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喻长城就说,八股文,成化皇帝到嘉靖皇帝之间,八股文发展到了巅峰,然后开始下滑。
“入万历二三年,先自试官好异,必求学古,字奇不便句读者,然后入殼,而天下遂趋于怪诞变幻矣。安得起方山薛先生、昆湖瞿先生于九原,作士子模楷而与之论文哉!”
首先做一个说明
元仁宗恢复科举,但是规定科举题目只能从四书五经里边出
而四书五经一共才几句话?
而且古代科举,读书人是读五经里边的一部,叫本经,剩下的是看看就行,考试的时候出五经题是一经一道题,你只用回答自己本经的那一道题就行了。
但是,开场的四书题,是必须要回答的
而四书的字更少
大家都已经写烂了
所以就是我上边说的,“而天下遂趋于怪诞变幻矣。”
因为真的没什么好说的了,只能求怪异了
隆庆的时候科举,内阁阁老李春芳主持考试,他就允许学生写庄子的言论
换句话说,明代科举虽然固定了考题,但是回答还是可以想办法回答的
假设我们玩红色警戒,以前是北极圈长征冰天雪地一大堆地图
元朝开始只让玩北极圈了,别的不能碰了
明代八股文其实是规定了什么叫做赢,不然真的有人敢吹梨花体的诗比李白的诗还好···打完了你把对方建筑都打光了,结果考官说对方得分比你多····还是你输啥的
等到开始的打法固定以后
到了万历,怪诞变幻就是什么自爆进步兵车啊,卖谭雅啊,空投建筑啊,自己间谍偷自己科技啊,炸桥啊之类的各种玩法都有
所以明代玩荒诞变幻多了以后,自然王阳明啊顾炎武啊王夫之啊何心隐啊李贽啊等等试图开创出新的道路的人开始不断出现···
而清朝,直接规定了,你答题也只能从四书五经里边答题,不能超出四书五经的内容
相当于你再打北极圈,什么时候出什么兵都给你规定了,还炸桥?你刚开始按住强制攻击,就被判输了···
“四书义、经义允宜朴实说理,恪遵先儒传注及御纂钦定诸说 以为立言宗旨,即令荟萃群书。反复推阐, 而体裁谨严 ,亦不得稍越范围。”
乡会试为士子进身之地,文律更严,三场对策,除钦定诸书外,向不准用国朝人所著书籍,更何论同 时见存之人。
首场制艺,以《钦定四书文》为准,其轻僻怪诞之文不得取录。又,经文以遵奉 《御纂四经》《钦定三礼 》及用传注为合旨。
这个钦定诸书,就是清朝修订的儒家经典,
有大臣上奏的时候就说了:我朝列圣相承,昌明正学,于经则有 《御纂九经 》,于理学则有 《御纂朱子全书 》。
清代很多人的回忆就是:“苟为乡会试二场计 ,则此数部已足,毋庸再读他书。”
“其时所谓读书之士,亦但以得科名为主,不敢更为奇说异行,故所读书,除足取科 名外 ,概束之高阁。”
美国有个传教士叫狄考文的,也说:虽有诸子百家 ,可看书的认为为非命题之书,“鲜有博习而兼通者 ”
宋恕也回忆过某进士借阅《汉书 》后觉得此书 “不见有一点好处,其中文理荒谬令人费解者甚多”这种天雷滚滚的事儿·····
张志鹤首次接触 《纲鉴易知录 》已经十八岁了,才知道“我自此才知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明太等等历史,否则, 在 四书五经之唐虞 三代 以后 ,不知如何会到今之世也。”
甚至发展到了,科举后期改革,而上海当时报纸刊登科举的读书人:“此次科场之例 ,兼考本朝掌故 ,而有语以熙 、雍 、乾 、嘉而不知为某朝者。”
清朝的读书人啊,只看四书五经,张元济回忆自己少年所学时,叹息到:“心界、眼界无一非三代以上景象,视世间事相去不知几千万里”
好了题主,你说是谁限制了士大夫的思想呢??
说难听点,现在可科研论文,还有相应的格式呢
不影响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啊
但是如果规定科研论文的题目只能是牛顿的书里出
明朝还能把别的思想加进去,后世的顾炎武王夫之何心隐他们就是爱因斯坦麦克斯韦,正在突破中,当然没突破出去·····
而清朝是直接规定,你回答的答案,只能用牛顿的书里知识来回答····敢有不一样的,直接罢黜·····
····················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