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武勇”,即战役指挥,在现代已经被拆成了非常零碎的几个部分。
具体来说:
提出战役设想、下定战役决心、落实战役部署、执行主要突击任务。
这四个部分在现代是由完全不同的四个人来实施的。
作战参谋提出设想、司令员下定决心、参谋长落实部署、分队指挥具体操作。
那么张辽八百破十万这一战,是他自己把四个部分全干了。
趁敌人结阵未定、立足未稳的时机发起反冲锋→战役设想;
在军事会议上强硬通过战役决心→下定决心;
亲自招募敢死队→落实部署;
亲自冲锋→亲身带队上阵砍人。
所以说,比较正确的说法,是张辽在这一战中正确理解了当前战场的形势,抓住了当面战役的主要矛盾,正确地执行了正确的战役决心,并在战斗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其高超的作战技术。
所谓古典将道,就是这么个集军事指挥的各个层面于一身的技艺。
比如曹仁在江陵城下救援牛金那一战,就只是展现了曹仁拥有高超的作战技术,其它的部分就没有展现。
我个人认为,评论古代军事指挥员的表现,还是就事论事,评价其在一场战役中的表现就好。
上一仗福至心灵的大英雄在下一仗变成刚愎自用的大混账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说指挥是艺术,就在于战场形势的千变万化,使得主要矛盾根据现地形势随时转化。
八百破十万这一仗张辽打得非常好,樊城之役曹仁、于禁表现的非常差。
这就是评价的终点,不要再向后延伸。
毕竟要曹仁准备在洪水泛滥的条件下作战,不属于战役指挥的范畴,那属于休战时期备战的问题,属于军队管理的范畴。
一个好的军事指挥员不能担负军队管理的工作,这号人历史上也是存在的。
史载东野二纵司令员、建国后官拜上将的刘震就是打仗时回部队,不打仗就去哈尔滨跳舞,平时治军都交给官宣草包吴某某。
谁比谁强这种斗兽的思路毫无意义,你弄个威力加强版随便改数值好了,何必拿出来说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