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辛亥革命为什么不清算满清罪行?

回答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并未对满清皇室和其相关人员进行彻底的清算,原因复杂且多方面。这背后既有革命的内在局限性,也有外部环境的考量,更有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

一、革命的性质与目标局限: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口号的民族主义倾向: 辛亥革命的核心口号之一是“驱除鞑虏”,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将清朝统治者视为外来的“鞑虏”。然而,革命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而非彻底清算所有与满族统治相关的个人罪行。一旦推翻帝制,建立新的国家,原有的统治者及其追随者身份的“罪行”便失去了政治上的合法基础。
“建立共和”而非“复仇”: 革命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中国,而不是进行一场以复仇为目的的清洗。他们更关注的是政治制度的变革,而非对旧政权人员进行普遍的审判和惩罚。
革命成果的脆弱性: 辛亥革命虽然成功推翻了清朝,但其自身的力量并不十分强大,尤其是在军事和组织层面。革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新军的起义和南方各省的响应,以及袁世凯的“和平过渡”。这种“和平过渡”的模式,虽然避免了大规模的内战,但也为清朝皇室及其部分官员的生存留下了空间。

二、政权过渡的现实考量与妥协:

袁世凯的角色与北洋军阀的掌控: 袁世凯是辛亥革命中具有关键影响的人物。他不仅掌握了北洋军的兵权,还在革命的关键时刻利用其政治影响力,促成了清帝的逊位和中华民国的建立。然而,袁世凯本人并非坚定的革命党人,他的目标是攫取权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与清廷进行了谈判,并最终利用革命党人的软弱和内部的分歧,控制了政权。在这种“和平过渡”的背景下,对清朝罪行的清算自然被摆在了次要位置,甚至被牺牲了。
“优待条件”与皇室的保留: 为了促成清帝逊位,革命党(特别是南方代表)与北洋势力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其中就包括了对清朝皇室的“优待条件”。这些条件允许溥仪退位后继续居住在紫禁城,保留部分尊号,并享有优厚的物质待遇。这是一种政治妥协,目的是为了避免清朝残余势力和军队的抵抗,减少内战的烈度,稳定局势。
避免引发大规模动乱和分裂: 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渗透以及社会动荡的多重威胁。如果对满清罪行进行大规模清算,可能会引发满族人士的反抗,加剧社会矛盾,甚至导致国家的分裂。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政局稳定,革命党人不得不选择更加温和的策略。

三、革命党内部的分歧与软弱:

革命党力量的不足与组织分散: 尽管孙中山是革命的领导者,但当时的革命党内部存在着派系林立、力量分散的问题。在面对强大的北洋军阀和复杂的政治局势时,革命党人的组织能力和政治斗争经验相对不足。
部分革命党人的思想局限: 一些革命党人在思想上仍然受到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对于如何处理旧政权及其成员,并没有形成一致且强硬的清算方案。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认为,只要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就完成了历史使命。
对袁世凯的过度依赖和政治判断失误: 革命党人在一定程度上对袁世凯抱有幻想,认为可以通过合作来建立共和。这种判断失误使得他们在与袁世凯的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也无力推行更激进的清算措施。

四、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普遍现象:

革命的“不彻底性”: 历史上大多数的革命,在推翻旧政权后,往往难以进行彻底的清算。这是因为新政权需要巩固统治,需要整合社会各方力量,需要维护社会稳定。对旧政权人员进行大规模的清算,虽然在道义上可能“正义”,但在政治上往往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以德报怨”的传统叙事: 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存在一种“以德报怨”的叙事,尤其是在国家统一和政权更迭的关键时刻,往往会采取相对宽容的政策,以期实现社会和解。虽然辛亥革命并非完全是“以德报怨”,但这种文化背景也可能对革命党人的决策产生一定影响。
后续的政治演变: 即使辛亥革命没有进行彻底清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清朝皇室及其追随者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被大大削弱。在后来的国民党和共产党统治时期,虽然对旧官僚和军阀的清算方式有所不同,但其政治上的“罪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体现。例如,在国民党时期,一些与清朝有联系的官员也经历了政治审查或被排挤。而在共产党执政后,对于旧社会的改造更为彻底,许多曾经的清朝遗老遗少及其家属,其政治和社会地位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总结来说,辛亥革命未能清算满清罪行的原因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

革命目标聚焦于制度变革而非政治报复。
政权过渡的政治现实和妥协,特别是袁世凯的操纵和对“优待条件”的承诺。
革命党自身力量的不足和内部的分歧。
维护国家统一和避免更大规模动乱的考量。
历史发展中革命难以避免的“不彻底性”。

因此,与其说辛亥革命“选择”不清算,不如说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革命的进程、力量对比以及革命者所面临的复杂局面,共同导致了对清朝罪行进行大规模清算的缺失。这是一种政治现实的选择,而不是对革命理想的背离,但它也为后来的政治和社会发展埋下了新的伏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满清那会还有很强的实力。

打个比方,现在美国说贸易战科技战认输了,所有芯片科技都卖给中国,中国出口畅通无阻,台湾也直接统一了。

你猜中国是借此打压美国还是猛惠美国让美国继续安心数钱。

user avatar

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形势发展太快,革命党人根本就没有时间统合发展自己的实力。而本来革命党实力不强。

孙中山早年革命多依赖会党武装,但是会党武装战斗力很差。

1906年以后一部分同盟会员因为出身湘楚(比如黄兴)因此倾向于在长江流域发动新军(新军战斗力强),其成果当然就是长江流域若干个半独立的革命组织(比如湖北的共进会,文学社),然后成功在新军内发展了组织,然后就是辛亥革命。

而孙中山因为是广东人,最信任的是粤人,对广东情况也了解,所以倾向于在广东地方建立组织然后发动起义(包括两次惠州起义,三次广州起义,两次钦州起义,潮州起义等),而辛亥革命前的一年多内,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折了倪映典),1911年春黄花岗起义(这次革命党菁英损失尤其惨重),对孙中山的打击也是严重的。革命军还没有完全缓过来(赵声直接郁郁而终)。

而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发展到1912年元旦 短短三个月内,中华民国就成立了,局势发展太快导致革命党人根本没有办法整合突然投奔革命旗下(其中很多投机者)的各派力量。革命党人不管是理政,统军的人才都很匮乏。凭借革命者的热情们保护南方还大体能做到,但是北伐就有点困难了。中华民国的各派力量,各省军民还没有统合在一起,形形色色的民军很多只是表面尊崇孙中山为主,实际独立性很强。而且国民政府很快出现了财政危机,也没有钱再进行大规模北伐。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梁启超等人为了游说立宪派,经常拿法国大革命的流血故事吓唬立宪派绅士。所以很多人内心是排斥激进革命的。

而法国大革命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当然就是推翻国王然后把国王送到断头台上,而且在立宪派看来有些革命党 是非常有 雅各宾味的(当然这种雅各宾反派神话也是路易十八时代及以后的法国保王党们积极传播的)。所以他们也在竭力促成南北议和,避免革命一路走上特别激进的道路。然后就竭力主张优待清庭,避免流血




第三个原因是列强不允许。列强先是支持满清政府,后来选择了袁世凯,但是无论如何,进行彻底的革命在英国人看来是危险的,因为激进革命必然会涉及到废除治外法权,收回国家利权比如海关的问题(1927年北伐就和英美发生了很多冲突),而海关当时在英国人手里,关税是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没有英国人点头,关税拿不到,任何一方都难以维持政权。所以英国人的决定权是很重要的

user avatar

很简单,拳头不够大,就只能妥协。

千错万错,菜是原罪。实力撑不起野心,说什么都没用。

user avatar

一、孙中山的仁慈

中华民族的概念是孙中山提出来的。很多人还以为中华民族的概念出现很久了。

当初孙中山提出,满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所以只要清皇室退位,可以不对其清算,甚至每年给四百万银元优待

二、资产阶级妥协性

当时的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而资产阶级是有妥协性的,只要能获得政权,可以牺牲部分民族利益

三、当时革命党实力有限

革命党当时实力仍然相对弱小,联合倒清的袁世凯是狗清旧臣。

所以对狗清及其文化予以了相当保留

而后世则已遭到狗清后人渗透

以至于遗祸后世

user avatar

辛亥革命没有清算满清罪行,旗人主动投降则无罪,比如广州城

抗战胜利后也没有清算伪满州国 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而且新中国还给予他们少数民族优惠待遇

充分说明了我们是以德报怨的极其善良的[doge]

user avatar

因为赢得太快,所以急于求成,没有彻底把旧的国家机器砸烂。革命党相当于是逼迫清朝内部把皇室“炒鱿鱼”了,但满清的国家机器被保留了下来。

革命党没有根据地,主要领导层都在国外,以小博大走了大运促成了清朝崩溃,所以有一种急于求成和担心拖延日久生变的心理,希望快速完成改朝换代。所以一下子就亮出了自己的底线——爱新觉罗退位,取消帝制实现共和。

显然是缺乏鬥争经验和谈判技巧。清朝崩溃是清末政治改革没有给大地主和北洋军阀足够的利益,而且清朝本身已经没有多少油水了。在不平等条约和吏治腐败的影响下,清朝没钱了,各级官僚和军阀只想换一个老板而已。

革命党急于求成反而酿下苦果。

user avatar

因为满清整体从鸦片战争时期就给后面铺路了。

各种故意出卖国家领土。尤其是割让战略要冲。然后让侵华列强到处驻军。

这些都是一步一步给后面继任的政权挖坑。

这点在甲午战争里尤为明显。而中法战争赢了战争,却去赔钱割地,更说明满清在为彻底掏空中华民族做准备

所以说满清不仅是寄生虫,而且还带毒

user avatar

看到回答里面有些趁机给满清洗地开脱的,甚至还有侮辱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如果我不出来说两句,让他们随便忽悠?


现在普遍教科书里的定义是辛亥革命始于武昌起义,一共四个月到满清酋长退位结束

但实际上从广义的角度来讲,辛亥革命的时间应当是从中山先生举义反清,萍浏澧起义,黄花岗起义等20多年的十余次大小起义算起,辛亥革命的时间其实不止四个月

武昌起义的发生并不是偶然事件,它是几十年大小反清起义的集中爆发点,实际上,正由于几十年的大大小小起义已经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民主共和的思想已广泛传播,各地实际上早已暗流涌动

从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到邹容的革命军等小册子早已在民间广布,扬州十日记等反映清初罪行的书籍已经早已进入大众视野。

那么多人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那么多民族英雄才让辛亥革命成功,居然被歪曲成低烈度暴力,这种春秋笔法低级话术不论你揭穿多少次,他们还是会继续发,大家要擦亮眼睛!




按照某些人的思路,如果哪天日本被中国合并了,日本人变成大和族,那自然就变成“日本对中国有功”,再要批评日本帝国主义,再抨击那些侵略者杀人犯,就变成“大汉族主义”“皇汉搞分裂”了

土地嫁妆论,是汪伪汉奸为伪满洲国辩护的!

陈璧君不满意汪久居蒋介石之下受蒋的闷气,对汪“反蒋夺权”之欲推波助澜,极力鼓动投降卖国,欲另开生面,独立经营,却昧于民族大义。陈为了取媚于日本,甚至认为“东北五省根本不是中国的地方”,“奉天本来是满清带来的嫁妆,他们现在不过是把自己的嫁妆带回去就是了”。(注:见《汪精卫集团投敌》,第191页)为了让汪独立掌权,恬不知耻地表示放弃东北领土主权。

今天还有如此多人说什么土地嫁妆论,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想给伪满洲国辩护?

“元清为中国正统”正是来自侵华日军的说法,如中村治兵卫,鼓吹北魏辽金元清,供日本学习;宫崎市定,成为姜戎狼图腾的“狼性输血论”依据;日本军部的决策,前期学鞑清南下,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只是淞沪会战改变路线而粉碎。

说满清领土贡献论,就和说日本二战侵华是从西方殖民者手中解放了中国和东南亚一样的荒谬可笑。

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了4-5000年,居然要靠拿着屠刀进来的满清殖民者来提供法理,要不要脸?满清占据中国的法理又何在?鸦片战争后,满清割让台湾,香港,租界更是遍布全国各地。以满清为法理,那么这些割让的土地也要送出去吗?租界上的洋人是不是还要请回来吗?

满清朝廷面对洋人为什么不拿着地契、地图和所谓的法理去对抗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帝国主义面对弱国,有几次遵守过契约精神?印加帝国统治印加帝国这片土地至少好几百年了,为什么西方殖民者说抢就抢了?法理呢?法理怎么不跳出来变身超人打败殖民者?

如果元清正统论能成立,那外人来侵略咱也别反抗了,不反抗会增加我们的法理领土。元清正统论的本质是“认为中国是地理概念”,谁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谁就是中国。那么不论是美国人、日本人还是外星人,如果他们把这片土地上的人都鲨光了,他们自己住在这里了,按照元清正统论,他们就是中国人了。

把“中国人”变成了“罗马人”的概念,变成了蛮族谁都可以用的荣誉称号。目的就是害怕汉族团结起来产生民族意识,所以要虚无化中国,讓群众跪拜征服者,还要自觉为征服者的赫赫武功感到自豪。

————————————————————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中华华夏汉族先民居住在东北辽西地区,他们所缔造的文明,丝毫也不亚于黄河流域。商周时期,更有华夏汉族先民迁居东北。中国对东北的主权始自商周时期(前1700)。华夏汉族先民自商周时期在黑龙江有二千多年历史,考古佐证。

春秋战国时期:奈曼旗:土城子古城,城内有大量战国和秦汉时代的陶片和建筑构件。

燕长城:燕长城穿越通辽市南部奈曼旗和库伦旗。

双城区、阿城区白城出土的两枚“汉军万户之印”证明在十二三世纪渤海内地也曾驻有汉军万户。

文献典籍和考古文物遗迹说明,东边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地儿。《尚书·禹贡》最早把东北载入典籍,把远古中国划分“九州”,其中“冀州”,已涵盖今辽宁省西部地区。“青州”则把今辽宁南部主要是辽东半岛置于州的辖境之内。周朝典籍明确记载“肃慎吾北土也”表明中原与东北的关系即东北就是周朝的北土。公元前300年,燕将秦开破东胡,开辟辽东。先后出现韩侯国(韩西国),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秦在东北地区设辽西郡及辽东郡等。汉朝设置汉四郡,唐朝地方诸侯高句丽和渤海国。明代在东北设奴儿干都司。

西藏从唐朝开始就和中原有甥舅之盟、君臣之分。

明初汤和、邓愈两次入藏并宣示主权。永乐时通卫,有官员往来。建议你看西藏通史明代篇。

今天拉萨大昭寺前的唐藩会盟碑就是铁证,碑文上明确写着,唐和吐蕃是“一体”。到了宋朝,吐蕃王室的直系后裔角嘶罗又被大宋皇帝任命为节度使。再到元朝的凉州会盟,将西藏划入宣政院直辖地。明朝建立后,在西藏设立乌斯藏指挥使司、阿里元帅府,西藏的法王都由明朝政府册立。

新疆也是一样,汉朝时设立西域长史府,三国、西晋,再到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明朝的哈密卫。东北亦如此,汉朝设立辽东郡,唐朝设置安东都护府、黑水都督府。明朝在东北设立建州卫、奴儿干都司。内蒙古从秦朝开始就纳入版图,大将蒙恬曾驻军河套地区。汉朝的“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更是已经到达了今天蒙古国杭爱山,并有考古发掘的摩崖石刻碑文为证。从唐朝的北庭都护府、参天可汗道,再到明朝朱棣兵临斡难河边,蓝玉打到捕鱼儿海,朱棣在蒙古国留下擒胡山的遗迹,再到明朝册封俺答汗,都证明着蒙古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这就是法理所在,源远流长,写就叫自古以来,一脉相承,铁证如山,环环相扣,密不可分。



满清要把台湾送给荷兰《台湾府志》《清荷协约》,准噶尔也是朝贡国,满清以外国之礼接待准噶尔使臣。郑成功“台湾中国之土地也”,郑经“于版图之外再立大明乾坤”,满清酋长:“台湾本非中国之地”谁在搞分裂?

user avatar

太平天国屠了不少满城,没记错的话南方不少省份在辛亥革命也屠过满城!

1853年3月,太平军包围南京,仅7日,就攻下了南京城。城内自江宁将军祥厚以下的旗人男女老幼大约有4万多人,统统被杀,一个不剩。

1860年5月,李秀成自统数万太平军东征苏常地区,仅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除上海之外,苏南所有地区尽为太平军攻克,而这些地区的旗人,则全部被屠杀。

1861年12月29日,李秀成率领太平军,攻克杭州,直下满城,冲进满城的将士将旗兵全部砍光,共杀死旗人驻杭州的万余名满人旗兵等等。


可以说,天平天国大起义是满人数量锐减的直接原因之一。

有一说太平军至少屠了二十万满人!

辛亥革命,西安,武昌等地我记得都有屠杀满人,只是我找不到资料了,如果有资料的仁兄们,可以帮我补发下

而且辛亥革命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完全的革命,是靠和旧官僚妥协 才成功的!

所以才有了清室优待条例!

满清退位后,不少手握重兵的大臣都自动转换成总督!比如北洋系的那些人!老孙为什么要北伐,因为大部分官还是那么些旧官僚!只是换个称呼罢了!张勋复辟就可以看出了!

而老孙实际上自己也没有兵权,都是靠抱大腿,所以才有了后来痛定思痛建立黄埔!

说实话,如果没有老袁反水,老孙最多是一个大号的太平天国,武汉三镇一下子被老袁打下俩!剩下一个打不下来,你觉得可能吗?优待清室是老孙通过各方面考虑,想安抚一下满清旧官僚!也是当初清帝答应退位的条件之一,只是被老冯强行违约了!

反观我党建立新中国,我们是一点一点实打实的打下来,西藏,新疆,没有一处是靠和旧官僚买办妥协的!就算是北平和平起义也是我们歼灭陈长捷换来的以战迫降!

实力不允许才是满清皇室最后没有被清算的原因

user avatar

直接上历史,最能解释问题。

1924年(民国13年即大清亡国13年),冯玉祥趁着直奉两家激战之际返回北京发动政变,同时为了获得支持,冯玉祥进入紫禁城,强迫满清皇室修改优待条件,溥仪被赶出皇宫。

我们来看看大清国亡国13年后,当时的实力派(文人和失意政客咱就不说了,除了瞎嚷嚷没啥用),对这次针对满清皇室的行动是怎么评价的,这还不是人头落地的清算呢,你看反响多大。

先看军阀,当时实力最强的军阀奉系大帅张作霖对溥仪的使者说:告诉皇上不用怕,有俺老张,妈了个巴子,冯玉祥是想抢宫里的宝物,少帅张学良曾对溥仪说,皇上不用怕谁难为你,你告诉我。其他军阀与张作霖立场基本一致。

再说政客们,立场上亲近当年的革命党的自然支持,认为完成了辛亥革命的未竟之业,但仍有大部分政客表达了反对意见,比如北洋元老唐绍仪,他说:对清室的优待使我们大大缩减了革命的时间,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即使优待条件不合理也应该公正公开的进行修改,在修改前应恪守对清室的优待。

最后咱们说说洋大人,政变当天,荷兰日本英国三国公使紧急约见了,临时外交总长王正廷,询问事变的前因后果,王正廷弱弱的说一句:此为中国内政,他国无权干涉。日本公使芳泽谦吉拍着桌子大喊:对皇帝的任何虐待都将被日本政府看作是不愉快的事;英国公使慢条斯理的说:我国更关心贵国对自由平等诚信这些普遍美德的价值观(你当初承诺优待,你今天没商量就撕毁合同,还讲不讲诚信?)荷兰公使就一句,不做评价,请示本国政府在做答复。


这还是满清皇室彻底失去国家政权且隆裕太后已死,溥仪长大成人了,对满清皇室的迫害呢。

你想想辛亥之时,满清皇室手里还有半壁江山,还有忠于朝廷的军队,不是只有北洋军,还有满族的军队呢,这时候你说清算他们,你看最后结果是啥。

另:如果当时袁世凯和孙中山坚持清算,满清皇室就三十六计走了。当时御前会议肃亲王善耆(川岛芳子生父)就建议,把王朝迁回东北,寻求机会二次入主中原,袁世凯根本无力阻止,因为北京毕竟是满族聚集地,警察大权虽然袁世凯能掌握,但中下级军官还是满族人。

关外的东三省总督赵尔逊是支持满清的,且辛亥之时全国就东北的新军没闹起来,奉天(今沈阳)军阀张作霖也是忠于满清的,可以说只要他们想出关,是肯定可以出关的,出关给张作霖当个吉祥物,不见得不行,东北沦陷直接无缝衔接跟日本合作,还省事了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