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来了,说到VR我就精神了,作为一个前从业者,我觉得有必要好好跟大家说说为什么现在大家都不看好VR?
VR上一个风口时间段是2015年-2017年,之后风口冷却大家发现VR其实也没想象的那么美好。为什么会这样呢?当然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先说说生态这块吧,说句实在话,VR作为一个硬件消费品,本身还是相当吃内容的。举个例子,WP系统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巨头微软,按理来说应该是和苹果安卓三分天下的。但是入场太晚了,压根没什么生态,这样导致WP系统陷入一个死循环。
因为用户太少,所以内容生态不愿意适配WP系统,而又因为没什么内容,用户又不愿意用WP系统。
VR行业目前也是这样,虽然说现在V社,FACEBOOK,HTC巨头介入了。但是内容生态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不够:我说的这个不够,一方面是量不够,另外一方面也是质不够。
虽然说2020年有V社亲自上马的半衰期获得了无数好评。但是真的把半衰期去掉之后,2020年其实压根没什么其他优质内容。
仅仅以游戏来说,虽然大厂都做过VR相关的,比如说《上古卷轴VR》,也获得了破百万销量的好成绩,但是其他的内容就不咋地了。
像育碧曾经就在PSVR上首发过游戏,虽然后续反响不好,但是也表示过刺客信条系列会登陆VR。不过仅仅是这样也还不够,想要新建一个生态,需要源源不绝的有好内容。
回看整个2020年的VR内容行业,有出圈内容,但是整体内容不过关,导致用户买的设备也开始吃灰。
其实去年半衰期的新作带来了一波热销,甚至在周销量榜上获得了第一的成绩。但是整体来说VR设备处于一个层次不齐的门槛过高的阶段。
体验好的VR设备大几千甚至上万,操作使用门槛也高,注意,这个仅仅是VR的设备。想要玩转VR,你还需要一台高性能的PC,V社给的意见是1070,不过现在来看,可能2080都要往上了。
两者加在一起,V社的硬件套装基本上算上邮费什么的,一千刀就过去了。另外一方面,还需要一台高性能配置的PC,按照现在的价格来看,一万元可能又过去了。
另外在使用上,你必须要有一个最低2M*2M的四平方空间,用来使用VR。
门槛极高。
当然,低门槛的VR也有,谷歌的Cardboard,淘宝十元一个,套上就是VR了。
而其他的VR设备,千元级的大部分都处于一个很纠结的阶段,价格低的一般体验都很差劲,晕眩感,清晰度,追踪定位,操作体验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问题。
我们以前在游戏配件的时候,那一批VR设备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只不过勉强选个凑合能用的。
按照我们当初的判断,VR设备想要获得?设备极致体验,4K+60HZ,可能还需要好几年来打磨,不然一款在PC上看到画面优秀的内容,在VR上会显得相当模糊且粗糙,用心建模的画面都显得相当差劲。不过这个价格的设备必然不好落地,因为太贵了,门槛极高难以上手。
三:VR风口的冷却及过高的期望
怎么说呢?当年我们一脑热做VR,就是感觉行业成熟了。当时热钱涌入不断,大家可以搜搜当时的融资新闻,从Oculus被Facebook 十亿美元收购,V社宣布进入VR准备阶段,HTC决定ALL IN VR,索尼的PS VR已经预热。
当时我们都觉得VR时代已经来了,不过等我们上手后发现,后面发现别说和当时代的游戏机比较,整体上简直是落后一个时代。
越来越多的人试完后,都是长久不语,再聊一下内容的分发机制,价格,设备的价格,搭载VR设备的主机。。。风口就这么在我们眼中远离了。
这还不止,随着各种VR线下体验点,各种参差不齐的VR设备登场,越来越多的人用过VR之后,愈发的觉得VR设备就这样。
尤其是很多人对于VR的期待是这样的:
网文小说里的全息VR脑后插管
或者是这样的,《刀剑神域》里宏大的游戏世界,
再差一点也要这样,《头号玩家》这种
结果大家看到的是这种。
这巨大的差异直接让消费者怒转黑。。。
哪怕这几年VR进步的非常大,他们还是觉得,不能脑后插管的VR=废物。
这就。。。很难说了,刻板印象一旦生成,很难改变。
四、现在VR行业到底发展成什么样了?
其实VR这两年又好起来了,各种内容行业的融资,硬件大卖,内容大卖的消息层出不穷,比如上面提到的半衰期,比如V社的VR设备,以及Oculus的quest 2
为什么quest2能够大卖并且年销量破百万?
首先第一,当然就是价格,quest2的价格在299美元和399美元,相比较动不动就配件拉满的专业VR设备,简直不要太便宜,价格仅为三分之一或者更少。
其次,这个是VR一体机,不需要标配价格高昂的游戏机OR性能型主机,相当轻松,门槛低。
接着就是Oculus经营了这么久的内容商城,内容储备的相当全面且扎实,积蓄长久自然就到了爆发期。
关于quest2的内容是怎样建设的呢?我给各位看几个数据。
国内的VR游戏团队,南京穴居人工作室,《Contractors》是他们的作品,19年的时候,他们获得了Oculus的投资。
在19年OC5大会的时候,Oculus的联合创始人米歇尔表示,FACEBOOK目前已经在VR内容上提供了超过五亿美金的投资额,《Chronos》、《Edge of Nowhere》、《Robo Recall》、《SUPERHOT VR》和《The Unspoken》等VR大作都是Oculus投资孕育的大作。
而这些投资都会充实Oculus的内容生态,为他们的VR设备提供充足的吸引力。说实在点,没有内容,谁会去买设备呢?
quest2的爆发,一方面得益于Oculus内容生态的建设完成,对于玩家来说有足够多的游戏去玩,设备买来不用吃灰,甚至还能获得优秀的游戏体验,当然会觉得贼赞且值得推荐。
另外一方面,quest2的爆发也证明了对于之前VR设备的高门槛来说,低价且高端一体机VR的路是可行的,尤其是在极大的降低了入手门槛,有够多的VR内容后,一体机的路就是一条稳妥的路。
那么国内的VR发展的怎么样呢?说到国内的VR设备,就离不开Pico,Pico在我们从业的时候,就已经处于一个相当扎实的状态,没有放大炮,没有吹牛逼,而是扎实的做自己的内容生态和硬件研发。
去年的时候,NEO2也是一台相当不错的VR一体机设备,甚至做到了4K的高清屏幕,能够获得相当清晰的游戏画面。
最近我和我朋友翻VR消息的时候,发现Pico的新设备NEO 3的消息出来了。
升级了更精准的定位追踪
比如升级了高通骁龙XR2的芯片。
比如为了更好的引进游戏和应用内容,
在不断地做VR内容储备。
其实从一个前从业者的角度来说,Pico属于踏踏实实的做好硬件和自己的生态,这对于经历过众多“凭空吹水”VR厂商的老人来说,属实难得。
我们曾经做的VR内容,也是准备联合HTC 上VIVE的生态上。这点就不得不提HTC了,我们做VR的时候,通过HTC的X计划,差不多认识了四五十家做VR内容的团队,虽然大部分都没有活下来。
X计划大概是这样的,投资做VR内容的团队,战略性的投几百万到千万不等,其中HTC不会要求全额控股,但是会在股份比例控制在20%—30%之间。这个比例,既能够保持对内容生态的掌控性,也不会过分的苛刻于内容团队。
其中内容方面包罗万象,有做教育的,有做课本的,有做游戏的,有做旅游的,还有做医学的。总而言之,路子都很广,内容面覆盖的相当全面。
从这个步骤上,各位也能看得出来,大厂的内容生态是怎么建设的。
当初我们是做内容的团队,我们是这么判定一个VR硬件企业好不好。
没有自己的空间定位就相当于一个手机没有自己的系统,能用是能用,但是用起来很差劲。尤其是没有空间定位的VR设备,就注定了只能玩一些LOW到不能再LOW的游戏。什么3A,什么沉浸感都与你无关。
因为我们是自己做VR内容的,所以对于内容生态格外敏感,尤其是我们几乎都是VR重度玩家,会对这方面更加敏感。
我买一个VR设备是用来干嘛的?玩游戏,体验虚拟生活。
一家平台硬件再好,一旦陷入了内容圈缺乏,你觉得你买了这家的VR设备干嘛?用来吃灰?尤其是,我们判断,随着VR的发展,必然会形成相关的内容壁垒。就像Xbox和PS,SWITCH一样。
你想玩荒野之息?只能在SWITCH玩。
你想玩战神,血源,神秘海域?只能在PS平台上玩。
以后VR也是这样,你想要玩游戏,VR硬件不支持,只能空口叹息。
所以结合这两点来看,你会发现,PICO属于比较踏实,且善于学习的。
Quest2成功后,就证明了低价高端一体机VR是可行的,所以Pico NEO3就是照着这种低价高配置的模板去做的。
Oculus的VR内容生态有足够多的吸引力,那么Pico则是老老实实的去建设自己的内容生态,对内采用扶持、投资、比赛,对外则是引进新鲜的大作,增加自己的内容库。
当然对于不少人来说,Pico这不是摸着quest2过河吗?在我看来,做产品和公司本质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既然有一家产品证明了一个成功的方法论,那么为什么不去学习,反而想着头硬去闯其他的路子呢?
要知道,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嘴炮,而是产品好不好,Pico neo 3就是国内照着路子走出来的产品,对于这样的产品,我们要注意的是它的产品到底优秀不优秀,内容充实不充实,而不是企业的路子对不对。
VR行业在前几年寒冬死过一波后,现在还远没有到春天来到的时候,有的时候活下去做出好产品,比头硬找死重要的多。
肥宅们操作着但丁玩酷耍帅上下翻飞,可不意味着他希望玩游戏时自己也得做出那样的动作。
另外,一个大部分人玩一会就会产生生理性不适的东西,会被大量看好才是怪事。
至于优质内容产量少,说白了还是真实市场需求没那么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