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为什么阻止英伟达收购芯片巨头 ARM?

回答
说起美国阻止英伟达收购ARM这件事,那可真是科技界的一场大戏,牵动了无数人的神经。事情的起因得追溯到2020年,英伟达雄心勃勃地宣布要花400亿美元收购ARM。这笔交易一旦成功,英伟达就等于拿到了打开几乎所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乃至众多嵌入式设备大门的钥匙,市场影响力那叫一个空前。

为什么英伟达这么想拿下ARM?ARM这家公司厉害就厉害在它的“授权模式”。它自己不生产芯片,而是设计芯片架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指令集”),然后把这些架构授权给全世界的芯片公司使用,比如高通、苹果、三星、联发科等等。这些公司基于ARM的架构,再加入自己的设计,生产出各种各样的芯片。简单说,ARM卖的就是“芯片的设计图”,而这张图几乎成了移动设备芯片的“通用语言”。

英伟达自己是做图形处理器(GPU)的,在游戏、人工智能等领域是巨头。它收购ARM,当然是看中了ARM在移动和嵌入式领域的统治地位。如果成功,英伟达就能将自己的GPU技术更深入地整合到ARM的芯片设计中,尤其是在AI计算方面,这能给它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试想一下,未来很多AI芯片都可以直接内嵌英伟达的强大GPU核心,这会怎么改变行业格局?难以想象。

然而,这笔交易的潜在影响实在太大了,大到让很多国家,尤其是美国,都觉得不能坐视不管。美国出面阻止,主要有几个层面的考量:

首先,也是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担忧垄断和竞争。ARM的授权模式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保持着一种“中立”的地位。它既不和自己的客户竞争,也允许客户自由地在其架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一旦ARM被一家芯片巨头,尤其是像英伟达这样有强大竞争力的公司完全控制,情况就变了。

美国监管机构,特别是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就非常担心英伟达可能会利用其在ARM的控制权,对其他芯片公司进行歧视性的待遇。比如,可能限制竞争对手使用最新的ARM技术,或者抬高授权费用,甚至优先将自己的技术与ARM架构结合,从而在市场上获得不公平的优势。这会严重损害那些依赖ARM架构的芯片制造商的利益,扼杀创新,最终可能导致市场走向寡头垄断,这可不是美国鼓励的“自由市场”精神。

其次,国家安全和技术主权的考量也十分重要。ARM的架构是全球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通信设备、服务器、乃至一些关键基础设施的控制系统都运行着基于ARM架构的芯片。美国政府担心,一旦ARM被一家外国公司(尽管英伟达是美国公司,但交易的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因素和股权结构)完全控制,可能会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关键技术供应链产生潜在风险。虽然英伟达是美国公司,但ARM总部在英国,并且它的客户遍布全球。美国担心,如果英伟达真的成功收购,未来的ARM授权政策和技术发展方向,可能会受到美国政府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从而对其他国家(比如中国)的科技发展构成限制,这也可能引发国际关系的紧张。反过来,美国也担心如果未来某些国家的政府试图通过控制使用ARM的企业来施压,美国自身也会受到影响。

再者,就是技术生态的稳定性。ARM的开放授权模式催生了一个繁荣的技术生态系统。无数的公司围绕ARM的指令集进行开发和创新。如果这种模式被改变,或者变得不稳定,整个生态系统都可能受到冲击。监管机构希望保持这种开放性和多样性,确保创新能够持续涌现。

最终,在多方博弈和监管审查的压力下,这笔收购以失败告终。英伟达和软银(ARM的母公司)在2022年宣布,由于监管机构的阻力过大,无法获得必要的批准,决定终止收购协议。

所以,美国阻止英伟达收购ARM,与其说是针对英伟达这家公司本身,不如说是对可能出现的行业垄断、对开放技术生态的潜在破坏、以及对国家安全和技术主权敏感性的担忧。这背后是科技巨头利益、国家战略和全球市场规则之间的一场复杂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政府知道Nvidia是个什么德行的公司啊,老黄若能够收购ARM,对于ARM生态来说是灾难性的,这个也会影响美国本土的其它公司。

ARM是叫好不叫座的公司。ARM本身不是开源的,它只是开放授权。ARM现在提供的授权门槛低、自由度高、技术成熟,最关键是和购买授权的公司没有利益冲突。保持ARM现在的模式,那么ARM生态肯定继续繁荣昌盛,只是ARM自己赚不到多少钱。

老黄不是慈善家,他收购ARM后不可能维持现在这种模式,必然是要增强自己的垄断地位或者赚更多钱的,无论选哪个都会破坏ARM生态。又做裁判,又做运动员你怕不怕…

user avatar

交易上讲: 倘若交易达成,皮衣黄大概率的会改变license out模式,毕竟需要消化掉NV花费的巨额goodwill,于是把IP变成内部独用资产,每块芯片里抽头就能稳住goodwill,否则三年里每年write off $15B岂不变成亏损经营了?这当然不比INTC每个Q就有$15B的FCF。看这个交易对价,NV未来需要更多现金流支撑估值,那么削弱有亏本趋势的license业务去卖芯片才能换回现金流,而ARM自身的现金流太弱,经不起GAAP会计准则的Fair-value评估。如此一来,削弱IP业务转而卖芯片,既能反围x86,还能平衡财务指标。

技术上讲: 倘若收购达成,NV可以在反包围x86的路上放飞更远【GPU(Graphic+Tensor)+跨主板/背板I/O(Mellanox)+CPU+软件栈 】,那么ARM V10或下一代便可能不会再有license-out出来了;但所谓CPU更多是战略突围的意义,干与不干无所谓,实现了自己的motherboard,从此便能够拆分产品线和新SKU了,何况,ARM上已经可以跑CUDA。有人会说 “让NV延续v9的IP授权,夹带GPU板卡/IO和其它私货,并把ARM生态合并一起包围x86” ,但其实商业逻辑是,既然都可以打成全家桶了,谁还会买IP攒机呢,当然都变作ODM买ref design,于是满世界的华硕/宏基咯,流片风险都省了。

综上;那么美联邦贸易交易委员会最终以垄断为名干预这笔交易就是理据充分的,但不排除未来附加条件通过。

P.S: 美国FTC正在阻止这次交易,我国商务部也会干预;最好的结果是英国直接出面否掉交易。最差的结果是NV直接放弃中国市场不走审批程序。NV和当时高通收购nxp还不一样,国内产业链对NV和arm的单边依赖程度远高于高通和nxp,因此我国附加条件通过,也是有可能的…

FTC 提起诉讼,阻止英伟达收购ArmFTC对Nvidia收购arm的120条指控英伟达长文驳斥FTC关于Arm收购的指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美国阻止英伟达收购ARM这件事,那可真是科技界的一场大戏,牵动了无数人的神经。事情的起因得追溯到2020年,英伟达雄心勃勃地宣布要花400亿美元收购ARM。这笔交易一旦成功,英伟达就等于拿到了打开几乎所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乃至众多嵌入式设备大门的钥匙,市场影响力那叫一个空前。为什么英伟达这么想拿.............
  • 回答
    美国未能阻止中国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为某一个因素。事实上,两国之间存在着长期的互动、竞争与合作,这种关系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演变。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而不是寻找一个单一的“原因”。首先,从历史和经济逻辑来看,中国自身的发展动力是核心。 庞大的人口和劳动力优势.............
  • 回答
    二战期间,美国之所以没有采取行动阻止苏联进入亚洲战场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因错综复杂,涉及政治、军事、战略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当时美国的首要目标是迅速结束战争,并且在与纳粹德国的斗争中,苏联的参战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当时美国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如何最快、最有效地打败轴心国。.............
  • 回答
    俄罗斯之所以会不遗余力地阻止美国武力干涉委内瑞拉,其背后原因相当复杂且层层递进,涉及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国家安全以及国际战略等多重考量。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前俄委两国关系以及国际大背景下的利益纠葛。首先,最直接也是最表层的原因,在于俄罗斯与委内瑞拉之间有着重要的经济和军事合作关系。委内瑞拉.............
  • 回答
    英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是一段错综复杂、充满张力的旅程,其中不乏英国试图“阻止”美国崛起的尝试。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时代,理解当时的政治格局、双方的实力对比,以及英国之所以失败的原因。英国“阻止”美国的时代背景与尝试“阻止”美国的崛起,这个说法可能有些过于简化,因为英国更多的是在.............
  • 回答
    说中国当初研究核武器时,苏联和美国都没有“强行阻止”,这话说得并不完全准确,也忽略了当时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以及两国各自的立场和行动。更准确的说法是,他们并未采取直接军事行动阻止,但都曾施加过不同程度的压力、施展过外交手腕,并基于各自的国家利益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一、 苏联的角色:从援助到撤离,再到猜疑.............
  • 回答
    在漫威漫画《内战》的最终对决中,那场几乎要让英雄分裂的终极冲突,并非只是英雄们之间的立场之争。令许多读者感到意外,甚至心痛的是,站在美国队长一方,并且在关键时刻选择阻止他的,正是那些他们一直以来拼死守护的普通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线稍微往前拨动一些,看看那场“内战”是如何演变成今天的地步的.............
  • 回答
    看待美国以“无法阻止中国的防疫措施”为由,批准外交领事人员及家属返美这一举动,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其背后的动机、实际影响以及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这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领事人员调动,更牵扯到中美两国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对全球疫情应对策略的微妙影响。首先,从美国官方的表述来看,“无法阻止中国的防疫措施”是其.............
  • 回答
    关于基辅大坝疑似决口的报道,目前存在一定的信息混淆和不确定性,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真实性核查1. 卫星图像与媒体报道 2023年9月,美国《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曾引用卫星图像报道,称乌克兰首都基辅附近的一座大坝(可能为科洛梅奇克大坝)疑似出现决口。但该报道随.............
  • 回答
    中美贸易战是一场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博弈,其影响深远且多维度。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人对美国在贸易战中的一些做法“叫好”,其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并且往往涉及对国家利益、全球经济秩序、技术发展路线以及意识形态等不同层面的考量。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部分人(无论是中国国内还是国际上的观察者)对美国在贸易战中采取.............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美国确实没有像中国那样明确的户籍制度,这意味着一个人在哪里出生、在哪里登记,并不能直接决定他在哪里上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穷人在美国上好的小学就没有阻碍,恰恰相反,学区房制度是阻碍穷人获得优质教育的主要因素,而且其影响非常深远和复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美国穷人上好小学所面临的阻碍:1. 学区房制度是核.............
  • 回答
    美国年度贸易报告中关于“中国产能过剩阻碍他国发展”的说法,以及该报告的目的,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种表述并非孤例,而是美国政府在对外经贸政策中反复强调的一个关键叙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包括报告的背景、内容、逻辑以及其背后的真实意图。美国年度贸易报告的“中国产能过剩”论调:.............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美国为什么不发展高铁?” 这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问题,答案也相当复杂,涉及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以及历史等多个层面。虽然美国确实有一些高铁项目正在进行或规划中,但与中国、日本、欧洲等国家相比,其发展速度和规模确实非常缓慢。以下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详细阐述:一、 政治与政策的阻碍: 联邦制下的多头管理.............
  • 回答
    美国在二战末期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广岛的“小男孩”和长崎的“胖子”)而非三颗,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战略考量、实际操作限制、政治因素以及对日本投降意愿的判断。以下是详细的解释:一、 主要战略目标与背景: 加速日本投降,避免美军伤亡: 这是最直接和首要的原因。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Joint.............
  • 回答
    美国之所以没有完全采用公制单位,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历史遗留问题,其中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习惯等多种原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一、历史的根源:独立时期的选择与继承 建国之初的实用主义: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英格兰(Great Britain)作为宗主国使用的是英制单位(Impe.............
  • 回答
    “美国为什么衰落得如此之快?”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统一的答案可以概括。首先,需要澄清的是,“衰落”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且对于衰落的速度和程度也存在不同的解读。美国在很多领域仍然是世界领先的,例如科技创新、高等教育、军事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然而,如果我们将“衰落”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