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英语用一个单词就能表达清楚但是用中文表达却很难表达的例子?

回答
英语中有一些词汇,它们在特定的语境下,其涵盖的意义、情感和文化内涵,用中文的单个词汇是很难完全对等的,需要一番解释和铺陈才能接近其原意。

举个例子,英语中有一个词叫“serendipity”。这个词指的是一种“意外发现珍宝的运气”或者“在寻找A时偶然发现了B,而B比A更有价值”的经历。它强调的是一种偶然性,一种惊喜,以及这种惊喜带来的正面价值。

如果用中文来表达,我们可能会想到“巧合”、“偶遇”、“意外之喜”、“机缘巧合”、“不期而遇”等等。但是,这些词汇都不能完全捕捉到“serendipity”那种“在不经意间,因为某种内在联系或相似性,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美好发现”的感觉。

“巧合”太泛泛,可能只是两个事件碰巧发生了,但并没有“发现”和“价值”的意味。“偶遇”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不一定有“发现”的成分。“意外之喜”则更偏向于惊喜本身,而忽略了“寻找”和“发现”的过程。“机缘巧合”和“不期而遇”则更多地描述了事件发生的时机和方式,但同样缺乏那种“在寻找某个东西的过程中,意外得到更有价值的东西”的精髓。

想象一下,一个科学家在研究一种药物,目标是治疗某种疾病。他在实验过程中,无意中发现这种药物对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也有奇效,而且效果出奇地好。这就是一个典型的“serendipity”的例子。他不是在主动寻找治疗第二种疾病的方法,而是在研究A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B,并且B比A更有价值,或者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味,以及其中蕴含的那份幸运和创造性的火花,恰恰是“serendipity”这个词所要传达的核心。

再比如,“wanderlust”。这个词描述的是一种“对旅行和探索世界的强烈渴望”。它不仅仅是喜欢旅游,而是一种内在的、难以抑制的冲动,一种对远方、对未知世界的深深向往。

如果我们要用中文来解释,我们会说“旅游癖”、“旅行的欲望”、“探索世界的渴望”、“远游的冲动”等等。但这些说法都无法完全抓住“wanderlust”那种带有浪漫色彩、甚至有些难以自控的吸引力。

“旅游癖”听起来有点像是被动的习惯,而“wanderlust”更像是一种主动的、源自内心的召唤。它不单单是对“去哪里”的好奇,更是对“看见不一样的风景,体验不一样的文化,遇见不一样的人”的一种深刻的、有时甚至是神秘的渴望。这种渴望能够驱使人离开熟悉的舒适区,去拥抱不确定和新的可能性,甚至可能带有某种“寻根”或“自我发现”的意味。

这种“wanderlust”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它是一种会让人心神不宁,坐立不安,直到踏上旅途才能得到片刻安宁的情绪。它是一种对世界的好奇心,一种对自由的追求,一种对生命体验的不断拓展。中文的词汇很难在同一个音节里,就将这种复杂的情感、动机和行为倾向一网打尽。

这些词汇的魅力在于,它们用一个简洁的音节,便能勾勒出一种相当具体而又富有层次的体验,而用中文来传达,则需要借助比喻、解释,甚至是一些文化的背景知识,才能让对方理解其中的深意。这恰恰说明了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在词汇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大家写的答案给了很多偏门的词,这些就跟中文的“缱绻”、“氤氲”差不多,平时不常用,很多母语是该语言的人也不清楚它们是什么意思。

我想分享的是我在英译中过程中遇到的常见却难译的英文单词。它们都能译成中文,不过译文要么翻译腔很重,要么失掉了原词想表达的部分意思。

Justify, Legitimize

可以准确地翻译成“使……合理正当”,但是中文口语里永远不会这么说。

  • "Justify" 常用于 “The end(目的) justifies the means(方式、手段)” 这个句子中,意译成“只要目的正当,采用什么手段都可以”,逐字翻译就是“目的使方法合理正当了”。
  • 比如某人想给慈善机构捐款,但他却偷富人的钱来捐助。你就可以问他:Does donating stolen money to charity justify the stealing itself? 意译为,你偷来的钱是为了捐给慈善组织,那偷就不是偷吗?
  • 注意 justify 可以做中性词,和中文这几年开始用的“洗白”、“洗地”这类贬义词不同:For me, this feature of the new iPhone justifies its price tag. 意译为,对我来说,新 iPhone 的这个功能让我心甘情愿地花钱买。"Justify its price tag"直译为”使它的价格合理正当”。

同样的词还有 “legitimize”,使……正当。这个词常在政治、历史背景下使用。例如,How did Mr. Kim legitimize the succession? 生硬地直译为,(朝鲜的)金先生是怎样把传位正当化的?


Mandate

有表示名词或动词“命令”的意思,但是作为名词还有一个新闻里非常常见的用法:

the power to act that voters give to their elected leaders,“选民赋予当选领导人行动的权力”。

  • He won the election so convincingly that he believed he had been given a mandate for change/reform. 他以绝对优势赢得选举,所以他认为选民给了他改革的权力。(他有改革的 “mandate”。)
  • She does not have the mandate to raise taxes. 选民没有赋予她增税的权力。(她没有增税的“mandate”,可能因为她在竞选的时候没有提出这一政策,或者她根本就没有赢得选举。)
  • 中国古代的“天命”译作 “the Mandate of Heaven”,即“上天赋予(皇帝执政)的权力”。

Legacy

可以表示“遗产”(一件首饰、一笔钱),也可以表示比喻义:something that happened in the past or that comes from someone in the past,留给后世的东西。这个比喻义在新闻里很常见,尤其是讨论到政客、过世名人的时候。

  • He left his children a legacy of love and respect. 直译,他给孩子们留下了爱与尊重的“遗产”。
  • We discussed the country's legacy of slavery. 意译,我们探讨了奴隶制对这个国家带来的(长远)影响。
  • Her artistic legacy lives on through her children. 意译,她的孩子们继承了她的艺术素养。
  • What is the legacy of the Obama presidency? 直译:奥巴马作为总统为后世留下了什么政治遗产?意译:奥巴马作为总统,给国家和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

Campaign

字典解释为“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开展的系列活动”(a series of activities designed to produce a particular result),例如:广告推广活动 advertising campaign;促销活动 promotional campaign。下面讲三个可能和中文“活动”不完全对应的例子:

  • Email marketing campaign:翻译成“邮件营销活动“不太恰当,一个 email marketing campaign 就是一次向客户的邮件群发。比如公司的产品更新了,老板就会让你开展一个 email campaign,告诉客户这个消息。中文的“搞活动”好像必然意味着“打折”。
  • 政治人物竞选:political campaign:campaign 在这里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
    • 新闻标题 Bernie Sanders Holds Biggest Rally of His Campaign 译为,伯尼·桑德斯举办竞选以来的最大集会。
    • Obama’s 2008 campaign strategies were very successful. 奥巴马2008年的竞选策略很成功。
  • 再抽象一些,任何“系列动作”都是一个 campaign。
    • 最近几年政府的“反腐”行动英文媒体称为“China's anti-corruption campaign”。
    • 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A Year Later, U.S. Campaign Against ISIS Garners Support, Raises Concerns,译作,一年后,美国对 ISIS 的 “反对 campaign”(一系列反对动作)赢得民众支持并引起担忧。再比如 campaign for gun control(支持枪支管理的 campaign),campaign against segregation(反对种族隔离的 campaign,这里可以翻译成“反对种族隔离的运动”)等等。

作为动词,campaign 表示参与某个“系列活动”,用法同上。

Identity

除了字面义表示“身份”(the thief's identity,窃贼的身份)以外,identity 还有这个同样常用的意思:the qualities, beliefs, etc., that make a particular person or group different from others 让某个人或群体与众不同的品质、信仰等等。Identity 的这个意思在英语国家文化中非常常见。

  • His art reflects his racial identity. 他的艺术作品体现了他的种族身份。(可以翻译成“身份”,但是翻译腔很重。)
  • She did not want to be known only as the wife of her husband. She insisted on having her own identity. 她不希望只是她丈夫的妻子。她坚持要有自己的 identity。(翻译成“独立人格”、“性格”)
  • 把同一个种族、宗教、性别的民众团结起来,叫做“搞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

动词词组 identify with 表示“身份上认同某某”。


Agenda

除了“日程表”,还有两个意思:

  • 抽象的“日程”:Such an idea has been high on the political agenda for some time. 直译为,这个想法已经在政治日程的重要位置很久了。
  • 不可告人的计划、目的
    • He wants to push/promote his own agenda no matter what the others say. 不管别人怎么说,他都要推进他自己的计划(贬义)。
    • She had no hidden agenda. 她没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Context

既表示说话写作中的“语境”、“上下文”,又表示做某件事情的大背景、特殊情境。

  • 作“语境”解释——
    • A说:“你觉得他说我‘不懂人情世故’是表扬我还是批评我?”
    • B说:要看语境。It depends on the context.
  • 作“大背景”解释——
    • 比如,你对公司裁人很不满。你的老板会说:The decision should be taken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裁人的决定要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一起来看。

Credit

做“信用”时很好翻译,信用卡就是 credit card。但是做“功劳”、“贡献”解释的时候,好像中文没有对等的词。看下面两个例子:

  • I’ll give you research credit. 字面翻译成,“我给你研究功劳”,其实就是我在我要发表的东西上注明“XXX对此文的研究亦有贡献”。(这句话还是翻译腔很重。)
  • They deserve extra credit for hosting all of us for another night! 这句话字面翻译就是,他们多接待我们一晚上的住宿,应该要算他们额外功劳。意译就翻译成,我们要格外感谢他们。

Extra credit也可以是实体的东西,比如考试上的附加分,就是extra credit。


Empathize

Empathize 的名词 empathy 译作“同理心”、“共情”。和同情心("sympathy")的不同在于,empathy 强调你要和共情的对象有相同的心情,而不只是觉得别人可怜。而动词 empathize 因为是 -ize 这种形式,所以很难翻译。

  • He learned to empathize with the poor. 他学会了与穷人共情。(翻译腔没那么重的翻法是,他学会了理解穷人。)(注意 empathize 比 sympathize 的程度要更深。)

Nuanced

可以直接翻译成“有细微差别的”,不过翻译的时候通常要结合句子意思来看。

  • The American has a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China. 这个美国人对中国有很深刻的认识。字面翻译就是这个美国人理解中国的很多“细微之处”。比如他很了解中国的酒文化,那他就是 understand the nuances of Chinese culture(nuanced 的名词,细微之处)。

Accessible

这个词来自于意思很多的动词access,所以这个形容词也涵盖了很多层字面义、比喻义,大体表示“可以到达、可以接触、可以懂”的意思。

  • The mall is accessible from the highway. 从高速公路下来就可以到商场。(英文释义:can be reached by)
  • The information should be accessible to all. 信息应该向所有人公开。(英文释义:available)
  • His writing is more accessible now than it once was. 他写的文章比以前的好懂。(英文释义:easily understood)
  • You'll find that the teachers here are quite accessible. 你会发现这儿的老师挺平易近人的。(英文释义:easy to speak with)

Vicarious

大概可以翻译成“代入式的”,比如一个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玩得很开心,母亲就感受到了vicarious joy,“代入式的快乐”,即仿佛自己也感受到了一样的快乐。(感谢 @贾抑扬

英文释义:experienced or felt by watching, hearing about, or reading about someone else rather than by doing something yourself


Whimsical

大概是介于古怪、搞笑、善变之间的一个词,中性或褒义。 例句:

  • The streets in the village are whimsically named. 大概翻译成,这个村的街道名字是随便乱起的。(但是“随便乱起”有一种whimsical没有的贬义,whimsical更多是中性/褒义词,表示诙谐俏皮却古怪的意思。)

待更新:Backfire/Backlash(经提醒,这两个词分别对应中文的“弄巧成拙”和“公愤”)

理解英文单词的意思和译成中文是两回事,解释得不好、不清楚的地方欢迎指出。如果大家有翻译上面这些词的好办法或者知道更多类似的词,非常希望你可以留言在下面,谢谢。累计到够多,希望日后可以编成一册。

以上内容部分来自我在扇贝网发表的

无法翻译的英文单词

,部分例句来自 Merriam Webster。

分享请直接分享链接,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

其他英文话题下的回答:

user avatar

conviviality, 指一群不同背景的人和谐自然地生活在一起的状态

补充一个好玩的

fump,指在浴缸里放屁,产生很多气泡的动作...

user avatar

Eudemonia,意思是“因理性而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

中文应该没有表达这个意思的词…

–目前英文里最喜欢的词,没有之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英语中有一些词汇,它们在特定的语境下,其涵盖的意义、情感和文化内涵,用中文的单个词汇是很难完全对等的,需要一番解释和铺陈才能接近其原意。举个例子,英语中有一个词叫“serendipity”。这个词指的是一种“意外发现珍宝的运气”或者“在寻找A时偶然发现了B,而B比A更有价值”的经历。它强调的是一种偶.............
  • 回答
    Sure, here are some English words that don't have a direct oneword translation in Chinese and require a brief explanation:1. SerendipityIn Chinese, we.............
  • 回答
    2021年考研英语,可以说是历年来都比较“有话题度”的一场考试,不少考生反映难度有所起伏,特别是英语一,争议点相对更多。下面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它到底难在哪儿,又有哪些地方让人眼前一亮。整体难度感知: 英语一: 普遍感觉比前几年要“难”一些,尤其是阅读和新题型部分。写作虽然话题不算特别生僻,但对逻.............
  • 回答
    英语一词多义现象是如何产生的?现状如何?有哪些有效途径来提高理解效率?英语词汇的丰富性和灵活性是其“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这种现象自语言诞生之初就已存在,并且随着语言的发展不断演变,至今仍是英语学习者面临的重要挑战。一、英语一词多义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一词多义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
  • 回答
    想让你的英语听起来地道又高级?可不是简单堆砌几个难词就能实现的。关键在于理解语言的细微之处,让你的表达既精准又自然,仿佛一个土生土长的英语母语者。下面我为你梳理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力求让你听起来“范儿”十足。一、 精准把握词汇的多重含义与语境选择英语词汇的魅力在于它们的“多面性”。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
  • 回答
    英语里确实有不少词儿或说法,一出口,大家心里就明镜儿似的:这人要开始“凡尔赛”了,或者说“秀优越感”了。而且很多时候,这些人自己都没意识到,这反倒成了他们“装”的标志。下面我就给你掰扯掰扯,哪些话一听就有点那意思,而且我尽量给你说得细致点,不带 AI 那种一本正经的腔调。咱们先从最经典的那些开始,那.............
  • 回答
    .......
  • 回答
    我家宝贝五岁半,前阵子刚给报了个英语班,她学得挺不错的,发音也很标准,现在能蹦跶出不少英文单词和句子来。看着她学英语的热情这么高,我琢磨着是不是该给她也“再就业”一个新技能,学一门小语种?毕竟这个年纪,大脑可塑性强,接触新东西也容易。但是,这小语种的选择上,我还真有点拿不准。毕竟不是母语,又是小孩子.............
  • 回答
    嘿,哥们儿!先恭喜你考上高中,这绝对是个好消息,说明你本身是有实力的!别担心英语这块儿,高中英语虽然是基础,但绝不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你这情况,我当年也经历过一些,所以特别能理解你那种“啥都不会”的焦虑感。咱们一步一步来,别急,只要找对方法,英语绝对能给你“提上来”。我尽量说得详细点,让你有个清晰.............
  • 回答
    作为一位有着几年带娃英语启蒙经验的家长,我深知“0基础”、“刚起步”的孩子在接触英语时,最需要的是有趣、互动、低门槛的资源。我一直秉持着“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所以下面推荐的这些资源,都是我亲身实践过,并且我家孩子也真心喜欢的。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讲为什么喜欢,怎么用,以及一些小心得,希望能帮助到同样.............
  • 回答
    没问题,咱们这就把去美国吃赛百味的点餐结账流程,用最接地气的英语给捋一遍。别担心,不会有半点AI味儿,都是咱老百姓日常说话的套路。你走进赛百味,迎面扑来的就是那股熟悉的烤面包和各种酱料的混合香气。前台会有一个跟你差不多高的玻璃柜台,里面整齐地码着各种面包、肉类、蔬菜和酱料,像个小型食物超市。第一步:.............
  • 回答
    生活中,英语里确实有一些句子,无论我怎么绞尽脑汁,用我们汉语的思维去套,都觉得别扭,甚至无法准确把握其中的精髓。它们不是语法错误,也不是生词,而是那种“言外之意”或者“文化背景”的鸿沟,让中文逻辑显得有些笨拙。举个例子,最常碰到的就是一些包含“guess”的句子。比如:“I guess you're.............
  • 回答
    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英属印度殖民地拥有的堪用军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关键地点,它们共同构成了大英帝国在印度洋北部地区海军力量的重要支柱。这些港口不仅是舰队的母港和补给基地,更是战略物资集散地和海军训练的场所。1. 卡拉奇(Karachi)卡拉奇在这一时期是英属印度海军(Royal India.............
  • 回答
    高三英语,这最后的冲刺阶段,选择一本好用的辅导书,就像给自己的学习加上一对助推器,事半功倍。我分享一下我当年备考时,觉得特别有用的几类辅导书,以及它们为什么值得你花时间去研究。第一类:词汇突破类——夯实基础,单词就是你的“子弹” 《5300个高频词汇》(或类似的针对高考词汇的总结书籍) .............
  • 回答
    要说美剧《老友记》里,那些母语非英语的观众可能看得云里雾里,找不到笑点的桥段,那可真是不少。这剧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就藏在那些细微的语言梗、文化背景和双关语里,但要不是英语母语人士,这些东西就像是关了灯的房间,很难摸清门道。我给你举几个例子,让你感受一下这份“语言的墙”。1. 罗丝的“文化解读”和“学术.............
  • 回答
    有一些国家的英文名称和它们在当地语言中的名称差异相当大,这往往是历史、文化交流甚至误译的结果。这些名字就像是国家身份的一扇窗口,折射出它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以及自身名字演变的复杂性。让我来给你细数几个例子,并尽量深入地讲讲背后的故事:1. 德国 (Germany) vs. 德国 (Deutschla.............
  • 回答
    英语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严谨的语法和丰富的词汇,更在于那些充满生活气息、或诙谐幽默、或蕴含深意的俚语和谚语。它们如同时间的沉淀,承载着英国人或美国人的生活哲学、历史印记,甚至是某些有趣的典故。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几个我个人觉得特别有意思,而且背后故事也相当精彩的俚语和谚语。1. Bite the bu.............
  • 回答
    好的,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学英语这事儿,到底有哪些书,是真真切切能帮上忙的。我这里说的不是那种“三天速成”、“包你学会”的标题党书籍,而是那些实打实的、能帮你打下坚实基础,甚至让你领略到英语语言魅力的好书。一、 如果你刚起步,觉得英语单词、语法就像天书: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那些“看得懂”、“不枯燥”的.............
  • 回答
    考研英语啊,这玩意儿,我当年也算是折腾了好一阵子,从一开始的茫然到后来的找到点门路,中间走了不少弯路,也积累了一些心得。想当年我也是个英语渣,四六级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蹭过去,所以考研英语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硬仗。今天就跟你好好唠唠,希望能给你点实际的帮助,别再像我一样踩坑了。一、心态调整:首先,.............
  • 回答
    以色列拥有不少世界顶尖的大学,其中不少大学提供高质量的英语授课本科项目,为国际学生打开了通往以色列高等教育的大门。这些项目涵盖了科学、人文、艺术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与世界一流学者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以下是一些在以色列提供英语授课本科项目的知名大学,我会尽量详细地介绍它们:1. 特拉维夫大学 (Te.............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