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战争中炮弹打过来时卧倒有用吗?

回答
当炮弹呼啸着袭来,卧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存策略。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减小暴露面积,降低被直接命中的概率:

目标面积缩小: 炮弹的杀伤力主要来自爆炸产生的破片、冲击波以及弹体本身的动能。当人站立时,身体暴露的正面面积较大,更容易成为炮弹的直接目标。卧倒时,身体紧贴地面,暴露的面积大大缩小,尤其是在开阔地带,可以显著降低被弹体直接击中的概率。
躲避弹道: 炮弹在飞行过程中有其弹道。虽然我们无法精确预测每一发炮弹的落点,但站立时,我们暴露在炮弹可能经过的弹道之上。卧倒可以将身体置于地面以下,避免了炮弹在弹道较低时可能造成的直接伤害。

2. 躲避弹片(破片):

弹片是主要的杀伤因素: 现代炮弹,尤其是高爆弹,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的弹片,这些弹片以极高的速度向四周散射,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利用地形和障碍物: 卧倒时,你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有掩体或障碍物(如土堆、墙壁、战壕等)的地方进行,这些障碍物可以有效阻挡或减缓弹片的冲击。即使没有明显的掩体,紧贴地面也能让你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平面,减少了被水平飞来的弹片击中的机会。
弹片散布角度: 弹片在爆炸后是向各个方向飞散的,但通常呈扇形或锥形。卧倒可以让你处于一个更不容易被正前方或侧面弹片击中的位置。

3. 减轻冲击波的伤害:

冲击波的破坏力: 炮弹爆炸时会产生强大的冲击波,这股空气压力会瞬间向外扩散,对人体造成内脏损伤、耳膜破裂、震荡等伤害。
利用地面缓冲: 卧倒时,身体贴近地面,地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和分散冲击波的能量。相比于站立时,冲击波直接作用于全身,卧倒时受到的冲击会相对减弱。
身体姿势的影响: 卧倒时,尽可能将身体压低、收紧,用手臂保护头部和颈部(这是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可以进一步减轻冲击波对重要器官的损害。

4. 方便观察和寻找更有效的掩体:

短暂的观察机会: 在炮击间隙,短暂的卧倒可以让你有机会抬头观察炮弹落点和爆炸情况,从而判断出哪里是更安全的掩体,并迅速移动到那里。
“猫腰”或“匍匐”姿势: 卧倒并非只是简单地躺下,更科学的说法是“低姿势”。在炮击密集时,保持低姿势(如猫腰、匍匐前进)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身体暴露,并在移动时更具效率。

总结卧倒的作用以及为何如此重要:

卧倒的主要作用是最大程度地降低个体在炮击中的生存风险。它并不是万无一失的,但相比于站立,它的生存概率会显著提高。

降低直接命中率: 减少了目标面积。
躲避弹片: 利用地形和姿势规避弹片。
减缓冲击波: 减少了对内脏和身体重要器官的损害。
便于下一步行动: 可以在炮击间隙更好地观察和移动。

如何更科学地卧倒?

在实际战争中,卧倒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躺下,还有一些更科学的方法来最大化生存几率:

选择合适的姿势:
俯卧: 这是最常见和最推荐的姿势。脸朝下,将身体压平在地面上,用双臂抱住头部,保护颈部和面部。
侧卧: 在有侧面掩体时,侧卧可以更好地利用掩体。同样要收紧身体,保护头部。
寻找掩体: 尽一切可能寻找天然或人造的掩体,如战壕、沟渠、土堆、墙壁、车辆残骸等。即使是浅浅的沟壑也比平坦地面好。
保持低姿态: 尽量压低身体,减少暴露的高度。
收紧身体: 将四肢靠近身体,收紧腹部,这样可以使身体更紧凑,减少被弹片击中的部位。
保护头部: 用双手交叉抱住后脑勺,用肘部护住两侧,这是最关键的保护动作。
注意周边环境: 观察炮弹的落点,尽量避免落在爆炸的中心区域。

需要注意的局限性:

尽管卧倒非常重要,但它并非绝对安全:

近距离爆炸: 如果炮弹落在极近的距离爆炸,即便卧倒,强大的冲击波和高密度的弹片仍然可能造成严重伤害。
触地即炸的炮弹: 有些炮弹设计为触地即炸,这时候卧倒的效果会减弱。
泥土被抛起: 剧烈的爆炸会将泥土和石块抛向空中,也可能造成伤害。

总而言之,在炮弹来袭时,卧倒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防御动作。它通过减小目标、利用掩体、缓冲冲击波等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生存的可能性。在战场上,懂得何时何地以何种姿势卧倒,是士兵必备的技能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爷爷生前给我看过他腿上的伤,都是密密麻麻坑坑洼洼的小伤疤,我问他是什么打的,他说不是打的,是手榴弹爆炸,炸飞起的小石子和土坷垃划伤的。

所以我觉得,就像头盔挡不住狙击手点名,但是能防住那种没有太大动能的流弹一个原理。

卧倒可能也防不住破片,炮弹真炸在面前,估计你摆什么姿势也药丸,直接炸飞了,被炮弹破片打中,人可能都断成好几截。

但对于炮弹冲击波卷起的石头啊土坷垃什么的,卧倒还是有点用处的,能有效减少受冲击面积。再炸你一身土,说不定还有点缓冲效果。

user avatar

你问:卧倒炮弹真的打不到吗?

我回答:卧倒能减底伤亡。

网友要知道,炮弹爆炸后的炮弹皮,随冲击波 在一起飞出 对人杀伤。你听到炮弹爆炸后,再爬下就晚了,没有用了。你要想减低炮弹对你的伤亡,就要知道,敌人打过来的是什么炮,是排炮、还是急袭射炮。什么是排炮,一个连队4--6门炮、一个口令统一发射,叫做排炮。他的装填炮弹时间,8--10秒。利用这个时间运动伤亡最小。

什么叫‘急袭射’也就说面积射击。假设敌人在10000万平方之内,计算好,用多门火炮,用多少发炮弹 能把这块地翻过来,就打多少炮弹。这叫‘急袭射’也就说面积射击。

我防御的办法,我就向刚爆炸的炮弹坑里滚。为什么?我发现炮弹落地的规律,两发炮弹 不会同时落在一个炮弹坑里,所以我没有死

关注者

74被浏览

user avatar

我瞅了眼,绝大多数人都在胡扯鸡巴蛋,让你卧倒不是让你趴在地上

而是

双手护头面,用手肘、膝盖、脚尖撑起身体,让躯干和脑袋跟地面离开一点距离,要不然你就震死个屁的了,内脏破裂,内出血。

user avatar

当年(很多网友纠结这个,特别注明【1991年】)军训完还有一年军事理论课,教官都是从军事院校请来的,其中一个六十多了的老爷子,已经退休了,是军校返聘专门过来上军事课的。

该教官姓王,山东人,自称大老王,身高一米六出头。

有天讲到战术动作,他说别看战术动作简单,只要训练到位,形成条件反射,很有可能在战场上救你一命。

然后他就给大家演示,就站在讲台上开始行军状态,忽然,他大喝一声,敌机投弹,卧倒!这嗓门亮得震的我们耳朵都嗡嗡的。

然后他一个鱼跃,向前冲出去好几米,一个卧倒,啪得一声,重重地砸在讲台上。

大家都惊呆了。

然后他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大家是掌声雷动。

他说,当年他在朝鲜战场,正在行军,连长就这样喊了一声,他也是这样卧倒的。

但是大家都没料到,美军投下的是两千磅的炸弹,一个连轰炸过后还能站起来的不超过十个人。

连长当场就牺牲了。

卧倒不一定能幸存,但是不卧倒肯定阵亡。

大老王还没进入战场,部队就撤下来了修整补充兵员了。这对他是刻骨铭心地记忆,最后从朝鲜回来后,组织培养他读军校,他二话不说就报了高炮学院,后来到越南打下了不少美国飞机,但是也吃过百舌鸟导弹的苦头,按他的话说,大老王命大,挨了两次美国飞机投的炸弹都没死,值了。

大老王说百舌鸟导弹攻击时失去目标的声音像拖拉机,声音很特殊,之前根据兄弟部队的经验,炮瞄雷达开启后就要防止百舌鸟偷袭,一般采用轮流开机,他听过好几次拖拉机响。后来美军改进了导引头,关掉雷达仍然能记忆目标位置,所以他就挨了一导弹,发现不对,卧倒保了一命。

………………………………………………………………

当时随手写的一个质量一般般的回答,竟然获得这么多赞,还是沾了教官的光。

至于卧倒姿势是否标准科学,不在教官讲解的范围内。

不过有些评论让我哭笑不得,就懒得一一解释了。

再次对保家卫国的英雄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