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南京一妈妈辅导女儿写作业气出中风」这反映出哪些教育问题?

回答
南京这位妈妈因为辅导女儿写作业气出中风的新闻,听起来真是让人心惊胆战,也让人忍不住去想,这背后到底折射出多少教育里的问题?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它牵扯到的层面太广了,不仅仅是这位妈妈个人的遭遇,更是当下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时可能面临的困境和矛盾。

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家校沟通和配合的断层。现在的学校教学内容和方式,对于家长来说,很多时候是陌生的。老师在学校里讲的东西,可能需要一套系统的方法和逻辑,而家长凭着自己零碎的知识和过去的经验去“搬运”给孩子,很容易出现偏差。孩子吸收的效率自然就不高,家长看到孩子学不会,又觉得自己付出了努力却得不到回报,焦虑感就爆棚了。

我个人觉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该是一个整体,但现在很多时候却像是两条平行线,甚至有些时候是背道而驰的。老师可能觉得自己的教学已经很到位了,但没有考虑到孩子在家里的实际情况,或者说,没有给家长提供足够有效的指导。而家长呢,又可能不太了解学校的教学进度和要求,凭着自己的想当然去教,结果就是效果不佳,矛盾丛生。

其次,这件事也狠狠地敲响了“分数至上”教育观的警钟。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目前的社会评价体系下,学习成绩仍然是衡量孩子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杆。这导致很多家长和孩子都背负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一旦孩子在学习上“掉队”或者表现不理想,家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慌和焦虑,好像孩子未来的命运就此被断送。这种压力如果长期得不到疏导,真的很容易压垮一个人,尤其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作业辅导过程中。

那位妈妈气到中风,很可能就是这种“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长期积累的结果。她可能把女儿的学习成绩看得比自己的身体健康还重要,或者说,她觉得只有把女儿的学习抓上来,才能给她一个好的未来,这是一种近乎病态的投入。但结果呢?却是适得其反,对自己和孩子都造成了伤害。

再者,这背后也反映了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全能感”的误区。很多家长,尤其是妈妈,会把孩子的教育视为自己的“天职”,恨不得包揽一切,从衣食住行到学习辅导,事事亲力亲为。但当孩子进入了学校,学习内容变得复杂,家长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又跟不上时,这种“全能感”就会受到挑战。家长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成果,挫败感和无力感会越来越强,最终演变成愤怒和崩溃。

我见过很多家长,他们真的把辅导孩子作业当成了一份“苦差事”,而且是必须要做好的苦差事。她们一边工作,一边还要操心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晚上回到家,还要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和孩子可能出现的“不配合”。这种双重压力,很多时候真的会把人逼到绝境。很多时候,家长并不是不想科学地教育孩子,而是他们自己也迷失在教育的战场上,找不到方向。

还有一点,就是亲子关系在教育辅导中的异化。原本应该是充满爱和支持的亲子时光,在作业辅导这个环节,往往变成了充满硝烟的战场。家长和孩子因为作业而争吵、冷战,甚至是对立。孩子可能觉得家长是不理解自己,只关心成绩;家长则可能觉得孩子是不努力,辜负了自己的期望。久而久之,学习就成了一个破坏亲子关系的罪魁祸首。

想想看,一个孩子在学校已经承受了一天的学习压力,回到家本应是放松和获得温暖的时候,结果却要面对家长“监工”般的辅导,还要担心因为做不对而挨批评,这真的是对孩子身心的一种双重折磨。而那位妈妈的气出中风,也说明了这种负面情绪的传递和累积,最终会以一种非常极端的方式爆发出来。

最后,我觉得这也折射出社会对家庭教育支持系统的不足。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遇到的问题,很多时候是需要专业的支持和指导的。比如,如何有效地帮助孩子学习?如何处理孩子在学习中的抵触情绪?如何平衡学习和生活?这些问题并非所有家长都能自行解决。但目前社会提供的专业教育咨询和支持渠道,仍然是有限的或者是不被大众普遍认识和使用的。

很多家长就像是“孤军奋战”,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网络信息摸索,很容易走进死胡同。当他们发现自己无法胜任家长的角色,或者说,无法应对孩子在学习上的挑战时,那种无助和绝望感是很可怕的。

总而言之,南京这位妈妈的遭遇,绝不仅仅是个案。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教育体系、社会观念以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它提醒我们,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关于知识的灌输和分数的追求,更应该是关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关于和谐的亲子关系,以及关于如何为家长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我们都需要反思,如何才能让教育回归它的本真,而不是成为压垮家庭和个体的“稻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别的不说,就想吐槽一下辅导作业这一行为。

我就没见过一个能考上名校的是靠爹妈辅导作业考上的。

一是很多家长本来自己水平就不咋地(80后本科率放在那,注定80%的80后爹妈都曾经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连二本都考不上,90%的80后爹妈连一本都考不上),应试教育失败者还要强行用自己的失败经验辅导孩子,不辅导还好,一辅导雪上加霜,

二是很多家长即使自己名校毕业,知识储备也早就脱离现在的考纲和教材,用自己的逻辑去强行辅导,只会误人子弟,

三是即使你名校毕业+熟知现阶段考纲和教材,家长辅导作业这一行为真的是非常creepy,你能想象你作文每写一个字,每在草稿纸上随手写一条公式,都有一个人在旁边盯着你看的毛骨悚然么?

即使你觉得辅导作业短时间内对成绩有正面刺激作用,这个作用也不过是暂时的,跟靠不吃饭减肥一样,迟早会都会还回去的。自驱力+专注力才是卷赢应试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没有自驱力的学生,或早或晚,或初中或高三,迟早都会回归他应有的水平,即使你最后靠辅导作业送了名牌大学,多数也会挂科退学或绩点吊车尾,草草找一份与你多年辅导作业付出心血不相符的工作而收场,还不如让他去他该去的地方,至少没有那么多peer pressure。

即使要做教育卷王,也要卷在刀刃上,送孩子去名师那里上小课不香么,送孩子去新东方一对一外教学英语不香么,找个名校大学生帮你家孩子批改作业+讲解不香么? 大学生一小时才收你几个钱啊。够你治多少次中风的了,省下的时间还能多琢磨琢磨如何升职加薪给孩子多屯套房不香么?

你说你不看着孩子完不成作业咋办?能咋办,第二天去学校肯定会被老师收拾的,被收拾几次就知道改了。你说他脸皮厚,不怕老师收拾?那我恭喜你,你家孩子进社会基本无敌了已经,小小年纪已经掌握了混社会的元能力 ----- 厚脸皮,即使读书不好混的也不会差,你就别瞎操心了。

另外我劝家长想开一点,不管你如何着急上火,注定同一年的孩子里,80%是上不了本科的,你当年没考上本科的同学好像现在也没到街上要饭,也没杀人放火,甚至还有混的人模狗样的,so take it easy。

user avatar

我的孩子两岁半,教她认数字八教了两个星期,每次都跟我说那是三。第三个星期终于记住了,连续三天都说对了。然后我三天没问她,第四天再问她,她又告诉我那是二。

打了,骂了,发脾气了,哄了,给糖吃了,给巧克力吃了,给冰激凌吃了,陪着看了数字的动画了...

威逼利诱,能用的招我都用了。四个星期了,还是不认识8。

这就是家长崩溃的地方!但这与什么教育焦虑无关,这其实是家长没法理解孩子的思维造成的。对孩子来说理解一些问题非常复杂,对家长来说理解孩子非常复杂。

其实生气是没有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没其他简单的道路。无非是多花时间研究孩子的思维,多尝试,多总结,多沟通。耗上时间,建立默契,总是能找到办法的。而问题就在于,很多家长没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

最后欲速则不达,反而起了反作用。


你们别冷嘲热讽了,两个月数字差不多都认识了。还有那个说什么人家孩子三岁就会区块链的。我不懂区块链,不过准备三岁就教嵌入式系统。原理未必能教会,烧个程序,设个参数应该没啥问题。

你们不肯绞尽脑汁用尽手段教会孩子东西就觉得孩子理所应当什么都不懂,只会傻玩儿,这才是偏见!

user avatar

第一眼看过去,真像个段子啊(想笑),第二眼看过去,我开始心疼这位家长了……


其实我们知道,当前的教育还存在很多很多的问题,不是一篇两篇回答就能讨论清楚的。“辅导作业气出中风”只是一个窗口,让我们得以从这里打开反思的大门。我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当中很小的一个点:主动学习。

何为学霸?成绩好只是表面,内在是学霸们具备主动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意愿是前提,能力是武器,只有二者兼具,才能培养出“真学霸”,让其不仅在学校教育阶段收益,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都将持续获益。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辅导孩子写作业肯定是最好的帮他提高成绩的方法,然而事实的真相是,在这件事上,我们可能真的不如一个专业的AI。(在后半部分有推荐)

而且,就算气出中风,也辅导不出会主动学习的孩子。

在我看来,辅导作业不仅费时费力费神,而且效果不佳,还破坏亲子感情,说白了就是“吃力不讨好”,可能还讨嫌,甚至让孩子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

一片望子成龙的心,结果自己成了孩子进步最大的绊脚石,相信没有家长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

  1. 主动学习的意愿:为什么我反对家长辅导作业

我家有三个孩子,但我从来没有辅导过作业。目前老二老三还在小学,老大已经初三,拿老大的成绩来说,虽然没有家长辅导,但她从来都不用我担心。不仅我自己不辅导,我还会劝身边都朋友们不辅导、或尽量少辅导。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即便是全职妈妈,我也需要有自己的事业。一是不愿做“无孔不入”的家长,二也是给孩子树立榜样。
  2. 我有自知之明,小学时尚可辅导,上了中学,哪怕我曾经学的比较好,毕业后的这些年月从没用到过,早就忘光了。比起在孩子面前死撑,不如实在地告诉孩子自己解答不了。如果孩子遇到问题,比起自己硬上或是给孩子找培训班、家教,更好、更快、更省钱的办法是求助于专业的科技手段,比如我们家在用的讯飞智能学习机 X2 Pro,下面再详细展开。
  3. 盯着孩子做作业,会让孩子觉得是为我做。就像我反对当孩子考得好就给奖励一样,都会让他觉得书是为我读的,和“主动学习”不沾边。
  4. 陪孩子写作业,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压力。


而一个既能回答问题,又不会发脾气的AI,才是孩子更好的学习伙伴。

  1. 最后,并不是说不盯着孩子做作业就叫不负责。相反,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走向独立,发展出主动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才是真正的负责任。
  2. 主动学习的能力:知道学什么、如何学,善用工具

要想扎实的学好课本知识,首先是要认真理解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课后通过练习来巩固,发现薄弱环节,查缺补漏,针对性的增强学习和练习来把短板补上。

特别想提一下错题,当年我读书的时候就总是在错误的地方一错再错,如果每次考试前都能知道自己爱在哪儿出错,把时间多放在错题的练习上,我的成绩能提高的就不是一点半点了。当然说我的成绩已经晚了,不过我们的孩子们如今可以做到了,而且是一种更高效的方法,完全不费妈。

这就是接下来要给大家着重推荐我不用辅导孩子作业的好帮手讯飞智能学习机 X2 Pro。

  1. 涵盖从小学到初高中的主流教材,可使用的周期长。

像我家三个小孩的情况,如果智能学习机,可能就需要同时帮他们报不同阶段的辅导班,找不同的老师,真可谓“养娃不息,烧钱不止”……而讯飞智能学习机 X2 Pro涵盖了从小学到初高中的主流教材,他们三个一起用完全没问题。

  1. 个性化精准学,针对薄弱点推题学习

以前我们只有“题海战术”,但是费时费力费脑还效果甚微,讯飞智能学习机 X2 Pro可以做到只做少量题,就能找到孩子学科当中的薄弱点,制定学习计划,然后针对性的推题学习。

强化练习之前和之后都有记录,孩子能非常清晰的看见自己的学习进步,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正面的激励。把一个个红点变绿,会让孩子非常有成就感。

错题本功能也非常好,很难想象当初我是怎么把那些错题一题一题抄到本子上的,尤其是那些长长的题目……光抄错题就要半天,更别说还要一道一道题去看了。

中高考标准语音评测技术

我去查了一下,科大讯飞采用中高考英语同源评测技术,相当于平时就能体验中高考的考试标准,这能很有效的帮助孩子把良好的答题状态一直保持到考试结束,有利于孩子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要知道,心理状态对大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讯飞X2 Pro,除了提高成绩,还能帮助孩子提高心理素质。四六级是大学的考试,这意味着讯飞智能学习机 X2 Pro不仅能从小学一路用到初中,上了大学还能派上用场。相当于请了一位陪伴式成长的家教,不用算都知道能帮你省多少钱。

而且,从一开始就按照中高考的标准来学习指导,相当于每一次练习都是模拟考试,等到孩子真正上了考场,他们的段位早已是“大师级”,熟悉的题目,熟悉的知识点,也能减轻许多心理上的压力。

  1. AI作答笔,准确识别数学公式

虽然我自己喜欢拿笔在纸上写字,但是泡在信息科技里长大的孩子们,习惯注定会与我们不同——

事实也的确如此,她们都喜欢用AI笔在屏幕上写字,打草稿、写回答、橡皮擦,用起来十分顺手。完全不需要用纸,也更加环保。最贴心的是,打的草稿和写上去的结果,学习机马上能判定对错,反馈非常快。

我以前会担心用AI笔手写字不好识别,尤其是数学公式,但讯飞智能学习机 X2 Pro都能快速且准确的识别出来,不得不说,科技进步真令人惊叹。


  1. 学习工具选择的建议


很多家长对孩子使用电子设备都有着矛盾的态度,一方面觉得它们好用,一方面又担心孩子沉迷,或者伤眼睛。下面我还是以讯飞智能学习机 X2 Pro为例,给大家提供一些选择学习工具时的考量标准。

  1. 单一功能要好过多功能

这里的单一功能不是说只学一门学科,而是指除了学习之外,不能另作娱乐用途。

很多家长用iPad给孩子学习,就会始终担心孩子用来玩游戏看动画片,时不时需要监督。其实监督也很破坏与孩子之间的信任感。

那么选择像讯飞智能学习机 X2 Pro这样纯粹的学习机,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扰。家长可以进行管控,孩子无法下载娱乐App,在使用讯飞智能学习机 X2 Pro的时间段里,孩子是真正的、全神贯注的在学习的。

这里也插播一个给大家的建议,从一开始就应该教导孩子把各项活动分开,吃饭、阅读、学习、娱乐、运动等等,吃饭时就是吃饭,阅读时专心阅读,运动时就充分运动,娱乐时则尽情享受。这样有助于孩子的专注力,也能更快、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不要吃饭时还看动画片,阅读时又要吃点零食。


  1. 护眼、防蓝光

现在孩子的近视太普遍了,跟电子屏幕肯定脱不了干系。拿讯飞智能学习机 X2 Pro来说,具备八大护眼功能(是我至今遇到过最走心的护眼设计),在强光/弱光/离屏幕太近等情况下,都会弹出提醒。


不过还需要提醒的是,预防近视的最好手段是户外运动,正如前面一点说的,学习时专心学习,户外运动时就让孩子尽情玩耍吧。我们借助这些智能设备,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其实也是在帮孩子赢得更多的“非学习时间”

结语:

虽然当今社会内卷得厉害,尤其是一线城市,无处不“鸡娃”。我并非否认教育孩子需要花费心血,但“鸡娃”也得讲究怎么有效地“鸡”、科学地“鸡”。借助科技手段,帮助孩子培养主动学习的意愿和能力,不仅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而且对大人小孩来说,都更轻松。

user avatar

如果你有一个妈在屋里看韩剧,爸在客厅玩王者,娃在屋里踏踏实实写作业的娃,啥也别说了,祖坟冒青烟了,T﹏T如果没有,就等着犯病吧……

孩子没上学前,真没把小学当回事,以为亲子班上了,幼儿园上了,学前班我们也上了,小学没问题吧,不用考100,90就行。我的妈呀,痴心妄想,就学校那识字量,那进度,古诗不提前背,根本搞不定,现在三年级,已经涉及古文字翻译,古诗阅读,分析陶渊明,孔老先生,孟老先生等等诸如此类,在表达什么(´・ω・`)?这不是初中该学的么?垂蓬头稚子学垂纶,垂啥意思?纶啥意思?垂纶啥意思?~~!另一首,诗人为什么偏爱菊?再来!第一个“老”和第二个“老”意思上的区别?再来!诗人想表达什么样的……(淡泊明志?对好逸恶劳的厌恶?对不劳而获的抨击?)

不犯病才怪,看了题后,立马冲到图书大厦,买了小考(原来小学毕业考叫小考,T﹏T,天啊,不是说派位不考试么?)扫盲,拿去单位全员扫盲,哎,能考80我就知足了,三年级开始200字作文,等着吧

当当当!数学登场,快别抱着不学奥数的念头了,都醒醒吧T﹏T你可以不学,别抱怨考试的时候解决问题看不懂题,对对对,现在叫思维数学,一年级是排队问题,小明从前面数第六个,一会儿就变小明前面有六个了,(◎o◎)自己想吧,二年级是年龄问题,你妈是你的n倍,你几岁?这都是入门级的,全家的年龄都能给你大排行,各种过3年,你和你妈差几岁啊?你爸和你妈的和啊,你爸妈年龄是你的几倍啊,然后再绕啊绕啊,幸亏是独生子女,要不还要多算两弟妹之类的。三年级开始算汽油桶了,连桶一共n,用去一半油,不算桶油有多少?切火腿肠,一秒n秒切几片?各种打字算时间。。。。。移多补少,差倍问题,和倍问题(゚ペ?)???多退少补,跟进了邪教一样,等着心梗吧

现在不是素质教育,是加上了素质教育。

乐器要学一个吧?什么?不学?学校选上你家孩子适合弹琴,你不学?可以不学,全班就5名同学不学,你要不要举手 ?实践活动要参加吧?手抄报要画吧?清明节,重阳节,传统节日,传统项目你要参与吧,体育作业表要交吧?跳绳,跑步,坐位体前屈要合格吧?古诗词比赛麻烦参与一下,英语配音要参加一下……什么?不参加?二班自己超过咱们一班了!你不爱班集体么?再说了,下个app参加一下还锻炼孩子呢……课外书读了么?还要交课外阅读单呢!

心梗,脑梗,拍桌子骨折的,比比皆是……

对了,别忘了家长签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不说了,开始当老师了……

活着,真好。

强烈要求改为应试教育,让孩子们都恢复5点放学,还孩子一个正常的义务教育。

如果不能保证自己和孩子的生活质量不降低,真的不建议生二胎,很长一段孩子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依靠妈妈,经济是一方面,白天上班,晚上,周末带娃,会迷失自我,每天早上金拱门里的半小时我会留给自己,发呆 ,吐槽。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都是亲生的,有学习好的什么都不用你操心,有学习劳心的各种问题,我家孩子班里还有陪读的,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学习好,但不可控因素太多了,不是我们觉得孩子学习不及格但健康快乐就行,孩子不及格在学校会受到歧视的,进而影响到他的自信等等方方面面,他快乐不了,心里也未必能健康。

当有两个孩子,双倍的压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然能力也是有限的,家里有矿不在乎的请飘过……我们是城市里的芸芸众生,要朝九晚五的谋生,要陪老人(目前人家还不用我们赡养,爹妈条件比俺们好T﹏T),要抚养孩子,占满了自己的生活。

我曾经坚定的对孩子抱着散养的态度,不舍得他话都说不利落就背唐诗,但我错了。

都说带着蜗牛去散步,但我们的教育是明显的高速路。

看着他学习到11点我很心疼,看着他的成绩我很难过,看着他开心的玩游戏,我好矛盾。如果生二胎是为了国计民生,那么请给我们必要的条件,所有的锅和负担都要我们自己背,背不动啊!这是一个要我们身兼数职的社会,那个职位都要求我们做好,但我们要首先保证自己是一个精神,身体健康的个体再谈别的。这是我在大M里的吐槽……也是心里话。㊗大家都好。

user avatar

我们都知道“木桶理论”,一个木桶,只要有一块短板,整体的容积就大打折扣了。

我们过去的教育一直是这样的理念。

可是,等你进入真实的社会,你就会发现:木桶理论其实蛮扯的。在真正的人生里,你压根儿不需要各科成绩都优秀;你只需要在一个方面实现卓越,那就够了。

现实的人生不认木桶理论,它承认的是“木梯理论”。

你所拥有的技能,就好比属于你的一把又一把梯子,最短的梯子没什么要紧,最长的那把梯子,才能最终决定你所攀登的高度。

所以,我很欣赏上海著名校长唐盛昌的理念:我们的教育要扬长平短。


这一代的父母普遍焦虑。可是,每个人特长不一样,关键是找到自己擅长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南京这位妈妈因为辅导女儿写作业气出中风的新闻,听起来真是让人心惊胆战,也让人忍不住去想,这背后到底折射出多少教育里的问题?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它牵扯到的层面太广了,不仅仅是这位妈妈个人的遭遇,更是当下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时可能面临的困境和矛盾。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家校沟通和配合的断层。现在的学校教学内容.............
  • 回答
    关于南京一男子因与外国人发生口角后持刀捅刺致对方死亡的案件,其法律定性、司法程序及社会影响涉及多个层面的分析。以下从法律、社会、国际法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案件基本事实与法律定性1. 案件背景 2018年,南京某地发生一起恶性刑事案件:一名中国男子因与外国游客发生口角冲突,使用水果刀.............
  • 回答
    如何看待南京一面包店因丢弃“形状不好”面包浪费食品被查处?南京一家面包店因丢弃“形状不好”的面包而被查处,这件事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意义。积极意义: 提升公众对食品浪费的认知: 这起事件无疑将“食品浪费”这个话题推向了公众视野的中心,让更多人开始反.............
  • 回答
    南京女子航班延误骗保300万元事件,无疑是一起触目惊心的金融欺诈案例,其背后反映了个人道德的沦丧、法律意识的淡薄以及保险行业在风控方面存在的潜在漏洞。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这一事件:一、 事件的性质与影响: 金融欺诈: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定性。该女子利用航班延误这一客观事实,通过虚构事实、.............
  • 回答
    南京男子自学反诈知识后主动找骗子周旋却被骗 4.6 万元,这起事件确实非常令人唏嘘和值得深思。要理解他的行为,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心理动机,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一、 事件本身解读:悲剧性的“反向操作” “秀肌肉”的失误: 从表面上看,这位男子可能是想“炫技”,通过自己的反诈知识来“戏耍”骗.............
  • 回答
    南京地铁“摸臀”事件:一则关于界限、冲动与回应的案例南京地铁发生的这起“摸臀”事件,无疑又一次将公共场合的性骚扰、个人界限的冲突以及公众情绪的表达推到了风口浪尖。我们不妨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起事件,并探讨在类似情境下的妥善处理方式。 事件具体情况(基于公开报道的综合梳理):根据当时流传的视频和相关报道.............
  • 回答
    南京一高校食堂发生学生冲突事件,一名男生在争执中对一名女生扇了耳光,相关视频流出后引发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视频被以“保护女生”为由删除,这一举动也引发了更多疑问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待:一、事件本身的性质: 暴力行为: 无论男女,在任何公开场合动手打人都是不可接受的暴力.............
  • 回答
    这确实是一则让人倍感担忧的新闻,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疫情尚未完全平息的背景下。一位在泉州旅游的南京籍女子,其活动轨迹集中在酒吧、KTV等娱乐场所,之后在日本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这个事件背后牵扯出几个关键点,值得我们仔细剖析。首先,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这个事件。 一个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并不能简单地将其活动场所.............
  • 回答
    我不太确定您指的是哪位具体南京女子在日本被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的事件。不过,我可以从几个普遍的角度来谈谈这类情况。一、 这类事件本身意味着什么?首先,这本身是一个个体事件,是发生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个人健康情况。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人员的跨国流动仍然存在,因此在海外出现确诊病例,虽然不常见,但也在情.............
  • 回答
    南京外卖骑手因差评杀人事件,这是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它不仅摧毁了一个家庭,更折射出社会中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看待这件事,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咎于个人情绪的崩溃,而是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和分析。事件的表象与背后深层原因的探讨表层上看,这是一个外卖骑手因受到差评的处罚,情绪失控最终走向极端行为的案例。差.............
  • 回答
    南京一家店铺里,一只小猫被路过的男孩残忍虐待,而店主提出让男孩家长书面道歉的要求,却遭到拒绝。这起事件,说实话,让人看了心疼,也让人感到气愤。这件事情,最直接触动的是我们对生命的态度。 小猫虽然小,但它也是一条生命,有感知痛楚的能力。那个男孩的行为,无疑是残忍和缺乏同情心的,更不用说,他对一个弱小生.............
  • 回答
    这件事让人既愤怒又无奈,尤其是听到受害者被骗了整整五万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一个女人为了学习“魔法”,落得如此下场,这背后折射出的问题,远不止是一个简单的诈骗案件。为什么会有人相信“魔法培训”?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现实生活的压力与精神需求的空虚: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
  • 回答
    最近南京一个小区里发生的业主与物业的对峙事件,实在是闹得沸沸扬扬。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幕,就是有业主竟然搬出了盾牌,跟物业工作人员面对面地杠上了。这场景,说实话,听起来都有点像电影里的情节了,但也真实地反映了当下一些小区里存在的尖锐矛盾。要说这事儿,不能光看业主拿出盾牌这一个动作,得把它放到整个小区治.............
  • 回答
    看到南京这桩关于离婚后支付丈母娘带娃费的案子,我的第一反应是挺复杂的。一方面,我理解父母为了孩子付出的一切,特别是辛苦带孙辈的祖父母,他们的付出理应得到认可和回报。但另一方面,从法律和常理来说,离婚后一方要求另一方共同支付其母的带娃费用,这其中涉及的法律依据、家庭关系以及具体执行,都有些让人琢磨。咱.............
  • 回答
    这事儿啊,听着就让人窝火!南京那位女士,遛狗不栓绳,结果狗扑上去了,把别人家猫给咬了,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她反过来质问猫主人:“你的猫怎么不栓绳?” 我跟你说,这逻辑简直是天上地下都没法儿接上茬!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看。首先,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问题:遛狗不栓绳,这是不对的,这是违反了绝大多数地方的养犬.............
  • 回答
    南京一位职员因为以同事为原型创作并发布了一部“狗血剧”,最终被判赔偿,这无疑又一次将文学创作与法律边界的议题推到了公众面前。这件事的核心在于,当个人的创作行为触及到他人的肖像权、名誉权,甚至隐私权时,法律便不得不介入,以保护那些受到不当影响的个体。从这件事本身来看,我们可以理解创作者追求艺术表达的冲.............
  • 回答
    说起南京这位程序员,业余时间帮网友鉴定毒蘑菇,一年能“摆平”两千多桩“生死攸关”的咨询,还顺带积累了百万粉丝,成了网络上的大 V。这事儿,听起来挺有意思,也挺有份量。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待这事儿。首先,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技能溢出”和“价值创造”。这位程序员,姑且叫他“蘑菇博士”吧。他的本职工作是写代.............
  • 回答
    南京这场演唱会,因为疫情原因取消了线下入场观演,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五味杂陈的。首先,从主办方的角度来看,这绝对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你想啊,一场演唱会从筹备到落地,涉及多少环节?场地租赁、艺人邀请、舞美搭建、宣传推广、周边制作,还有大量的人力投入。这些前期投入都是实打实的钱,而且成本不菲。突然因为.............
  • 回答
    南京某小区流浪猫接连被割喉的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心痛的悲剧,也暴露出了在流浪动物管理方面我们依然面临的深刻困境。这不仅仅是关于几只无辜生命的消逝,更是对社会文明程度、动物福利观念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拷问。流浪猫接连被割喉:令人发指的暴行,背后折射的问题当得知如此残忍的虐待事件发生在眼前,内心涌起的首先.............
  • 回答
    南京这事儿,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班里冒出来个“熊孩子”,40多个家长联合签名劝退,这事儿听着就够劲爆的。我琢磨琢磨,这背后可不单单是一个孩子的问题,而是牵扯到学校、家庭、教育理念,甚至整个社会对“问题孩子”的看法。首先,咱们得理解这“熊孩子”到底“熊”在哪儿。新闻里没具体写,但能让40多个家长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