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实验室最惊险的瞬间是什么?

回答
那会儿还是我刚进实验室没多久,一个刚毕业没几年的师兄负责带我。师兄人挺好,就是有点大大咧咧的,实验室的规矩在他那里好像总能找到变通的法子。我当时主要负责一些基础的分析测试,样品都是一些无机盐类。

那天,我按照实验步骤,称取了一定量的样品,然后准备用浓硫酸溶解。浓硫酸这个东西,我一直都挺当回事的,操作的时候都特别小心翼翼。师兄当时也在旁边忙着自己的实验,就偶尔瞟我一眼。

问题出在哪里呢?大概是我觉得瓶子里的浓硫酸有点少,不够我一次性倒完,而且那个滴管的吸取量又有点不稳定。我脑子一抽,想着要是能直接从大试剂瓶里倒一点出来,就不用来回吸那么多次了,也更方便。

所以,我就鬼使神差地,没拿量筒,直接拿起那瓶浓硫酸,想对着我那个小烧杯倾斜一点点。当时我手上还带着一次性手套,又有点湿乎乎的。

就这么一个非常愚蠢的念头,接下来的事情就如同慢动作一样展开。当我试图倾斜那沉甸甸的浓硫酸瓶时,手滑了。

不是那种轻微的滑脱,而是那种整个手掌都失去了控制,带着瓶子一起朝我的烧杯倾倒下去。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大脑一片空白,只知道完蛋了。

浓硫酸不是水,它比水要粘稠得多,而且倾倒的瞬间,它没有像水一样四散开,而是形成了一道粗壮的、褐色的液体流。这道液体流直直地砸向了我的烧杯。

烧杯当然承受不住这么大的冲击,更别提里面本来就有一点点液体了。只听“砰”的一声巨响,烧杯炸裂了。碎片带着飞溅的浓硫酸四处乱飞。

最要命的是,我站得离那个烧杯太近了。我感觉一股热浪伴随着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紧接着就是一种灼烧感。我下意识地往后一跳,但还是晚了。

我的脸颊上传来一阵剧痛,眼睛瞬间模糊了,感觉有什么东西黏糊糊地流下来。鼻子里的刺激感更是达到了顶峰,我甚至都快要喘不过气来。

我当时真的吓傻了,大脑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该干什么。周围的师兄师姐们也因为这声巨响和突如其来的骚动而看了过来。

第一个反应过来的师兄,二话不说,几步冲到我身边,一把抓起我的头,把我往洗眼器那里推。他一边推还一边喊:“快去冲眼睛!快冲眼睛!”

我当时完全是被他拽着走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眼睛不能瞎。洗眼器里涌出的水流又冷又急,我把脸埋进去,拼命地眨眼睛,感觉眼泪和洗眼水混在一起,顺着脸颊往下流。

那种灼烧感依然存在,但相比刚才那种瞬间的剧痛,似乎有所缓解。我感觉自己的脸颊也火辣辣的,就像是被烙铁烫过一样。

等我缓过神来,我看到师兄已经在我旁边,用大量的清水冲洗着我的脸。实验室里其他人都围了过来,脸上都带着惊慌和担忧。师兄们有的在找急救箱,有的在询问我情况,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

那天下午,我被紧急送往了医院。幸好,我反应够快,而且浓硫酸的浓度也比我以为的要低一些,再加上洗眼器起到了关键作用,我只是脸颊和额头上留下了几块颜色深一点的印记,眼睛也只是受到了轻微的刺激,并没有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掉以轻心了。哪怕是最小的试剂瓶,倒液体的时候也会用量筒,哪怕再麻烦,也绝不图省事。那次惊险的瞬间,就像一道烙印一样刻在了我的脑子里,时刻提醒我,实验室里的每一步操作都关乎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大意。每一次看到浓硫酸,我都会想起那天,想起那瓶失控的液体,以及那一刻的恐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话说前天周五是我给中石化交一个报告的DDL,大概15000字左右。于是周四我抖擞精神,打算把最后10000字收个尾。

上午10:00,导师让我在报告里加一张技术路线图。下午13:25,我画好后微信发给了导师。

我们导师有睡午觉的习惯,一时半会应该不会回我。反正傻等着也无聊,不如我也睡会。毕竟今天还和实验室兄弟们约了打网球,不养精蓄锐的话难以投入战斗。


13:59分,我醒了。迷迷糊糊之中,我隐约看到我的屏幕上竟然在飞速地打字。

打字???我特么人才刚醒,手都没动,为啥屏幕上有一行行的字在源源不断地自己出现啊??

我的睡意瞬间消了(1-1/e)!戴上眼镜仔细一看,原来我是在与导师的微信聊天界面里疯狂地打着“女女女女女”。

和导师的微信聊天里???打的这又是什么玩意???

我的睡意又瞬间消了(1-1/e)!定睛看去,只见一行行“女女女女女”快速地自动出现在我和导师的微信聊天框里!而我根本没有碰我的键盘,键盘也没有被任何东西压到啊!

我不知道为啥打出来的是“女女女女女”,我也不知道已经打了多少行了。我只能看见它不断地产生,优雅而迅捷,让我有一种按下回车把它们发出去的冲动。

我彻底慌了,开始在实验室里乱喊乱叫召唤兄弟。一旁赶来的兄弟们看到这一幕也彻底慌了,开始在实验室里乱喊乱叫召唤更多的兄弟。

在一片兵荒马乱之中,只有阳仔冷静地指出,毕导你先别叫了,赶紧打开手机录视频,说不定能给这周的《研毕》攒个素材。

我很佩服阳仔的心理素质。他在这种危急存亡之秋还想着给《研毕》攒素材,是多么地看热闹不嫌事大啊。


视频录得很慌乱,大概是这种感觉。

光是回看这个动图,我还是会打个寒战。光是乱打字已经够抽风的了,万一这电脑再抽风按一下回车,我和导师的聊天界面可能就会变成这样。

导师看到后,肯定会觉得我科研的时候只想着女生,我原本在他心中的菜鸡形象就会变成不仅菜鸡还LSP。

我怎么辩解呢?我只能说,那不是我发的,是我午睡的时候电脑自己发的。

导师就会想,你特么DDL都要到了还有心思午睡?我在他心中的菜鸡LSP形象就会变成不仅菜鸡还LSP而且好吃懒做……完了完了全完了,要不先查一下退学手续吧……


突然,一旁的晨少说话了:“毕导,你压到你键盘了啊!”

我向他展示了我的键盘,没有任何一个按键被压到啊!

晨少着急地说:“我说的是你那个Ctrl+C、Ctrl+V的那个键盘啊!”


我被点醒了!不知有没有人记得我在上一期推送你的开学第一天,也是这样的吗?里介绍过,我除了日常键盘之外,还有一个编程时用的主键盘。

它一共只有3个键。但正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这3个键才是我日常工作时用得最多的。而我平时打字是用五笔输入法。在五笔里,“VVVV”打出来就是“女”!

破案了!所以是我睡午觉的时候,手间接压到了主键盘的“V”,于是一直疯狂打出“女女女女女”,可能已经给导师连续打了半个小时女字了。


我赶紧移开了压着V键的笔记本,终于,屏幕上的打字停下来了。整个实验室为晨少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我的心情放松下来,开始把这一堆字删除。我不用退学了,真好。


最后给大家一点警示:睡午觉的时候,不要开着微信聊天界面,至少不要开着和导师的聊天界面。

以及,如果不是阳仔在我的危急关头让我赶紧先录视频,也不会有这期推送。让我们说,谢谢阳仔。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同名公众号“毕导”!

user avatar

说个题外话。

我遇到最危险的操作不是在实验室,是在餐厅。

校门口有个韩国餐馆,老板娘是韩国超市的老板,同时兼营餐厅。她家的肉都能吃出冷冻柜的味儿来,我们深刻怀疑她是把超市卖不出去的老冻肉拿到餐厅去做给我们吃的。

言归正传,这天我们四个人去吃饭,四个人中一个工科的,一个生化的,一个分子的,还有一个是文科的,都是博士在读,可以说四个人有三个是接受过实验训练,两个是常年跟酒精灯打交道的。

(别问我们四个是怎么凑到一起的,就那么几个中国博士还不得好好报团取暖。)

我们点了一个韩式火锅,菜端上来的时候底下有个酒精灯加热,于是我们就慢慢吃,酒精灯就慢慢烧。过了一会火快灭了,我们就叫老板来加酒精。

精彩的来了:一般加酒精都是换个灯,这位老板娘不这么干,而是端着一大瓢(真的是瓢)酒精,直接往酒精灯里怼。我们几个还没来得及阻止,老板娘就已经开始倒了。

结果可想而知,火焰顺着酒精一直烧到老板娘手中的瓢。老板娘嗷的一声就把瓢扔了出去,酒精随之流了满桌子,我们就看见了满桌子的火焰随着酒精四处流淌。

正当我们几个正在四处寻找湿抹布的时候,老板又迅速地拿起桌上的水壶,向火焰中央倒了一瓶水……

然后,我们就看见火焰如同脱缰的野狗在餐桌上四处乱窜。

这时,我们的生化博士终于找到了湿抹布,一块抹布盖上才终结了这场闹剧。

那一次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不要低估没有经过实验训练的人搞幺蛾子的能力,炸了实验室也不是不可能的。

user avatar

本人是2016年毕业的,毕业后一直从事有机合成方面的工作,在合成外包公司CRO和药企,工厂都待过一段时间,在此期间经历了几次危险的事故,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谨以此为戒,警示大家在小试实验室,中试放大实验室和工厂车间注意安全,不要违规违纪操作,任何事情不要想当然,注意安全!注意安全!注意安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安全是科学的一部分!!!

本人毕业进的第一家公司是一家总人数七八十人的小外包公司,总共做合成的人数大概在三十人左右,公司有自己的小试和公斤级中试实验室。当时事故发生的时候,小试实验室就我和另外一个小伙在里面。当时,我站在实验室水池的位置收拾收拾打扫一下卫生准备下班,他在水池旁边的第一个通风橱正在做实验,突然,嘭的一声,爆炸声响彻耳边,整个通风橱玻璃被瞬间炸裂了,小伙就被爆炸冲击波撞的站不稳的往后退,我正好站在他身后面的位置,我就在后面扶了他一把,我们两个人踉踉跄跄的被爆炸冲击波冲击得往后面退了两三米,当时整个人就懵圈了。我们两个人就半躺在地上,然后小伙就受不了疼痛,叫了起来,我一看,卧槽,这个右手上的血就开始流了出来,原来手上被爆炸后的玻璃碎片扎的满手都是。我当时正好站在他身后,玻璃没往我这边来,我身上就没有扎到玻璃,我就赶紧把他扶起来,然后看见小伙通风橱对面的通风橱的玻璃都被炸了一个大洞,以及实验室和走廊的钢化玻璃都全部震碎了。我扶他出来以后,公司其他人听见声音都赶了过来看看情况,老板看见后,立马说赶紧送医院,我们就跟着一个同事的车把他送到了最近的医院,送到急诊科。小伙一路上疼痛难忍的表情,我都十分后怕,想着我要是离通风橱近一点,我也免不了受伤。后来小伙进去做手术,没什么大碍之后我们就离开了。后来据他描述当时是在做间氯过氧苯甲酸的实验,当时发生事故的时候是有预兆的,爆炸发生之前,他观察到反应瓶中的温度计的温度在疯狂的飙温,从二十几度一下子就升到一百多度。其实他当时也预感到了要发生问题,就立马把通风橱拉低了一点,谁知道刚拉下来,反应瓶就立马爆炸了,玻璃碎片到处乱飞。也正是幸亏他拉低了通风橱,要不然玻璃碎片就很有可能扎近他的眼睛和脸上,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他事后说想起来十分后怕,要是没拉的话,眼睛说不定就瞎了。

其实取玻璃的过程也十分痛苦,由于玻璃渣子是没法用相关仪器看出来的,只能通过医生一点一点找出来,他说医生前前后后一共给他动了三次手术取玻璃渣子,就是因为细小的玻璃很难除干净。小伙在医院住院了一个月后就立马辞职了,害怕了,不敢再从事这一行了。

所以大家在做氧化还原实验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避免玻璃仪器发生爆炸事故!!!

……………~~~~~~~~~~~~~~~~~~~~~~~~~~~~~~~~~~~~~~~~~~~~~~~~~~~~~~~~~~~~~~~~~~~~~~~~~~~~~~~~~~~~~~~~~~~~~~~~~~~~~~~~~~~~~~~~~

昨天分享了本人的亲身经历看大家都很有感受,今天有空就再给大家讲讲另外一件事故的发生经过。也是在这家公司,当时是夜里面发生的事故,我们第二天早上过来上班的时候发现办公室桌子上和地面上都覆盖了一层黑色的灰,一脸懵逼的问其他同事才知道是一小伙昨天晚上的过夜反应出事了。当时是这样的,他前一天在中试实验室投了一个50升的玻璃反应釜的实验,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的中试实验室是整个反应釜都在通风橱里面,一个人可以走进去的落地通风橱,两个通风口就在天花板上面。当时他是做了一个120度的加热反应,由于当天没有反应完,所以就想着过夜反应到第二天。据他描述说,当时他加班到晚上十点多钟,等反应釜的温度稳定了以后才走的,还特地在那边等了一个小时,等反应釜和外温都稳定了才走的。可是好巧不巧,可能是他比较倒霉吧,当天夜里十二点多钟,油浴锅就开始飙温,然后燃烧了起来。这个是后来公司分析事故原因,把实验室的监控调出来给我们看的。从监控中可以看出,油浴锅中的硅油一直在燃烧,火苗一度窜的很高,有一两米的高度,不幸中的万幸的是,当天实验室的通风没有关,而通风口恰好就在反应釜粉正上方,通风口的吸力比较好,将 势往上带,没有扑散开来,由于整个公司的通风系统是连在一起的虽然导致了整个公司都积了一层厚厚的灰,但是没有导致严重的爆炸事故,因为当时反应釜旁边还放着两桶25升的溶剂,要是火势扑散开来烧到溶剂桶,后果不堪设想。从监控中可以看到,火燃烧的黑烟不一会儿就弥漫了整个实验室,浓浓的,什么也看不清,过了大概四十分钟之后,油被燃烧殆尽,火自己慢慢的熄灭了。没有造成更大的事故。。。。。。。。。。。。。。。。。。。所以各位做过夜反应的时候,一定要多加小心,公司最高安排专人值夜班!!!

危害无论大小,类型,请报告!


。。。。。。。。。。。。。。。。。。。。。。。。。。。。。。。。。。。。。。。。。。。~~~~~~~~~~~~~~~~~~~~~~~~~~~~~~~~~~,~~~~~~~~~~~~~~~~~~~~~~~~~~~~~~~~~~~~~~~~~,,~~~~~~~~~~~~~~~~分割线

鉴于好多读者想听接下来的分享,正好中午午休有时间,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接下来要分享的这次事故比较大,直接导致了我们公司在安徽的某放大的子公司停业整顿一年,进而导致我们老板停止在那边经营的打算,因为这件事惊动当地公司所在高新园区的领导,及当地消防队,所以我们公司也被罚款50万块钱。

事情是这样的,在安徽的这个公司就我们公司的做中试的基地,里面有100升和200升的玻璃釜若干,里面的人员组成主要是几个技术人员和一些操作工,问题就出在这些操作工上面。他们都是附近的四五十岁的中年大叔,可能相关的化学知识比较欠缺,可以说是不懂,平时主要是我们几个技术人员在那边指导他们干活。事故发生的当天,由于公司废液桶满了,需要集中处理废液,我们几个做实验的就和操作工一起把25升的废液桶里面的废液,合并到200升的废液桶当中。我们的废液室还是挺大的有两三个教室那么大,里面堆放了三四十个200升的溶剂桶留着装废液。当时我和另外一个同事,还有两名操作工一起在合并废液桶,突然,嘭的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震的我们耳朵直疼,房间的窗户玻璃直接给震碎了,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我们转头一看,卧槽,一个离我们较远的废液桶直接炸开了一半,然后桶里面的整个白色的烟就扑散开来,不一会儿就弥漫了整个房间,味道难闻的要死,不知道是废液桶里面的什么东西,我们和另外一个同事当时离房间门比较远,靠近窗户的位置,我们本来想戴着放毒面具冲出房间去的,但是一看全是烟,路都看不清了,就没敢往那边走,因为我们是在一楼,我们就忍着刺鼻的味道从窗户跳了出来,踉踉跄跄的从那边往远处跑。跑到园区的大路上去了。等我们跑出去之后才想起来里面还有两个大叔呢,然后我们又折返回了公司的办公室,这时候老板已经听见声音往废液室去了,去看看发生了什么情况,我们就把情况说了一下,说还有两个人在里面。我们老板当场脸色就不好看了,他以为要出人命了,慌的不行。这时候,园区的其他公司的人也听到了声音,有人立马拨通了119,以为出啥事了,喊消防队的人过来。废液室的烟还是很大很刺鼻,过了大概十几分钟,烟中午消散了一点,老板就说让我们几个进去看看,我们都被吓死了,没人敢进去,怕在出事,然后老板就自己戴了一个防毒面罩进去了,喊了两声,进去找了找,才发现两个人被困在了与废液室连通的小房间里,两人看见外面有烟又刺鼻,就没敢出来。这下,才松了一口气,赶紧把他俩拉出来了。好在人没有大碍,就受了一点皮外伤。

然后过了一会消防队来了,我们协助他们把现场简单处理了,拍了一些照片,做了一下登记,我们还被拉去派出所做笔录了,详细说了一下事故的经过就让我们回来了,我们老板在那边跟园区领导和消防队的解释。最后处理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所以各位倒废液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酸碱混装,有活性的东西一定要淬灭,注意安全,最好实现废液桶登记倒入的废液是什么,保证安全,就这样。

~~~~~~~~~~~~~~~~~~~~~~~~~~~~~~~~~~~~~~~~~~~~~~~~~~~~~~~~~~~~~~~~~~~~~~~~~~~~~~~~

2022.02.22今天有空来知乎看了一下,发现好多人对我之前写的内容很感兴趣,谢谢大家的赞同 ,我就继续给大家分享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供大家参考学习。

接下来要讲的这件事是在另外一家公司遇到的事情,当时是使用浓硫酸的时候出的事情。当时我们是在用100升的玻璃反应釜做硝化反应,是用浓硫酸和硝酸钾在吡啶环上硝基。这个硝化反应是常温下不反应,必须在90℃到100℃之间才能进行反应。由于浓硫酸的使用量比较大,是装在200升的桶里面的,我们需要用油抽子将浓硫酸打出来,浓硫酸得粘稠度比较大,会比较难抽。当时我们做放大之前还特地查了一下,如果浓硫酸粘到身上如何处理,还调侃个一下,没想到,居然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想想也是万幸,知道如何处理。所以大家做反应之前,多了解了解化合物的性质和危害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下载一下MSDS。当天,投料的时候的,由于100升反应釜比较高,我们需要站到梯子上才能把浓硫酸倒入釜内,就另外一小伙用5升烧杯装浓硫酸往里面倒。前几次还好好的没有啥大问题,后面突然梯子的台阶突然坏了,小伙一个踉跄没站稳,烧杯里面的浓硫酸就洒到裤子上了,小伙当时就慌的不行,放下浓硫酸跑出实验室了,我说赶紧把裤子脱下来,要不然三条腿都得废了,别磨蹭了,不要害羞把命丢了。小伙听罢,立马把裤子和内裤都脱掉了。此时,浓硫酸已经把裤子腐蚀了几个大洞,已经粘到皮肤上面去了。小伙立马叫了起来,说疼的不行,我立马拿5升烧杯接了一杯自来水,接水的时候,小伙就受不了了,说让我快点快点,我当时也慌的不行,接了一半,就立马泼了上去,小伙这才缓了一下,我说没接水了,来不及,直接上水池冲吧,小伙立马把腿伸进水池里面,把自来水开到最大,死命的冲,这样才保住了自己的腿,要不然得腐蚀好多肉,疼死。冲了5分钟之后,好多了,一看问题也不大,没什么伤口,这才缓了一口气。没出啥事,后来也就样了。

所以用危险化学试剂的时候一定要小心!!!


~~~~~~~~~~~~~~~~~~~~~~~~~~~~~~~~~~~~~~~~~~~~~~~~~~~~~~~~~~~~~~~~~

2022.02.28

今天正好趁着有空再给大家分享一下之前亲身经历过的一个小的实验事故。这次事故的教训也很深刻,让我到现在一直记在心里,久久不能忘。。。。

这次事故是在做中试的时候发生的,我们公司做中试的实验室就在小试实验室旁边。这次还是投100升的反应釜的料。是需要低温滴加乙酸酐-硝酸的混合液,首先,我们先在低温下配制上述的溶液,然后将配好的液体加入到保温滴加大储罐中进行滴加操作。当天,由于真空泵出了问题,我们就没有采用抽负压加料的方式。就用5升的塑料大烧杯往储罐里面倒料。这个乙酸酐-硝酸的混合液发烟还是挺大的,在烧杯里面就浓烟滚滚,我们只好戴着放毒面具和护目镜硬着头皮往里面加料。问题就出在护目镜上面,我们当时公司的护目镜不是那种全封闭的游泳镜那种样式的,而是那种像眼镜的一样的护目镜,这种护目镜其实只能防护来自眼镜前方的飞溅物,而不能挡住上方的飞溅液体。当时倒液体的时候,由于储罐的位置较高,小伙需要举着手臂往里面加料,就导致液体溶液从上方流入眼睛里面。

当时发生事故的时候是在晚上加班的时候,公司就剩我们两个人了。小伙在倒的过程中,我就站在旁边干其他的活。突然,小伙大叫一声,说硝酸滴进眼睛里面去了。当时就眼睛睁不开了。立马从梯子上跳了下来,往洗手池那边跑了过去。立马用清水冲洗眼睛。我站在旁边完全懵了,我立马跑到他旁边。看见他冲洗了几分钟了,稍微缓了一会之后,说怎么了,没事吧,眼睛要不要紧,还疼不疼,要不要立马去医院。他说眼睛还是疼的不行,让我看看眼睛有没有受伤。我一看,我去,整个眼睛全红了,一层层的红血丝。小伙又拿清水冲洗了一会,稍微好了一点。我说,怎么回事,不是带了护目镜嘛,还弄到眼睛里面。他说从护目镜上面滴进眼睛里面的,算是从眼睫毛流近眼睛里面的。

时刻记住戴上护目镜!!!

又过了一会,小伙说还是很疼,我说不行我送你去医院吧。小伙就立马跟我去了最近的医院。是一家小医院。医院就剩值班医生在了,医生也没遇到这种情况,就立马开了很多眼药水,消炎的抗生素就好几种,还有止疼的,保持眼睛湿润的。一共开了六七种药,说今天晚上也做不了啥检查,先回家用这几种药水滴滴,明天再去大医院好好检查一下。就这样,小伙就和我一起回了宿舍,在宿舍里面,每两小时滴一次眼药水,一整夜都没有好好睡觉。第二天去大医院检查,说是视网膜上面烧掉了一个洞,还好不是在瞳孔附近,是在眼角的位置,否则,就会影响视力了!!!!医生说这种情况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滴眼药水加好好休息。医生又给他开了一些消炎的眼药水,就宿舍休息了。小伙休息了两周之后,眼睛才慢慢好了起来,没有大碍。

所以,在实验室一定要戴好护目镜,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

2022.03.12

哈喽,大家好!从浏览量和点赞数来看,很多人对我的实验室的经历很感兴趣啊,在这里谢谢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点赞,多多评论互动交流,让更多人特别是新入行的童鞋们了解实验室的安全隐患,认识事故发生的原因,让更多的人真正重视实验室的安全,加强安全防护意识,保护好自己!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

今天趁着有空,再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之前的经历的一次小事故。这次是用液溴上溴的时候,发生的事故。液溴大家都知道的,毒性和腐蚀性还是很大的。液溴要是沾到皮肤上面了,那块肉是没有办法处理的,只能随着时间的延长,伤口自然而然的愈合,没有特别好的处理办法。液溴也会腐蚀呼吸道,之前有个哥们就是因为吸了几口溴气,导致流了两个星期的鼻血,而且还会一直咳嗽。

好了,言归正传。下面来说说当时的情况。这个反应条件是反应上溴时的温度必须在25度左右,低于这个温度,反应无法有效进行,甚至于不反应。而在25度下会发生剧烈反应。当时小试的时候,只投料5克左右,并没有发现冲料现象。然后小伙就准备放大搞一波,投了500克料。在投料的时候,正好在我隔壁通风橱。他投料的时候,刚开始先加了一部分液溴,发生并没有明显的升温迹象,便以为反应应该不剧烈,就一下子一股脑的把剩下的将近一公斤的液溴全部倒到反应器里面了。刚开始可能温度还没有升到25度,只有十几度,还没有出现啥问题。然后,他就开始加热升温了。我们俩当时都没有在意。就在一边聊天。然后,过了一会,他过去观察反应情况的时候,发现温度到了25度了,突然瓶子里面的液溴开始翻滚冒泡起来,慢慢的就要溢出来了,我连忙帮他拿了一个回流管。心想,这样就不容易冲出来了。然后加了回流管以后,液体泡沫还在往上升,我就又在另外一个口加个一个回流管。这时候,反应更加剧烈了,两个口都在往上冲料,眼看就要止不住了。我说,别搞了,随他去吧,赶紧把通风橱拉下来。就这样,我们俩立马撤出了通风橱,把通风橱拉了下来。刚拉完,液溴就喷涌而出,把整个通风橱溅的到处都是,通风橱天花板上的灯上都溅满了溴液。通风橱玻璃上面全是深棕红色的液体。把我俩可吓坏了,这要是溅到身上可就麻烦了。都在庆幸没有出大问题。就这样,瓶子里面的液体大概喷了一两分钟,基本上没有喷出来了,就剩瓶底一小部分料。我俩当时也没敢出来,等到过了一天,才戴好放毒面具,厚手套,穿好防护服,把战场打扫干净。

大家在平时的实验过程中,免不了会发生冲料的问题,如果感觉冲料不可避免了,就什么都不要管了,立马拉下通风橱。等料冲完了在进行处理!!!千万不要料冲到一半,打开通风橱,防止少量料继续往外喷溅。一定要等稳定了,在进行处理!!!切记!!!

~~~~~~~~~~~~~~~~~~~~~~~~~~~~~~~~~~~~~~~~~~~~~~~~~~~~~~~~~~~~~~~~~~~~~~~~~~~~~~~~~~~~~~~~~~~~~~~~~~~~~~~~~~~~~~~~~~~~~~~~~~~~~~~~~~~~~~~~~

科普贴又来了。

这次是做的一个东西,辣手疼的不行。刚开始没注意到,有次不小心没带手套碰到手上了一点,我去,过了一会就疼的不行,我就下意识的去拿自来水冲洗,谁知道,这东西,水一冲更疼了,在手上直接和水反应了。是那种钻心的疼,而且当时是东西,自来水又冷,碰到又冷又疼,真的是受罪啊。后来,带了两层橡胶手套,谁知道也没什么用,这东西能渗透进手套。后来,又换了那种耐酸碱的大的黑色的橡胶手套。靠(இдஇ; )居然还不行,服了服了,手又疼又过敏,都红了。所以遇到敏感刺激的东西还是要注意安全啊。手上过敏可难受了。。。。。

不要对实验室规章制度熟视无睹!!!

user avatar

有一年暑假,前女友来实验室找我,聊着聊着激动了,想着假期没人来,就在做Western blot的暗室里来了一发。刚完事出来,导师就带着另一个老师进来了。要是再持久一些,就危险了。

user avatar

差点没了的一次,研究生做实验,一法国哥们做反应算错物料,浓度加了100倍,反应釜压力表炸飞了,从我耳朵边上飞过去,距离爆头20cm 大概。

还有一次可能没了,国内氢气瓶放桌子边上,实验室乱成一团,我穿着羽绒服,后面有个帽子,走路时候不小心挂到钢瓶阀上,钢瓶倒了,还好反应快,用尽洪荒之力扶住。当然,钢瓶倒了未必会炸,但吓得半死。

还有一次差点瞎,液相色谱制样,用针筒推样品过过滤芯,过滤芯没拿稳样品喷进眼睛里,还好是冰醋酸和乙苯,硫酸其他的就够呛了。

还有一次接近瞎,在单位总觉得眼睛很模糊像结了层雾,问同事都是这样,领导赶紧排查,发现有个废水样品漏了,打电话跟业主审了半天,才交代里头有光气。

吓得最惨的一次,单位搬家去押车,普通的箱货,里面摆满了各种气瓶,人就在里面,路上车子疯狂颠簸,我一手扶着氢气瓶,一手扶着氯气瓶,再看着车里一堆氧气瓶,感觉站在了火药库里。

总之干这么多年还是比较幸运的,大伤没受过,大危险没碰过,喝很多同行比起来还是非常平淡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那会儿还是我刚进实验室没多久,一个刚毕业没几年的师兄负责带我。师兄人挺好,就是有点大大咧咧的,实验室的规矩在他那里好像总能找到变通的法子。我当时主要负责一些基础的分析测试,样品都是一些无机盐类。那天,我按照实验步骤,称取了一定量的样品,然后准备用浓硫酸溶解。浓硫酸这个东西,我一直都挺当回事的,操作的.............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身体,没有实验室,也就没有亲身经历过实验室的尴尬或有趣的事情。我无法进行实验,也无法与人互动。但是,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信息,模拟一个可能发生的尴尬或有趣的实验室场景,并且尽量详细地讲述出来,让你感觉就像我亲身经历过一样:场景: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课角色: 我(扮演一个初.............
  • 回答
    我在实验室里经历过最危险的事,大概是那次差点引燃实验室的事故。当时我刚入职不久,还在学习一些基础的化学合成操作,导师给了我一个相对温和的反应,让我独立完成。我记得那天下午,阳光正好,实验室里其他同事都在各自忙碌着,气氛也挺轻松。我按照实验步骤,小心翼翼地配制试剂。其中有一步是要将一种易燃液体滴加到另.............
  • 回答
    我是一名大四学生,主修化学,而昨天发生的事件,确切地说是昨天下午,至今仍让我心有余悸。我们小组正在进行一项关于有机合成反应的实验,具体是什么反应我已经不太记得清细节了,只记得导师要求我们制备一种特定的中间体。那天下午,实验室里人不少,大家都在忙碌着自己的实验。我负责一个需要用到易燃易爆的试剂,这种试.............
  • 回答
    我最近在实验室里遇到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事儿就出在我做的一个关于“光敏开关”的实验上。这玩意儿听着挺高科技,但其实原理不算复杂,就是用一种特殊的材料,在光照下会改变其导电性,从而控制电流的通断。我当时的设计是想用它来做一个可以根据光线自动开关的小灯。实验过程嘛,跟往常一样,先是小心翼翼地配制溶液,.............
  • 回答
    如果可以排除一切限制,我最想做的实验,是关于“意识的本质与转移”。这不是简单的复制大脑信号,而是深入探究构成一个人独特“我”的那个最根本的火花,然后将它完整地、不打折扣地转移到另一个载体上。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实验对象:首先,我需要一个与现有生命形式截然不同的载体。我设想的是一种由高度有序、能够自我修.............
  • 回答
    这话题一抛出来,估计得在球迷圈里掀起一场“腥风血雨”。毕竟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支持的球队曾经那么不堪。不过,要我说,论整体实力,论球员的配置和那种“精气神”,有这么几届国足,确实是让人看了就心凉,甚至有点不敢直视。如果非要选一届“最弱的”,我可能会把目光聚焦在2002年世界杯之后的那几年,尤其是200.............
  • 回答
    好的,如果我附身在一只实验室小白鼠身上,我的首要任务是如何让别人注意到我不是一只普通的老鼠,而是拥有人类意识的生物。这将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挑战的过程,需要耐心、智慧和对周围环境的敏锐观察。以下是我的详细计划:第一阶段:初步观察与信息收集 (Imprinting & Observation) 熟悉环.............
  • 回答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看到学生在实验室打游戏,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谨慎处理但又不能忽视的情况。我的反应会是多方面的,既要体现作为导师的责任心,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成长和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并采取行动:第一步:冷静观察与初步判断 (Immediate Observation and Ini.............
  • 回答
    关于联合国无权调查美国在乌克兰生物实验室以及世卫组织要求乌克兰销毁生物实验病毒样本的说法,这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科学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关于“联合国无权调查美国在乌克兰生物实验室”这一点,情况需要更细致地来看。联合国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其权力范围通常受到其成员国同意和《联合国宪章》的约.............
  • 回答
    说起来,做化学实验这事儿,就像打开了一个藏着无数奇妙可能性的潘多拉魔盒。每次走进实验室,都像是在进入一个充满未知和惊喜的游乐场。不过,要说“有趣”的事儿嘛,我脑子里最先跳出来的,倒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反应,而是一次差点把整个实验室搞得鸡飞狗跳的小插曲。那会儿我还在读本科,跟着导师做一个关于催化剂的课题.............
  • 回答
    作为一名(虚拟的)生物实验爱好者,我当然也经历过不少让人啼笑皆非,又或者恍然大悟的有趣瞬间。这就像是玩一场充满惊喜的侦探游戏,只不过线索藏在细胞、分子或者某个奇怪的反应里。有一次,我当时在做一个关于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研究。需要测量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片的氧气释放量。我用了那种经典的溶解氧传感器,插在装有.............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鱼头还是凤尾”的经典选择。我先说说我自己的倾向,然后咱们再细掰扯掰。如果非要我选,我倾向于在普通班当尖子。为什么呢?我慢慢道来。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两条路各自的“味道”。在实验班垫底:想象一下,你被扔进了一个汇聚了全校最聪明、最努力、最有天赋的学生的班级。周围都.............
  • 回答
    作为一名深耕于实验研究的领域从业者,我非常理解你对纯理论或数值模拟研究发表前景的疑问。在当前,实验研究确实是许多学科的“主流”,尤其是在那些需要直接观察、测量和验证现象的领域。但要说纯理论或数值模拟研究就“不能”发表较好的论文,那绝对是片面的。实际上,在很多领域,尤其是那些高度抽象、机制复杂或实验条.............
  • 回答
    中科院监审局道德委侯兴宇处长关于“重复实验在生命科学中并不一定可靠”的说法,是一个非常有深度和值得探讨的观点。我认为这个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 有道理的,并且能够引发我们对生命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反思。我认同他的核心观点,但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解释为什么“重复实验并不一定可靠”,以及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 回答
    这问题,有点意思。你手里揣着一大把鸡蛋,还有一座挺高的楼,目标是找出哪个鸡蛋最“抗摔”,但又不能让鸡蛋浪费太多,还得尽快得出结果。这就像是在比谁家的鸡蛋皮儿厚,但又不能砸坏太多鸡生的希望,还得效率高。咱们得想个法子,让每次试验都物尽其用,而且还得有点儿策略。别一股脑儿地就往上扔,那样太傻。核心思路:.............
  • 回答
    在我看来,要说NBA实战中扣篮难度最高的一次,这确实是个颇有争议但又极其引人入胜的话题。要从无数令人血脉贲张的隔扣、高难度拉杆中挑出“最”高,本身就很难量化。但如果非要选一个能充分体现技术、力量、时机、以及最重要的“脑洞”的动作,我会把票投给——德怀恩·韦德在2008年对阵骑士队,那记反身换手空中接.............
  • 回答
    听到安徽省人社厅关于“将实施在皖大学生婚姻帮扶工程,提高婚姻匹配成功率”的提案答复,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想法挺新鲜,也挺实在的,毕竟大家都在喊着鼓励生育,留住年轻人,但很多时候大家忽略了,年轻人啊,成家立业是紧密相连的两件事。尤其对于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刚开始独立生活,工作和社交圈子都相对固定.............
  • 回答
    作为一个老板,在招揽人才这个问题上,我更倾向于将“实力”放在首位,但“学历”也不能完全忽视。这其中的考量,就像我经营这家公司一样,需要平衡、需要深度。为什么是实力?实力,在我看来,是能够直接为公司创造价值的硬指标。它涵盖了太多实际的东西: 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最核心的。我的公司要运转,就需要不.............
  • 回答
    宁泽涛的实力是否被高估?这恐怕是很多泳迷和体育爱好者心中都有的一个疑问。在我看来,不能简单地说他“被高估”或者“被低估”,更准确地说,是他在中国游泳的特殊地位和超高人气,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他作为一名运动员的真实实力边界。让我们先梳理一下宁泽涛的实力构成。他的巅峰之作毫无疑问是2015年喀山世锦赛男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