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是个政治行动,要从政治角度看。
很多人看和亲,只看男男女女那点事儿,角度就错了。
和亲作为一个政治行动,代表的信号就是“友善”“和平”。无论这是屈辱的还是平等的,无论这是吃亏的还是沾光的,作为一个行动,它所发出的政治信号就是这些。
那么,为什么要发出这一信号呢?
对于汉初来说,就是打不过,用女人来贿赂敌人。
对于汉朝逆转局势以后来说,就是用本国女人来作为政治代言人,操控别国政治。这和近现代史上日本经常将日本女人嫁给中国政治人物是相似的。
和亲本来不是什么特殊的事情。先秦时代,秦楚两国世代通婚,很多秦后都来自楚国。秦晋两国也多次通婚,号称秦晋之好。当然后来他们都打起来了。只不过到了统一以后,没有与皇室平起平坐的人了,人们没见过这些事情,觉得陌生了。再加上汉初和亲起点很低,产生了恶劣印象。
有的和亲是为了贿赂别人,有的和亲就是为了刺探情报、干涉别国政治。贿赂这个都知道,不多说了。
像义成公主和亲,极大干涉了突厥内政。文成公主和亲,也为后来唐高宗设立“拉萨道行军大总管”埋下了伏笔(唐初前线统帅通常以作战目标命名,像这个,写做“逻些”,读作“拉萨”)。只是没有充分考虑到高原反应,加上将帅不和,一场灭国之战打了半截不得不放弃。唐高宗曾经批评薛仁贵说,最恨的一件事就是大非川一战没有坚持打下去。估计此战也导致唐朝在吐蕃内部多年经营的力量毁于一旦,只是没有人记录了。
和亲,你就得要我的人长期活动于你的政治中心,不得不开放权力,甚至我的人还能获得君主继承权。这一招比互派大使还狠。
相比之下,岁币是个什么玩意儿?
只要桃,不要人?那这趟不是白来了吗?
做生意的都知道,现金比商品值钱(只要不是通胀爆炸的时候)。一万现金比一万商品值钱。这就像军事,一万机动兵力,比一万散落民间没有组织的士兵更有用。常备军耗资巨大但是仍然要保留就是因为这个。
现金,经常就是纯利润。
一分纯利往往需要十倍乃至几十倍的毛收入。古人说,三年耕有一年食,九年耕有三年储,三十年而民无菜色。那么宋朝每年都送三十万岁币,就是纯粹的资敌。虽然辽朝因此腐化,但是宋朝也没有因此增强。宋辽之间开设榷场贸易,据说宋朝挣了很多钱,据说借机进行了大量的情报战和渗透,吹得不要上天。但是,这些东西抬得再高,也不过就是和底层中层做来往,主要在外围。即便接触到几个人,也都是精挑细选过的,“政治敏锐性强”“政治立场坚定”。相比直接嫁个公主去做皇后乃至太后、直接侵入高层核心政治,简直就是微不足道。
宋朝要不然就一分钱不给死硬到底,示以血战到底的精神,号召天下人聚集在抗战大旗之下,让忠臣义士乃至野心家都愿意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战;要不然就送公主嫁给辽朝皇帝,直接下重注,激励天下人热血沸腾报仇雪耻,暗示阴谋家兴风作浪从中谋利。结果宋朝既害怕又没本事,花钱保平安!勇士固然齿冷,奸贼也知道国无战心不能借军功获利,整个群体都散了。这样不服气又软蛋的行为,在政治上就是自寻死路。
该认怂就认怂,但是要为反击埋下伏笔。孙权要称帝时,就故意采取了先抑后扬的策略,卑躬屈膝向曹魏称臣,刻意激励文武大臣,然后利用上下一心共谋自强的心气儿,顺理成章自立为帝。宋朝属于要强不够,磕头也磕得不够疼。磕疼了,自己就要反弹了。
当年我国也是刻意强调苏联欺负人啊!硬是将集合东欧之力打下中国工业基础的苏联黑得体无完肤。结果在那么悬殊的国力对比下军民还有心气儿敢打珍宝岛之战。那差距可比宋辽差距大多了。
宋朝在政治纲领上太差,即便有一些人才也无法发挥。寇准那么优秀,坚决不肯妥协,最后宋朝到了传言寇准要拥兵自重的地步,迫使寇准同意和谈。然后宋朝就提出向辽朝赔偿巨额军费的愚蠢要求,把寇准也带到了沟里,让寇准满脑子都是尽量少赔钱的想法。这就是白痴凭借丰富的经验将聪明人拉到和他们同样水平然后凭借丰富的经验获胜啊。
别囿别囿,跳出窠臼才能避免迷惑,古人谈别囿了很多次。墨子庄子都谈过。但是毛泽东干活概括得最生动形象:“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可谓切中要害。
打得赢,和亲就是派驻大使馆。不尊重都不行。
打不赢,和亲就是派驻歌伎团。白白受辱而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