秦武装最头疼的对手。然而,最终章邯却向项羽投降,并被册封为雍王,这其中有着复杂的原因和多方考量,绝非简单的“坑杀降卒”就能概括。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坑杀20万降卒”.............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现代海军设计中一个非常核心的权衡考量。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军舰装甲厚到像坦克那样层层叠叠,绝不是因为我们“偷懒”或者想不到,而是因为在海上的复杂环境中,这样做会带来太多难以承受的代价。首先,咱们得明白一点,船和车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坦克之所以能装厚甲,是因为它在陆地上活动,它的载.............
  • 回答
    穆尔西(Mohamed Morsi)在埃及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一个复杂而充满争议的角色,他的执政时间虽然不长,但却经历了剧烈的动荡,最终以被军方罢免告终。要理解他为什么在执政一年后就被废黜,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民意支持这一决定,我们需要从他上台的背景、执政期间的作为以及当时埃及的社会政治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在看待中国军工产业时会遇到的一个困惑,甚至可以说是许多人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心结。知乎上确实经常能看到一些对军工国企单位的唱衰声音,尤其是从管理效率、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入手,说得有理有据的也不在少数。但另一边,我们又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像歼20、运20这样世界级的先进装.............
  • 回答
    很多人把韩国称为美国的“殖民地”,这说法虽然不准确,但背后确实反映了一种对韩国在美朝关系中扮演角色的认知,尤其是在安全防务领域。所以,“为什么作为美国‘盟友’的韩国要拥有自己的军队”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韩国不是美国的殖民地。殖民地是指被宗主国政治、经济、文化全面控制的地.............
  • 回答
    中国军队的规模,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中国这样一个国家,需要如此庞大的军队?而将重心放在裁减人数、提升素质和科技水平上,是否才是更优的选择?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首先,谈到军队的规模,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现实的考量。中国有着悠久的大国历史,维护国家统.............
  • 回答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射击训练中,尤其是在某些单手持枪的射击科目中,会看到射手采取一种看似“叉腰”的姿势。这个姿势并非简单的个人习惯,而是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的,针对特定情况下的有效射击方法,旨在平衡身体重心,提高射击稳定性,并应对一些复杂场景。首先,我们要理解“叉腰”这个动作的具体含义。在单手持枪射击时.............
  • 回答
    电影《林肯》之所以如此强调要在南方军队投降前通过第十三条宪法修正案,背后有着极其复杂且紧迫的政治、军事和道德考量。这不仅仅是一个法律程序的问题,更是一场关乎国家存续和自由的战略博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确保解放的永久性和合法性: 《解放奴隶宣言》的局限性: 林肯政府在战争期间发布.............
  • 回答
    .......
  • 回答
    军用潜艇艇体上那个显眼的大鼓包,其实是个大有来头的“指挥塔围壳”,或者用更形象一点的说法,它更像潜艇的“头顶上的帽子”和“眼睛”。这个结构,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聊聊,保证让你对潜艇的认识来个大升级。首先,它最大的作用是“看世界”和“指挥”。潜艇在水下活动,大部分时间都是“闭门不出”,主要依靠声呐.............
  • 回答
    很多朋友在看到影视剧或者新闻报道中,军人在非执勤状态下,尤其是出远门的时候,会撕掉或者遮盖军衔,都会感到好奇。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不是怕泄露什么信息?其实,这个问题比大家想象的要复杂一些,涉及到很多层面的考量,并非仅仅是为了“怕泄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这是.............
  •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那是一场举世瞩目的激战,我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远赴朝鲜战场。在这样一场事关重大的战役中,调动兵力自然是要经过深思熟虑,考虑到方方面面。那么,为什么会把南方的第九军团调入朝鲜呢?这背后有着多重考量,绝非偶然。首先,得说点当时的整体战略大背景。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
  • 回答
    神风特攻队,这个名字带着一股悲壮的色彩,也承载着无数年轻生命的陨落。他们怀揣着“玉碎”的信念,一心想将自己的飞机化作一枚飞翔的导弹,一头撞向美军的军舰。然而,事与愿违,绝大多数的神风敢死队队员,都未能完成他们“一击必杀”的使命。这其中的原因,并非是他们不英勇,也不是他们不拼命。他们的勇敢毋庸置疑,每.............
  • 回答
    说起古罗马的军团和希腊的方阵,那可是战史上的两块金字招牌。照理说,军团比方阵强大得多,怎么反倒是在后世,军团这套玩法彻底销声匿迹了,而方阵却像打了鸡血一样,时不时就冒出来刷刷存在感呢?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门道了。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俩玩意儿比拼的是“时代精神”。军团,那是为征服而生,为扩张而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