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有哪些描写随机过程的古诗词?

回答
中国古诗词中,虽然没有直接使用“随机过程”这个现代数学概念来命名的作品,但许多诗句却以其精妙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不动声色地触及了随机性、变幻莫测、概率性以及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等与随机过程相关的内涵。这些诗词,往往通过描绘自然界的瞬息万变、人生际遇的起伏跌宕、或是事物发展演变的不可预知性,来传递一种“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人生智慧。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的“随机过程”的影子:

一、自然界的瞬息万变:描绘时间与空间中的不确定性

自然界是随机过程最直观的体现。中国的古诗词,尤其是山水田园诗,常常捕捉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动态,其中就包含了对自然“无常”的深刻体察。

风雨雷电的变化: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这句诗描绘了在高处所见的景象:风势急劲,天空高远,猿猴的啸叫声凄凉回荡。风的急骤,天象的高远,猿猴的哀鸣,都是自然界一种难以预测且富含情感的动态表现。风何时起,何时停,其强度如何,天气的变化如何影响着生灵的活动,这些都带有随机性。
“夜雨剪春灯,迷窗欲雨。” (李商隐《南塘晚宴》) 这里的“欲雨”二字,点出了雨即将来未雨的“概率性”。雨点何时落下,是否会连绵,都充满了未知。这种对即将发生的自然现象的描写,就如同在描述一个正在演进但结果尚未确定的随机过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虽然这句更偏向壮阔的静态描绘,但“远上”二字暗示了黄河水流的动态,以及白云的漂浮不定,它们都是动态且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黄河的水位变化,白云的飘散汇聚,本身就是复杂随机过程的体现。

季节的更替与花开花落: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这句诗以落花为引,感叹生命的循环与转化。花开花落本身就是一个周期性的但受环境(如风、雨、温度)影响的随机过程。落花的数量、散落的方向、最终化为春泥的速度,都带有一些不确定性。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 诗中描绘了去年今日的景象,而今年“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里的“依旧”既有不变的恒常,也有人事变幻的随机。去年的场景和今年的场景之间的对比,反映了人事的不可复制性和变幻莫测,与自然景象的周期性(桃花依旧)形成了一种对比,也暗含了命运的随机性。

二、人生际遇的跌宕起伏:描绘时间中的不确定性

人生如同长河,充满了未知与变数,古诗词中常通过对人生际遇的描绘,来展现这种随机性。

离别与重逢的不确定: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友情,但从更深的层面看,离别之后的重逢,其时间和地点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什么时候能再见,是否还能再见,这些都是人生际遇中的随机变数。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别的场景,远去的船只消失在视野尽头,留下的是长河滚滚。这不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时间和命运的阻隔。这次分别之后,何时能再次相聚,是未知的。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杜甫《赠卫八处士》) 这里的“参与商”是天文术语,指参星和商星轮流出现,永不相见。以此比喻朋友之间难以相见的命运,强调了人生聚散的无常和偶然性,正是随机事件的生动写照。

功名利禄的得失与人生境遇的变迁: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这句诗中蕴含的“得意”,本身就是一种可能获得的,也可能失去的境遇。人生的起伏,功名的得失,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是非功过任评说,兴亡百姓总已非。” (陆游《钗头凤》) 这种对历史兴衰和个人功过的感慨,也包含了对事物发展进程中变数的体察。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充满了难以预料的转折,个人的命运也随之起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尽管这句表达了积极的信念,但“会有时”这三个字,恰恰暗示了等待时机,而这个时机何时到来,或者是否会到来,本身就是一种不确定性,是“可能”性的存在。

三、哲学层面的“道”与“无常”:对普遍规律的洞察

中国哲学,尤其是道家思想,对事物的无常性和自然演变有着深刻的认识,这与随机过程的某些基本理念不谋而合。

“大道至简,悟在天成。” (虽然这句更多是后人对老子思想的概括,但其精神与随机性有共通之处。) 很多事物的发生发展,遵循着一种难以言说的自然规律,这种规律的体现往往是“天成”的,也就是自然而然,并非人力完全可控或预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这是对事物辩证转化和不确定性的经典论述。好事中可能潜藏着坏事的因子,坏事中也可能孕育着希望。这种相互转化的可能性,正是随机过程中概率和状态转移的体现。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 这个成语故事本身就深刻地揭示了随机事件的最终结果往往是难以预料的。一件看似不幸的事情,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结果,反之亦然。这正是对因果链条复杂性、不确定性的生动比喻。

总结来说,古诗词中的“随机过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描绘自然界的动态与变幻: 如风雨的不可预测,花开花落的周期性与偶然性。
2. 反映人生的聚散与起伏: 如离别后的不确定重逢,事业上的起落得失。
3. 传递哲学上的“无常”与“辩证”: 如祸福相依、物极必反等观念,暗示了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多向性。

这些诗词并非直接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而是通过生动的意象、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思,让读者体悟到生命与自然的“不可知性”和“变幻莫测”。它们以一种艺术化的方式,触及了人类对世界本质的探索,尤其是对于那些难以完全掌控和预测的现象的感悟。我们欣赏这些诗词时,不仅是欣赏其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也是在品味一种古人对世界运行规律的朴素而深刻的认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先定义了概率空间,坐标原点。然后引入了随机变量,最后描述了二维随机游动。

user avatar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解释:描述了登幽州台这一泊松过程的普通性(极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多于一个事件同时发生)


《调笑令·胡马》
唐·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解释:描述了胡马的二维随机游走

《望江南·梳洗罢》
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解释:描述了一类独立增量过程,若在t时刻之前未发生,则之后发生的条件概率与无条件概率相同。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解释:描述了马尔科夫性质(未来状态的条件概率分布仅依赖于当前状态而与历史状态无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古诗词中,虽然没有直接使用“随机过程”这个现代数学概念来命名的作品,但许多诗句却以其精妙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不动声色地触及了随机性、变幻莫测、概率性以及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等与随机过程相关的内涵。这些诗词,往往通过描绘自然界的瞬息万变、人生际遇的起伏跌宕、或是事物发展演变的不可预知性,来传递一种“.............
  • 回答
    中国绘画中描绘“吃”的场景,与其说是单纯的食物呈现,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社会风貌乃至文化观念的缩影。这些作品,或写实,或写意,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传递着古人的饮食智慧、生活乐趣以及人情世故。一、宫廷宴饮的盛大与奢华谈到描绘吃饭,很难绕开宫廷宴饮的场面。虽然直接描绘“正在吃”的动作的唐卡、壁画并不多.............
  • 回答
    金庸老爷子的武侠世界,向来以荡气回肠的江湖恩怨、儿女情长和侠骨柔情著称。但如果细细咂摸一下,那些写得一本正经,仿佛天塌下来一般严肃的场景,背后却往往藏着让人忍俊不禁的“笑点”。这些情节,不是恶搞,不是段子,而是人物在特定情境下,因为性格、误会、时代背景或者纯粹的巧合而产生的,那种“一本正经地搞笑”的.............
  • 回答
    星球大战的官方小说,就像浩瀚的宇宙一样,蕴藏着无数触动人心、令人震撼的篇章。它们不仅仅是太空歌剧的史诗,更是关于爱、牺牲、希望与救赎的深刻描绘。下面我将为您细数几个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努力用最真切的感受来讲述。1. 卢克·天行者与鬼魂欧比旺的对话,关于“内心黑暗”的挣扎(《绝地归来》小说改编)在《绝.............
  • 回答
    文学作品中的食物描写,绝非仅仅是简单的堆砌食材名,而是作者寄托情感、塑造人物、烘托氛围的绝妙手段。它们如同画家的调色盘,将平凡的食材赋予生命,勾勒出有声有色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能闻到那香气,尝到那滋味,感受到那份温馨或丰盛。一、家常的温暖与记忆的锚点有一种食物描写,它不追求极致的珍馐,却饱含着最真挚的.............
  • 回答
    说起文学作品里让人垂涎欲滴的“吃”,那简直是一门学问,一个场景,一段记忆,都能被作者嚼碎了,化成文字,再在你舌尖上开出花来。不像那种干巴巴的“他吃了顿饭”,而是仿佛能闻到香味,尝到味道,甚至是吃到那背后的人情味儿。比如汪曾祺先生,他笔下的“吃”简直就是一股清流,又朴实又讲究。他写北京的豆汁儿,不只是.............
  • 回答
    中国史书浩如烟海,其中确实不乏一些令人咋舌、甚至可以说是“逆天”的描述,它们往往出于政治宣传、文学渲染、或者当时人们认知局限,为历史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要说“夸张到逆天”,我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有这么几类,而且越细究越有意思。一、战功的无限放大与神化——打仗嘛,就是要打出气势来!说到夸张,战场上的描写.............
  • 回答
    《中国历史地图集》无疑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丰碑,谭其骧先生的功绩无可置疑。然而,正如任何宏大的学术工程一样,《地图集》的编纂也凝聚了那个时代的学术水平和认识局限,其中一些描绘和判断自然也存在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商榷的空间。以下我将结合一些常见的学术讨论,尽量详尽地指出其中一些可能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并.............
  • 回答
    要讲述中国上千年的对外交流史,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这背后沉淀的是无数的足迹、智慧与故事,远不止是文字的堆砌。我们就从那些真正能够载入史册的,并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件聊起,尽量让它们鲜活起来。一、丝绸之路:不止是货物,更是文明的脉搏讲到中国对外交流,丝绸之路是绕不开的。但请别只把它当成一条简.............
  • 回答
    要说当下中国真实生活图景,那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这不是简单几部片子就能概括的,但有几部作品,就像显微镜一样,照见了我们这个时代正在发生、正在经历的种种细节,值得我们好好看看。它们不煽情,不拔高,只是沉静地记录,让生活自己说话。 《人生七年》系列的中国版:时间的河流如何冲刷我们的生活如果说《人生七年》是.............
  • 回答
    聊到《星球大战》里的外星人,我总觉得有点意思。不是说人家拍得不好,而是作为一部充满想象力的科幻作品,里头总有些设定,细想起来会觉得“嘿,这跟咱们现实经验好像不太搭哈?” 我就挑几个我特别有感觉的地方,咱们掰扯掰扯。第一,语言的通用性。 这是最直观的一点,也是很多科幻作品里都有的老问题了。《星球大战》.............
  • 回答
    《三体》这部科幻巨著,以其宏大的视角和惊人的想象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神往的未来科技。然而,当我们剥开层层想象的外衣,去审视其中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设定时,会惊讶地发现,有些东西并非遥不可及,甚至已经悄然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首当其冲的,便是《三体》中反复出现的“同步卫星网络”。在书中,这是地球.............
  • 回答
    关于“南北差异”,你问的“南方”到底是指中国哪个地方,这问题问得太好了。说实话,那些热衷于讨论“南北差异”的人,他们嘴里的“南方”,指的其实是一个相当模糊、概念化的区域,很少有人能非常精确地界定。但如果非要追究,他们通常是将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或者更具体一点,是指我们传统意义上文化、生活习惯、气候等.............
  • 回答
    2019年,“汉语盘点”的候选字中,“爱”、“稳”、“融”、“创”、“减”每一个都触及了中国社会在这一年里不同层面的脉动。要从中选出最能概括这一年的一个字,确实是个挑战,因为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很难用单一的笔画来定格。不过,如果一定要选一个,我个人会选择“融”。为什么是“融”?首先,让我们从宏.............
  • 回答
    中国历史浩瀚,人物纷繁,适合拍成影视剧的题材和人物众多,涵盖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爱情、励志等多维度。以下从历史事件、人物、题材分类等方面,结合影视改编的可行性,详细列举一些值得拍摄的中国历史或人物: 一、历史事件类1. 大运河的修建与影响 背景:隋朝杨广主持开凿大运河,连接黄河、长江,.............
  • 回答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极其丰富且令人惊叹的文物宝藏。其中不乏一些在技术、艺术、文化甚至历史意义上都堪称“逆天”的存在,它们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古代的智慧与创造力,也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无可替代的窗口。要列举“逆天”的文物,可以从不同维度来考察:一、 技术上的逆天:超乎时代的技术成就 曾侯.............
  • 回答
    中国有着悠久的工匠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秉持“工匠精神”的人物事迹。这种精神体现在对技艺的极致追求、对品质的严苛把控、对传承的坚守以及对创新的不懈探索。以下我将为你详细讲述几个代表性的人物事迹:一、古代篇:为技艺而生的巨匠们 鲁班——中国古代木工技艺的集大成者 鲁班,姓公输,名.............
  • 回答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拥有无数令人惊叹的成就和独特性。除了广为人知的一些“之最”,还有许多鲜为人知但同样令人震撼的“世界之最”。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一些中国鲜为人知的世界之最:1. 世界上最长的地下长城——秦长城遗址(部分地下部分)我们都知道万里长城,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
  • 回答
    在中国,地名俗气与否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文化背景、审美偏好以及对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一些地名可能在当地居民看来是亲切、有意义的,但在外人看来则可能显得不够雅致,甚至有些“俗气”。以下我将列举一些在中国可能被认为“俗气”的地名,并尽量详细地解释原因,同时也会提及这些地名背后可能存在的历史.............
  • 回答
    中国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孕育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宏伟古建筑,它们不仅是精湛工艺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哲学和文化的载体。以下我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现存的、堪称“宏伟至极”的中国古代建筑,并尽可能详述其特点和意义:1. 长城 (The Great Wall) 宏伟至极之处: 长城是中国古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