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既然三国时期玉玺这么重要,为何孙权或者刘备不伪造一个呢?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三国时期一个非常核心的象征意义问题。很多人可能会想,既然玉玺这么重要,能代表天命所归,那为什么刘备和孙权不“自己做一个”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深层的原因,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首先,我们得明白,玉玺在当时并非只是一个“萝卜章”或者一个普通的印信。它承载的是一种历史的传承和合法性的证明。

一、玉玺的“合法性”来自何处?

首先,我们要知道,传说中的玉玺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用和氏璧雕刻而成的。上面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这个玉玺在汉朝代代相传,已经成为皇权的象征,是“天命”的物质载体。它不仅仅是一个印章,更是一种“合法性”的标志,证明了这个政权的统治是顺应天意,延续了汉朝的正统。

想象一下,就像我们现在拿到一份国家颁发的、带有最高级别认证的证书,它不仅仅是一张纸,而是你所有权、资格的终极证明。玉玺在当时就是这样的存在。

二、伪造的难度和风险:

1. 材质的独特性和神秘感: 和氏璧本来就是一块极其珍贵的宝玉,传说中“荆山之玉”,非同凡响。即使能找到类似的宝玉,要达到那种质地、色泽和雕刻的精美程度,在当时的工艺水平下也是极具挑战的。更何况,玉玺的“权威性”也来自于它本身的稀有和历史的流传,这种独特性很难被复制。

2. 历史的延续性和众所周知: 玉玺的合法性在于它世代相传,已经深入人心。从秦始皇开始,历经汉朝,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玉玺的样子、来历和象征意义。这种“公认性”是伪造者最难跨越的障碍。如果孙权或者刘备突然拿出一个“新造”的玉玺,哪怕雕刻得再好,也很难获得普遍认同。大家会质疑:“这东西从哪儿来的?怎么从来没见过?”

3. “真龙天子”的自我修养: 作为一个野心勃勃想要夺取天下的人,你需要证明自己是“真龙天子”,而不是一个骗子。如果连最基本的“天命信物”都靠伪造来获取,那你的统治基础岂不是更加 shaky?这反而会让人觉得你的合法性存疑,甚至是大逆不道。刘备自称汉室宗亲,他要的是“匡扶汉室”,复兴汉朝的正统。如果他去伪造玉玺,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与他打出的旗号完全背道而驰。

三、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功用:

虽然玉玺象征着天命,但实际的统治和政权稳固,更多依赖于军事实力、政治手腕、经济基础和民心向背。玉玺本身并不能直接带来军队,也不能增加粮草。它更多的是一个精神上的号召力和政治上的合法性加持。

刘备和孙权当然也知道玉玺的重要性,所以他们也曾试图去争夺。比如,在曹操败亡后,孙权派人去洛阳寻找,刘备在夺取汉中和巴蜀后,也必然会重视这个问题。但如果找不到,或者争夺失败,他们也只能另辟蹊径,用其他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四、其他证明合法性的方式:

血统和名义: 刘备尤其注重“汉室宗亲”的名号,以此来证明自己继承了汉朝的正统。他的一切行动都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
军事胜利和政治成就: 比如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汉,这本身就是一种实力证明。孙权在江东的基业,也是他合法性的重要来源。
贤臣辅佐和民心所向: 拥有诸葛亮、关羽、张飞这样的贤臣良将,赢得民心,这些都能增强政权的统治合法性。
自己加冕称帝: 当时其他诸侯,如袁绍、曹操,都没有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阶段伪造玉玺,而是各自为政,甚至在时机成熟后,直接称王、称帝。这是他们用实际行动来宣告自己的“天命”。

总结一下,孙权和刘备没有伪造玉玺,主要是因为:

1. 玉玺的稀有性、独特性和历史传承难以复制。
2. 伪造玉玺会极大损害其“合法性”和“公信力”,容易弄巧成拙。
3. 这与他们各自的政治目标和宣传口号相悖(尤其是刘备)。
4. 统治的稳固更依赖于实力、政治和民心,而非仅仅一个信物。

与其去冒着被识破的巨大风险伪造一个可疑的信物,不如用实际的功绩、政治策略和对民心的争取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寻求“天命”的认可。如果实在得不到,他们宁可选择自己加冕,来宣告新时代的到来,而不是去玩一个注定失败的“皇帝的新衣”游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就给 @泪痕春雨 以及他的粉丝们科普一下玉玺和传国玺之间的区别吧。

在汉代,传国玺是镇国神宝,从不使用。皇帝另有六方常用的印章,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俗称六玉玺。每玺钤用的范围均有规定,譬如赏赐诸侯王时用“皇帝行玺”;发兵、召大臣时用“皇帝信玺”;向外国发送文书时用“天子行玺”。这些印章都是白玉质地,螭虎钮,形制与传国玺基本相同。

这段文字主要讲的是,在汉代,传国玉玺是个吉祥物,基本上不使用的,而真正用于盖章的玉玺一共有六枚,称“天子六玺”。

到了隋朝,又增加了两枚玉玺,其中一枚定名为“神玺”,另一枚称“受命玺”。其实南北朝的时候还增加了一玺,只不过是木玺,这里就不讨论了。

唐朝武则天称帝时,独出心裁地增加了一枚“皇天景命有德者昌”神玺,也就是说,八玺变九玺。而武曌这个人呢,可能是处女座,觉得“玺”和“死”谐音,就改玺为宝。武则天去世后,唐中宗继位,又将“宝”改为“玺”。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再次改“玺”为“宝”。从此以后,“玺”称“宝”成为定制,历朝历代相沿不改。因此,玉玺这个官方名词算是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不过约定俗成,还是称玉玺。

宋朝以后,由于制度的发展,朝廷需要处理的文件越来越多,那么公章自然也越来越多,于是宋朝一共刻了十四宝。元代恢复了八宝,但是到明初,又增加到十七宝,明朝中期,更是增加到二十四宝,到了清朝,变化不大,二十五宝。

总而言之,从古至今,传国玺唯有一枚,但是皇帝和朝廷日常使用的玉玺,少则六枚,多则二十五枚。我觉得吧,传国玺很早就失落了,这是常识,而只要看过一点宫廷剧的人,都知道皇帝和朝廷办公是需要使用玉玺的,而这些玉玺显然不可能是传国玺。而泪痕春雨以及他这么多粉丝,都把传国玺和玉玺混淆,看到有玉玺的记载就认定为“赝品”。你是在搞笑吗?

且不说这些玉玺是否伪造变造自传国玺,在中央朝廷还有权威的时候,在地方都认可朝廷的统治地位的时候;或者在刘备割据西南,孙权割据东南,下辖州郡都认可孙权和刘备的统治地位的时候,哪怕用萝卜刻玺,这也不叫伪造。

@泪痕春雨 引用的那些所谓的证明刘备伪造传国玺的资料,只能说明一件事:有人把汉帝和汉廷使用的天子六玺之一献给刘备了。刘备既没有拿到过传国玺,更没有冒天下之大不韪伪造传国玺。当然在这里我也可以附和 @泪痕春雨 ,刘备有没有可能自己刻过玉玺?这不废话吗。不然刘备怎么办公?但是就如我前文所述,既然刘备辖下州郡认可刘备的统治地位,那么他刻的玉玺,以及他得到的天子六玺,都具备相应的效力,这算是伪造吗?

什么叫伪造?拿块玉,仿制传国玺,然后声称自己拿到的是传国玺,这才是伪造,懂?

泪痕春雨还将锅甩给史料,认为是史料记载没有区分清楚玉玺和传国玺,然而事实上我所见的史料,传国玺就是传国玺,绝对不会含糊其辞地泛称玉玺。

此外,泪痕还煞有介事地引用史料证明孙吴胡说八道伪造传国玺,证明传国玺一直在汉献帝身边:

泪痕自己看明白了吗?汉献帝手中的,是“六玺”不是“传国玺”,而孙吴自己私刻的,也是“金玺六枚”,而不是伪造“传国玺”。玉玺是一直在汉献帝身边没毛病,可传国玺丢了啊!直到此刻,泪痕都还没弄明白“天子六玺”和“传国玺”的区别,这可是“六玺”啊!莫非泪痕要考证一番,六玺不是六个玉玺,而是传国玺的别称?或者干脆考证,传国玺有六枚?那我真的要忍不住喊六六六了。

自己引用史料抽自己脸而不自知,反而声称孙吴胡说八道伪造传国玺和史料,你是在搞笑吗?

泪仙和他粉丝们,区分不出传国玺和玉玺也就算了,不知道玉玺有很多枚就算了,跑来知乎答题,你们是在暴露自己只看过宫廷剧,对于玉玺和传国玺的使用还停留在“皇帝亲笔写诏书然后盖玉玺并颁行天下”的幼稚印象?如果 @泪痕春雨 但凡对于古代图章和制度有一点点了解就绝对不会犯今天这样的极端低级的错误。

这就是历史民科的缺陷性了。

敲黑板——

来, @泪痕春雨 以及他的粉丝们,跟我一起念:

传国玺是玉玺,但玉玺不是传国玺;传国玺唯有一枚,玉玺少则七枚,多则二十五枚!

最后,题主的问题,已经在文中得到解释,不多说。

user avatar

因为很多人答题都要怼人 我就不怼了

题主问的应该是传国玺

要清楚传国玺不等于玉玺!!!

玉玺:指皇帝用的信物 你可以理解成皇帝的橡皮图章(只是这个不是橡皮做的)

传国玺:专指秦始皇用过的一枚玉玺

为什么传国玺重要?因为它有特殊的ZZ含义

引一段《汉书》的记载

【初,汉高祖入咸阳至霸上,秦王子婴降于轵道,奉上始皇玺。及高祖诛项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汉传国玺,以孺子未立,玺臧长乐宫。及莽即位,请玺,太后不肯授莽。莽使安阳侯舜谕指。舜素谨敕,太后雅爱信之。舜既见,太后知其为莽求玺,怒骂之曰:“而属父子宗族蒙汉家力,富贵累世,既无以报,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天下岂有而兄弟邪!且若自以金匮符命为新皇帝,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国不详玺为,而欲求之?!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太后因涕泣而言,旁侧长御以下皆垂涕。舜亦悲不能自止,良久乃仰谓太后:“臣等已无可言者。莽必欲得传国玺,太后宁能终不与邪!”太后闻舜语切,恐莽欲胁之,乃出汉传国玺,投之地以授舜,曰:“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灭也!”舜既得传国玺,奏之,莽大说,乃为太后置酒未央宫渐台,大纵众乐。】

传国玺是刘邦破咸阳时得的,后来成了汉朝的传家宝,可以理解为汉朝灭亡秦朝的战利品,具有象征意义。后来王莽篡汉,这个人特别迷信,专门从元后那里把传国玺拿来,以此表明自己的新朝代汉是合理合法的。

刘秀建立东汉,传国玺到了他手里,就一直在宫里了。那么到三国时期传国玺的下落有一个波折。

综合各种史料 我认为事情是这样的:

传国玺在十常侍之乱时丢了——孙坚入洛阳,捡到传国玺——袁术胁迫孙坚获得传国玺——

——袁术失败后徐璆得了传国玺献给朝廷——传国玺回归——

也就是说孙家确实短暂的获得过传国玺,不过意义不大,还有人长篇大论去论证孙坚捡到传国玺的事是假的,没必要。

最后再考证下传国玺上面的文字问题:

吴书说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应氏汉官、皇甫世纪说是【受命于天,既寿且昌】

我认为都不对 吴书作者韦曜生于204年,他生的那一年传国玺早就不在吴国了

他应该是听说了孙坚曾经获得传国玺的事就写了下来

但是上面的文字应该是道听途说的或者是自己瞎编的

而应氏汉官、皇甫世纪更不用说了 地摊文学

正确的可能是【受天之命,皇帝寿昌】出于徐广 徐广做过东晋秘书监可能有看过关于传国玺文字的资料

《晋书》也载:【冉闵子智以邺降,督护戴施获其传国玺,送之,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百僚毕贺。】

另外孙盛《晋阳秋》说是【昊天之命,皇帝寿昌】 一字之差

张守节《史记正义》,张守节说《汉书》载是:【昊天之命,皇帝寿昌】

但现存《汉书》无记载,推测是已失传的某种《汉书》

user avatar

我简单看了一下 @泪痕春雨 大师最新力作,写的玉玺事,感觉:大师自己根本分不清刘备的玉玺和传国玺的区别!还居然教育题主的问题提得有毛病。。。

所以他才会写出什么孙权冷笑的梗。

玉玺≠传国玺,这是常识吧?

外行人把玉玺=传国玺,可以的,毕竟很少有电视剧,文学作品会刻意区分这两个名词。

按照题意,我觉得题主是个明白人,他知道玉玺(传国玺)在曹魏,所以问出为何刘备、孙权不造一个玉玺(传国玺)呢?

泪痕作为一个通读二十四史,通达上下五千年,拥有粉丝无数的史学大师,怎么会把玉玺当成传国玺来说?

刘备造的那玉玺,怎么可能是传国玺?或者哪本书上说刘备的玉玺是仿传国玺做的?大师肯定说不出来,所以,真相就是大师自己发明。


泪痕在后面又说“有人一直表示强烈怀疑”,这。。。“玉玺(传国玺)在东吴”根本就是扯淡好吗!还需要你说“强烈怀疑”?你自己都在后面说了徐璆的事,明明知道传国玺的传承路线,还需要在这里故弄玄虚说有几种可能?

大师接着污蔑孙权,也是够了。

我是觉得大师的阅读理解很成问题。

这第二段引文明明说《吴书》的传国玺文字和应劭、皇甫谧的记载不同,不知道“且康”(应、皇甫)和“永昌”(吴书)谁是正确的。

虞喜、裴松之都不知道哪个字是对的,都没有提出准确意见。

按照《山阳公载记》的记载,孙坚得到传国玺后,就让袁术夺了去,到孙权称帝(229-192=37年),30多年过去,大师怎么赖上孙权造假?

难道《吴书》是孙权写的吗?

退一步,大师硬咬《吴书》是吴臣韦昭按孙权的意思伪造史实,行!

既然孙坚得传国玺事是假的,请问《山阳公载记》的乐资说传国玺被袁术夺,这又是什么情况?孙坚没拿到传国玺,袁术夺的是什么?

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乐资是吴人?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乐资写《山阳公载记》是接受了孙权的领导指示?乐资凭什么帮吴人继续说谎?范晔怎么也就照抄了?

总而言之,大师怎么就赖上孙权造假玉玺(传国玺)了呢?

我就奇了怪,给历史人物抹黑,栽赃是一种乐趣?


我在这里强调一下,传国玺在汉末流传的路线是:孙坚→袁术→徐璆→刘协→曹丕。

赵一清曰:孙坚于井中得传国玺。坚死,袁术逼其夫人而夺之。术死,军破,徐璆得而献之。《后汉书·徐璆传》云“得其盗国玺,及还许,上之”是也。章怀注引坚事以证之,而裴世期犹以吴亡不见此玺相诘难,可谓得其一而忘其二也。

大师发明历史,抹黑古人,糊弄外行。

是这样吧?


最后留给泪粉思考题。

没有看我答文之前。

1你们是不是认为玉玺=传国玺?

2.你们是不是认为刘备和孙权都造了传国玺的赝品?

3.你们是不是认为传国玺的流传途经一直有争议?

4.我来罗列一下所有关于传国玺上的文字记载:

《吴书》、《玉玺谱》、卫宏: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应劭,皇甫谧:受命于天,既寿且康。(大师认为这是正版)

《晋阳秋》载冉魏大将军蒋幹送给东晋的是:昊天之命,皇帝寿昌

徐广:传国玺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

因为各种书上对传国玺上的文字记载有差异,所以泪痕咒骂当事人孙权就是“土鳖编故事”,你们说,这叫客观公正吗?


——补更——

大师除了教会粉丝们熟练使用“回字四写法”这种诡辩术,时至今日,死不认错,唯我独尊的能耐见长。诺~以下:


传国玺的记载独立

来,大家一起来读个书:

袁宏《后汉纪·卷25》:是日,(刘辨)幸崇德殿,大赦天下。得六玺,失传国玺。

传国玺如果是玉玺,怎么不算进六玺里成七玺?

袁宏的脑子哪里出了毛病,非要在这里单独写传国玺与六玺区分?

后世史家是不是集体石乐志,非要把传国玺单独写?

后世皇帝是不是集体石乐志,非要寻找传国玺的下落?


从众原则的运用

我在前文列出了传国玺铭文的四种样本,按照史料从众的处理原则,

3:2:1:1,分得清数字大小吗?

不要说大师不知道10以内的数字比大小?!

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吧?


两个一辈子没见过传国玺的人比孙权这个土鳖可信?

应劭和皇甫谧的记载怎么就比《吴书》可信了?以他们的生平履历有接触到传国玺的机会么?

应劭这个泰山太守,怕曹操报复投奔袁绍后,就开始写书打发时间,一直到献帝都许,到死都是在袁绍处。写书这段时间,他连献帝的面都没见过,他哪只眼睛有机会见到传国玺?

皇甫谧就更别说了,他一辈子都没当过官,就是坐家里写书玩,他记载的传国玺铭文还会比孙权这个有机会接触到传国玺的“土鳖”更可信?

大师这是在讲童话故事吗?


泪痕粉快告诉我,大师的“有知”体现在哪里?


——三更 切题——

本题的正解是:

玉玺(题主本意是传国玺)是皇权象征,但是后世帝王建国并不依赖于此,自唐以后,没有传国玺的消息,宋元明清还不是一样建立起来,统治中国几百年。

同样的,按照史书记载,三国时期,传国玺在曹魏,刘备和孙权没有传国玺照样称帝。都是证明。

——就这么简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三国时期一个非常核心的象征意义问题。很多人可能会想,既然玉玺这么重要,能代表天命所归,那为什么刘备和孙权不“自己做一个”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深层的原因,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首先,我们得明白,玉玺在当时并非只是一个“萝卜章”或者一个普通的印信。它承载的是一种历史的传.............
  • 回答
    司马迁的《史记》之所以能够记载始皇帝驾崩后,赵高、李斯、胡亥三人串通一气,篡改遗诏,将本应传位的公子扶苏改为胡亥,这其中的信息来源,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谜团。毕竟,按照《史记》的描述,当时在场的只有这三人,并且他们行动得如此迅速且隐秘,司马迁又如何得知这一切的?要解开这个谜团,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分.............
  • 回答
    关于《新三国》和《赤壁》的争论,以及它们能否被称为中国的“史诗”电影,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人们对《新三国》的“翻案”呼声,以及对《赤壁》的相对沉寂,背后反映的是观众对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期待和评价标准的不同。咱们就来捋一捋这其中的门道,好好聊聊这两部电影,看看它们到底值不值得“史诗”这个称谓。为.............
  • 回答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历史的视角出发,看看“中国”和“朝鲜”这两个概念在不同时期是如何被界定的,以及北魏和高句丽在各自的历史脉络中的定位。这就像是在打比方,看两个同样是来自外地的亲戚,为什么一个能被算进家谱,另一个却不行。首先,我们得说说“中国北朝”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北魏(386年—534年)确.............
  • 回答
    彼得三世对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厌恶,即便是在他极端推崇普鲁士文化和腓特烈大帝的背景下,也并非难以理解。事实上,他们之间复杂的个人恩怨和政治分歧,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截然不同的性格、成长经历以及对俄罗斯的设想。简单地说,他对普鲁士的“爱”并没有延伸到对他的妻子,这背后有着多层原因。首先,我们得从彼得三世自身.............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确实,从纯粹的经济总量来看,目前世界前三大经济体(美国、中国、日本)中没有欧洲国家的身影。这可能会让人觉得欧洲在现代经济格局中“落后”了。然而,将“骄傲”仅仅限定在经济总量上,就忽视了欧洲文明在人类历史和文明发展中所扮演的独特且极其重要的角色。欧洲国家有太多可以骄傲.............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能引发思考。你说三角形稳固,这话说得没错,在几何学和工程学里,三角形的结构确实是最稳定的,它能有效分散受力,不容易发生形变。想想桥梁、起重机,很多关键的结构都会用到三角形的支撑。那么,为什么自然界里很少见到三条腿的动物呢?这背后其实涉及了生物演化过程中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并非仅仅.............
  • 回答
    《三体》系列小说中,关于物理学发展被“智子”锁死的设定,确实引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人类不去发展生化科技,利用生物进化来应对三体人的威胁呢?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着对科技发展方向、人类的局限性以及文明生存策略的深刻思考。首先,我们要理解物理学锁死的影响究竟有多么深远。三体人的“智子”不仅仅是无法观测.............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三体》中一个引人入胜的逻辑悖论。三体人如此谨慎,以至于连地球的引力都视作威胁,却又在看似与黑暗森林法则相悖的情况下,为监听站设计了无线电发射功能。要详尽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三体文明的生存逻辑、技术能力以及他们对黑暗森林法则的解读。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黑暗森林法则对三体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生物进化中“最佳方案”与“可行性”之间的微妙平衡。三角架确实是几何学上最稳固的平面结构,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为什么自然界的大多数动物,特别是脊椎动物,都没有进化出三条腿呢?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关联,共同塑造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生物形态。首先,我们得承.............
  • 回答
    说起三体问题,那可真是一门让人又爱又恨的学问。刘慈欣老师的科幻小说《三体》更是把它推向了大众视野,但其实早在牛顿时代,这个问题就已经让无数科学家抓耳挠腮了。简单来说,三体问题就是研究三个具有相互引力作用的质点,在遵循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条件下,它们的运动轨迹如何变化的数学问题。这听起来好像不难,我们高.............
  • 回答
    当然有,NBA历史上就涌现出不少同时具备精准三分投射能力和炸裂扣篮技术的球员。这类球员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在于他们能够以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摧毁对手的防线:一种是飘逸远投,另一种是充满力量的空中表演。这两种技能的结合,让他们的得分手段极其丰富且难以预测。要同时精通三分和扣篮,球员需要具备非常全面的身体.............
  • 回答
    .......
  • 回答
    粉丝愿意为流量明星花钱,但其电影票房难以突破十亿大关,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复杂的市场逻辑、观众心理和行业规律。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矛盾现象: 一、粉丝消费与电影票房的错位:两个不同的消费场景1. 粉丝消费的性质 粉丝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偶像的周边产品、演唱会、社交媒体互动、代言商品等,这些消.............
  • 回答
    关于疫苗接种和防疫措施的关系,需要从科学原理、群体免疫、病毒传播控制、公共卫生策略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系统性分析: 一、疫苗的作用机制与实际效果1. 降低感染率与重症率 疫苗的核心作用是通过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使人体对病毒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虽然无法完全阻止感染(尤其是.............
  • 回答
    中国足球在男子项目上的困境确实引发了广泛讨论,而女子项目的相对发展则被部分人视为“举国体制”可能倾斜的潜在方向。但为何中国并未以更大力量推动女足走向世界?这一问题涉及历史、政策、社会观念等多重因素,需从以下层面深入分析: 一、历史积淀与资源分配失衡1. 男足优先的传统惯性 中国的体育举国体制.............
  • 回答
    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问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现实政治经济结构以及不同国家的具体发展路径进行系统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基本观点1.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冲.............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自然选择和捕食者猎物关系的核心。简而言之,动植物们“没因为进化变得非常难吃”的原因在于:1. 自然选择并非只关注“被吃”这个维度,而是所有影响生存和繁殖的因素。2. “难吃”本身就是一种适应性策略,但它并非唯一的或绝对最优的策略。3. 捕食者也在进化,它们会发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它触及了生物进化中一个核心的原则:进化是“试错”的过程,是针对特定环境和生存压力的渐进式优化,而不是一个有预设目标的“设计”过程。 简而言之,进化没有“想要”让动物变成轮子,而是根据现有条件和优势来塑造生命。让我们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分析,为什么平原地区的动物没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也是许多人都会在人生某个阶段思考的问题。既然最终的结局是死亡,那么生命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为什么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感受、创造?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简单答案,因为生命的意义是高度个人化的。但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为什么即使面对必死的终结,活着仍然是如此有价值和必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