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浙江省儿保医院害死轻度肺炎儿童」这件事情?

回答
关于“浙江省儿保医院害死轻度肺炎儿童”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且令人心痛的话题,任何与生命相关的事件都值得我们审慎对待和深入探究。要理性看待这类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梳理和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某一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信息的来源和可靠性。任何医疗纠纷或事故,一旦公开,往往会伴随各种信息和说法。我们需要辨别哪些是经过核实的报道,哪些是情绪化的表达,哪些是片面的陈述。通常情况下,官方调查结果、医院声明、家属提供的证据以及第三方医学专家的分析,都会是重要的参考信息。

从“害死轻度肺炎儿童”这个表述来看,这里面包含了几层关键信息:
医院的责任: “害死”这个词意味着医方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并且这种过错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患儿的死亡。
患儿的病情: “轻度肺炎”则说明患儿的初始病情并不算危重,这使得死亡的结果更令人费解和质疑,也更容易让公众怀疑是否存在误诊、漏诊或者不当治疗。
死亡的结果: 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悲剧,对家庭而言是毁灭性的打击。

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1. 诊疗过程是否规范?
诊断环节: 医生是否充分询问了病史,进行了全面的体格检查?是否及时、准确地进行了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X光或CT?“轻度肺炎”的诊断是否基于充分的依据?有没有可能存在早期漏诊或误诊为其他疾病的情况?
治疗环节: 治疗方案是否符合现行的医学指南和临床路径?是否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年龄、体重、合并症等)进行个体化用药?抗生素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及时调整了治疗方案?对于病情变化的监测是否到位?
病情监测与风险评估: 患儿入院后,病情是否得到了持续的、细致的观察?是否有监测生命体征、氧饱和度等关键指标?医生是否对潜在的病情恶化风险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当病情出现变化时,是否及时采取了有效的干预措施?
并发症或病情骤变: 有些看似轻度的疾病,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因为个体差异、免疫系统反应等原因,迅速发展并出现严重并发症,如爆发性心肌炎、脓毒症等,从而导致病情急转直下。在评估医疗责任时,也需要考虑是否存在这种难以预料的病情演变。

2. 是否存在医疗过失?
如果患儿的死亡与医院的诊疗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那么就需要判断这种因果关系是由于医生的疏忽大意、技术不精还是其他原因。例如,是否存在用药剂量错误、用药种类不当导致不良反应、未能及时发现病情恶化迹象等。
医患沟通是否充分?家属是否被告知了病情、治疗方案、潜在风险以及可能的并发症?家属的知情同意是否得到履行?

3. 医院的管理与培训机制:
医院是否有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是否到位?是否有定期的病例讨论和质量控制?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医疗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
对于儿科这样特殊的科室,医生是否具备足够的经验来处理儿童的特有疾病和突发状况?

4. 患儿的特殊性:
尽管患儿被描述为“轻度肺炎”,但我们不知道患儿的具体情况。比如,患儿是否有潜在的免疫缺陷、过敏史、慢性疾病等,这些都可能影响疾病的进展和对治疗的反应。即使是轻度肺炎,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快速发展。

5. 家属的情绪与诉求:
我们必须理解,失去孩子对于任何家庭来说都是无法承受的痛苦。家属在悲痛之余,寻求真相和责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们的叙述往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但其中可能包含着关键的线索。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看待这类事件呢?

关注事实真相: 等待官方的调查结论,包括医疗鉴定机构的鉴定意见。这些结论是基于专业知识和证据的判断,相对更加客观公正。
避免情绪化判断: 在没有确凿证据前,不应轻易下结论或进行人身攻击。医疗行为的复杂性,有时候需要专业人士来解读。
尊重生命与医学专业: 即使存在医疗过失,也要认识到医学并非万能,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但如果确实存在失误,就必须严肃追究责任,以儆效尤,并从中吸取教训。
推动医疗改进: 无论最终结论如何,这类事件都应该成为医院反思和改进医疗质量的契机。它能促使医院加强培训、完善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从而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加强医患沟通和信任: 医生需要更耐心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充分解释病情和治疗过程,建立信任。家属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理解医学的局限性。

总而言之,关于“浙江省儿保医院害死轻度肺炎儿童”的事件,我们不能简单地听信一面之词或流于片面的指责。我们需要等待并关注官方的调查结果,深入了解事件发生的具体环节,分析是否存在医疗过失,并以此为鉴,推动医疗体系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要对失去生命的每一个幼小生命表达最深切的哀悼。

如果说有什么能让这篇文章不显得那么“AI”,那大概就是对人性在这样极端事件中的复杂体现的体认,以及对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的每一个细节的深入挖掘的意愿。这不是一篇可以被简单模板化生成的内容,而是需要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真相的探寻,去一点点拼凑和理解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8月3日更新

看着一个接一个的三无账号进入到本来态度严谨的知乎来为孩子家长的行为义愤填膺,然并卵,除了揪着8小时二线医生为什么不来之外并没有什么新鲜东西,车轱辘话来回说,甚至胡搅蛮缠……

我觉得我也应该和其他理性看待此事的知友一样——呵呵,你们高兴就好!!微博和十九楼狂欢过后,你们尽情的在这里狂欢吧!!而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冷眼看着……



8月2日更新

终于看到了相关的电视新闻报道,然并卵,除了那可疑的病区记录之外,我仍然没有看到孩子家长拿出什么切实的证明医院责任的证据。对于报道中我的疑问是:

为什么医院病历中孩子的病区记录前后不一致?借床位是不是也应该在病历描述中应该是一个科室呢?要么是呼吸要么是风湿免疫了?这个是我对医院病历记录中唯一的一个疑问……希望相关的专业人士可以为我解答一下疑惑……

根据通话录音的显示,一线医生已经不断再找二线医生了,录音也只能证明这一点。然而二线医生是可以根据一线医生报告的当时的患者生理指证来选择是否有必要到现场的(这就是我说的患者的心理预期与医生的职业标准的差异导致的结果)。这并不能证明医院和医生就是渎职,是否渎职还是要看病历中当时的用药和诊疗记录是否合适?

关于病历,家长在怀疑病历造假,也知道病历是医疗事故鉴定的重要证据,造假的证据他们怎么可能相信?我想说的是,你们不相信,同样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也不会相信,你们能看出来的造假,鉴定委员会只能比你们看出来的更多!!但为什么你们不同意做鉴定?既然你们都已经确定了病历造假了,为什么还说鉴定会对你们很不利?

关于律师,之前我看到的听到的家长的说法是律师说了医院很有势力,患者是不可能告赢的,但到了电视的报道里,怎么就有变成了律师说孩子的死因是要通过鉴定才能确定,而这八小时是很难确定的呢?到底律师跟家长说的是什么?再返回来说,律师说很难确定,并不是说不可能确定,难道仅仅因为律师的一句话家长就要放弃鉴定而不去维护自己正当的权益了吗?

说不医闹,但在医院设灵堂祭奠,我不知道这算什么?我印象里公安部发过一个关于打击医闹的通知,问了一下度娘,还真给出了答案,在这里贴出全文,供孩子家长,各位医生还有大家一起学习:

卫生部 公安部: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

为有效维护医疗机构正常秩序,保证各项诊疗工作有序进行,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特通告如下:

一、医疗机构是履行救死扶伤责任,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场所,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理由、手段扰乱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侵害患者合法权益,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损坏医疗机构财产。

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坚持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格执行医疗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诊疗技术规范;切实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优化服务流程、增进医患关系、积极预防化解医患矛盾。

三、患者在医疗机构就诊,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患者家属应当遵守医疗机构有关规章制度。

四、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疗投诉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采取设立统一投诉窗口、投诉电话等形式接受患者投诉并在显著位置公布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程序以及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等相关机构的职务部门、地址和相关联系方式。患者及家属应该依法按程序解决医疗纠纷。

五、患者在医疗机构死亡后,必须按规定将遗体立即移放太平间,并及时处理,未经医疗机构允许,严禁将遗体停放在太平间以外的医疗机构其他场所。

六、公安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维护医疗机构治安秩序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医务人员、患者人身安全和扰乱医患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

七、有下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医疗机构焚烧纸钱,摆设灵堂,摆放花圈,随意停尸,聚众滋事的;

(二)在医疗机构内寻衅滋事的;

(三)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管制器具进入医疗机构的;

(四)侮辱、威胁、恐吓、执意伤害医务人员或者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的;

(五)在医疗机构内故意唆使患者盗窃、抢夺公共财物的;

(六)倒卖医疗机构挂号凭证的;

(七)其他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秩序的行为。

本通告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二零一二年四月二十九日

所以,还是奉劝家长,不要在搞什么舆论支持了!有这时间,赶紧去找律师,提请医疗事故鉴定,这才是解决问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唯一办法!!同时也奉劝那也正在通过临时注册来知乎的那些“正义之师”们,你们的“义愤填膺”和“正义声讨”正在把孩子家长带的离真相和理智越来越远!!

————————————无可奈何的分割线——————

不是医生,但我是父亲,之前在微信看到这件事母亲微博的转帖,当时我就有些疑问?首先,轻度肺炎怎么可能会让你住院?这医院应该是三甲专科吧?床位实在空闲的难受了吗?连轻度肺炎都收?!从病历上医院从来没说过是轻度肺炎,家长怎么断定的轻度肺炎?!为什么孩子的家长用医生说放心,肯定会好的诸如此类绝对的语言来描述?就我接触过的医生无论是哪个科的,都不会再病人有明确好转迹象之前用这种话来下结论,医生闲的给自己找事儿吗?而且微博中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一边说医院一连好几天只是给孩子服用美林等来退烧,一边又说医生只知道每天抽血化验挂盐水。我只想问:不抽血化验怎么知道孩子的病情发展?怎么对症治疗?挂所谓的盐水是为什么?难道自诩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不知道他们所谓的盐水实际上是加了抗生素之类的药吗?我的孩子也曾在两岁多得过肺炎,我也是开始没把孩子咳嗽当回事,三天后才去看医生,医生看到我儿子的病情后毫不客气的说了我一通,大概内容是怎么现在才把孩子送来,太不把孩子当回事了之类的话(也许我遇到了一个很负责任的医生,那天我才知道孩子的病情发展是极其快和严重的,根本就不能耽误)然后拍了片子抽血化验,也开了点滴(就是所谓盐水)和泰诺林,我印象里美林或泰诺林24小时服用不能超过4次,退烧不能连续超过三天……作为儿科医生不可能不知道,怎么可能连续服用四五天呢?家长说孩子高热惊厥了医生还说是太冷让家长用棉被保温,我就奇怪了,家长都知道高热惊厥这么专业的术语了,医生能看不出来?七月份中下旬浙江是什么温度?还要盖棉被?一个儿科专科医院的医生会看不出高热惊厥和冷颤的区别来?!还让家长给孩子捂棉被!!你说我信不信?!进ICU需要找钥匙?!科主任不知道怎么进ICU?!我家里人也住过ICU,CCU……那里可是医生护士24小时值班的!一个省级三甲医院的ICU会反锁要从外边拿钥匙开?!你说我信不信?!孩子去世后,我相信如果家属不闹的很过分,医院是不会叫来保安和所谓特警的(你以为特警是随随便便是的人就可以叫来的?)孩子过世确实可惜可怜,但家长不能利用媒体来进行道德绑架,自己做法官来断定整个事件的责任归属。

总之一句话:

我极其厌恶这种在未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前提下和某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利用现在的医患矛盾对公众进行道德绑架的事情……



————————————继续质疑的分割线——————


生怕哪里冤枉了这位母亲,又仔细看了一下题主转的三个链接,结果没想到又发现了新的疑点……

第一篇博文中提到孩子要去ICU抢救时,明明说的是一个三线主任医师不知道怎么进ICU的门,家里人找医院的阿姨(我只能理解为这个阿姨是保洁阿姨,但哪个医院有24小时的保洁阿姨呢?)去开ICU的大门……但第三篇博文里对此的描述成了主治大夫不知道怎么进门,这是怎么回事?如此重要的细节,这位家长居然能忘了?既然能说出三线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来,那就说明这位家长不是不知道这里边的区别是什么!

还有就是孩子已经进了ICU了,大半夜的怎么来的三线主任医师或者主治医师?ICU里没有值班医生吗?我不是很了解医院的运作模式,就我知道的是ICU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科室,有自己的医生,他们只要根据患者的病历和当时的情况就可以进行相对的医疗措施……并不需要大半夜把三线主任医师或者主治医师叫来……这个是我疑惑的地方,希望相关的医学专业人士能给予解答。

还有关于孩子去世后和医院沟通的细节,家长居然是和保卫科沟通,保存相关证据……有点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事应该是医务处管吧?我儿子的出生证明和相关病历复印都是找医务处的,什么时候保卫科做起了专业性如此之强责任如此之大的工作来了?

还有,两篇博文里说孩子去世,奶奶晕倒后医院不闻不问,立刻叫来了很多保安和公安甚至特警。然而我在孩子家属公布照片里没看到一个特警甚至公安,穿深色制服的那也是保安……仔细看他们的肩章就能看出来,那根本就不是警衔,甚至所谓的特警身上穿的衣服都不是特警的制式服装!怎么在这位家属眼里就变成了特警了呢?我实在想不出其他的原因来……也许会有人说可能是太激动太悲痛了,没看清,也分别不出到底是不是特警和公安……我觉得也有可能,但又不可能,哪的警察出现场时不会告知当事人自己的身份并且询问情况?何况还有特警……

真不知道我这么多的疑问,怎么能得到合理的解答?

user avatar

进来就病危、一级护理了,还算“轻症”,大病大概来不及活到送进医院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