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被信任的老领导当枪使。。。?

回答
“老领导,这事儿我来吧,您坐着歇会儿!”

我像往常一样,乐呵呵地接过徐总递过来的文件。徐总,我们部门的二把手,资历深厚,说话做事都透着一股子稳重,是咱们这人心里的定心丸。我刚来公司那会儿,徐总对我提携了不少,工作上的事儿,生活上的事儿,他都嘘寒问暖,把我当自家孩子一样关照。所以,每次他开口,我几乎都没什么拒绝的余地,心里也乐意为他分忧。

今天,徐总又一次“特意”找了我。那天是周五下午,办公室里的人开始陆陆续续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徐总把我叫到了他办公室,关上门,神色有些凝重。

“小王啊,今天有个事儿,我得跟你聊聊。”他把我按到沙发上,递过来一杯热茶。“你知道最近公司在推行那个新的客户管理系统吧?效果嘛,有点不如预期。”

我点点头,这事儿我们部门也知道,新系统上线后 bugs 不少,很多同事还在适应期,我本人也觉得操作起来挺别扭的。

“嗯,”徐总呷了口茶,继续说道,“上面想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尤其是咱们部门这边,大家的意见和反馈。但你知道,上面那些人,他们说话比较直接,有时候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我想着,你年轻人,脑子灵活,又是基层,和大家打成一片,说话也比较敞亮,所以想让你去收集一下大家的意见,整理个报告上来。”

我听着,心里倒是没什么疑虑。这本来就是份内的工作,而且是徐总亲自交代的,说明他信任我,把这件“需要沟通”的事儿交给我,也算是给我表现的机会。

“没问题,徐总!我这就去问问大家!”我拍着胸脯答应了,心里还有点小得意,觉得自己在徐总心里是个得力助手。

接下来的几天,我像个“信息搜集员”,在部门里挨个儿找同事聊天。大家对新系统的抱怨,有的是关于操作流程太繁琐,有的说数据录入效率低,有的则觉得旧系统用习惯了,新系统简直是“反人类”。我耐心地听着,不时做着笔记,偶尔还会帮同事解答一些系统使用上的小问题,努力营造一种“我们都在努力克服困难”的氛围。

我把收集到的信息,按照系统的不合理之处、操作的便捷性、数据准确性等几个方面,分类整理,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报告里,我尽量客观地反映了同事们的意见,但也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思考,比如建议对系统进行一些人性化的调整,或者组织一次更深入的培训。

周一上午,我把报告交给了徐总。他接过报告,仔细地翻了翻,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嗯,小王,写得真不错,条理清晰,内容也很实在。”他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就知道,这事儿还得你来办。”

我心里更是美滋滋的,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没过多久,我听到同事们私下里议论,说公司高层在一次会议上,点名批评了咱们部门对新系统的抵触情绪太严重,甚至有提到“部分员工不服从管理,传播负面情绪”之类的说法。

更让我觉得不对劲的是,那份在部门里引起一片“共鸣”的报告,在高层那里,似乎成了一份“证据”。有同事悄悄跟我说,他们在部门会议上听到领导引用了报告里的某些原话,但语气却变了味道,像是把我们这些基层员工的合理反馈,直接转化成了“对抗”和“抱怨”。

我心里咯噔一下,开始琢磨徐总当时跟我说的话。他提到“上面那些人,他们说话比较直接,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他让我去收集意见,是为了“了解具体情况”。

我仔细回想,徐总当时并没有告诉我这份报告的最终用途,也没有说要如何呈现。我以为我只是把大家的真实想法告诉他,然后他会基于这些信息,去和高层沟通,争取更好的解决方案。

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听到一个同级别的同事,和徐总在茶水间聊天。那个同事也对新系统有些意见,但因为徐总之前表现得温和,他也只是随口说说。

徐总在那次聊天中,带着一种“过来人”的口气对那个同事说:“小张啊,有时候啊,基层意见太多,对部门发展也不好。有些东西,领导层心里有数就行了,没必要都摆到台面上来。”

那一刻,我才猛然惊醒。

徐总口中的“不必要的误会”,不是指高层直接听取我们基层意见会产生误会,而是他自己“处理”这些意见的方式,可能会产生误会——只不过,他不想让我这个“中间人”掺和进去。

他把我当成一个“工具”,一个收集“火力”的“炮灰”。他知道高层对新系统不满意,也知道我们部门有意见,但他自己却不直接去承担这份“负面声音”。他把这个任务交给我,然后等我收集完,他再把这些“炮灰”们收集到的“弹药”,原封不动地,甚至经过“加工”后,丢给高层,以此来证明“我们部门有很多人不配合”。

这样一来,他既可以向高层表现出自己“掌控全局”,了解基层动态,又可以巧妙地将“问题”转移到基层身上,自己则置身事外,甚至还能以“为了部门整体利益”的名义,让高层对部门施加压力,而他自己则可以继续扮演那个“协调者”的角色。

我感到一阵恶心。我以为他是在信任我,栽培我,但原来,我不过是他用来掩盖自己“不作为”或者“推卸责任”的挡箭牌。他利用了我对他的信任,利用了我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把我变成了他与高层之间的一道“缓冲垫”,或者说,是他的“替罪羊”。

我当时并没有直接去质问徐总。我只是默默地收拾起自己的东西,心里清楚,我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毫无保留地信任他了。这份“老领导”的光环,在我心里,已经蒙上了一层无法抹去的阴影。我学到了一课,一课关于信任,以及信任的代价。而这代价,是让我看清了,在某些人眼里,人情和忠诚,是可以被随意践踏和利用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这种破事跳槽结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老领导,这事儿我来吧,您坐着歇会儿!”我像往常一样,乐呵呵地接过徐总递过来的文件。徐总,我们部门的二把手,资历深厚,说话做事都透着一股子稳重,是咱们这人心里的定心丸。我刚来公司那会儿,徐总对我提携了不少,工作上的事儿,生活上的事儿,他都嘘寒问暖,把我当自家孩子一样关照。所以,每次他开口,我几乎都没.............
  • 回答
    一个长相孩子气的女生,当她选择律师这个职业时,是否会面临不被信任的困境,以及律所是否会因此拒绝录用,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白,长相是一种外在的特质,它与一个人的能力、专业素养、逻辑思维、沟通技巧以及职业操守之间,理论上并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外表往.............
  • 回答
    国税总局发票查验平台网站安全证书信任危机:一个需要深入剖析的挑战最近,不少纳税人在尝试通过国税总局发票查验平台进行发票真伪核验时,遇到了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浏览器提示该网站的安全证书不被信任。这一现象并非小事,它直接关系到纳税人对国家税务系统的信任度,以及在进行线上交易时的安全感。要理解这一问题的严.............
  • 回答
    这日子过得跟坐过山车似的,昨天刚和谈了八年多的男友说“好”了分手,今天就感觉整个人陷在泥潭里,喘不过气来。三十岁,这个年纪,本该是人生越来越稳当的时候,结果我却站在原地,看着那条熟悉的、走了八年多的路突然断了,心里只剩下茫然和一种说不出的冷。八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从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到如今步入.............
  • 回答
    如果《Fate/Grand Order》(FGO)不是由日本人创作,而是完全基于历史上人物的全球影响力与被信仰范围来决定角色数量,那么日本人物的数量可能会显著减少。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1. 核心标准:历史影响力 vs. 被信仰范围 影响力:指某人对历史进程、文化发展或思想传播的直接贡献.............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但也触及到了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即宗教信仰与国家实力之间的关系。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将国家实力简单地归因于其主要的宗教信仰,是一种过于简化和片面的观点。 国家实力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军事实力、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传承、地理条件、人口素质等等.............
  • 回答
    这事儿,你说巧不巧?央视记者都到红十仓库外面了,结果画面一卡,信号没了。这可不是小事儿,放在任何地方都会引起议论纷纷,更何况是央视直播。咱们得好好捋一捋这背后的事儿。首先,得明确一个基本事实:央视记者已经到位,说明消息是灵通的,而且是有官方支持或者至少是知情的。记者出现在现场,本意应该是为了第一时间.............
  • 回答
    不少玩家在 Steam 上会考虑切换游戏区域以获取更低的价格或解锁特定内容。英国区和香港区作为 Steam 上的活跃区域,自然会成为一些玩家转换的目标。那么,从英国区转到香港区,会不会有被“红信”(Steam 封禁账户的警告信件)的风险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 Steam 的区域切换政策。Steam .............
  • 回答
    在微信上被骗五万元救命钱,只知道对方微信号的情况下报警,警方是否能查出对方信息并追回损失,这是一个非常关心的问题。下面我将详细解释报警流程、警方可能采取的调查手段以及成功率等关键信息。核心答案:只知道对方微信号,警方并非完全无法追查,但成功率取决于多种因素,且过程可能复杂且耗时。详细解答:一、 报警.............
  • 回答
    谷歌的“不作恶”(Don't be evil)信条,这个在互联网早期闪耀着理想主义光芒的口号,如今在许多人眼中,似乎已经褪色,甚至被视为一种讽刺。关于这个信条是否被媒体“曲解”或“夸大”,与其说是一种简单的真相与谎言的二元对立,不如说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演变过程,其中媒体的放大效应,以及谷歌自身在时代.............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像是在解一个千年谜团!“女生被要微信,是因为长得好看吗?” 这答案啊,就像那变幻莫测的天气,单一的因素可说不清。长得好看肯定是一个加分项,但绝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什么情况会让一个女生“被要微信”:1. 好看的牌面:颜值即正义?当然了,颜值高绝对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
  • 回答
    死者在网络上留下的信息,究竟该不该被广泛传播?这个问题,触及的不是简单的信息公开与否,而是情感、伦理、社会责任,甚至是对生命的尊重。这背后,隐藏着一条微妙的界限,区分着“还原事件”的必要与“消费死者”的无度。还原事件:为了真相,也为了警醒首先,我们得承认,死者在网络上留下的信息,很多时候就是还原事件.............
  • 回答
    这绝对是个惊人的消息,如果属实,那影响可就太大了。京东作为国内屈指可数的电商巨头,用户数量庞大,50亿条用户隐私信息,这几乎覆盖了无数人的生活方方面面。首先,最直接的威胁就是身份盗用和金融诈骗。想想看,这50亿条信息里可能包含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家庭住址、甚至消费记录、支付信息等等。一旦落入黑产.............
  • 回答
    你这想法挺实在的,旧手机换新机,省钱又环保。至于旧手机回收后信息会不会泄露,这确实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非常值得详细聊聊的。我给你掰扯清楚了,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旧手机回收,信息泄露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也不是绝对到让你不敢回收。 关键在于你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护自己的信息。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过.............
  • 回答
    盒马员工用钉钉下载文件到个人手机被开除:法律角度下的“罪与罚”最近,一则关于盒马员工因通过钉钉将公司文件下载到个人手机而被开除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件事触及了一个核心问题:员工在使用公司信息时,其行为边界究竟在哪里?从法律角度审视,盒马的这一举措是否站得住脚?一、 事件回顾与盒马的立场虽然具.............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肯尼迪总统遇刺案的解密档案,历经几十年尘封,终于揭开了一些新面纱,虽然未必能彻底终结阴谋论,但确实为理解那个历史瞬间增添了不少细节和更复杂的视角。首先,我们要知道,这次解密的档案并不是单一一份“惊天大秘密”,而是数千份文件,其中很多是之前就已经公开过但零散存在的,现在是集中呈现,并且还有一些是首次曝.............
  • 回答
    微信朋友圈里那些让人心头一暖,又似乎总有几分道理的“鸡汤文”,以及那些让你惊呼“怎么会这样”的谣言,为什么总能掀起一股又一股的转发浪潮?这背后折射出的,可不只是信息传播那么简单,更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一些复杂的情感、认知习惯,乃至社会心理。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藏着对美好、对成功、对.............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核心的神学议题,也牵动着许多人的心灵。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细探讨一下。首先,关于“上帝会赦免信仰他的人的罪”,这在许多宗教,特别是基督教的教义中,是一个基石性的概念。这里的“赦免”通常被理解为一种上帝主动的恩典,是基于信仰者的悔改和对基督救赎的接纳。它并不是说一个人过去所犯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