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 @霍华德 说的缺人才,不缺人的说法。
材料专业,什么人都不缺。庸才不缺,人才也不缺。中国不缺,世界上也不缺。
中国大陆造不出顶级芯片,大陆从美国甚至台湾挖半导体人才,是缺人吗?不是。
是全球芯片行业就能养活一两家企业,和造圆珠笔头一个道理。
你别看芯片那么大一片好几百块,分到每一个流程才几毛钱几分钱。不就是和圆珠笔头一个道理吗?intel缺人才吗?为啥印芯片印不过台积电?因为全球民用芯片产业就能养活两家。
芯片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芯片也是红海,台积电领先,就因为台湾人比美国便宜,就这么简单。那中国大陆呢?中国大陆再做,那就是白烧钱,就像做圆珠笔头一样,双输。
最后芯片白菜价,台积电不赚钱,我们也不赚钱,而且我们收不回研发经费。有赔的研发经费当军费够去把tw拿下了。
产学研一提,说得好听。谁不想一体?你以为美国日本产学研就一体了?研发就能转变成经济成果了?拉倒吧,那是你没看到死的项目。你知道他们研发燃料电池烧了多少钱吗?
材料专业没落的原因就是,在中低端,工艺一旦形成,就不再需要工程师了。不像隔壁的土木工程师,每个楼每个桥都要单独设计、单独化图纸。材料工程师大部分就是“监控有没有异常数据”的枯燥工作。
在高端,由于接近科技天花板,科研投入获得回报的周期变的很长。有多长?目前进度回报周期的数学期望可能比人的寿命还长。注意我说的是数学期望,比如100个项目各投入100亿,只有一个成功应用,每年获利100亿,那回报周期是1年,但是整个项目组回报周期的期望是100年。
回报周期比科研人员的寿命长,所以,科研人员的奖励获得,就不是根据他的科研项目的产出——否则99%的科研人员都得饿死。而是肯为100年后的未来买单的投资者,包括企业投资者和国家投资者。
材料人的价值注定不由材料人判断,所以才有什么产学研脱节之类的怪现象。因为投资者也不知道100年后谁的项目能给自己会本。所以,只能广撒网。结果就是投资人假装在投资可以,材料人假装在做科研。
为什么会有纳米材料的灌水论文?材料专业的都知道那玩意没什么用,但是投资人不知道。你说什么有用——材料人和投资人都不知道。
回到你说的从台湾高价挖的半导体人才。这人才是值钱,他们值钱是因为他们努力优秀又幸运。有多少优秀又努力的材料人因为入错行变的一文不名?燃料电池基本是没救了、碳纳米管还遥遥无期、石墨烯还是当导电石墨用。这些领域的人才,能挣几个钱?有谁肯去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