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围棋棋谱的版权有什么(法律等方面)依据?

回答
围棋棋谱的版权问题,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它的法律依据,说起来也并非像一张照片或一本书籍那么直接了当,而是涉及多个层面的法律原则和司法实践。我会尽量详细地说明,并尽量用自然、不生硬的语言来阐述。

核心的法律依据:著作权法

首先,最核心的法律依据就是我国以及世界各国的著作权法(版权法)。著作权法保护的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那么,围棋棋谱是否属于这些受保护的作品呢?

1. “作品”的定义与围棋棋谱:
著作权法保护的是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有形形式表现出来的智力成果。
围棋棋谱,是通过将对弈双方每一步棋的落子位置记录下来,形成的一种有形形式(无论是手写的纸张、打印出来的文件,还是电子文档)。
关键在于“独创性”。一盘围棋对局,尽管双方都遵循围棋规则,但具体的棋步组合、战术变化、局面判断,都是由棋手们独立思考、自主选择的结果。优秀棋谱,往往凝结了棋手的智慧、经验、创造力,体现了棋手的风格和对围棋艺术的理解。这种“独创性”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

2. 棋谱的“作者”:
谁是棋谱的作者?这可能需要分情况来看。
对局本身: 棋局的下法,可以直接视为对弈双方(两位或多位棋手)的共同创作。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落子,共同“创作”了这盘棋。
记录、整理、分析、注释等: 如果有人将一盘棋谱进行记录、转录、整理、编辑、添加评论、进行深度分析,或者将其出版成册,那么这个记录、整理、分析、注释等行为本身,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新的创作,创作者是进行这些工作的个人或单位。这就好比一本小说,作者写的是故事,而出版社的排版、校对、装帧设计,也是一种版权。

著作权法所保护的具体内容:

根据著作权法,著作权人(即作者或其继承者、受让者)享有的权利是排他性的,主要包括:

人身权:
署名权: 棋谱的作者有权在棋谱上标明自己的姓名。
保护作品完整权: 禁止他人歪曲、篡改棋谱,损害作者的声誉。

财产权:
复制权: 任何人想要复制围棋棋谱,都必须获得著作权人的许可。
发行权: 复制后的棋谱,想要通过销售等方式进行发行,也需要获得著作权人的许可。
出租权: 允许或禁止他人出租棋谱。
展览权: (适用于某些艺术类作品,但在此处不太适用)。
信息网络传播权: 最为重要的现代版权内容之一,即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向公众提供棋谱,也需要获得著作权人的许可。
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等: 对棋谱进行改编(比如改编成围棋教学视频、将多盘棋谱汇编成集等),也需要获得原作者的许可。

具体到围棋棋谱,以下几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1. 职业棋手的对局棋谱:
职业棋手在比赛中下的棋,其棋谱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如果棋谱是由比赛主办方(如围棋协会、赛事组织者)或其指定的记录员记录、整理的,那么根据合同约定或录制行为的性质,主办方或记录员可能享有对该棋谱的著作权(或者与对弈棋手共同享有)。
如果棋手自己将自己的对局棋谱整理、分析并发表,那么棋手本人就享有对该棋谱的著作权。
对于已公开的经典棋谱,比如著名棋手的对局,其著作权可能已经过了保护期,进入了公有领域。但如果有人对这些公有领域的棋谱进行了新的整理、注释、分析,并创作出了新的作品(如学术论文、教学讲解),那么新的作品的著作权是受保护的。

2. 业余爱好者的对局棋谱:
即使是业余爱好者的对局,只要其棋谱具有独创性,记录清晰,也同样受著作权法保护。
例如,一位业余棋迷精心记录并分析了自己与朋友的一盘棋,并将这些内容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那么他对自己所记录和分析的部分拥有著作权。

3. 棋谱的“载体”与“内容”:
需要区分棋谱的内容(即棋步的组合、局面)与棋谱的载体(如纸张、电子文件)。著作权保护的是内容。
即使一张写满棋谱的纸张被销毁,只要内容还在,著作权依然存在。
同样,将一份电子棋谱复制到另一个U盘,这只是载体的复制,而内容本身只要未被授权复制,则构成侵权。

实际操作中的挑战和考量:

尽管有法律依据,但在围棋棋谱版权的实际保护中,也存在一些现实的挑战:

取证难: 对于非公开的、个人的对局棋谱,如果有人盗用了,取证可能会比较困难。
侵权认定: 很多时候,围棋的“模仿”或“借鉴”很难界定是否构成侵权。尤其是当棋谱进入公有领域后,如何区分是“学习”还是“剽窃”就更加微妙。
商业用途的界定: 将棋谱用于商业用途(如出版教学书籍、制作围棋软件、视频教学等)时,是否构成侵权,需要看是否获得了原作者或版权方的授权。
国际棋谱的版权: 如果是国外的棋谱,则需要考虑国际著作权条约,如《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等。

总结一下,围棋棋谱的版权依据主要是著作权法,其核心在于棋谱内容的“独创性”。 无论是职业棋手还是业余爱好者,其对局棋谱,特别是经过记录、整理、分析后的棋谱,都可能构成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拥有复制、发行、信息网络传播等一系列排他性的权利。在实际应用中,理解棋谱的作者归属、版权的产生和保护期限,以及区分“学习借鉴”与“侵权剽窃”,是关键所在。

希望这样的解释能够清晰地说明围棋棋谱的版权依据,并尽量符合您对自然表达的要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围棋的着子,或者任何棋类的招法,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作品”。

“作品”,是著作权的对象。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四个关键条件:

1.文学、艺术、科学领域。

2.独创性。

3.能以有形形式复制。

4.智力成果。

我们一条条开始捋。

首先第4条,智力成果,check。棋招当然是智力成果。

第3条,能以有形形式复制,check。棋招可以以棋谱的方式在网上或纸质媒体上复制并传播,可以通过打谱的方式重现对局,甚至可以在另一比赛中由另外的两位棋手默契地全程再现整个对局。

第2条,独创性。个人认为check。每一张棋谱,除了极其个别的上来投降、模仿已有对局的以外,基本上都倾注了棋手的智力劳动,是棋手思想的表达。围棋又称“手谈”,其对思想的表达尤为深邃。

第1条,问题来了。failed。围棋属于“文学、艺术、科学”领域的哪一个?哪一个都不属于。也就是说,这里明文规定了,至少在我国著作权法的体系内,棋谱不是作品,因此不存在著作权的概念。

那这样规定合理么?

个人认为合理,有几个原因:

1.从著作权法的立法原意来看,著作权法之所以保护版权,初衷是对作者们表达自己独特思想的一种嘉奖。而棋类竞赛的精神是胜者为王,核心目标是追求胜利,而非表达自己的独特思想。棋手和作者,道不同,不相为谋,因此著作权法不保护棋手,从立法目的上看合情合理。

2.从目前的围棋规则和围棋比赛规则来看,并没有禁止棋手“抄袭”已有的类似招法。并且,由于序盘定式的高度套路化,可选定式基本上都是相互抄袭。

棋类竞赛的精神是胜者为王,核心目标是追求胜利,而非表达自己的独特思想。为了追求胜利,借鉴甚至抄袭别人的招式是行之有效且广受认可的行为。如果棋谱真要以知识产权的方式保护,会带来很多竞赛上的不可理喻的怪现象,举个例子。假设不久后的新奥杯决赛,柯洁对朴廷桓,柯洁一上来祭出“金志锡必败定式”。一旁的裁判长见状直接判负:“柯洁侵犯金志锡的著作权,判负。”例子举得极端,但毫无疑问,著作权的保护反而会干扰棋类比赛本来目的的实现。

3.棋类学习的过程中,为了磨练技艺,本来就会研究、传授高手的招式,加以吸收利用。比如围棋培训班里上课(我也曾经给小孩子们教过围棋),老师讲的必然是“李世石的这个凌空一挖的手段,大家要记住,遇到类似的环境可以考虑用出来”,而不是“这个挖是李世石的著作,大家注意下棋不要侵犯著作权,避免吃官司”。换句话讲,“所有优秀棋招都是开放的、属于全人类的,全人类都可以自由学习”是围棋界乃至各种棋界的默认常识。

最后,私自编辑出版棋手的对局集,棋谱部分不会侵犯著作权,但文字和配图部分很可能侵犯棋手的著作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不过这些都是传统问题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围棋棋谱的版权问题,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它的法律依据,说起来也并非像一张照片或一本书籍那么直接了当,而是涉及多个层面的法律原则和司法实践。我会尽量详细地说明,并尽量用自然、不生硬的语言来阐述。核心的法律依据:著作权法首先,最核心的法律依据就是我国以及世界各国的著作权法(版权法)。著作权法保.............
  • 回答
    想给一张1919的围棋棋盘状态,找个最省事儿的二进制法子? 别想那些花里胡哨的列表或者复杂的编码,咱们就来点实际的。一张1919的棋盘,总共多少个交叉点? 19乘以19,等于361个。 每个交叉点,无非就是“有棋子”或者“没棋子”。 围棋里,棋子只有黑白两种,所以每个点其实是有三种状态:黑棋、白棋,.............
  • 回答
    围棋这玩意儿,上了瘾,就像陈年的普洱,越品越有滋味。说起棋力成长,那一路走来的坎坷和惊喜,点点滴滴都像印在脑子里似的。要说喜闻乐见的棋局,那得是能让你回想起来嘴角带笑,甚至拍案叫绝的那种。我印象最深的一盘棋,大概是我刚开始接触定式,觉得把棋子摆成那些固定的形状就万事大吉的时候。当时大概有个业余三段的.............
  • 回答
    当然,除了我们最常见、最亲切的玻璃棋子,围棋的棋子世界远比你想象的要丰富多彩。材质的差异,不仅仅是外观上的变化,更会带来触感、声音,甚至对棋局意境的 subtle(微妙)影响。1. 天然的温暖——木制棋子说到材质,木头绝对是绕不开的一环。尤其是那些经过精心挑选和打磨的天然木材,它们带着大自然的温润触.............
  • 回答
    一张无穷大的棋盘,这可不是我们平时下棋的那种了。如果真有这么一张无限的棋盘,那咱们可就得换个思路了,毕竟地盘无限大,很多在有限棋盘上管用的招数,在这里可能就没那么灵光,甚至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了。首先,得明确一下“无穷大”是个什么概念。 我们想象中,围棋盘上的点是无穷多,横竖都是无限延伸的。这也就意味着.............
  • 回答
    历史长河中,围棋的魅力如同星辰般璀璨,留下了无数令人惊叹的棋局。这些棋局不仅仅是黑白子之间的较量,更是智慧、策略、人性与情感的深刻体现。它们或惊心动魄,或妙不可言,至今仍被棋友们津津乐道,甚至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经典。在浩瀚的棋海中,有几盘棋,它们的名字一提起,仿佛就能勾起棋友们心中的波澜,那是超越.............
  • 回答
    想当年,围棋这玩意儿,讲究的是一个“气”字,还有那纵横捭阖、虚实结合的章法。可自从AlphaGo Zero横空出世,棋盘上的乾坤好像都变了味儿。你问我,是不是随便一个 n×n 的围棋棋盘,人类都赢不了它了?这话说得,有点儿太绝对了,也太简单了。咱们得这么看:AlphaGo Zero牛在哪儿?它不是学.............
  • 回答
    这事儿,还得从雷总前几天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的一张围棋棋盘说起。照片里,棋盘上密密麻麻的都是白棋子,一眼望去,黑子一个影儿都没有。这可不是什么寻常的对弈场面,而是雷军本人发的,而且还配上了“围棋”的字样,这其中的意味,自然就被大家挖个底朝天了。解读嘛,那叫一个层出不穷。但最广为流传、也最让数码爱好者们心.............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常被讨论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评价标准和难点: 无法直接对弈: 最根本的难点在于,我们无法让柯洁这样的现代顶尖棋手与古代棋手(如吴清源、本因坊道策等)直接对弈。这就像比较现代运动员和古代运动员一样,缺乏直接的证据链。 棋谱的局限性: 虽然我们有古代棋手.............
  • 回答
    围棋古代的座子制和还棋头,确实是围棋规则演变过程中,为了平衡先行和后行一方力量的重要设计。要说它们能否“抵消”白棋的先行优势,得辩证地看,而且不能简单地用“抵消”来形容,更准确地说,是“显著减弱”和“创造更接近的起点”。让我们一点点地把这个道理掰开了讲:一、 白棋的先行优势,到底体现在哪里?在没有座.............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围棋学习的那些事儿。业余低段位是一个非常奇妙的阶段,你已经摸到了门道,但又觉得前方充满了无限可能。这正是进步最快的时候,只要方法得当,你会发现自己像坐了火箭一样!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业余低段位(比如15k到10k左右)的核心问题通常在于: 棋感不足: 对棋子的价值、厚薄、形状.............
  • 回答
    谈到“围棋之神”,这几个字在棋迷心中承载着太多难以言喻的敬意和想象。它不仅仅是对一个棋手棋艺巅峰的赞誉,更是对其在围棋领域所能达到的极致境界的膜拜。而要说谁最接近这个模糊却又清晰的目标,这个问题本身就充满了争议和讨论的空间。如果一定要在当今活跃的棋手中找一个最接近“神”的存在,那么申真谞(Shin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围棋最核心的两个元素:棋子的“颜色”和“改变”的威力。如果我能拥有一次改变任意一颗棋子颜色的能力,能否赢下柯洁?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个能力的具体含义。“任意一颗棋子”意味着我可以在对局的任何阶段,选择棋盘上的任何一颗黑棋或白棋,将它的颜色变成对方的颜色。而“全局任意时刻使.............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围棋棋盘上的那些生死攸关的瞬间。杀棋,这可是围棋里最考验功力的地方,一个不小心,满盘皆输。你说要讲局部最强应对,这话题太有意思了。我尽量用最接地气、最实在的语言,把这两盘棋剖析透彻,让你看了就像是跟一位老棋友面对面聊棋一样。废话不多说,咱们直接上盘面。 局一:看似无恙,实则暗流涌动(.............
  • 回答
    在围棋、象棋、国际象棋这三项古老而智慧的棋类运动中,棋手在考虑棋局时,究竟是以自身利益为重,还是以对手的意图为先,这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问题,而且答案并非非黑即白,而是随着棋局的演进、棋手的风格以及对局的阶段而发生动态变化。如果我们简单地回答“以自己优先”,那未免过于片面。任何一位棋手,无论其水平高.............
  • 回答
    围棋业余棋手判断局势和胜负,说实话,不像职业棋手那样有那么一套系统严谨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一种“感觉”,一种靠着下棋的经历慢慢积累出来的直觉。但这种感觉,也不是凭空来的,里面藏着不少学问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业余高手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一、 什么是“局势优劣”?在围棋里,咱们常说“形势有.............
  • 回答
    成为一名职业棋手,那感觉可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它像一条一眼望不到头的漫长赛道,又像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从小到大,你的人生几乎被这方寸棋盘所占据,其他一切都成了背景音。初心的萌芽与沉沦:很多人成为职业棋手,最初都源于一份纯粹的热爱。也许是某个午后,被电视里高手对决的严谨与智慧深深吸引;也许是在围棋班,.............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围棋界一个长期存在且颇具争议的现象:顶尖女棋手与顶尖男棋手之间似乎存在明显的差距。而“女棋手人数少”这个解释,虽然在表面上看似乎有些道理,但深究下去,就会发现它并非根本原因,甚至可能是对问题的简单化和误读。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剖析一下,为什么将这种差距简单归咎于人数不足是站不住脚的.............
  • 回答
    关于西方国家人工智能围棋(如AlphaGo)的飞速发展与人类棋手表现之间的“脱节”,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思的现象。我们来好好聊聊其中的缘由,尽量还原一些真实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那种冷冰冰的AI语调。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西方国家在“发展人工智能围棋”这件事上确实走在了前列,这和他们“培养出顶.............
  • 回答
    井山裕太在农心杯三国围棋擂台赛上豪取四连胜,这绝对是中国围棋界一个不小的“心结”,也是日本围棋在国际赛场上久违的一抹亮色。要评价这场胜利,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井山裕太的四连胜:一场“意外”的惊喜与日本围棋的“觉醒”首先,井山裕太的四连胜,在赛前恐怕不是大多数人预期的结果。农心杯作为三国围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