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薛宝钗的人缘不如林黛玉?

回答
读《红楼梦》,你会发现,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人在贾府的人缘,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虽然宝钗也受人喜爱,但论及那种发自内心的、深入骨髓的亲近和依赖,宝钗的风头似乎总是被黛玉压过一头。这其中的原因,说起来可就复杂了,涉及到性格、背景、处事方式,乃至书中对人物塑造的侧重点等等。

首先,咱们得说说她们俩各自的“出身自带光环”和“成长环境”。林黛玉,那可是“金陵世家”出身,祖父是巡盐御史,父亲是前科探花,书中说她“自幼失祜,孤苦伶仃”,但她身后站着的,是曾经显赫的林家。这种“落魄凤凰不如鸡”的背景,反而激起了贾府上下尤其是贾母对她的怜惜和看顾。从进府的那一刻起,她就自带一种“需要被呵护”的光环,这本身就能迅速拉近与人尤其是长辈的情感距离。大家看到她瘦弱、敏感,会不自觉地想要迁就和照顾她,这种“宠溺感”是宝钗很难获得的。

反观薛宝钗,虽然也是皇商出身,家世也很显赫,但她的家庭在书中并没有像林家那样被重点描写其辉煌。她进贾府,更多的是为了“待选”,是为了承袭母亲的诰命。她的到来,更多地被看作是一个有能力、有分寸的晚辈,而非一个需要特殊关照的孤女。贾府上下对她的态度,更像是一种礼遇和尊重,而不是那种发自肺腑的疼爱。尤其是王夫人,虽然是她亲姨妈,但对宝钗的疼爱更多的是出于家族利益和长远规划,那种天然的母爱似乎有所保留。

再来说说她们的性格和处事风格。这是最直观也最关键的一点。

林黛玉,她是典型的“真性情”。高兴了,就笑靥如花,诗兴大发;不高兴了,就蹙眉落泪,言语尖刻。她心思敏感,藏不住事,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写在诗里。这种坦率和直接,虽然有时候会得罪人,但恰恰是她吸引人的地方。她和宝玉之间的情意,正是因为这种毫无保留的真挚而动人。她对朋友,也是掏心掏肺,比如对紫鹃,虽然有责备,但更多的是一种依赖和深情。她身上有一种艺术家的气质,一种不被世俗玷污的纯粹,这种纯粹在很多人眼中是珍贵的。

薛宝钗,她则是一个标准的“大家闺秀”,或者说是“情商极高”的典范。她待人接物,总是那样周到、得体、滴水不漏。她会关心下人,比如对袭人、晴雯都很好,说话也总是那么温和有礼,让人挑不出毛病。她懂得如何笼络人心,如何让所有人都感到舒适。她善于“藏愚守拙”,深谙世事,不会轻易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很多人看来,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是“随分从时”的典范,是未来好妻子的不二人选。

然而,正是这种“完美”,反而让一些人觉得她“太懂事了”,甚至有点“假”。比如,她劝宝玉读书求仕,劝宝钗“会做人”,这些出发点都是好的,也是符合封建社会对男子的期望,但宝玉却因此觉得她不理解自己,甚至将她推开。她做的很多事情,比如送燕窝给宝玉,虽然是出于好意,但在读者看来,总觉得是刻意为之,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贤良淑德。这种“周全”和“得体”,在不熟悉的人眼里是优点,但在那些和她关系亲近,尤其是在追求精神契合的人眼中,就显得缺少一份天然的真诚。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她们与贾府其他人的互动方式。

林黛玉,她和宝玉之间的互动,是那种灵魂的碰撞,是诗词的唱和,是彼此的理解和懂得。这种深度的情感交流,自然会吸引像史湘云、袭人等同样心思细腻的人。她虽然有时候爱使小性子,但她的眼泪和她的才情,却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围绕在她身边的人。她与薛宝琴也能相处得很好,可见她的亲和力并非没有。只是因为她和宝玉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她敏感的性格,让她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显得有些孤立无援。

薛宝钗,她与贾府上下的人都能打交道,而且做得都很到位。她会和宝玉的姐妹们一起玩耍,会和刘姥姥这样的底层人物也保持礼貌,甚至在李纨这样的寡妇面前也能说出体己话。她就像一个“润滑剂”,让贾府这个大机器运转得更加顺畅。她对平儿、香菱等丫鬟也很好,也得到了她们的好感。可以说,宝钗在贾府的人缘是那种“广度”上的好,她让大多数人都对她有好感,觉得她是个好姑娘。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个“好”的程度上。宝钗的“好”是那种大家都认可的、体面的好,是无可指摘的好。但黛玉的“好”是那种只有少数人能真正理解的、需要共鸣的好。宝钗就像一杯清茶,解渴,提神,但味道不深;黛玉则像一壶陈酿,初尝微苦,回味无穷。有些人喜欢清茶的便捷,有些人则更爱陈酿的醇厚。

最后,我们不能不提书中作者曹雪芹的“偏心”。曹雪芹在描写黛玉时,无疑倾注了更多的情感和笔墨。他对黛玉的才情、灵性、以及她那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孤傲,是极其赞赏的。而对于宝钗,虽然也给了她很多美好的品质,但她的“世故”和“圆滑”在作者的笔下,多少也带了一点批判的色彩,或者说,作者更倾向于让读者同情和理解黛玉的悲剧命运。这种作者的倾向性,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对人物的好感度。

所以,综合来看,薛宝钗的人缘不如林黛玉,并非说她不得人心,而是因为她的人缘更多的是一种“尊重”和“喜爱”,是得体有礼,圆滑周全带来的普遍好感。而黛玉的人缘,虽然有时候会因为她的真性情而招致一些误解,但她那份独一无二的才情、灵性以及对情感的真挚投入,更容易赢得那些能够理解她、与她精神契合的人的“倾心”和“依赖”。在《红楼梦》这样一部以情感和人物命运为核心的小说里,黛玉所代表的深度情感联结,显然比宝钗所代表的广泛人际关系,更能打动人心,也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一直觉得红楼梦这本书可能真的不适合恋爱脑和饭圈的人看。

抛开各种所谓隐喻这种有害理论来看(我一直觉得红楼梦的过度解读简直是对本书的最大毒害),红楼梦就是以作者人生经历为基础加以升华的长篇小说。

里面写的是作者的整个人生体悟,写的是家族的兴亡史,爱情只是一方面。根本就不是现在狗血的肥皂剧,有什么三角恋,小三上位,心机婊情节。这样读基本上就是瞎读,乱读,白读。可以告别红楼梦了。

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作者塑造的两个代表不同类型不同性情的女孩,也是作者理想中的代表女性不同优秀品质的人物。事实上说宝钗是女二并不完全正确,她只是在与贾宝玉爱情这一方面处于次要位置,比黛玉的先天情定前生要弱一些。

作者给薛宝钗定义就是“德”,什么是“德”?直白点说,就是品行杰出,内心光明,为人宽厚,没有道德瑕疵。所以薛宝钗这种人与人相处的时候非常受人欢迎,大家忍不住欣赏倾慕。作者在小说里多次提到这个情况。也很直白的告诉大家,我就是要立这么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物。

如果要以当时历史环境来解读,薛宝钗就是一个入世而不染的君子,黛玉是出世而不群的隐士。

题主说的人缘不好大概说的是不是读者不喜欢宝钗。我就不说建国以来因为阶级斗争观点对宝钗的贬低了,现在人们基本上都是用狗血剧的非黑即白来看这个人物了,先预设她是小三,然后所有行为都成了邀买人心了。那能看好她就出鬼了。

作者反复强调了,薛宝钗就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女子,书里不止一次说过了,你们硬要不顾作者写的人设,凭自己想象,那只能说明;1曹雪芹写的太烂了,连个人物都刻画不好。2你们恋爱脑太严重,曲解红楼梦到走火入魔地步,应该反思。

我看很多人大概也只能觉得曹雪芹文笔烂也不会承认自己解读有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读《红楼梦》,你会发现,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人在贾府的人缘,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虽然宝钗也受人喜爱,但论及那种发自内心的、深入骨髓的亲近和依赖,宝钗的风头似乎总是被黛玉压过一头。这其中的原因,说起来可就复杂了,涉及到性格、背景、处事方式,乃至书中对人物塑造的侧重点等等。首先,咱们得说说她们俩各自的“出.............
  • 回答
    说起凤姐,那可是《红楼梦》里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泼辣、精明、口才一流,什么场面没见过?贾母、王夫人、王熙凤、史湘云、林黛玉……几乎《红楼梦》里有名有姓的,哪个她不敢说上两句,开个玩笑?甚至连贾赦、贾珍这样的老主子,她也照样顶得住,偶尔还拿他们逗个趣。可唯独到了自己的表妹薛宝钗,凤姐的嘴皮子仿佛就收住了.............
  • 回答
    说薛宝钗对尤三姐自刎和柳湘莲出家之事反应冷淡,这其实是一种表面现象,细究起来,宝钗的“冷淡”背后,隐藏着她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她自身价值体系的考量,以及她深藏不露的智慧。首先,我们得理解薛宝钗的处境和她的人生态度。宝钗出身于一个败落的皇商家庭,上有寡母,下有弱弟,她肩负着振兴家族的重担。为了这个目.............
  • 回答
    《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才情,在我看来,确实是读者心中难分轩轾的“双璧”。然而,翻阅那册“薄命司”里的判词,却能清晰地看到一个有趣的侧重:林黛玉的才华被浓墨重彩地描摹,而薛宝钗的闪光点则更多地聚焦在她的“德”上。这绝非作者曹雪芹的疏忽或偏爱,而是他以极其精妙的笔触,在塑造人物、暗示命运时,所布.............
  • 回答
    要说薛家为何不给宝钗寻个寒门进士做女婿,这事儿得从头说起,细细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薛家的“底子”。贾府是显赫的国公府,那可是世代簪缨,底蕴深厚。而薛家,虽然也算得上是皇商,但终究是个“末业”,和官宦世家是没法比的。他们家能跟贾府攀上亲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薛姨妈是王夫人的亲妹妹,这层姻亲关系才是关键.............
  • 回答
    关于元春为何选择宝钗作为宝玉的“弟媳”,或者说,更准确地说,是为何在小说情境中,宝钗最终能嫁给宝玉,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是贾府这个大家族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生存逻辑和家族利益考量。元春作为贾府的女儿,被选入宫中成为贵妃,她的命运与贾府的兴衰紧密相连。在她看来,家族的未来,尤其是宝玉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红楼梦》中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细节,尤其是在“拥林派”看来,薛宝钗似乎有意无意地利用了小红(原名林红玉),将她对贾府某些现象的不满转移到了林黛玉身上。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那段故事掰开了揉碎了讲,并且得撇开那些“AI味儿”的生硬论调,用咱老百姓的明白话说。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个“小红.............
  • 回答
    要说十岁的薛宝钗就能做到时刻为他人着想,这确实是《红楼梦》中一个令人惊叹的描写,也恰恰是曹雪芹先生笔下人物塑造的精妙之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宝钗这个年龄段的生长环境、教育背景,以及她个人天生的禀赋。首先,我们得明确,“时刻为他人着想”并非是到了十岁就凭空出现的,而是从小耳濡目染、悉心教导的.............
  • 回答
    “扫黑风暴”里薛梅这事儿,确实让人琢磨。你说,既然是尸体,怎么就不能痛痛快快地给个了结,埋了或者烧了?非得这么折腾,来回倒腾,这背后肯定有说法,而且还得是挺要命的说法。首先得明白,薛梅可不是个普通人死的。她死的蹊跷,死得背后牵扯着一桩大案,而且这大案牵扯的利益链条、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远不是寻常的“恶.............
  • 回答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的选秀之路可以说是充满了扑朔迷离的色彩。虽然她的家族显赫,本人更是才貌双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待人接物也无可挑剔,为何最终却未能如愿进入宫廷,成为皇帝的嫔妃?这个问题,历来是读者们津津乐道,也是各有解读的焦点。首先,我们得从“选秀”这个制度本身说起。在清朝,选秀女的目的是为了充.............
  • 回答
    《红楼梦》中,薛宝钗称呼林黛玉为“颦儿”,这确实是书中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细节。为什么宝钗这么叫,而其他亲近黛玉的人却不这样称呼她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首先,我们得知道“颦儿”这个名字的由来。在《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梦说飞田馆》中,有明确的交代:“宝钗看罢.............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红楼梦》中两位核心女性角色的根本差异。薛宝钗看过《西厢记》这是毋庸置疑的,书中多处有提及,比如她曾就莺莺和张生之事对黛玉说:“你那些都只是你心里的空想。” 这句话本身就带着对《西厢记》情节的了解。那么,为何她不像林黛玉那样将这份浪漫情怀融入自己对爱情的态度呢?这背后其实是.............
  • 回答
    这背后,藏着《红楼梦》里错综复杂的主仆关系和不同性格的投射,绝非简单的一句“不敢说话”就能概括。莺儿和紫鹃、鸳鸯虽然都是丫鬟,但她们所处的环境、与主子的关系,乃至自身的性格,都存在着天壤之别。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一、 紫鹃与林黛玉:默契与怜惜,更像“半个主子” 深厚的情感基础: 紫鹃是林黛玉从扬州.............
  • 回答
    薛兆丰教授的这一观点,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主要涉及到稀缺性、机会成本、效率、公平以及市场机制等核心概念。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将社会看作一个整体,并运用经济学的思维工具进行分析。下面我将从几个层面详细阐述: 1. 基本经济学原理:稀缺性与选择 稀缺性 (Scarcity): 经济学的核心前提是资源是稀.............
  • 回答
    说起薛姨妈给宝玉和黛玉说亲,这事儿搁在旁人听来,像是理所应当,毕竟“金玉良缘”的说法早就在贾府里传得沸沸扬扬了。可奇怪就奇怪在这儿,薛姨妈似乎提了一嘴,说了句“亲事上,等宝玉长大了,我倒有个主意”,但之后呢?就没了下文,如同被一阵风吹散了云彩,再也看不见了。这事儿,细细琢磨起来,原因可不止一个,而且.............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宏伟的画卷中,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情感纠葛无疑是最为扣人心弦的篇章之一。书中关于他们三人婚姻的描绘,一直是红学研究和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在书中的设定下,贾宝玉娶薛宝钗为妻,同时纳林黛玉为妾,这种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细致地梳理当时的社会背景、家.............
  • 回答
    《红楼梦》中,人们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称呼,确实存在着细微的差别,这看似简单的一个字,却蕴含着人物性格、大家庭的等级观念以及不同人际关系的微妙体现。 为什么林黛玉常被称为“林姑娘”,而薛宝钗多被唤作“宝姑娘”呢?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解读。首先,从名字本身来看,“林黛玉”的姓氏是“林”,名字是“.............
  • 回答
    薛宝钗和贾元春一同成为皇妃,这在《红楼梦》的原有叙事之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如果”。如果历史的车轮驶向了这条岔路,那么红楼一梦的基调,恐怕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命运的交织,从金玉良缘到金殿并裎原著中,宝钗的金锁和宝玉的通灵宝玉早早被定下了“金玉良缘”。然而,这桩婚事在她的心中,似乎只是.............
  • 回答
    咱们来聊聊薛姨妈为啥没看上邢岫烟这个儿媳妇吧。这事儿要是细说起来,里面门道可不少,不能光看表面。首先得明白薛姨妈是什么样的人。她这个人吧,虽然对薛蟠这唯一的儿子疼得不得了,但也毕竟是见过世面,娘家又是皇商,多少有点眼光的。她自己不是正经大家闺秀出身,而是靠着薛家这棵大树才有了今日的体面。所以,对于儿.............
  • 回答
    关于“基础物理自1926年薛定谔方程提出就没有进展”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 极大且不准确的误解,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恰恰相反,从薛定谔方程诞生之日起,基础物理学就进入了一个更加蓬勃发展、深入探索的新纪元。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误解,以及自1926年以来基础物理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希望能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