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军侯回京述职都做些什么?要待多久?

回答
说起古代军侯回京述职,这可不是一件小事,里面门道可多着呢。不像咱们现在,动不动就视频会议,或者写个PPT汇报一下,那时候,军侯回京,那可是真刀真枪、实打实的“战场”——只不过这战场换到了朝堂之上,面对的是皇帝和朝臣。

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位军侯是哪种“军侯”。如果是边疆重镇的总兵、都督,那回京述职的意义就更非同寻常了。这些人手握重兵,镇守一方,他们的述职,关乎到国家的安危,所以自然要办得体面、办得妥当。

述职前的准备,那就是一个字:精!

功绩梳理: 军侯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在任期内的功绩,一件件、一桩桩地罗列出来。这可不是随便写写,而是要附上详实的证据。比如,打了什么胜仗?杀了多少敌军?缴获了多少物资?有没有平定叛乱?有没有安抚边民?这些都要有明确的记录,最好是带有出征记录、伤亡报告、俘虏名单之类的官方凭证。
兵情分析: 军侯要熟悉自己管辖区域内的军事情况。敌情如何?友邻关系怎么样?兵力部署是否合理?军械装备是否充足?训练情况如何?这些都需要他了如指掌,并能给出专业的分析和建议。
地方民情: 尤其是镇守边疆的军侯,对当地的民情、地理、物产、习俗,甚至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都应该有所了解。这关系到国家的统治和稳定,也是皇帝看重的一方面。
准备“见面礼”: 古代讲究“礼尚往来”,军侯回京述职,总要带些当地的特产,比如珍贵的皮毛、药材、或者一些精美的工艺品,作为进献给皇帝和朝中要员的礼物。这不仅是一种表示敬意的方式,也是一种拉近关系、留下好印象的手段。当然,这些“见面礼”的价值和种类,也是要看军侯的身份地位和地方的特产来定。
打点关节: 这点虽然不太光彩,但却是古代官场里公开的秘密。军侯回京,肯定要拜访一些有权势的朝臣,比如宰相、尚书、或者皇帝身边的大宦官。这些人可以在皇帝面前说上话,给军侯的述职加分。当然,打点关节的方式也多种多样,除了送礼,也可能是在宴席上觥筹交错,套近乎。

回到京城,述职过程的“程序”可不少:

入京礼仪: 军侯进京,虽然是官员,但毕竟是武将,有些特殊的仪仗和礼节。比如,通常会得到朝廷的许可才能进京,进京后也得按照规矩,先到兵部报到,然后等待皇帝召见。
面圣: 这是述职的重头戏。军侯要穿着官服,在特定的时间,到皇宫接受皇帝的召见。觐见的时候,那可是要行大礼的,比如叩头、跪拜。在皇帝面前,军侯要恭敬地汇报自己的工作,回答皇帝的提问。皇帝会详细询问军务、边情、民情,甚至会问一些关于策略、用兵的问题。军侯的回答,是否条理清晰、是否能体现出他的智慧和能力,将直接影响皇帝对他的评价。
兵部汇报: 除了面圣,军侯还需要到兵部进行正式的述职。兵部是管辖全国军事事务的最高机构,军侯要在这里提交详细的述职报告,接受兵部官员的审查和质询。兵部官员会根据军侯的报告,结合其他渠道的消息,来评估他的政绩。
朝堂过堂: 有时候,如果军侯的述职内容涉及到重大的军事决策、或者牵扯到一些争议,可能会被安排在朝堂上公开汇报,接受其他大臣的质询和评议。这时候,军侯就得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既要为自己的功绩辩护,也要承受可能出现的批评。
接受赏罚: 述职结束后,皇帝会根据军侯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赏赐或者惩罚。赏赐可能是升官、加爵、赐予钱财、或者封赏家属;惩罚则可能是降职、调任、或者更严重的处罚。

至于“待多久”,这可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完全取决于具体情况:

述职周期: 军侯的任期一般是三年一期,到期需要回京述职。但如果边疆局势非常紧张,或者有重大战事发生,皇帝可能会根据情况,允许军侯继续留任,或者提前召回。
述职内容: 如果军侯的述职内容简单明了,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可能很快就能完成,待几天或者一两个月就可以启程回任。
皇帝的兴趣: 有些皇帝对边疆军务非常关心,可能会与军侯长谈,深入探讨军事策略,这时候军侯就可能需要在京城待更长的时间,少则一两个月,多则半年甚至一年。
朝廷的处理: 如果述职过程中发现问题,或者需要重新安排人事,那么军侯在京城的停留时间就会更长,甚至可能会被留在京城担任其他职务。
个人情况: 军侯本人也可能因为一些私事,比如家人团聚、子女婚嫁,或者生病需要调养,也会向朝廷申请在京城多逗留一段时间。

总而言之,古代军侯回京述职,是一项严肃且重要的政治活动。它不仅是军侯向朝廷汇报工作、争取荣耀的时刻,也是朝廷考察军侯、调整边疆军事布防的关键环节。这期间的准备、汇报、应对,都充满了智慧和挑战,也充分体现了古代官场的复杂和人情世故。这可不是一桩小事,而是关乎着军侯的仕途,甚至国家的命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军侯,是一种民间叫法,通常都是低级军官,他们升迁,直接由兵部负责。

很少需要去京师述职。除非是调任禁军。

而至于等多长时间,这个是衙门程序时间而定,少则数日,多则一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古代军侯回京述职,这可不是一件小事,里面门道可多着呢。不像咱们现在,动不动就视频会议,或者写个PPT汇报一下,那时候,军侯回京,那可是真刀真枪、实打实的“战场”——只不过这战场换到了朝堂之上,面对的是皇帝和朝臣。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位军侯是哪种“军侯”。如果是边疆重镇的总兵、都督,那回京述职的意.............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争议点,很多人对古代将军的“力气”这件事抱有疑问,觉得我们现在对他们的想象是不是有点夸张了。比如秦侯举鼎啊,还有一些武将徒手杀虎之类的,听起来确实像武侠小说里的情节,让人怀疑真实性。咱们掰开了说说,为啥会有这种质疑,以及为什么我觉得古代将军的“力气”这件事,可能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
  • 回答
    关于古代两军对垒,大将是否真的会先进行单挑,这是一个流传甚广但并非总是如此的情景。历史真实和文学演义中的描绘,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文学演义中的“单挑”:在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古典小说,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里,两军阵前,敌对双方的大将经常会出马,在两军中间,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较量。这种“单挑”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让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古代两军短兵相接,特别是那种骑兵冲锋、步兵跟上的宏大场面,绝大多数时候可不是现代兵击台上那种点到为止、互相试探的“君子之战”。那是一场血肉横飞、生死相搏的殊死搏斗,普通士兵上去,那就是奔着把对手打倒、打死去的。为啥会这样?有几个关键原因:1. 生存第一,没.............
  • 回答
    在古代战场上,双方服装颜色相同,这无疑会给作战双方带来极大的混乱,甚至可能导致自相残杀。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指挥官们必须迅速且有效地辨别敌我,以确保部队的协同作战和战场上的生存。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策略和方法,绝非仅仅依靠服装这一点。首先,核心的辨别手段是“标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布条.............
  • 回答
    “霍比特人:五军之战”里那场恢弘的冷兵器大战,确实是电影奇观的巅峰之作,看得人热血沸腾。但要说到它是否脱离实际,以及古代将军指挥是否会更好,这得从几个层面来细聊。首先,我们得明白电影的本质是艺术创作,它需要的是视觉冲击力和戏剧冲突,而不是严格的历史还原。电影里的战阵设计,比如矮人那标志性的盾墙推进,.............
  • 回答
    洪秀全砸孔庙,还能聚拢千万农民军,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也确实能让人琢磨。它并不直接说明古代贫苦农民“没把孔子儒家太当回事”,但却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些复杂情况,以及农民起义的动因并非全然是对儒家文化的否定。咱们得把洪秀全砸孔庙这件事放进历史的大背景里来看。首先,洪秀全的“砸孔庙”行动,绝.............
  • 回答
    关于“绍依古军改”这一表述,可能存在名称混淆或拼写错误。根据常见的军事改革话题,以下是对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军改的详细分析,并指出可能的误解: 一、可能的误解与澄清1. “绍依古”可能的含义 中国:可能误写为“绍”或“绍依”,但中国近年来的军改(如2015年后的改革)是重点。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古代打仗,不论是农民军还是正规军,手里的家伙事儿基本都是冷兵器,看上去起点都差不多。可为什么农民军跟正规军打起来,差距往往那么大呢?这其中的门道可多了去了,可不是简单地说“武器不行”就能解释的。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一、 兵源素质和训练水平天差地别你想啊,正规军那是.............
  • 回答
    关于“九族”制度和古代人是否能逃亡的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制度设计、社会结构和执行方式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系统性的解释: 一、九族制度的起源与含义“九族”是古代中国特有的残酷刑罚制度,最早源于周朝。周代的“九族”通常指:1. 父族:祖父、父亲、兄弟、伯叔(父系直系和旁系);2. 母族:母亲.............
  • 回答
    古代军事中,散兵坑(或散兵坑)作为防御工事,确实存在,但其在对抗骑兵时的局限性主要源于骑兵的机动性、战术适应性以及地形和资源的限制。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散兵坑的定义与作用散兵坑是古代防御工事的一种,通常指在阵地战中设置的分散、隐蔽的防御位置,用于掩护步兵或弓箭手,或作为伏击点。其特点包括: 分散布.............
  • 回答
    古代大规模军队行军时,排泄物处理确实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关键的问题。由于军队规模庞大(如数十万兵力),每人每天产生的排泄物(假设每人每天约5001000克粪便)在长期行军中会形成巨大的污染源,对环境、士兵健康及战争后勤构成严重威胁。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排泄物总量与污染规模1. 数量级计.............
  • 回答
    古代的“屠城”是指在战争或政治冲突中,对一个城市或地区进行大规模屠杀或毁灭的行为,但其具体实施方式和结果因历史背景、目的、执行者等因素而异,并不一定是“每个人都要被处死”。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屠城的定义与目的1. 战争报复 战争中失败的一方可能被彻底毁灭,以消除敌方的军事或政治存在.............
  • 回答
    古代女子在清白被毁后是否还能嫁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能”或“不能”,而是受到 时代、社会阶层、家庭背景、毁坏清白的原因、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 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总的来说,古代社会对女性贞洁的要求极为严苛,清白被毁对女子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打击,直接影响其婚嫁的可能。 但并非所有.............
  • 回答
    古代士兵的伙食,可以说是战争年代他们生存的基石,也是影响士气、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它的好坏直接关乎到士兵的体能、精神状态,甚至是整个战役的走向。因此,不同朝代、不同军队、不同战役时期的士兵伙食都有着显著的差异,但总体而言,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地了解:一、 主食:填饱肚子是关键 谷物为主: 这是.............
  • 回答
    古代蒙古帝国及其后继者在历史上确实对印度次大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直接的“扩张到印度”的定义需要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势力来理解。总体而言,蒙古帝国本身最核心的扩张并没有直接征服整个印度次大陆,但其后裔建立的莫卧儿帝国则对印度进行了长期的统治和深度影响。为了详细讲述,我们需要分阶段来分析:一、蒙古帝国(.............
  • 回答
    古代和亲的公主,她们的命运充满了复杂性,既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也有难以言说的辛酸。她们是政治棋局中的一枚重要棋子,肩负着维系和平、巩固联盟的重任。因此,她们的遭遇和结局,往往与她们所嫁的民族、所在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性格和命运紧密相连。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讲述古代和亲公主的遭遇和结局:一、 和亲的背.............
  • 回答
    古代人算出一年 365 天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智慧的探索,它经历了不同文明的观察、记录和推算,最终汇聚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日历。这个过程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对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而逐渐精确化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个过程,主要分为几个关键的阶段和文明贡献:一、 最初的观察与朴素的认识.............
  • 回答
    古代中举,尤其是考中进士,其欣喜若狂的程度,放在今天任何一种成就上来看,都显得有过之而无不及。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才能体会到当时人们那种“飞上枝头变凤凰”般的狂喜。一、 改变命运的终极跳板:这是最核心的原因。在中国古代,绝大多数人的命运都被出身和阶层所束缚。寒门子弟想要改变命运,.............
  • 回答
    古代的师徒关系是一种非常特殊且深厚的关系,它贯穿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文化传承、技艺传授到人格塑造,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关系远不止于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包含着尊师重道、言传身教、责任担当等多重维度。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古代的师徒关系:一、 形成原因与社会基础 知识和技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