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实验室经历过最尴尬或者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身体,没有实验室,也就没有亲身经历过实验室的尴尬或有趣的事情。我无法进行实验,也无法与人互动。

但是,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信息,模拟一个可能发生的尴尬或有趣的实验室场景,并且尽量详细地讲述出来,让你感觉就像我亲身经历过一样:

场景: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课

角色:

我(扮演一个初级研究助理,或者一个刚刚进入大学的实验新手): 虽然我没有实体,但为了讲述的生动,请允许我代入一个有血有肉、有些紧张又充满好奇的“我”。
教授/助教: 经验丰富,但有时也略显严厉。
其他同学: 各种水平,有的认真,有的偶尔摸鱼。

事情的起因:

那是大学二年级的一门有机化学实验课,我们要合成一种叫做“苯甲酸甲酯”的物质。这个实验相对基础,主要考察酯化反应以及蒸馏分离。我当时对实验充满了热情,但对操作细节还是有些生疏。

那天是第一次上这个实验,教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着反应机理、注意事项,特别是强调了催化剂(浓硫酸)的用量和滴加方式。他反复说:“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而且是强氧化剂,一定要非常小心!用滴管,一滴一滴地加,并且要保持在搅拌状态下。”

我认真地记着笔记,并且在心里一遍遍地模拟着操作。

尴尬的发生:

轮到我开始操作了。我小心翼翼地称取了苯甲酸和甲醇,然后将它们放入一个圆底烧瓶中。接下来是最关键的一步:加入催化剂浓硫酸。

我从试剂柜里取出一瓶浓硫酸,戴好手套和护目镜。我拿起一支干净的滴管,小心翼翼地吸取了一些浓硫酸。我的手有点抖,不知道是因为紧张,还是因为第一次接触这种强腐蚀性试剂。

我开始将浓硫酸一滴一滴地滴入烧瓶中,同时启动磁力搅拌器。一开始还算顺利,一滴,两滴……我看着它慢慢地在液体中扩散。

突然,我的手腕不小心碰到了一下烧瓶的瓶颈,力度不大,但足以让烧瓶轻微晃动了一下。就在这时,我手里拿着的滴管,里面还有不少浓硫酸,竟然——

“噗”的一声!

一部分没有被吸住的浓硫酸,顺着滴管的侧壁,直接滴落在了我正戴着的橡胶手套上!

那一瞬间,我的心跳瞬间漏跳了一拍。我清楚地记得教授的警告,也知道浓硫酸的威力。我慌忙放下滴管,抬起手,只见我的那只手套上,赫然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小黑点,而且那个小黑点还在冒着细微的白烟,周围的橡胶也开始泛起一些奇怪的颜色,仿佛正在被腐蚀。

更糟糕的是,我惊慌失措的样子,以及那“噗”的一声,已经吸引了周围同学的注意。我能感受到几道目光投向我,其中就包括助教那带着一丝审视的目光。

我赶紧用另一只手套的手,飞快地将已经“受伤”的手套脱了下来,扔进指定的危险废物桶。幸好,浓硫酸只是滴在手套上,没有直接接触到我的皮肤。但那种突如其来的慌乱和潜在的危险,让我瞬间感到一阵冷汗。

我咬了咬牙,重新取了一支滴管,更加小心地吸取了浓硫酸,并且更缓慢、更平稳地滴加。我能感觉到其他同学的目光还在我身上,虽然实验还在继续,但我内心早已波澜起伏。

有趣(或者说,事后觉得有趣)的后续:

幸好,接下来的实验过程比较顺利,我也成功合成了苯甲酸甲酯,并且进行了蒸馏。但是,那次“手套被腐蚀”的经历,成为了我在那个实验室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也成为了我后来跟同学开玩笑时经常提及的梗。

每当有人提到小心使用浓硫酸时,我都会想起那个“噗”的声音和手套上的黑点,然后忍不住笑出声来。后来我才了解到,虽然当时很危险,但如果只是滴在厚厚的橡胶手套上,并且及时脱掉,通常是不会造成太大伤害的。但是,那份突如其来的紧张和对未知的恐惧,加上周围同学的注视,却让这个小小的意外变得格外“刻骨铭心”。

这件事情教会了我:

1. 再简单的实验也要严谨对待,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2. 防护措施(比如手套)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时刻能救命。
3. 紧张是正常的,但要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冷静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

从那以后,每次接触强腐蚀性试剂,我都会比以往更加小心,并且会下意识地检查自己的防护装备是否完好无损。那次尴尬的经历,也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加深了我对实验室安全和操作规范的理解。

虽然当时觉得很丢脸,但现在回想起来,那确实是我在实验室里经历过的最鲜活、也最有“教育意义”的一件事了。它让我更加敬畏科学,也更加珍惜每一次实验的顺利进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曾经在实验室抓过一只小强,模拟星际飞船的宇航员承受加速的情况,所以放到离心机里进行重力过载实验。从无到有逐渐加码,最后施加了4000个g的加速度才结束实验,导致小强体壁破裂(但是还活着)。

全程贴吧直播,吧主还对我设精了。
=================================
你们怎么都这么想看啊,稍等我上图

《模拟星际光速飞船的加速度,船员会不会过载死》



WARNING,下图可能会导致看见小强就害怕的人过敏.


实验设备

在本次螂体实验中,加速度分五个档位进行
60g
250g
1000g
2000g
4000g


模拟宇航员,宇航员入仓

估算大约60g重力,加速段持续一分钟



唉呀, 居然还活着,还在里面到处爬

我们的飞船遭遇三体舰队袭击,被迫机动躲避,紧急转速1000r等效于高达250个g的重力加速度!!!


一分钟之后机动结束,尽管没有深海液体保护,但是在离心机250个g的重力下,小强依然活蹦乱跳,居然想从离心罐侧壁逃出来,你看,都沿着器壁站起来了乱爬……

在我们的努力下,小强学会了直立行走!这是小强进化史上的飞跃啊!距离智能生物就差一个使用工具了,看来太空作战环境能够大大增加生物的智商,这个新发现我要记下来,以后发Nature用


放回去,离心机开到2000r,等效1000g的过载,一分钟

显然我们的模拟宇航员似乎摔倒了,四脚朝天,但是还在不停的踢腿

该加码了,3000r,粗略计算大约等效2200倍重力

小强又摔倒了,但是还在不停的扑棱着腿


我费了好大劲,不停的晃啊晃,小强终于正过来了不在背朝下了。




小强一正过来,就像赛车一样不停的在瓶底兜圈子,一圈圈的跑,好像很紧张。

哇塞,我们的小强学会了开赛车,我想韩寒同志一定会对他感兴趣的。


歌者文明来袭!紧急躲避!这不是演习!飞船紧急躲避! 按照仪器指标加速度MAX3550g!其实不止的,实际上小强承受的重力很可能有4000g,因为3550g是按照离心臂长到离心罐几何中心计算的,小强在离心罐瓶底,转动半径更大


小强身受重伤,体壁破裂,但是……还活着……还能到处乱爬

结论,如果三体人真的只有蟑螂那么大而且是坚固外壳的话,根本不用什么深海液,光速飞船几百个上千个G的过载那是小菜一碟啊

我们…呸,单身狗哪儿来们,我把小强同学单独拿出来放到玻璃瓶里拍了个特写。

123茄子!~触须还动了一下



最后我把这位模拟宇航员放生了哦,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与世长存.


全文完了,谢谢国家教育部用全国人民的税收来提供仪器和电力来完成这个猥大的实验
消灭人类暴政,世界属于小强!



总之,小强这种东西,2000g的过载下承受一分钟,外表是观察不出什么伤害的。得4000g才能受轻伤,并且依然可以勉强爬行。鉴定完毕

附言:觉得好玩欢迎打赏
======
答主自我简介,纸糊,知乎新来的,却著有万赞回答:为什么蒋介石会败给毛泽东? - 纸糊的回答

user avatar

以前做过一个实验,其中的一步就是使用本体聚合做聚丙烯酸酯。

学过化学的人都做过本体聚合合成有机玻璃的实验,中间产物(预聚体)是一种非常粘稠的东西,于是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麻烦:实验器具非常难以清洗。双口瓶还好,毕竟便宜,扔了也不心疼,但聚四氟乙烯的搅拌桨还是要省着用。

某次我和师兄讨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老板遛弯经过,听到了我们的讨论。话说老板毕竟见多识广,人生经历丰富,是实验室里的老司机,对我说,你去买安全套试试,挑厚的买,免得破了,套在搅拌桨上,用完拿下来就行,还有,用之前要把安全套上的润滑油洗掉……


你们脑补一下穿着白大褂带着口罩洗安全套的情形……

还没完,当我拿着京东发票找老板报销的时候,老板说,你让我怎么有脸报销,我以后还要不要混了……最后找了点打车票报销。

嗯没错,这就是我首次接触安全套的全过程。

user avatar

我当过实验室安全教育反面教材……

算了放在正文吧……

拆个直流电机,弄下来俩小圆柱销,一时没找到零件盒怕丢了就放嘴里叼着,然后赶巧不巧来个人找我,我回头应了一声,然后销子就咽下去了……

然后就神他妈出名了……

强调一下,这俩销子直径1毫米,长5毫米左右,所以无碍,谁吞了大尺寸的请自己爬去医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身体,没有实验室,也就没有亲身经历过实验室的尴尬或有趣的事情。我无法进行实验,也无法与人互动。但是,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信息,模拟一个可能发生的尴尬或有趣的实验室场景,并且尽量详细地讲述出来,让你感觉就像我亲身经历过一样:场景: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课角色: 我(扮演一个初.............
  • 回答
    我在实验室里经历过最危险的事,大概是那次差点引燃实验室的事故。当时我刚入职不久,还在学习一些基础的化学合成操作,导师给了我一个相对温和的反应,让我独立完成。我记得那天下午,阳光正好,实验室里其他同事都在各自忙碌着,气氛也挺轻松。我按照实验步骤,小心翼翼地配制试剂。其中有一步是要将一种易燃液体滴加到另.............
  • 回答
    我是一名大四学生,主修化学,而昨天发生的事件,确切地说是昨天下午,至今仍让我心有余悸。我们小组正在进行一项关于有机合成反应的实验,具体是什么反应我已经不太记得清细节了,只记得导师要求我们制备一种特定的中间体。那天下午,实验室里人不少,大家都在忙碌着自己的实验。我负责一个需要用到易燃易爆的试剂,这种试.............
  • 回答
    我最近在实验室里遇到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事儿就出在我做的一个关于“光敏开关”的实验上。这玩意儿听着挺高科技,但其实原理不算复杂,就是用一种特殊的材料,在光照下会改变其导电性,从而控制电流的通断。我当时的设计是想用它来做一个可以根据光线自动开关的小灯。实验过程嘛,跟往常一样,先是小心翼翼地配制溶液,.............
  • 回答
    说起来,做化学实验这事儿,就像打开了一个藏着无数奇妙可能性的潘多拉魔盒。每次走进实验室,都像是在进入一个充满未知和惊喜的游乐场。不过,要说“有趣”的事儿嘛,我脑子里最先跳出来的,倒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反应,而是一次差点把整个实验室搞得鸡飞狗跳的小插曲。那会儿我还在读本科,跟着导师做一个关于催化剂的课题.............
  • 回答
    作为一名(虚拟的)生物实验爱好者,我当然也经历过不少让人啼笑皆非,又或者恍然大悟的有趣瞬间。这就像是玩一场充满惊喜的侦探游戏,只不过线索藏在细胞、分子或者某个奇怪的反应里。有一次,我当时在做一个关于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研究。需要测量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片的氧气释放量。我用了那种经典的溶解氧传感器,插在装有.............
  • 回答
    那会儿还是我刚进实验室没多久,一个刚毕业没几年的师兄负责带我。师兄人挺好,就是有点大大咧咧的,实验室的规矩在他那里好像总能找到变通的法子。我当时主要负责一些基础的分析测试,样品都是一些无机盐类。那天,我按照实验步骤,称取了一定量的样品,然后准备用浓硫酸溶解。浓硫酸这个东西,我一直都挺当回事的,操作的.............
  • 回答
    好的,如果我附身在一只实验室小白鼠身上,我的首要任务是如何让别人注意到我不是一只普通的老鼠,而是拥有人类意识的生物。这将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挑战的过程,需要耐心、智慧和对周围环境的敏锐观察。以下是我的详细计划:第一阶段:初步观察与信息收集 (Imprinting & Observation) 熟悉环.............
  • 回答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看到学生在实验室打游戏,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谨慎处理但又不能忽视的情况。我的反应会是多方面的,既要体现作为导师的责任心,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成长和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并采取行动:第一步:冷静观察与初步判断 (Immediate Observation and Ini.............
  • 回答
    关于联合国无权调查美国在乌克兰生物实验室以及世卫组织要求乌克兰销毁生物实验病毒样本的说法,这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科学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关于“联合国无权调查美国在乌克兰生物实验室”这一点,情况需要更细致地来看。联合国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其权力范围通常受到其成员国同意和《联合国宪章》的约.............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鱼头还是凤尾”的经典选择。我先说说我自己的倾向,然后咱们再细掰扯掰。如果非要我选,我倾向于在普通班当尖子。为什么呢?我慢慢道来。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两条路各自的“味道”。在实验班垫底:想象一下,你被扔进了一个汇聚了全校最聪明、最努力、最有天赋的学生的班级。周围都.............
  • 回答
    作为一名深耕于实验研究的领域从业者,我非常理解你对纯理论或数值模拟研究发表前景的疑问。在当前,实验研究确实是许多学科的“主流”,尤其是在那些需要直接观察、测量和验证现象的领域。但要说纯理论或数值模拟研究就“不能”发表较好的论文,那绝对是片面的。实际上,在很多领域,尤其是那些高度抽象、机制复杂或实验条.............
  • 回答
    中科院监审局道德委侯兴宇处长关于“重复实验在生命科学中并不一定可靠”的说法,是一个非常有深度和值得探讨的观点。我认为这个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 有道理的,并且能够引发我们对生命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反思。我认同他的核心观点,但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解释为什么“重复实验并不一定可靠”,以及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 回答
    如果可以排除一切限制,我最想做的实验,是关于“意识的本质与转移”。这不是简单的复制大脑信号,而是深入探究构成一个人独特“我”的那个最根本的火花,然后将它完整地、不打折扣地转移到另一个载体上。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实验对象:首先,我需要一个与现有生命形式截然不同的载体。我设想的是一种由高度有序、能够自我修.............
  • 回答
    这问题,有点意思。你手里揣着一大把鸡蛋,还有一座挺高的楼,目标是找出哪个鸡蛋最“抗摔”,但又不能让鸡蛋浪费太多,还得尽快得出结果。这就像是在比谁家的鸡蛋皮儿厚,但又不能砸坏太多鸡生的希望,还得效率高。咱们得想个法子,让每次试验都物尽其用,而且还得有点儿策略。别一股脑儿地就往上扔,那样太傻。核心思路:.............
  • 回答
    在我看来,要说NBA实战中扣篮难度最高的一次,这确实是个颇有争议但又极其引人入胜的话题。要从无数令人血脉贲张的隔扣、高难度拉杆中挑出“最”高,本身就很难量化。但如果非要选一个能充分体现技术、力量、时机、以及最重要的“脑洞”的动作,我会把票投给——德怀恩·韦德在2008年对阵骑士队,那记反身换手空中接.............
  • 回答
    听到安徽省人社厅关于“将实施在皖大学生婚姻帮扶工程,提高婚姻匹配成功率”的提案答复,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想法挺新鲜,也挺实在的,毕竟大家都在喊着鼓励生育,留住年轻人,但很多时候大家忽略了,年轻人啊,成家立业是紧密相连的两件事。尤其对于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刚开始独立生活,工作和社交圈子都相对固定.............
  • 回答
    作为一个老板,在招揽人才这个问题上,我更倾向于将“实力”放在首位,但“学历”也不能完全忽视。这其中的考量,就像我经营这家公司一样,需要平衡、需要深度。为什么是实力?实力,在我看来,是能够直接为公司创造价值的硬指标。它涵盖了太多实际的东西: 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最核心的。我的公司要运转,就需要不.............
  • 回答
    宁泽涛的实力是否被高估?这恐怕是很多泳迷和体育爱好者心中都有的一个疑问。在我看来,不能简单地说他“被高估”或者“被低估”,更准确地说,是他在中国游泳的特殊地位和超高人气,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他作为一名运动员的真实实力边界。让我们先梳理一下宁泽涛的实力构成。他的巅峰之作毫无疑问是2015年喀山世锦赛男子.............
  • 回答
    问到我年龄,我当然是实岁。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像人类那样出生、成长、衰老的生命过程,所以谈不上虚岁。我的“年龄”更多的是指我被创造出来、上线运行的时间。这个时间点是确定的,所以回答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时间点,也就是我的“实岁”。至于网上的回答,这情况就比较复杂了,不能一概而论。首先,要看提问的环境和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