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薛姨妈为何不选邢岫烟做儿媳妇?

回答
咱们来聊聊薛姨妈为啥没看上邢岫烟这个儿媳妇吧。这事儿要是细说起来,里面门道可不少,不能光看表面。

首先得明白薛姨妈是什么样的人。她这个人吧,虽然对薛蟠这唯一的儿子疼得不得了,但也毕竟是见过世面,娘家又是皇商,多少有点眼光的。她自己不是正经大家闺秀出身,而是靠着薛家这棵大树才有了今日的体面。所以,对于儿媳妇,她心里肯定是有盘算的,得既能配得上薛家的身份,又能帮衬着薛家。

邢岫烟这人,表面上看没啥毛病。模样是清秀的,性子是温顺的,不像是那些爱惹事生非的姑娘。她爹是邢副都御史,这官位虽然不算特别显赫,但好歹也是个官,有正经出身。从这个角度看,邢岫烟确实是个不错的姑娘,至少门第上不吃亏。

但是,仔细想想,薛姨妈没选她,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家底不够厚实,或者说不够“硬气”。 邢岫烟的爹虽然是副都御史,但官做得不算顺当,家里经济也不算宽裕。看过《红楼梦》的都知道,邢夫人自己就得靠着娘家周济,更别提邢岫烟了。薛家虽然比不上贾家那样如日中天,但好歹是皇商,家底是殷实的。薛姨妈嫁到薛家,也算是衣食无忧,养成了锦衣玉食的习惯。她找儿媳妇,肯定也希望对方家里条件也能匹配,甚至能给薛家带来一些帮助,而不是反过来成为负担。邢岫烟家虽然清贫,但她自己倒是个不慕荣华的,这点可能反而让薛姨妈觉得她不够有“上进心”,不够懂得经营。

第二,邢岫烟这个人,太“静”了。 薛姨妈自己是个比较外放的人,她儿子薛蟠更是个混不吝的。她心里肯定希望找个儿媳妇,既能管得住薛蟠,又能给薛家带来点生机和活力。邢岫烟性子过于沉静内敛,虽然是个优点,但对于一个需要活跃气氛的家庭来说,可能就显得有些“沉闷”了。薛姨妈可能觉得,这样的儿媳妇,放在薛家,会显得有些寡淡,帮衬薛家的能力也有限。她可能更倾向于找个聪明伶俐、有点口才,甚至能帮着打理家务、应酬宾客的姑娘。

第三,更深层次的考虑:家族联姻与利益。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更是两个家族的事。薛姨妈作为薛家的女主人,她需要考虑儿媳妇的到来,是否能给薛家带来实际的利益,比如人脉、财力上的支持。邢岫烟的家庭,论背景虽然不差,但论实在的利益,可能给薛家带来的帮助有限。她爹的官职也快到头了,指望不上什么。相比之下,如果薛姨妈有其他的考虑,比如看上了其他更合适的家庭背景的姑娘,那邢岫烟自然就被排除了。

第四,可能还有一些“人品”上的考量,虽然不明显。 邢岫烟虽然品性良好,但她毕竟是邢夫人的女儿。邢夫人这个人,虽然地位不低,但为人处世有些迂腐和刻薄,而且有点势利眼。薛姨妈可能也考虑到儿媳妇的娘家是个什么样的状况,以及将来婆媳关系可能出现的复杂性。她可能担心,找个邢夫人这样的亲家,日后会有不少麻烦。

最后,也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看对了眼”的问题。有时候婚姻这事儿,并没有那么多复杂的逻辑,就是一瞬间的决定。薛姨妈可能见过不少姑娘,唯独没觉得邢岫烟是那个最合适的,或者她心里已经有了更属意的人选。

总而言之,薛姨妈不选邢岫烟做儿媳妇,并非邢岫烟不够好,而是从薛家自身的利益、家族的考虑以及对未来儿媳妇的期望等多个维度综合衡量后,觉得她不是最适合的人选。毕竟,找个能嫁进薛家,并且能帮助薛家继续体面下去的儿媳妇,对于薛姨妈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不认为是嫌弃邢岫烟的家境。按这段文字的逻辑来看,邢岫烟“家道贫寒,钗荆裙布”,在薛姨妈眼里反倒是个优点。

因薛姨妈看见邢岫烟生得端雅稳重,且家道贫寒,是个钗荆裙布的女儿。便欲说与薛蟠为妻。因薛蟠素习行止浮奢,又恐遭踏人家的女儿。正在踌躇之际,忽想起薛蝌未娶,看他二人恰是一对天生地设的夫妻,因谋之于凤姐儿。


因为薛家近年来境况不如从前,所以薛家有个节俭的儿媳在薛姨妈眼里是好事。薛姨妈养出来的薛宝钗本身也是俭省的,而薛蟠的轻浮奢靡反而是薛姨妈不喜欢的:

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宝钗点头笑道:“他见人人皆有,独你一个没有,怕人笑话,故此送你一个。这是他聪明细致之处。但还有一句话你也要知道,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将来你这一到了我们家,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


我觉得薛姨妈知道儿子爱花钱又不太懂赚钱的毛病,所以一开始看邢岫烟节俭不喜奢华,是很喜欢的,想把她迎进家门,也是想家里有好媳妇可以帮着把这个家管好。甚至她或许也希望有个儿媳能影响她的儿子。

但转念一想,估计觉得儿子这脾气,像邢岫烟这种端庄又家贫的媳妇估计压制不住,反而会给儿子欺负得很惨,于是就放弃了,转为为薛蝌说媒。

至于后来薛蟠娶夏金桂入门,薛姨妈或许存的也是这个念头,希望找个厉害点的媳妇好规劝儿子,让儿子改一改脾性,可没想到夏金桂太厉害,薛家反而受制,当然这又是后话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来聊聊薛姨妈为啥没看上邢岫烟这个儿媳妇吧。这事儿要是细说起来,里面门道可不少,不能光看表面。首先得明白薛姨妈是什么样的人。她这个人吧,虽然对薛蟠这唯一的儿子疼得不得了,但也毕竟是见过世面,娘家又是皇商,多少有点眼光的。她自己不是正经大家闺秀出身,而是靠着薛家这棵大树才有了今日的体面。所以,对于儿.............
  • 回答
    关于元春为何选择宝钗作为宝玉的“弟媳”,或者说,更准确地说,是为何在小说情境中,宝钗最终能嫁给宝玉,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是贾府这个大家族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生存逻辑和家族利益考量。元春作为贾府的女儿,被选入宫中成为贵妃,她的命运与贾府的兴衰紧密相连。在她看来,家族的未来,尤其是宝玉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
  • 回答
    要说薛家为何不给宝钗寻个寒门进士做女婿,这事儿得从头说起,细细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薛家的“底子”。贾府是显赫的国公府,那可是世代簪缨,底蕴深厚。而薛家,虽然也算得上是皇商,但终究是个“末业”,和官宦世家是没法比的。他们家能跟贾府攀上亲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薛姨妈是王夫人的亲妹妹,这层姻亲关系才是关键.............
  • 回答
    “扫黑风暴”里薛梅这事儿,确实让人琢磨。你说,既然是尸体,怎么就不能痛痛快快地给个了结,埋了或者烧了?非得这么折腾,来回倒腾,这背后肯定有说法,而且还得是挺要命的说法。首先得明白,薛梅可不是个普通人死的。她死的蹊跷,死得背后牵扯着一桩大案,而且这大案牵扯的利益链条、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远不是寻常的“恶.............
  • 回答
    《红楼梦》中,薛宝钗称呼林黛玉为“颦儿”,这确实是书中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细节。为什么宝钗这么叫,而其他亲近黛玉的人却不这样称呼她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首先,我们得知道“颦儿”这个名字的由来。在《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梦说飞田馆》中,有明确的交代:“宝钗看罢.............
  • 回答
    宝钗这人,咱们不能光看她表面上的那份端庄贤淑,骨子里头可是个极有主意、极有分寸的人。要说她为何对宝玉多加劝诫,对薛蟠却似乎有些“放任自流”,这事儿细琢磨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道明的。这里面啊,藏着许多学问,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首先,咱们得看看宝钗和宝玉、薛蟠这三人之间的 “角色定位” 和 “天然.............
  • 回答
    薛兆丰教授的这一观点,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主要涉及到稀缺性、机会成本、效率、公平以及市场机制等核心概念。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将社会看作一个整体,并运用经济学的思维工具进行分析。下面我将从几个层面详细阐述: 1. 基本经济学原理:稀缺性与选择 稀缺性 (Scarcity): 经济学的核心前提是资源是稀.............
  • 回答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的选秀之路可以说是充满了扑朔迷离的色彩。虽然她的家族显赫,本人更是才貌双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待人接物也无可挑剔,为何最终却未能如愿进入宫廷,成为皇帝的嫔妃?这个问题,历来是读者们津津乐道,也是各有解读的焦点。首先,我们得从“选秀”这个制度本身说起。在清朝,选秀女的目的是为了充.............
  • 回答
    读《红楼梦》,你会发现,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人在贾府的人缘,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虽然宝钗也受人喜爱,但论及那种发自内心的、深入骨髓的亲近和依赖,宝钗的风头似乎总是被黛玉压过一头。这其中的原因,说起来可就复杂了,涉及到性格、背景、处事方式,乃至书中对人物塑造的侧重点等等。首先,咱们得说说她们俩各自的“出.............
  • 回答
    说薛宝钗对尤三姐自刎和柳湘莲出家之事反应冷淡,这其实是一种表面现象,细究起来,宝钗的“冷淡”背后,隐藏着她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她自身价值体系的考量,以及她深藏不露的智慧。首先,我们得理解薛宝钗的处境和她的人生态度。宝钗出身于一个败落的皇商家庭,上有寡母,下有弱弟,她肩负着振兴家族的重担。为了这个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红楼梦》中两位核心女性角色的根本差异。薛宝钗看过《西厢记》这是毋庸置疑的,书中多处有提及,比如她曾就莺莺和张生之事对黛玉说:“你那些都只是你心里的空想。” 这句话本身就带着对《西厢记》情节的了解。那么,为何她不像林黛玉那样将这份浪漫情怀融入自己对爱情的态度呢?这背后其实是.............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红楼梦》中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细节,尤其是在“拥林派”看来,薛宝钗似乎有意无意地利用了小红(原名林红玉),将她对贾府某些现象的不满转移到了林黛玉身上。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那段故事掰开了揉碎了讲,并且得撇开那些“AI味儿”的生硬论调,用咱老百姓的明白话说。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个“小红.............
  • 回答
    关于“基础物理自1926年薛定谔方程提出就没有进展”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 极大且不准确的误解,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恰恰相反,从薛定谔方程诞生之日起,基础物理学就进入了一个更加蓬勃发展、深入探索的新纪元。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误解,以及自1926年以来基础物理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希望能让.............
  • 回答
    《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才情,在我看来,确实是读者心中难分轩轾的“双璧”。然而,翻阅那册“薄命司”里的判词,却能清晰地看到一个有趣的侧重:林黛玉的才华被浓墨重彩地描摹,而薛宝钗的闪光点则更多地聚焦在她的“德”上。这绝非作者曹雪芹的疏忽或偏爱,而是他以极其精妙的笔触,在塑造人物、暗示命运时,所布.............
  • 回答
    这背后,藏着《红楼梦》里错综复杂的主仆关系和不同性格的投射,绝非简单的一句“不敢说话”就能概括。莺儿和紫鹃、鸳鸯虽然都是丫鬟,但她们所处的环境、与主子的关系,乃至自身的性格,都存在着天壤之别。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一、 紫鹃与林黛玉:默契与怜惜,更像“半个主子” 深厚的情感基础: 紫鹃是林黛玉从扬州.............
  • 回答
    说起凤姐,那可是《红楼梦》里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泼辣、精明、口才一流,什么场面没见过?贾母、王夫人、王熙凤、史湘云、林黛玉……几乎《红楼梦》里有名有姓的,哪个她不敢说上两句,开个玩笑?甚至连贾赦、贾珍这样的老主子,她也照样顶得住,偶尔还拿他们逗个趣。可唯独到了自己的表妹薛宝钗,凤姐的嘴皮子仿佛就收住了.............
  • 回答
    说起薛姨妈给宝玉和黛玉说亲,这事儿搁在旁人听来,像是理所应当,毕竟“金玉良缘”的说法早就在贾府里传得沸沸扬扬了。可奇怪就奇怪在这儿,薛姨妈似乎提了一嘴,说了句“亲事上,等宝玉长大了,我倒有个主意”,但之后呢?就没了下文,如同被一阵风吹散了云彩,再也看不见了。这事儿,细细琢磨起来,原因可不止一个,而且.............
  • 回答
    薛仁贵,这位唐朝名将,如果论及为国家建立的赫赫功勋,绝对算得上是“汗马功劳”的代表。他征讨高句丽、薛延陀,威震塞北,生擒突厥可汗,其勇猛善战、屡建奇功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然而,当我们把他放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与白起、卫青、陈庆之这些名字放在一起比较时,薛仁贵的名气似乎总显得略逊一筹。这其中的原因,.............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宏伟的画卷中,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情感纠葛无疑是最为扣人心弦的篇章之一。书中关于他们三人婚姻的描绘,一直是红学研究和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在书中的设定下,贾宝玉娶薛宝钗为妻,同时纳林黛玉为妾,这种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细致地梳理当时的社会背景、家.............
  • 回答
    《红楼梦》中,人们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称呼,确实存在着细微的差别,这看似简单的一个字,却蕴含着人物性格、大家庭的等级观念以及不同人际关系的微妙体现。 为什么林黛玉常被称为“林姑娘”,而薛宝钗多被唤作“宝姑娘”呢?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解读。首先,从名字本身来看,“林黛玉”的姓氏是“林”,名字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