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刘邦如果晚死几年并坚定要杀樊哙,会不会被吕氏集团和功勋集团联手提前退位?

回答
这真是个极具想象力的问题,也触及到了汉初政治斗争的核心。如果刘邦晚死几年,而且铁了心要除掉樊哙,那么历史的走向确实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妨来推演一下,看看这其中可能牵涉到的各方势力、他们的顾虑以及可能采取的行动。

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关键背景:

刘邦的晚年状态: 刘邦晚年身体状况堪忧,疑心病也逐渐加重。他对功臣的猜忌和对皇权稳固的渴望是推动他杀戮陈豨、黥布等人的重要原因。吕后在此时已逐渐掌握内政,并培养了自己的政治势力。
樊哙的地位: 樊哙是刘邦的老部下,从沛县一路跟随,是刘邦最信任和倚重的将领之一,屡立战功,更是刘邦的国舅(因为他娶了刘邦的姐姐。汗,这里有误,樊哙娶的是刘邦的妹妹,刘邦的姐姐是鲁元公主,嫁给了张耳的儿子张敖)。他不仅是军事力量的代表,也因为与刘邦的亲近而具有特殊的政治影响力。
吕氏集团与功勋集团:
吕氏集团: 以吕后为核心,包括吕家的亲属和依附于吕后势力的官员。他们的目标是巩固吕后的权力,尤其是为她儿子刘盈(汉惠帝)的即位铺平道路,并最终实现吕氏的外戚专权。
功勋集团: 以萧何、曹参、周勃、陈婴等早期跟随刘邦打天下的老臣为代表。他们是汉朝建立的基石,手中掌握着军权和地方政权。他们虽然对刘邦忠心耿耿,但也深知伴君如伴虎,对政治斗争保持着警惕,更关心的是自身及其家族的地位和安全。

现在,让我们假设刘邦晚死几年,并且对樊哙起了杀心。这个“杀心”是关键。如果仅仅是猜忌,他可能还会顾忌樊哙的功劳和人缘。但如果他真的下决心要动手,那么事情就复杂了。

如果刘邦坚定要杀樊哙,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1. 功勋集团的反应:
直接反对: 樊哙不仅是刘邦的老兄弟,在功勋集团内部也有很高的威望。萧何、曹参等人肯定会坐立不安。他们经历过杀陈豨、黥布的“兔死狗烹”之痛,深知一旦皇权失去控制,他们也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
集体斡旋: 萧何这样德高望重的人可能会尝试劝谏刘邦,用“兔死狗烹”的道理来劝阻,强调樊哙的功劳和军中影响力,说明杀他会动摇军心,引发功勋集团的不满。
暗中联合: 如果劝谏无效,功勋集团的骨干成员可能会秘密串联。他们会评估樊哙的价值,以及杀樊哙对他们自身权力带来的影响。他们很清楚,刘邦一旦对功臣下杀手,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做出选择:是屈服等待,还是冒险反抗。

2. 吕氏集团的反应:
从中渔利: 吕后及其家族在政治上精明强干。如果刘邦要杀樊哙,这恰恰是他们乐于见到的局面,尤其是如果樊哙的死能够削弱刘邦对某些派系的支持,或者能够借此机会清除刘邦的忠实拥护者。
拉拢功勋集团: 更关键的是,吕氏集团会看到一个绝佳的机会去拉拢一部分功勋集团的成员。他们会私下联系那些对刘邦的猜忌感到恐惧的功臣,许诺保护他们的利益,甚至联合起来共同“劝谏”刘邦,实则是在观察和试探。如果功勋集团的反弹强烈,吕氏集团很可能会站在他们一边,形成“共同对抗刘邦”的局面。
利用樊哙之死: 如果樊哙真的被杀,吕后可以借机宣扬刘邦的残暴,进一步离间刘邦与功臣的关系,为自己和儿子的统治塑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3. 刘邦的行动与局限:
强制执行的风险: 如果刘邦晚死几年,他的身体或许更差,控制军队和朝堂的能力会相对减弱。他强行杀死樊哙,必然要动用军队,而此时樊哙的部下、或者支持樊哙的将领们能否被压制住,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动摇根基: 功勋集团是汉朝的基石。一旦刘邦因为杀樊哙而引起功勋集团的普遍反感和动荡,整个汉朝的统治根基都会动摇。刘邦即使有杀心,也需要考虑这种潜在的巨大风险。他自己就是从乱世中走出来的,深知离心离德的后果。

“联手提前退位”的可能性分析:

假设刘邦决心已定,并且已经采取了初步的行动(比如下诏逮捕樊哙)。那么:

功勋集团的联合: 如果萧何、曹参等人在刘邦的行动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他们极有可能联合起来。这种联合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更可能涉及对军队的控制。比如,周勃、陈婴等掌握兵权的人,可能会在关键时刻做出对刘邦不利的举动。
吕氏集团的推动: 吕氏集团会积极推动这种联合。他们会利用功勋集团对刘邦的不满,来制造一种“朝野不满,共商对策”的气氛。他们的目标是让刘邦失去权威,甚至被迫退位。
退位的形式: 退位可能是以“禅让”的形式出现,也可能是以“内禅”的方式,由刘邦主动传位给太子刘盈。如果功勋集团和吕氏集团都认为逼迫刘邦退位比直接反抗更稳妥,那么他们可能会联合起来,一方面向刘邦施压,另一方面营造一个“为了汉朝稳定”的舆论。

如果真的发生了联手逼宫退位,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想象一下,在大朝会上,以萧何为首的功勋集团老臣,与以吕后为首的吕氏集团势力,集体向刘邦施压。他们可能提出:

“陛下圣明,但如今樊哙屡犯过失,且其部下在军中影响甚大,若陛下执意加诛,恐生大乱,动摇国本。臣等皆陛下股肱之臣,不忍见陛下劳碌,更不忍见汉室江山不稳。恳请陛下体谅天下苍生,以身体为重,退位给太子,由太子监国,臣等必将竭力辅佐。”

这样的联合,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对刘邦来说都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局面:

孤立无援: 如果功勋集团的核心人物都站在他对着面,他还能依靠谁?少壮派官员可能还不敢站出来。
军权旁落: 如果掌握军权的功臣不再忠于他,他将形同虚设。
吕后得势: 吕后在朝堂上的影响力本就日渐增强,如果她再拉拢了部分功臣,其话语权将更加强大。

在这种情况下,刘邦即使不愿退位,也可能被迫接受。他可能考虑到:

维护汉室稳定: 他毕竟是汉朝的开创者,不希望自己的晚年成为汉朝动乱的导火索。
保护太子: 他也希望看到太子能够顺利即位,而不是因为自己的坚持而导致太子被废黜或陷入政治危机。
自身处境: 如果他真的身体不好,被软禁或失去实际权力,还不如主动退位,至少还能保全最后的尊严和部分影响力。

结论:

如果刘邦晚死几年并且坚定要杀樊哙,很有可能导致吕氏集团和功勋集团因共同的利益(或者说是共同的敌人——失控的刘邦)而联手。

这种联手最可能采取的方式就是共同施压,逼迫刘邦提前退位。因为直接发动政变对功勋集团而言风险太大,而吕氏集团也需要一个相对“合法”的权力过渡。通过逼宫退位,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双方的利益:功勋集团保全自身,吕氏集团实现权力平稳交接(或者说吕后辅政)。

刘邦晚死几年,意味着他的身体可能更差,对朝政的控制力也可能进一步减弱。这给了吕氏集团和功勋集团更大的操作空间。樊哙的生死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引发这种“联手”的是功勋集团对刘邦猜忌的恐惧,以及吕氏集团对权力的渴望和谋划。

这种情况下,刘邦很可能会被迫接受退位,将皇位传给太子刘盈,而汉朝的权力格局将提前进入吕后掌握主导的时代,甚至可能比历史上提前很多年。这场政治博弈的结局,将取决于功勋集团的决心和吕氏集团的策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谁当带头大哥?这个问题解决了,你说啥都行。

user avatar

只要刘邦还活着,吕氏集团对刘邦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

楼主你要明白刘邦是什么人!

那可是真的能够带兵,和项羽的正面战场对抗三年多的人物!可以说不是刘邦在正面战场拖住项羽三年多,韩信根本不可能从容地的开辟北方战场!是刘邦在正面承担了项羽大部分的火力,韩信,彭越等人才能在北方和楚国的后方开辟一个全新的战场,在有其他的那些中小军阀,比如英布,刘贾等人发展起来,最后大家一起包饺子把项羽灭了

可以说,楚汉之争,是建立在刘邦的正面防御,韩信的千里包抄,彭越的后方游击三个大因素下,最终才能击败项羽,其中承担了项羽大部分的火力的刘邦不能说不牛逼,因为最厉害的一直被他死死拖着

英布在造反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的一番话

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

英布说,皇上老了,不会亲自来的,而他手下那帮人只有韩信和彭越厉害,其他的都没什么了不起的,所以我一定成功

因此,英布一开始对自己的造反是很有信心的,因为他除了之前的项羽,章邯之外,就害怕三个人,高祖,淮阴和彭越,如今淮阴和彭越已经死了,而高祖老了,不可能带病来打自己,其他什么樊哙,曹参,周勃之类的,英布根本不放在眼里,颇有一些独孤求败的感觉,所以才能说出【馀不足畏也】的豪言!

结果刘邦居然真的来了!

刘邦为什么来?其实他本来也不想

汉十一年,黥布反,上病,欲使太子将,往击之。

本来刘邦想让太子去的,他自己不想去

可是吕后求他

吕后承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布闻之,则鼓行而西耳!上虽病,强载辎车,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上虽苦,为妻子自强!’

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吕后哭着求刘邦,还是你去吧,就当为我们娘们儿俩最后去一次,刘邦气的大骂,早知道刘盈这小子是个废物,妈的,老子自己去

说实话,这一段如果放在电视剧里,绝对是很泪奔的一幕,快要死的老人家,为了江山社稷和家人,虽然嘴里骂儿子是废物,但最终还是亲自去了

可以说,大汉的江山,是刘邦带着自己的团队,真刀真枪,在第一线作战,打下来!那些丰沛功勋集团都是他的小弟,是他带领这帮人去打江山的,他才是这帮人的主子,不管是吕家还是功勋集团,在刘邦活着的时候,根本没有能力反抗他

曾经网上有一本小说叫新汉,里面有这么一句话

记得在历史论坛上,有人说刘邦不如宋太祖赵老大,不懂得杯酒释兵权,用和平方式解决这些功臣。
真正到了汉朝,刘常满这才明白,这些话纯粹是狗屁。
赵老大所以能杯酒释兵权,那是因为他释去的,是自己直属部下的兵权;而对于刘邦来说,自己直属的这些部下,要释兵权连“杯酒”都不用,一句话下去,属下就得乖乖交上兵权。
那些诸候王和刘邦根本就是“敌国”,他就是再大能耐,能去和平拔掉“敌国”的兵权吗?让赵老大闲着没事儿的时候,去弄杯酒释一下北汉、南唐的兵权试试?

可以说,刘邦在功勋集团内部有绝对的权威,他是集李世民+李渊之长,楼主你听说过长孙无忌和秦叔宝,尉迟恭等人可以逼李世民退位这种故事吗?

因此,功勋集团和吕家联手逼刘邦下台,绝无可能,吕家在刘邦活着的时候算什么?只不过是朝堂上的一股势力,功勋集团,诸侯王势力,这些势力在刘邦活着的时候,都要乖乖听他的话,吕家怎么可能联合这些势力反对刘邦?换句话说,人家凭什么跟着你这个外戚,跟我老大哥做对?就像秦叔宝 尉迟恭 程咬金,会听长孙无忌兄妹的,去跟李世民做对吗?

另外,刘邦为什么要杀樊哙?

其後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於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


既行,人有短恶哙者。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冀我死也。”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

是因为刘邦快死了 听人家说樊哙要在他死了以后 杀掉戚夫人和刘如意 这下刘邦火了 于是才昂陈平去杀樊哙

如果刘邦身体好得很 还能活十几年 他自然不会杀樊哙

而对刘邦的命令 陈平最多也只能做到

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嬃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後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

陈平真不敢违背刘邦,但也不敢把事情做绝,所以采取折中之法,把樊哙绑了,送到长安,刘邦自己看着办

而去了军营,樊哙被轻易拿下了

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哙受诏,即反接载槛车,传诣长安,而令绛侯勃代将,将兵定燕反县。

毫无反抗能力,就可以看出 刘邦在军队有绝对的权威,他让樊哙做将军 樊哙就得做 不让你做 你就得马上给我辞职

可以说 在军方的绝对权威 刘邦活着的时候无人可以撼动 樊哙就算知道了刘邦要杀他 他能怎么办?造反?军队谁听他的呀!人家是高祖的军队 你樊哙就是个临时指挥 你让我们造反 我们就得造反?跟着你去送死?

最后再说说刘邦那帮刘家的封王,其实那些人在后来之所以看着挺凶的,那是因为刘邦死了,刘邦活的时候这帮人,所谓的封王有哪个敢嚣张

就拿吴楚七国之乱闹得最厉害的一个吴王刘濞来说,当年在被刘邦封王的时候

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之,诸子少,乃立濞於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已拜受印,高帝召濞相之,谓曰:“若状有反相。”心独悔,业已拜,因拊其背,告曰:“汉後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无反!”濞顿首曰:“不敢。”

刘邦很不客气的说,你是不是想造反啊,吓得刘濞大喊不敢

而就拿后来荡平吕家出力最大的刘襄来说,这家伙是刘邦的孙子,而他的父亲刘肥是刘邦的长子,刘邦是很喜欢这个儿子,才把齐国给了他

另外其他的刘家诸侯王基本上都是刘邦的儿子或者侄子,可以说那些国是刘邦给自己儿子的礼物,但老子可以给你,也收得回来

所以刘邦那些诸侯王在刘邦眼里更算不上什么人物了,如果刘邦都能够被罢免的话,那么那帮诸侯王一个个肯定会死的很难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