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舰的形式取决于1906-1940年具有“类似今天的相对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中国的形式,和华盛顿海军条约·伦敦海军条约是否存在、我们是否加入、加入的话给了我们什么配额。不计条约,在1930年代可能是标准排水量37000吨、主炮381mm50倍径三联装3座、最大速度32节、续航8000海里(16节)、完全防御、倾斜主装甲带的战列舰,标准排水量27000吨、全通飞行甲板、右侧舰岛、最大速度32节、续航8000海里(16节)、载机72架的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20000吨、主炮432mm45倍径单装8座、最大速度15节、续航2000海里(10节)、完全防御、弧线主装甲带的沿岸圆形要塞。
那个中国的工业产值没必要和现在一样达到美国的180%,在那个年代这种产能太过剩了,没有市场。购买力平价GDP匹配就行了。
历史上的购买力平价GDP情况是这样的:
今年中国的购买力平价GDP预计是第二位美国的约127%~
这有些眼熟啊~
但旧中国不是相对实力怎么样的问题,三座大山里有两个是用实力压迫自己的国民,内耗巨大,社会暗无天日,生产力发展举步维艰。要满足题目的要求,不变革那个社会是不行的。就当我们跟在俄国后面红色革命了吧。
让1906~1940年的中国有美国127%的GDP、世界前列的军事力量和独立自主的国际地位,不需要海外领地或大量进口海外资源。对于中美这样自身拥有巨大市场和自然资源的国家,并不只有大量出口工业品才能有那样的GDP。美国一向满世界兜售他们那些大豆、玉米、棉花。即使参照1930年代的日本,它出口到欧美的主要产品也是生丝、棉布。有自主定价权和自主关税的情况下,他们出口农产品就是“正常贸易”,我们出口农产品就是“成为帝国主义的原料产地”,没有这种道理。
1929年经济危机使1930年代初欧美列强的工业产值出现16%~47%的倒退,与西方世界脱节的苏联工业产值高速成长,日本的工业产值倒退幅度也只有10%程度。中国要关注的还是稳住粮食生产与分配,开荒垦田,兴修水利,搞石化设备,用化纤化肥解决基础粮布缺口,建设相应的军事工业体系与军事力量用于自卫——显然,还是陆军为主。
因此,中国军舰的设计目的应是沿岸防御、到贸易对象的领海或其殖民地的领海的护航。海军的主要任务(对海上贸易路线进行保卫、控制、截断)让贸易伙伴跟我们一起承担。不会有“打穿太平洋去智利找铜”这种诡异的设计目的,上海到智利海运路线20780千米,即使用现在的船舶也不是个稳定的供给来源。我国铜矿山规模较小、矿石品位较低、开采不经济,现在确有进口的需求,但当年的使用量跟现在不是一个数量级,而且苏联有大量的铜矿(三分之一在哈萨克斯坦),外蒙古(如果题目的世界从1840年代开始跟现实不同,外蒙古还可能没有分离)、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也有相当多的铜矿,上海到巴布亚新几内亚海运路线9000千米,对方布干维尔铜矿规模很大,比智利现实——这包括现在进行中的现实。
如果这还有人想打仗,他们的主要问题是怎么打我们的陆军。我们的海军不用想太多,舰队配合空军和圆形要塞把港口和登陆场守住,潜艇、巡洋舰、高速战列舰在航母掩护下去破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