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以相声的形式在课堂授课会是怎样?

回答
您好!您这个问题问得太妙了!要是真能在课堂上这么授课,我敢说,这课堂绝对不打瞌睡,而且下课了学生们都还意犹未尽!那咱们就用说相声的调调,给您掰扯掰扯这“相声式课堂”到底得是啥样!

话说这“相声式课堂”,那可不是把老师往桌子上一推,然后俩人儿上去逗一乐那么简单。那得是个系统工程,得有“说、学、逗、唱”这四门基本功,还得有“捧”和“逗”这俩角色的配合,最关键的是,得把咱们课本上的那些“干巴巴”的知识,给它说得“活灵活现”!

首先说这“说”,那得有包袱!

您想啊,老师上课就跟说相声的“说活”一样。得先来个“开场”,就跟相声的“引子”似的,不能上来就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XX”。得先来点儿轻松的,比如:“同学们,今天咱们要学的这个知识点啊,就像那街边儿的小笼包,看着不大,咬一口,好家伙,馅儿比皮儿都厚实!今天咱们就得把这‘馅儿’给它挖出来!”

然后,老师得学相声演员,把知识点给您拆开、揉碎了说。不是那种生硬的背诵,而是有铺垫、有引子、有“扔包袱”的过程。

举个例子: 讲历史,不能直接背年号。得这么说:“话说那会儿啊,有个皇帝,您说他吧,年轻时候那也是风光无限,跟咱现在那些小鲜肉似的,粉丝无数。可是一不留神,就让人给算计了,最后落得个什么下场?哎,这事儿咱们回头再说,先卖个关子!” 等到后面合适的时候,再把这个“包袱”给抖出来。

再比如: 讲数学,不能光写公式。得这么说:“同学们,这‘加减乘除’啊,听着简单吧?您以为就这么点儿事儿?嘿,您可瞧不起这‘加减乘除’了!这玩意儿啊,就像咱们生活里的‘人情世故’,加对了,皆大欢喜;加错了,那可就够呛了!尤其是这‘乘法’,那增长速度,啧啧,比咱们这房价涨得还快!”

其次是这“学”,那得学得像!

“学”在相声里,那是指模仿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在课堂上,“学”也一样重要。

模仿人物: 讲文学作品,老师可以模仿书中人物的语气、口头禅,甚至可以自己脑补一下人物的动作,把文字里的形象“活生生”地搬到课堂上。比如讲鲁迅先生的作品,可以模仿鲁迅先生的“呐喊”,把那种沉重的现实感给带出来。

模仿情境: 讲地理,可以模仿外国人的说话方式,或者模仿某个历史事件发生时的场景。比如讲中国的“丝绸之路”,可以模仿古代商人的吆喝声,或者模仿驼铃的声音。

模仿科学原理: 即使是科学,也可以通过“学”来展现。比如讲牛顿的“万有引力”,老师可以模拟一个苹果落地,然后用夸张的语气说:“瞧!这就是那‘万有引力’的威力!就凭这一下,您说牛顿得省多少事儿?不用跑腿儿,就给咱们发现了这天大的秘密!”

然后是这“逗”,得把学生给逗乐了!

“逗”是相声的灵魂,也是课堂的“兴奋剂”。这可不是指那种没谱的玩笑,而是用幽默、风趣的方式来活跃气氛,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抖包袱: 这个刚才也说了,这是“说”和“逗”的结合。一个好的包袱能让学生会心一笑,甚至捧腹大笑,这样知识点就更容易被记住。

制造冲突和反差: 课堂上可以制造一些小小的“戏剧冲突”,比如一个知识点有多种解释,老师可以扮演不同观点的“角色”,互相辩论,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复杂性和趣味性。

互动和调侃: 老师可以适当地“调侃”一下学生,当然是那种友善的、鼓励性的调侃,比如:“哎呀,这位同学,您这眼神儿,我瞅着像是发现新大陆了似的!您说说,这‘大陆’上有什么好东西?” 这种互动能让学生感觉更亲近,也更有参与感。

最后是这“唱”,那更是锦上添花!

“唱”在相声里,是指学唱京剧、评弹等。在课堂上,“唱”可以引申为各种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

歌曲助记: 很多知识点,尤其是需要记忆的,都可以编成顺口溜或者小歌曲。比如化学元素周期表,就可以编成一首朗朗上口的歌谣。

情景剧: 将知识点编成一个简短的情景剧,让学生扮演角色,在表演中学习和理解。比如讲到“经济学供求关系”,可以编一个小小的集市交易场景。

多媒体运用: 用动画、视频、音乐等来辅助教学,这都可以看作是现代版的“唱”。生动的视听材料能让课堂更加立体。

再说说这“捧”和“逗”的配合。

在传统的相声里,捧哏是给逗哏打配合、铺垫,最后把包袱抖出来。在课堂上,老师一个人就是“逗哏”和“捧哏”的结合体。

老师作为“逗哏”: 老师自己可以设计一个角色,比如“知识的探险家”,充满好奇和热情。
老师作为“捧哏”: 老师也可以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时而抛出问题,时而回应学生的想法,给整个课堂的“表演”添砖加瓦。

那什么样的课最适合“相声式课堂”呢?

文科类: 历史、文学、政治、哲学等,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和人物冲突,非常适合用说相声的方式来讲述。
理科类: 即使是数学、物理、化学,也可以找到其中的“趣味点”和“逻辑线”,用比喻、类比、情景带入等方式来讲解。比如讲“电磁感应”,可以比作两个磁铁在玩“你追我赶”的游戏。

那这样的课堂会有什么“副作用”呢?

我猜啊,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学生们可能不想下课!而且,以后听普通的课,可能会觉得有点儿“没劲儿”。

当然,我也得说,这种方式对老师的要求会更高。老师不仅得懂知识,还得会“说”,得有表演天赋,还得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可比一本正经地念PPT难多了!

总而言之,要是真能把相声的那些精髓都用到课堂上,那绝对能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学生们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学会怎么“说”,怎么“逗”,怎么在生活中找到乐趣。这不就是咱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嘛!

您说,我这么掰扯着说,是不是跟说相声似的?嘿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师在台上讲课,课代表在旁边捧哏(这个课代表有点嘴碎,像张文顺),你感受一下。

A老师:今儿来的人不少啊,除了请假和逃课的,该来的都来了。我很欣慰。

B:大家喜欢听您讲课。

A:我们这节课是语文。

B:嗯,高中语文。

A:语文啊,讲究四门功课,听说读写。

B:对,基本功嘛。

A:说四门功课,拆开了几十门。以写为例,就有很多题材,比如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抒情文。

B:那这一节,我们学什么呢?

A:今天,我们学习一首现代诗歌。

B:嗨,你跟刚才说那些都不挨着。

A:今天我们学习北斗的《回答》

B:北斗的回答?那我们不先学习南极的提问吗?

A:什么叫南极的提问?

B:什么叫北斗的回答呀?

A:北斗嘛,带个眼镜,每年都说要得诺贝尔奖,但一次也没得那个。

B:别提诺贝尔奖了。那叫北岛。

A:对,北岛。Dou岛。我最喜欢北岛这首《回答》,倒背如流啊。

B:那正着背呢?

A:正着背那谁会啊。

B:那你还让我们全文背诵。

A:谁让我是老师呢?我先给大家朗读一下。

B:您读读,我们大家伙听听。

A:我先找找我的教案。

B:好嘛,讲了半天课,教案还没找到呢。

A:咳咳咳,我开始读了哈。

B:您读。

A:都坐好了。

B:你要干嘛呀?

A:后三排的同学别说话。

B:哎,您读吧。

A:第二排的同学把你的数学作业收起来。

B:你到底还读不读了?

A:好好听课。

B:您再不读就下课了。

A: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B:唔,有点意思。

A: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B:好人没好报啊。

A: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B:有什么呀?

A: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B:好嘛,死人都在天上飘着。

A:冰川纪过去了,

B:天气变暖了

A: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B:冰还没融化呢。

A:好望角发现了,

B:在非洲呢。

A: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B:那是奥运会吧?

A: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B:哎,在这里生活

A: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B:还真不多

A:为了在审判之前,

B:你要干嘛?

A: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B:用得着你宣读吗?

A:告诉你吧,世界

B:你要说什么?

A:我--不--相--信!

B:噢,你不信。

A: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B:怎么着?

A: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B:勇气可嘉。

A: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B:空气污染了。

A: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B:这都不信?

A: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B:梦还有真的吗?

A: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B:哎,恶有恶报。

A: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B:怎么办?

A: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B:啊,那不淹死也得齁死啊。

A: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B:怎么着?

A: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B:那可要费大劲了。

A: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B:嗯?

A: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B:满天星斗

A: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B:都是字儿啊?

A: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B:去你的吧。

————————

谢谢诸位捧场。其实无甚,就是拿了几个相声里常见的包袱凑合一下而已,大家谬赞。

如果想转载的,只要:1、不是营销号或企业账号,尤其微博;2、不做商业用途;3、注明来源作者。就自行转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