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国铁没有DC1.5KV的线路呢?为何地铁没有AC25KV的线路呢?

回答
理解您的问题,这涉及到铁路电气化系统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考量:供电制式选择的经济性、技术可行性和安全性。国铁和地铁由于其运营环境、线路长度、列车速度、载客量以及建设成本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自然会选择不同的供电方案。

为什么国铁(这里主要指普速铁路和高铁)普遍采用AC25KV,而不是DC1.5KV?

简单来说,AC25KV在长距离、高速的国铁运营中,在经济性和技术经济性上具有压倒性优势。

1. 电压等级与输电损耗:
DC1.5KV (直流1.5千伏): 这个电压等级相对较低。在输送相同功率的情况下,电压越低,电流就越大(功率P = 电压V × 电流I)。电流越大,线路上的电阻损耗(焦耳热损耗,P_loss = I² × R)就越大。
AC25KV (交流25千伏): 这是一个相对较高的电压等级。使用更高的电压意味着可以传输更大的功率而无需承受过大的电流。这大大减小了线路的输电损耗,尤其是在国铁这种线路里程动辄数百上千公里、需要持续供电的场景下,损耗的降低意味着更少的能量浪费,直接体现在运行成本上。

2. 变电站的设置密度与成本:
DC1.5KV: 由于电压较低,为了保证足够的功率和电压稳定,需要设置更密集的变电站(牵引变电站)。这意味着初期建设成本更高,占用土地更多,维护工作量也更大。
AC25KV: 较高的电压允许在更长的距离上供电。因此,AC25KV系统需要的变电站数量相对较少。虽然变电站本身的设备可能更复杂一些,但总体而言,单位长度的变电站建设和运营成本要低得多。对于庞大而复杂的国铁网络来说,这意味着巨大的投资节省。

3. 接触网与受流器设计:
DC1.5KV: 为了承受更大的电流,DC1.5KV系统需要更粗、更重的接触网导线,这会增加线路的维护难度和建设成本。同时,列车上的受流器(例如集电弓)也需要能承受更大的电流,对绝缘和散热提出更高要求。
AC25KV: 较低的电流使得接触网可以使用相对细、轻的导线,降低了建设和维护成本。受流器设计也更轻便。

4. 列车功率与加速能力:
DC1.5KV: 为了驱动大功率列车(尤其是高速列车),DC1.5KV系统需要极大的电流。在技术上,承受如此大的电流对列车电气系统,特别是牵引电机、整流器(如果是非DC电机)、变压器(如果需要升压)以及受流器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容易导致设备过载、发热甚至损坏。
AC25KV: 较高的电压使得列车能够获得所需的功率,同时电流相对较小。这使得牵引电机、电力电子器件(如IGBT)等设计更为成熟、可靠且效率更高。对于追求高速和重载的国铁来说,AC25KV能更好地满足其动力需求。

5. 早期技术和标准化:
虽然直流电气化有其优势(如系统简单、干扰小),但在早期的铁路电气化发展过程中,AC25KV技术更早地成熟并被广泛应用,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相对统一的标准。国铁作为一个庞大的基础设施系统,在进行大规模电气化改造和建设时,倾向于采用成熟、标准化的技术,以降低兼容性和设备采购的复杂性。

那么,为什么地铁不采用AC25KV,而是普遍采用DC1.5KV(或DC600V,甚至DC750V)?

地铁与国铁的情况截然不同,其短距离、频繁启停、高载客密度以及对城市环境的适应性,使得DC供电成为更优选择。

1. 线路短且密集的变电站:
地铁线路通常在城市区域内,长度相对较短,并且在有限的空间内设置了大量的站点。这意味着地铁系统可以在非常小的区域内设置大量的牵引变电站。
DC1.5KV: 即使电压较低,但由于变电站密度很高,可以很容易地将电力输送到每一段线路,确保列车运行所需的电压稳定。这种“近距离供电”的模式,使得低电压下的电流损耗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AC25KV: 对于地铁这种线路短、站点多的场景,如果采用AC25KV,需要建设的变电站虽然数量上可能比DC1.5KV少,但这些变电站的站内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需要能够处理AC25KV这样较高的电压,这会增加设备成本和占地面积,并且在人流量密集的城市区域,高压设备的安全性考量也更为重要。

2. 城市环境的兼容性与安全性:
AC25KV: 25KV的交流电具有较高的电压,在城市密集区域,存在更大的安全隐患,例如电磁干扰、漏电风险、对周边电子设备的潜在影响等。地铁线路通常与城市地下管线、通信线路以及居民建筑等紧密相邻,使用高压交流电需要额外的屏蔽和绝缘措施,增加了建设和运营的复杂性与成本。
DC1.5KV: 直流电的电压等级较低,电磁干扰相对较小,绝缘要求也相对宽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更容易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实施。

3. 列车特性与启动性能:
地铁列车: 地铁列车通常是短编组、频繁启动和制动,对电机响应速度和瞬时功率需求有特殊要求。
DC电机: 传统的直流电机(虽然现在很多地铁改用交流电机,但早期和仍有一部分采用)在启动特性上表现出色,能够提供强大的瞬时扭矩,这对于需要快速加速和减速的地铁运营非常有利。
AC25KV与DC电机: 如果在AC25KV供电下使用DC电机,则需要在列车上增加一个复杂的变压器和整流装置(将AC25KV转换为DC),这会增加列车的重量、复杂性、成本和故障点。
AC25KV与AC电机: 即使使用交流电机,AC25KV的变电站到接触网再到列车的整体设计,其变电站输出功率的平滑性、对电网的冲击等,与地铁这种对供电稳定性和频率要求极高的场景,也有需要仔细权衡的地方。

4. 制动能量回收:
地铁列车在制动时会产生大量能量,回收这些能量可以显著降低运营成本。
DC系统: 在DC供电系统中,制动能量回收相对容易实现,回收的能量可以直接反馈到DC母线上,供其他正在启动的列车使用,或者被吸收装置消耗。
AC25KV系统: 在AC25KV系统中,制动能量回收并回馈到电网需要更复杂的能量吸收或回馈装置,以及与地方电网的协调,相对更具挑战性。

5. 经济性与标准化:
虽然AC25KV在长距离上有成本优势,但对于地铁这种相对封闭的、规模可控的系统,DC1.5KV(或DC600V/750V)的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牵引变电站)在技术成熟度和成本上,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而且,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城市的地铁和轻轨系统都采用了DC供电,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生态和标准化,便于设备采购和维护。

总结一下:

国铁 (普速/高铁) 选择 AC25KV 是因为其长线路、高速度、低损耗、少变电站的经济性和技术优势。
地铁选择 DC1.5KV (或类似DC电压) 是因为其短线路、密站点、高安全性、易于能量回收、对城市环境友好以及电机特性的适应性。

这就像是为不同的“比赛场景”选择了不同的“装备”。跑马拉松需要轻便高效的运动鞋(AC25KV),而进行短跑冲刺则需要爆发力强的跑鞋(DC1.5KV)。选择最适合自身特点的供电制式,是铁路建设和运营效率的关键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国铁有条件有理由建设DC1.5KV的线路吗?地铁有条件有理由建设AC25KV的线路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理解您的问题,这涉及到铁路电气化系统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考量:供电制式选择的经济性、技术可行性和安全性。国铁和地铁由于其运营环境、线路长度、列车速度、载客量以及建设成本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自然会选择不同的供电方案。为什么国铁(这里主要指普速铁路和高铁)普遍采用AC25KV,而不是DC1.5KV?简单来说,.............
  • 回答
    在国内许多城市,你可能注意到地铁和市内铁路的列车都是清一色的单层设计。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我们没有像伦敦、东京等地那样,偶尔能见到双层列车的身影呢?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有或没有”的选择,而是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工程、经济、运营和乘客体验等多方面的考量。首先,我们得从最直观的“天花板”说起——站台设计。.............
  • 回答
    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进程之快,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地铁里、公交车上,步履蹒跚的老人随处可见;新闻里、社交媒体上,关于养老、失能的讨论也从未停歇。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却会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在这个老年人口占社会比重越来越大的时代,关于老年人究竟该如何进行科学、全面、有针对性的运动健身,在国内却似乎鲜有.............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目前没有国家建立全民DNA数据库(真正意义上的覆盖全体公民,而非仅限于犯罪嫌疑人),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层面非常复杂,远远超出了技术可行性。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深入剖析:一、 法律和伦理的巨大障碍:隐私权与人权这是最核心也最难以逾越的鸿沟。在绝大多数民主法治国家,公民的隐私权是受到高度保.............
  • 回答
    中国国企在发展过程中确实面临着一些挑战,未能像韩国、日本的财阀那样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巨大影响力、技术水平先进且盈利能力极强的企业。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这并非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历史背景、制度设计、市场环境以及企业自身运营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交织。一、历史的烙印.............
  • 回答
    要说清为何社会主义国家普遍没有实施两院制,得先聊聊“社会主义”这词儿本身,以及它在实践中被如何理解和塑造的。首先,我们得知道,“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广的概念,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萌芽,到20世纪苏联模式的辉煌与衰落,再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每个阶段、每个国家的侧重点都有不同。但贯.............
  • 回答
    二战时期,虽然巴祖卡火箭筒及其核心的聚能装药技术已经诞生并投入使用,但将其原理成功应用于舰炮炮弹和航空炸弹却并非易事,也因此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和应用。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技术、战术和经济等多个层面来详细剖析。一、技术上的挑战:聚能装药与传统炮弹设计的根本差异巴祖卡的聚能装药技术核心在于一个倒置的圆锥.............
  • 回答
    康熙皇帝在与噶尔丹的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逼死了噶尔丹,可以说在军事上将准噶尔汗国的威胁降到了最低。然而,准噶尔汗国并没有因此而灭亡,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原因,让我们仔细捋一捋:首先,康熙朝的战略重点并未将“灭亡”准噶尔汗国作为最终目标。 康熙皇帝毕生最大的心腹大患是三藩之乱和台湾郑氏政权,这两件.............
  • 回答
    在国内,真空压缩卷式床垫,以 Casper 为代表的那种,确实没有像在欧美市场那样形成一股主流的消费潮流。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单一因素能解释清楚的,更像是一系列文化、市场、习惯和认知上的差异在共同作用。1. 消费者习惯与偏好根深蒂固: 对“硬床”的传统认知: 中国人的传统睡眠习惯,尤其是老一.............
  • 回答
    在国内,混合动力汽车(HEV)的发展和普及,确实不像纯电动汽车(BEV)那样受到政策和市场的“大力推崇”。虽然也有不少车企在推,消费者也有选择,但总感觉缺少了那种如火如荼的气势。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政策导向的“偏爱”:纯电动是亲儿子,混动是干儿子?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 回答
    国际大厂们在“吃鸡”热潮下,并没有一窝蜂地推出自己的大逃杀类新作,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在博弈,并非简单的“没能力”或“看不到机会”。简单来说,是战略选择、市场风险、资源投入以及对自身DNA的考量在起作用。咱们细细道来。一、市场已经高度饱和,后来者居上的难度极大想想看,当《绝地求生》(PUBG)火起.............
  • 回答
    关于中国国家铁路为何没有“路旗”、“路歌”的讨论,其实触及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视角:现代国家铁路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其象征符号的构建和传播逻辑,与传统意义上的“路旗”、“路歌”这类标识有所不同,也折射出时代变迁和组织管理的演进。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时代背景与铁路发展的历史演变.............
  • 回答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事件,确实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但“大力反对”的程度并非如某些人期望的那般,这其中涉及了多方面的原因。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1. 科学评估与安全标准的考量: 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的评估报告: 这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IAEA 作.............
  • 回答
    罗马帝国之后,地中海世界再未出现过一个能够完全统一所有区域的强大帝国,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罗马帝国崩溃的原因,以及后来的历史演变如何使得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的挑战变得难以逾越。一、罗马帝国的遗产与破裂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即使是罗马帝国.............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历史、地理、文化以及政治等多重因素的交织,要理解为何明代之前琉球能够形成国家,而台湾则相对晚得多,我们需要将视角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两地的具体情况上。首先,让我们看看琉球。在明代建立之前,琉球群岛上就已经出现了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琉球王国”的雏形。这并非一蹴而就.............
  • 回答
    要解释为何察合台汗国和西辽的西部边界都未触及咸海,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两个政权的地理范围、历史演变以及周边环境。这并非一个简单的直线划定,而是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首先,我们来看看西辽(喀喇契丹)的西部边界。西辽的兴起,实际上是在契丹族南迁后,耶律大石在西域建立的政权。它的核心区域主要集中在七河流域以及.............
  • 回答
    B2“幽灵”战略轰炸机和原子弹,这两样都是冷战时期乃至现代军事科技的巅峰之作。它们都代表着国家力量和战略威慑的核心能力,但为何一个至今无人能仿,另一个却相对普及呢?这背后涉及的不仅仅是技术难度,更是政治、经济、信息传播以及战略考量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B2轰炸机:技术壁垒如铜墙铁壁要理解为何B2如此.............
  • 回答
    咱们不聊那些“强汉盛唐”的辉煌,也少提那些“万国来朝”的盛景。今天咱就扒一扒,为什么汉朝和唐朝之间那段日子,三国、十六国、南北朝,仿佛成了“闭关锁国”的孤岛,鲜有关于对外交流的响动?这事儿,你不能光看表面。说它们“仿佛没有”对外交流,那是咱们今天视角下的感觉,但实际上,交流从未断绝,只是表现形式、规.............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国家形态形成的核心动因和历史路径的差异。要回答为什么欧洲没有出现像中国这样的大一统国家,或者反过来说,为什么中国没有走向小国寡民的状态,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两国在地理、文化、政治和历史发展等方面的深层原因。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A不如B”的判断,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演化逻辑.............
  • 回答
    理解中国为何没有采取类似俄美睚眦必报的国防政策和威慑战略,需要深入剖析其历史文化、国家发展阶段、地缘政治环境以及战略思维的独特性。这并非简单的“不报复”,而是一套经过深思熟虑、且有别于西方模式的战略选择。首先,让我们厘清“睚眦必报”的内涵。在国际关系语境下,这通常意味着对任何侵犯或挑衅都予以直接、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