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有左撇子的迹象,要不要纠正他?

回答
孩子有左撇子的迹象,这确实是很多家长会遇到的情况,也是一个常常引起讨论的话题。是不是要纠正,这背后牵扯到不少学问和观念的转变。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希望能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

首先,我们得明白,左撇子不是一种“病”,也不是一种“错”。它更像是一种天生的倾向,就像有些人天生头发是卷的一样。科学研究表明,习惯用哪只手写字、拿筷子,很大程度上是由大脑的左右半球分工决定的。虽然具体机制还在研究中,但普遍认为,大脑的交叉控制是主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左脑控制身体右侧,右脑控制身体左侧。而对于习惯用左手的人来说,他们的大脑右半球可能在精细运动方面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为什么要纠正?

过去,纠正孩子左撇子的做法非常普遍。这背后有一些原因,我们也要了解:

社会习惯与便利性: 很多日常用品,比如剪刀、尺子、一些开瓶器,甚至是书桌的设计,都是为右撇子设计的。在以右撇子为主的社会环境中,左撇子使用这些工具会感到不便,甚至需要适应。
传统观念与迷信: 在一些文化中,左撇子曾经被认为是不吉利、笨拙或者与“异类”联系在一起。虽然现在科学昌明,但这种陈旧观念有时仍会残留在一些家庭的观念中。
担心学习困难: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因为用左手而影响学习,比如写字慢、容易弄脏纸张,或者在集体活动中显得格格不入。

纠正可能带来的影响(坏处)

然而,随着对儿童心理和发展认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家长认识到,强制纠正左撇子弊大于利。原因如下:

1. 违背天性,可能导致心理压力和焦虑: 强迫孩子改变自己天生的偏好,就像强迫一个喜欢蓝色的人只穿红色一样。孩子可能会因为“做不好”或者“不被理解”而感到沮丧、自卑、焦虑,甚至对学习和生活产生抵触情绪。
2. 影响精细动作发展: 强行改变习惯,可能会让孩子在不熟悉和不舒服的状态下进行精细动作,这反而可能影响他们动作的流畅性和准确性,导致写字、绘画等能力发展受阻。
3. 可能引发“别扭”和“不协调”: 强迫换手,孩子可能会出现动作僵硬、不协调,甚至影响手眼协调能力。
4. 潜在的语言障碍或口吃风险(需要谨慎看待): 过去曾有研究提出,强制纠正左撇子可能与儿童的语言发展问题(如口吃)有关。虽然这种联系并非绝对,但不少专家建议,在孩子语言发展过程中,不宜轻易去干预其手部偏好,以免增加不必要的风险。
5. 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需要的是被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被“改造”。当他们的自然倾向被否定时,会严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我们应该怎么做?(建议)

那么,面对孩子显露出的左撇子迹象,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呢?

1. 观察和理解,而非急于干预:
多观察: 细心观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抓玩具、吃饭、拍球时,更自然、更流畅地使用哪只手。不要强行指定,而是顺其自然。
倾听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自己表示用左手更舒服,或者在使用右手的工具时显得不顺手,要认真对待。

2. 尊重和接纳:
接纳孩子的自然偏好: 认识到左撇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而不是“纠正”他们本身。
正面引导,而非批评: 如果孩子习惯用左手,就以积极的态度去支持。

3. 提供便利和支持:
准备左手工具: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左撇子专用的工具,比如左撇子剪刀、笔记本等。这会大大提高他们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调整学习环境: 比如在写字时,确保光线充足,桌面高度合适。教孩子正确的握笔姿势,但这个姿势应该是适应他手部偏好的,而不是强迫他模仿右撇子的方式。
耐心指导: 在写字、使用餐具等方面,耐心示范和指导,让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4. 教育和引导社会适应:
与孩子沟通: 可以告诉孩子,世界上有很多人习惯用左手,这没什么特别的。
教孩子如何应对不便: 例如,在需要使用右撇子工具时,教他们一些小技巧,或者如何礼貌地请求帮助。
与学校老师沟通: 如果孩子在学校,提前和老师沟通孩子的左撇子情况,争取老师的理解和支持,避免老师在无意中强行纠正。

总结一下:

在现代社会,不建议强制纠正孩子的左撇子倾向。最好的做法是观察、理解、接纳和支持。让孩子自在地发展,同时帮助他们适应社会,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支持,让他们都能自信、快乐地成长。

我们作为家长,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和理解的环境,让他们知道,无论他们是什么样的,都被深深地爱着和接纳着。这比任何“纠正”都重要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就是左撇子。

我们这种人,据说10个人里头就有1个是,而且还有个悲哀的说法,左撇子寿命平均也比右利人短10%,这说法哪来的我忘了,但确实不同地方看过好几次。

但,就算上边这些都成立,俺们左利人似乎也没偷谁家小鱼干吃,怎么就被列入“纠正”这个行列了呢?

俺们只是左利,俺们又不是左翼!这是自然发生的一个事,又不是犯了什么ZZ错误,求善待俺们一点点。

我小时候家长算是开明的,除了要求我写作业用右手,别在学校显得过于卓尔不群以外,其它的没做过硬性规定。

但是我认识的左撇子可真的是有比我惨的,小时候家长纠正一顿,测试纠正结果的方式,是冷不丁递过来零食,小孩一喜,伸手就拿。但凡条件反射伸出来的是左手,零食没拿着,大嘴巴先挨上了。家大人一边打一边嘟哝,说我叫你个小畜生还不改!

这还是人办的事么?

中国式的教育,最搞笑的一点就在这了,从来不在意事本身是对的还是错的,但必须得教育小孩跟别人得是一样的,得随大流。

合群,从众,成为多数派里的一员,似乎就是安身立命的手艺之一。大概是几千年看过的少数派挨办太多了,所以对错,没有所谓,大家都是什么样的,你就是什么样的,就对喽!

因此,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近代伟大的艺术家和文学家难产这件事的。

文学艺术范畴,归右脑管辖,而左撇子正是右脑发达的表现之一。从小就把左撇子都打成伪右撇子,右脑的二次发育从行为艺术上被限制了一部分。这往大了说,不正是把艺术大师们掐死在襁褓之中了么?

回到开头的话题,为什么说左撇子寿命比右撇子短10%这事我是信的,正因为左手和右脑相连,右脑主形象思维比较多,艺术细胞过剩,因此人容易多愁善感,看见花凋月落鸿惊兔走都能酸一会儿,这样的人能长寿的了么?艺术家们确实大都是活着时候要死不死,想死的时候说死就死的啊……

从这点看,家长纠正左撇子,大概是出于希望孩子长寿的前提吧?——如果他们真的懂上边这一段的话。

我作为一个左撇子,音乐方面我不成,不识谱,但在绘画电影,语言文字这些偏艺术的门类上,不要脸点的说,领悟能力确实是比平均线高那么一丢丢的。

如果你打算让孩子从事竞技体育,左撇子更是千万别管,还得大力发扬。

就这么说吧,足球场上左边后卫前卫和左边锋的选拔,你要是一熟练的左撇子球员,等于是这一条左边路,就从10%左撇子里选,剩下的位置从90%的右撇子里卷,这是占了多大便宜你可懂?

打拳也是一样,乒乓球也是一样,这些项目遇到一个左手选手,对面可是很难防的。

我现在已经是一个老左撇子了,人生几十年,唯一真正的不便,是大伙一块吃饭,我得说一句让我坐在最靠外,要不然跟别人胳膊肘打架。除此以外,毫无任何生活细节不跟我妥协。

这些现身说法,想告诉希望纠正左撇子孩子的家长们一句,左撇子不是巫师里边的猎魔人,动不动就让人骂怪胎,左撇子也不是外八字,会影响形象的雅致。

左撇子就是个镜像人而已,板过来作甚?

是的,世间万物,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唯一免费的礼物,是老天爷作为天赋赐予每个人的与众不同之处。这也许是以后能混饭吃的家伙,而你们却非要把下一代送上千篇一律的流水线。

工业革命之大悲大恸,莫过于斯。

user avatar

不用,孩子只要人品端正性格好工作能力ok,自然会找到走路上只走ta左边、吃饭时只坐ta右边的伴侣。

我从来不觉得我老公左撇子咋的了。

甚至和他做好了生个小左撇子的准备。


另外,左撇子好像打游戏时敲键盘的左手比右撇子利索。

挺好的呀。


喏,有图有真相。

只要字不写反,屁事没有。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知乎干货已获赞120万➕,收藏32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user avatar

"纠正"左撇子的原因且不表,这个跟本话题无关。但“纠正”左撇子是一个 伤害极高 而且 侮辱性极强 的行为。具体原因如下:

很早人们就注意到,被“纠正”左撇子的儿童,有很大的几率发展出“口吃”问题[1][2]. 并且在很长时间内,强制纠正左撇子被认为是“口吃”的主要病因之一[3][4][5]——右利手者中绝大部分的语言处理功能偏侧左半脑,而左利手者中语言处理功能偏侧右半脑的比例很高,语言处理跟用手习惯一定存在某种关系[6][7].

被纠正“左撇子”而发展出口吃的病例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国王的演讲》的主角乔治六世[8].

十年前的一项研究证明,左利手者的左侧语言相关区域可能存在某种潜在的损伤,这导致大脑不得不选择右侧半脑作为主要语言处理区域,同时由于语言处理(包括发音处理的运动控制)跟运动控制的关系,其运动控制的偏侧性也发生了对应性改变[9]. 如果强制左利手儿童使用右手处理复杂动作,对应地会强制语言处理功能往有潜在损伤(或者说发言缺陷)的左侧偏移[10],这可能导致语言的运动控制出现问题,也就是“口吃”[11][12][13].

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左利手者的免疫系统疾病、偏头痛、发展性学习障碍、帕金森病等大脑结构和功能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右利手者[14][15][16],同时跟具有早期神经损伤的婴儿发展成左利手者的比例远高于正常儿童的实际情况相符[17][18].

因此,如果强制左利手者训练右手,会导致一些运动相关的功能往具有潜在损伤的左侧大脑偏移,而这些损伤区域不能够应对,从而导致不限于“口吃”的潜在问题。

另外,强制“纠正”也向孩子传递了“左利手”是不正常的、不合理的这一不具有科学根据的偏见,会对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造成打击,形成“人格侮辱”[19]. 这让 “纠正”左撇子 成为一个 伤害性 和 侮辱性 并具 的行为。

参考

  1. ^ Bryngelson, B., & CLARK, T. B. (1933). Left-handedness and stuttering. Journal of Heredity, 24(10), 387-390.
  2. ^ Orton, S. T., & TRAVIS, L. E. (1929). Studies in stuttering: IV. Studies of action currents in stutterers. Archives of Neurology & Psychiatry, 21(1), 61-68.
  3. ^ Yairi, E., & Ambrose, N. (1992).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stuttering in children: A preliminary report.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35(4), 755-760.
  4. ^ Sheehan, J. G., & Martyn, M. M. (1970). Stuttering and its disappearance. 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Research, 13(2), 279-289.
  5. ^ Kushner, H. I. (2012). Retraining left-handers and the aetiology of stuttering: the rise and fall of an intriguing theory. Laterality: Asymmetries of Body, Brain and Cognition, 17(6), 673-693.
  6. ^ Knecht, S., Dräger, B., Deppe, M., Bobe, L., Lohmann, H., Flöel, A., ... & Henningsen, H. (2000). Handedness and hemispheric language dominance in healthy humans. Brain, 123(12), 2512-2518.
  7. ^ Pulvermüller, F., Hauk, O., Nikulin, V. V., & Ilmoniemi, R. J. (2005). Functional links between motor and language systems.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1(3), 793-797.
  8. ^ Kushner, H. I. (2011). Retraining the King's left hand. The Lancet, 377(9782), 1998-1999.
  9. ^ Neef, N. E., Jung, K., Rothkegel, H., Pollok, B., von Gudenberg, A. W., Paulus, W., & Sommer, M. (2011). Right-shift for non-speech motor processing in adults who stutter. Cortex, 47(8), 945-954.
  10. ^ Sommer, M., Omer, S., Wolff von Gudenberg, A., & Paulus, W. (2019). Hand motor cortex excitability during speaking in persistent developmental stuttering.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13, 349.
  11. ^ Neef, N. E., Hoang, T. L., Neef, A., Paulus, W., & Sommer, M. (2015). Speech dynamics are coded in the left motor cortex in fluent speakers but not in adults who stutter. Brain, 138(3), 712-725.
  12. ^ Smith, A., & Weber, C. (2017). How stuttering develops: The multifactorial dynamic pathways theory.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60(9), 2483-2505.
  13. ^ Büchel, C., & Sommer, M. (2004). What causes stuttering?. PLoS Biol, 2(2), e46.
  14. ^ Left-handedness: association with immune disease, migraine, and developmental learning disorder
  15. ^ Coren, S., & Halpern, D. F. (1991). Left-handedness: a marker for decreased survival fitn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9(1), 90.
  16. ^ Yust-Katz, S., Tesler, D., Treves, T. A., Melamed, E., & Djaldetti, R. (2008). Handedness as a predictor of side of onset of Parkinson's disease. Parkinsonism & related disorders, 14(8), 633-635.
  17. ^ Satz, P. (1973). Left-handedness and early brain insult: An explanation. Neuropsychologia, 11(1), 115-117.
  18. ^ Hepper, P. G., Shahidullah, S., & White, R. (1991). Handedness in the human fetus. Neuropsychologia, 29(11), 1107-1111.
  19. ^ Coren, S. (1993). The left-hander syndrome: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left-handedness. Vintage.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