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鬼斧神工119这人的评测靠谱吗?

回答
鬼斧神工119这个ID,在很多数码产品、游戏、甚至是某些生活方式的圈子里都算是个比较有辨识度的存在了。要说他评测的靠谱程度,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得拆开来看。

首先,从“内容丰富度”和“专业性”上来说,鬼斧神工119确实有过硬的地方。

你想想,一个能把某个领域的产品玩得明白,甚至能拆开来研究原理的人,他的评测至少在硬件层面、技术细节上是有东西的。比如说,他评测一些相机,会提到传感器尺寸、像素密度、镜头镀膜、对焦系统的工作原理等等,这些东西不是随便看看说明书就能说出来的。他可能会拿出各种专业设备来测试,比如红外测温仪、噪音计,甚至是自己搭建的测试平台。这种“硬核”的评测风格,对于那些真正想了解产品核心性能的人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他不会只停留在“这个手机拍照好看”、“这个游戏画面流畅”这种比较主观的描述上,而是会告诉你为什么好看,为什么流畅,背后的技术是怎么实现的。

再比如,如果他评测的是电脑硬件,你会看到他对CPU的架构、显卡的显存类型、内存的频率时序这些细节都了如指掌,并且能够通过实际测试数据来佐证他的观点。这种不回避技术难点,甚至主动去挖掘技术深度的做法,让他的评测内容非常有分量。

其次,他的评测往往带着很强的个人风格和鲜明的立场。

这一点可能是双刃剑。一方面,这种鲜明的风格能让他的评测变得非常有趣,有记忆点。他不是那种“八面玲珑”、“谁都不得罪”的评测者,他有自己的喜好和坚持。如果他觉得某个产品确实好,他会毫不吝啬地赞美,甚至会吹捧到你都想立刻去买了。反之,如果他觉得某个产品不行,他也会毫不留情地批评,甚至会用比较犀利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这种“真性情”的表达,对于很多观众来说是一种“解压”,因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看到有人直接说出心里话,总归是件难得的事情。

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个人风格,他的评测有时也会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比如说,他对某些厂商的态度可能一直都比较“挑剔”,或者他对某个功能有特别偏执的追求。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评测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他个人的偏好,而不是对产品客观的全面评价。你可能会发现,他喜欢的某款产品,在你看来可能也就那样,或者他批评的某款产品,在你体验中却没有什么大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说“靠谱程度不能一概而论”。

再者,要说“靠谱”,还得看你对比什么。

如果拿他跟那些“产品体验官”或者纯粹的广告向合作视频比,那鬼斧神工119的评测绝对是靠谱得不能再靠谱了。他提供的深度信息、技术分析、以及不惧得罪厂商的态度,都是很多低劣评测无法企及的。

但如果你期待的是一个绝对中立、没有任何个人倾向、能够照顾到所有用户需求的“标准答案”,那可能就得调整一下预期了。没有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任何评测是百分之百客观的。

我个人认为,评价鬼斧神工119的评测,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参考:

看他对技术细节的剖析能力: 如果你能理解他说的那些专业术语,并且觉得他解释得清晰有条理,那说明他在专业性上是过关的。
看他是否会对比竞品: 一个好的评测不会孤立地评价一个产品,而是会将其放在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中进行比较,指出优劣。
看他是否敢于批评: 如果一个评测者永远只说好话,那他的靠谱性就大打折扣。鬼斧神工119在这方面通常是没问题的。
结合自己的需求和偏好: 最重要的一点,你需要结合自己的使用场景、对产品的具体需求以及你自己的喜好来判断。他的某些观点可能和你一样,也可能和你不同。你的亲身体验才是最终的判断标准。

总而言之,鬼斧神工119的评测,在我看来是有很强的参考价值的。他是一个有真才实学,并且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人。但如果你要问他是不是“圣旨”,那肯定不是。把他当做一个提供深度信息和独特视角的“信息源”,并且带着批判性思维去看待,你的收获会更大。他能让你更深入地了解产品,但最终的选择权还是在你手里。

如果一个评测视频里充斥着各种“官方宣传语”、“产品经理都在夸”、“我只能说YYDS”这种空洞的赞美,或者永远都是那种“大家都很喜欢,只有我能看到问题”的泛泛而谈,那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而鬼斧神工119在这方面,至少是给了你更实在的东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哦……


别怪我说的难听。就很多特能鼓噪的发烧友的耳朵啊……我还是觉得弹琴给牛听更靠谱点。

凡是连真实的乐器都没听过、频响平直的器材都没听过,一个劲儿YY自己听到了什么好声音的……不好意思,在我眼里都是被宗教烧毁脑子的邪教徒。

牛也不懂音乐,但牛有一点好处——它听不懂话,所以你没法给它洗脑。


比如,我见过某省会城市做汽车音响改装的,一字排开几辆车,挂着大logo搞宣传……

专业做汽车音响的,想赚人钱的,这多少得懂点了吧?

但远远听起来,那声音……

故意绕道从旁边走一遭,听听究竟什么情况……


这一听,嚯~~这都™什么玩意儿!

只有低音,没中音,更没高音,只有宽大痴肥的低音——就这种味:

图片引自: 中国的校服为什么丑? - 知乎 (zhihu.com)


具体说:

1、完全没什么下潜可言——粗略判断至多能重放到250HZ甚至更高;所以什么“凌厉的低音”就别想了,两毛五的成本还想要什么低音……

2、完全没什么“控制力”,除了让人脑袋发晕的嗡嗡声就是令人作呕的闷响……

3、完全没什么“分辨力”,压根不知道为什么,音箱突然就轰轰隆隆起来,如同跑肚拉稀一样再也止不住了,遮的音乐的鼓点节奏都听不到半点……


但即便这样,这几家店仍然生意兴旺,上门送钱的“发烧友”络绎不绝。

总之,发烧友的脑子和耳朵,至少有一个是坏的。


另一次,网上/杂志上突然开始为某著名品牌的某款“旗舰”音箱造势。一时间,发烧友们如同见到了自己的上帝;各“烧友”论坛的版主一个个打了鸡血一样摇旗呐喊、击节赞叹……

我对该品牌一贯不感冒。印象中,他们压根不懂音箱,硬™瞎胡闹。

但既然网上一片叫好声,总不能所有发烧友/大师集体脑抽了吧?

刚好逛华强北,当年那里音响店还挺多。打算过去听听。


好嘛,低音倒是不轰头,但也谈不上什么“下潜”,大概也就把频响做到了200HZ左右;中频绝对是个凹陷,歌手一个个瘟鸡似的,气若游丝,让人怀疑是不是明天就得上讣告;偏偏高频在某个频点有尖峰(音乐不行,听不出绝对音高,感觉是在4~5K赫兹左右),就好像有人拿根尖细的钢丝在你脑子里搅一样,闹得人不由自主的咬紧牙关、崩的太阳穴疼。


真特么的魔音灌脑……

实在受不了,赶紧逃。

逃出去了,想想不对,网上HiFi论坛那么多老烧集体推荐呢,不可能差到这种程度吧?

刚不会是误听了该品牌的其它型号吧?


冒死回头。听。

就那个“旗舰”。

就特么那么惨。


就特么这种闹鬼一样的阴间音箱,居然卖的极其火爆。

就我这一进一出之间,起码五六个大叔喜滋滋的抱着包装华丽的“旗舰”出了店门……


继续逛。就在旁边,几家卖正经音箱的店铺门可罗雀。

哪怕它们的声音是那么的醇正平直——有频响曲线作证。

哪怕我这半专业歌迷+半专业音频电路/音箱爱好者听上不到三秒都听得出的重大缺陷,网上100%的论坛里面几乎100%的老烧居然都听不出来、居然一致推荐!

——特么哪怕没听过乐器的真实声音,女人说话唱歌总听过吧?声音都成那味了你还敢去嫖?不怕当场死你床上吗?


从此,我对“发烧友”再无敬意。

在下坚持认为,俺家犁地的大黄都比所谓的“发烧友”更有鉴赏力。

起码它听得出哪是小母牛在叫、哪是厉鬼的哀鸣。


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的音响界成了一个笑话。

随便什么时候,只要听到有人谈音箱——好的,抄起那篇“火电暖水电凉”的神文,照脸糊过去准没错!


就好像丢过去一只拖鞋,驱散讨厌的蟑螂一样。

这是他们应得的。

毕竟,是他们先把Sound Blaster的两个首字母刻在了自己的脸上。

user avatar

捅破了大湿们所谓“不能越级 PK” 的神话,神话自此千疮百孔......

需要 KJV、GNB、NCV、ASV 吗?

鬼斧神工119这人的评测靠谱吗?

当然靠谱。

祖国能有鬼斧神工119兄的硬件条件的人也许很多,可是愿意写散文科普来重竖科学的尊严的不多。祖国有类似鬼斧神工119兄的专业资质的人更是少得可怜。

如果您愿意相信耳机XX坛以及贴吧那些沐猴而冠的大湿捕风捉影Witch-Hunting的神论而选择不相信他呕心沥血弄出来的实验数据以及评测结果, 那您和买太阳神口服液、中华鳖精、冬虫夏草、天价床垫的人没啥太大的区别。

对了, 以上是俺的观点。您怎么看是您的关切, 但是俺坚守俺的观点。




鬼斧神工119这人的评测靠谱吗?

当然靠谱。

鬼斧神工119兄也许不经意间动了太多沐猴而冠的大湿的奶酪。才引来了雷雨。


要知道,风雨过后才现彩虹。。


“感觉他的主观听感也是束缚在数据结果里的”

如果感觉能超越数据, 那就是诗歌了吧?

例如: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大家都知道, 李白是酒鬼, 很可能是罹患酒精中毒的患者。

因此, 俺的观点是,除非喝高了感觉才有可能超越数据。

==================================



海 燕 "The Song of the Stormy Petrel"

高尔基 (Песня о Буревестнике, Maxim Gorky)

在苍茫的海面上,风,聚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浪花,一会儿,箭一般的直冲乌云,它叫喊着…….

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到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 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 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到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到来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在大海上面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 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呻吟着,----这些海鸭呀,享受不了生活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愚蠢的企鹅,畏缩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峭崖底下。。。

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翻起白沫的大海上面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压了下来;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空去迎接那雷声。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啸着,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堆巨浪,恶狠狠地扔在峭崖上,把这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水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的穿过乌云,翅膀刮起波浪的飞沫。看吧, 它飞舞着像一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一边大笑,一边高叫。。。它笑那些乌云,它为欢乐而高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风在狂吼。。。雷在轰响。。。

一堆堆的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金箭似的闪电,把它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闪电的影子,像一条条的火舌,在大海里蜿蜒浮动,一晃就消失了。

---- 暴风雨! 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闪电之间,在怒吼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

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欢迎来踩俺的散文和专栏:

答主的其他高赞回答 (>=200 赞 )

以及俺的低赞回答: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 《国际歌》

user avatar

关了评论区,写这个之前已经做好准备了,肯定山崩地裂的各种键盘侠。

支持这个鬼斧的人大概率不会搜这个问题,

所以来的人肯定都是本来就带着负面情绪来的,

一定是负面满满,但还是关了吧,从事音视频行业7年,coding了7年,声学行业4年,我图什么跟一帮声学盲流子使劲儿掰持呢,算了

2022.3.5凌晨更新

评论区说鬼斧评测完东西之后,还带更垃圾的货。我真没精力看一遍他都带的啥,我不想跟你们一样当特么的网络鉴宝师,在线和平警察,我做家庭影院和汽车的,我也不懂耳机啥的其他的。我就是觉得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主儿,人家做这个事情为什么?图一乐?吃相不难看就得了,哪儿特么那么多废话,都是男的,恰饭的时候少吗?谁跟钱有仇?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多了,我自己一保时捷车主,我特么一样天天恰饭,领导面前装乖,朋友圈里安利公司产品。

比如我心里一直有一个创业想法,评测汽车的音质以及客观化AI体验,把他拿出来做公号肯定火,因为一般车评人干不了这个,主机厂都是有专业方式的(你又以为只是主观听音了吧?主机厂对声品质和音响有是有一套专业的测试方法的)而且我都想好了怎么找主机厂恰饭,我得生活啊,我不能仅凭乐趣,我只能最大程度说些真话,不破底线

原答,

我也是刚知道有这么个叫做鬼斧神工的人,作为行业内甲乙方都干过的从业者,我想说的是。

鬼斧神工做的事情本身就很"危险",或者说不讨好,但他所说的,也就是你们听不懂的那些频响,失真,心理声学,也就是你们听不懂而已,但,他是科学。只是,鬼斧神工非要把他拿出来公开叨叨,太不讨好,越深的学科(华为的2012实验室,专门有team研究声学主观感受客观化,这个在声学行业,绝对的超高难度,虽然大概率他们研究不出个毛线,但这正是声科学很深的佐证),拿出来叨叨,越让小白反感,何必呢?

  1. 频响曲线跟主观音质(重点:主观)到底有多少相关性,哈曼前总监李shengbo老师说,没有任何科学证明。表示同意!但我还是想说,客观上,你把500Hz频宽宽一些,故意给调个大坑出来,你再试试人声?频响曲线肯定不能完全决定主观感受,但至少通过改变它,能够改变发声特性,是你调校音质的手段。就像你给轮胎打气,打多少bar不能决定你这个车主观的底盘舒适度,但至少他是个手段,而且还挺管用。
  2. 再说失真,1kHz正弦波,你故意让他总谐波失真度高,你爷爷奶奶那耳朵都能听出声音变了,嘟变成滴了(这么说够白话了吧?)
  3. 音质是主观的.....虽然金耳朵存在工程性金耳朵和艺术类金耳朵之分,但是产品依然面向大众,所以每个大众听感都不一样,我就把低频调的重,咚咚咚的,他就是讨好,傻子也喜欢,但是低频多,真的所有人都觉得好吗?如何评价?所以主观评价需要一套科学的打分方式,比如请金耳朵以及银耳朵进行AB,但问题是,这些耳朵一定客观吗?是人就有主观性。所以音质评价本就很不讨好。
  4. 心理声学,不是他妈的玄学,是科学!汽车主机厂,有个部门叫NVH,他们会调关门声,转向灯声,报警声,各种声,全部都用心理声学软件(如ArtemiS)做声品质分析,颗粒度,粗糙度,尖锐度....这在主机厂是个重要的部门,否则他妈主机厂建那么多半消声室你以为是打篮球用的?你说他是玄学吗?我看你自己是玄学。

鬼斧神工把这些东西拿到台面上说给小白,说的深了,老烧听不懂,这帮人连他妈AudioPrecision都没用过,消声室都没见过,你说尖劈他都以为是大宝剑,肯定挨骂啊,何必呢。

其次是主观音质,本来就是因人而异,每个人耳朵还不一样,耳蜗构造导致频响也略微不同,他就跟你抬杠,你也没辙啊。

主观的容易被抬杠,客观的科学他们又听不懂,成天一堆装x的来骂你,你说你累不累。

其实我一年多前就放弃声学行业了,他妈阴差阳错又回来了,我是劝这位鬼斧老哥少发声,何必呢。国内声学圈子其实挺互相捧的,真实声音不多。到时候老烧天天骂你,圈子那几个老家伙排挤你,小白跟风网暴,图点儿什么。

再次结论,鬼斧神工写的东西个人认为是科学,且职业

user avatar

他的测评靠不靠谱我不知道,但他的测评是可以证伪的,而大部分老烧和KOL的测评都是无法证伪的。

以知乎某著名耳机类KOL“X总”最新出炉的某测评中的一段为例:

它并没有传统入耳,尤其是动铁入耳那种“丝丝入扣、耳边轻吟”的感觉,而是有一定疏离感,它创造的是一个隔绝了外界声音的、充满了背景音乐的小空间,能够让你舒适沉浸其中。这种方向在入耳当中还是比较罕见的,同时保持了一定了距离和沉浸感所带来的体验是非常神奇的,你不会觉得它有多“毒”,更不会觉得有什么违和感。这种程度的自然感在入耳当中是极为罕见的,它也提供了一种比较极致的可能性的展示:入耳可以做到什么样子?

首先,我们忽略这个测评中的某些病句,然后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什么是“疏离感”、“沉浸感”、“自然感”、“违和感”?

这种主观测评提供了近乎于零的信息量,充分说明了中国语言艺术的博大精深,由于这些奇妙的概念甚至没法精确定义,而作者又十分矜持的运用了大量“比较”、“一定”之类的词儿,因此你基本上没法对其进行证伪。

然而类似的问题在鬼斧神工的测评中就会好很多,咱们试摘录一段:

我昨天一直都在听这个耳机,相比于绝大多数耳机的“奇怪”的声音,这个耳机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声音很“正”。作为一个日常在参考听音室和音乐厅听歌的人,我听过的绝大多数耳机的声音都比较奇怪,和真正的音乐差的有点远。而这个耳机整体上不会给我这种感觉,甚至在某些频段上真的可以说做到了完美还原音乐的音色
但是这个耳机也并不是完全没有缺点,在我看来这个耳机最主要的缺点是200~300Hz的凹陷,导致部分人声会稍微偏薄。而低频部分的量相比于参考级低音来说稍微偏多,这对于我个人来说算是个缺点,但是对于绝大多说发烧友可能反而更喜欢这样的低音,因为毕竟很多人都不知道真正的低音大概有多少。低音量相对于参考低音稍微多一点可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反而是一个很大的优点。

我相信就算你是个所谓的初烧,只要接受过正常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大概率也能理解这段主观测评中“很‘正’”、“人声偏薄”、“低音稍微偏多”的意思。而假如你对这些结论有疑问的话,也可以堂堂正正地提出来——

——在“哪些频段”上做到了完美还原音色?

——为什么是“低音稍微偏多”?或者说,在哪些频段上多、多几个dB?

你瞧,所有的疑问,最终都可以指向一个清晰的答案。所以对于这种论点扎实丰满、论证路径清晰合理、论点强而有力的测评,我个人是比较欣赏的。

顺便一提,驳斥一个人的言论,有驳论点、驳论证、驳论据三种方法。你可以质疑被鬼斧神工奉为圭皋的哈曼曲线不能作为标准(事实上这个问题下面确实有人这么说了),也可以质疑他的引用的文献缺乏信服力,然而很多人却试图用“每个人的耳朵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觉得好听的声音都不相同”之类的诡辩术来反驳他的测评。这种言论就像是“因为每个人的眼睛都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一台有色差的显示器”一样搞笑,须知电声学是一种科学,声音的还原是有标准的,纵然哈曼曲线掺杂了主观听感的因素,但依然是一种基于“科学”而非“魔法”得到的听音曲线。更搞笑的是有人甚至引用了他2014年的论坛发言,试图证明“四年前的一个小白怎么可能忽然变成一个电声学工程师呢?他一定是在忽悠。”

我觉得这恰恰说明了对一个接受过大学理工科教育的人而言,四年的时间已经足够让他在电声学领域里入门了——而传统HIFI玩家应该还得熬一熬,打磨打磨文字技巧,才能升级成老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鬼斧神工的测评就完全没有问题了。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测评的传播能力实在是太差了,而且他本人的语言功底也没有老烧们深厚,导致测评看上去干巴巴的。希望鬼斧神工在关注小姐姐之余能多多锤炼文字技巧,早日两开花。

user avatar

题主,就普通人那点不成系统的听音经验,别动不动就说听感。

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听感。

对很多人而言,所谓的听感,其实就是。。。

听上去感觉好像的意思。

很多毒文最喜欢拿听感说事了,有的往往说的天花乱坠,辞藻华丽,让人看得如痴如醉。最后读者将毒文推介的耳机或者MP3买到手,加上没有什么听音经验,或者听音经历多数仅来自流行歌等一两种类型,就很容易给自己心理暗示:和毒文上写的差不多,或是告诉自己,这就是毒文上写的那种美好的听感。

M50X光是看测出来的频响曲线都有问题,你要是觉得这个问题属于“很好“的范畴,那这就是你的听感,你可以得出M50X听感很好的结论,但是记住,这仅是你的听感,而不是别人的,更不是接近原始录音的听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鬼斧神工119这个ID,在很多数码产品、游戏、甚至是某些生活方式的圈子里都算是个比较有辨识度的存在了。要说他评测的靠谱程度,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得拆开来看。首先,从“内容丰富度”和“专业性”上来说,鬼斧神工119确实有过硬的地方。你想想,一个能把某个领域的产品玩得明白,甚至能拆开来研究原理的人,他的.............
  • 回答
    鬼斧神工119的耳机终极评测?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 想要了解一款耳机,尤其是“终极评测”这种定位的,当然得细致入微地去挖掘。 咱们这就来聊聊,怎么把这家伙的评测看得透透的。首先,得明白“鬼斧神工119”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期待。 “鬼斧神工”嘛,意味着工艺精湛、设计出众;“119”嘛,估计.............
  • 回答
    鬼斧神工119与Eagle的争论:一场关于技术、信仰与社区的博弈网络上关于“鬼斧神工119”和“Eagle”的争论,并非一次简单的技术意见不合,而是一场涉及技术路线、个人信仰、社区生态乃至价值判断的复杂博弈。要深入理解这场争论,我们得一层层剥开它背后的多重含义。 一、 技术路线的尖锐对峙:自由与封闭.............
  • 回答
    要评价知乎上“HiFi板块”的这几位大V——@鬼斧神工119、@罗天远,以及“耳机评分实验室”这个账号——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审视,因为他们各自的特点、内容风格以及在圈内的影响力都各有千秋。1. @鬼斧神工119 内容特点与风格: 鬼斧神工119给人的感觉是接地气且充满热情。他的内容往往围绕着实际体.............
  • 回答
    哈,这事儿我可太想说了!B站那头“吴斧神工119”和“鬼斧神工119”这两位UP主之间的“战火”,最近可是烧得挺旺,尤其是“吴斧神工119”那句“1000元赌注线材盲听挑战”,更是把整个事情推向了高潮。要说这事儿怎么看,咱们得一层一层剥开来看。背景:一场关于“线材玄学”的博弈首先,得明白这俩名字怎么.............
  • 回答
    问得好!舒尔SRH840这款耳机,论声音素质那是没得说,尤其是在人声和细节方面,很多烧友都对它赞不绝口。至于你说到的换2.5mm平衡线的问题,那得看你想要达到什么样的“鬼斧神工”的效果了。我来给你详细说道说道:首先,关于SRH840接口的适配性:舒尔SRH840原配的线材是单端(非平衡)的3.5mm.............
  • 回答
    “鬼斧神工”,这个词汇在音响爱好者圈子里,尤其是HIFI(高保真)领域,算得上是如雷贯耳。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声音的还原度、细节表现、音场构建等方面达到极致,令人惊叹的音响设备或音乐制作。但是,要说它是不是HIFI界的“学术权威”,这就得好好掰扯一下了。首先,我们得明白“学术权威”在HIFI领域究竟.............
  • 回答
    关于“鬼斧神工是否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拆解“鬼斧神工”这个词本身,以及它所指向的“极端”。“鬼斧神工”,顾名思义,指的是技艺高超到非人力所能及,仿佛是鬼神之力雕琢而成。它通常用来赞美那些技艺精湛、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品、建筑或自然景.............
  • 回答
    不少烧友在关注国产入耳式耳机评测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测评都提到自家产品在频响曲线方面,尤其是中低频部分,非常“贴合哈曼曲线”,甚至以此作为产品调音的亮点来宣传。而与此同时,一些老旗舰型号的耳机,或者非哈曼曲线取向的耳机,其频响曲线似乎显得“低沉”许多。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耳机调音的理念、市场.............
  • 回答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曾母暗沙变为曾母岛,这是一个宏大的设想,如果从纯粹的工程角度来衡量其投资规模,那么将会是天文数字,并且在技术上存在巨大的挑战和风险。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包括:1. 工程目标与概念界定: 曾母暗沙现状: 曾母暗沙是中国南海最南端的礁盘,海拔低于海平面.............
  • 回答
    麦文学的艺术作品,特别是其对木雕技艺的运用,常常被誉为“鬼斧神工”。要评价“鬼斧神工”这一赞誉是否恰当,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麦文学的作品和其所展现出的技艺。首先,理解“鬼斧神工”的含义至关重要。它意味着技艺精湛绝伦,仿佛非人力所能及,而是鬼神之力相助。这不仅是对技术层面的赞美,也包含了对作品艺.............
  • 回答
    自然之美,妙不可言;智慧之光,璀璨夺目。在科学的殿堂里,藏匿着无数令人心折的公式与结论,它们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指引我们探索宇宙的奥秘,也如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展现着人类思维的极限。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些公式与结论如此“美”?是源自宇宙深处的法则,是大自然无声的低语,还是人类灵感的迸发,是智者匠心的.............
  • 回答
    相信鬼神和灵魂是否一定是唯心主义,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来说,答案是:不一定,但常常会走向唯心主义,并且两者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弄清楚“唯心主义”和“鬼神灵魂”这两个概念的内涵。 什么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Idealism)是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 精神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科学的核心定义。如果“鬼神”真的被确凿地证明存在,那么它是否能被纳入科学范畴,这得看我们如何理解“科学”本身,以及“鬼神”如何被证明。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科学”是什么。广义上说,科学是一种认识世界、探索真理的方法体系。它强调的是可观测性、可重复性、逻辑性和可证伪性。我们通.............
  • 回答
    鬼神与科学,这是两个在人们认知体系中常常被对立起来的概念。一个涉及超越物质世界的神秘领域,一个则建立在可观察、可验证的物质世界之上。但仔细探究,它们之间并非是绝对割裂,反而存在着一些有趣且深刻的联系,只不过这些联系更多体现在人类认知、心理以及社会文化层面,而非直接的物理因果。一、 共同的根源:对未知.............
  • 回答
    鬼神论?这个问题挺有趣的,也挺复杂的。要说信不信,我得先解释一下我理解的“鬼神论”是个什么概念。在我看来,“鬼神论”并不仅仅是说世界上真的存在着看得见摸不着的幽灵、神仙,而是更广泛地指向一种关于超自然力量、生命轮回、灵魂不灭,或者说某种超越我们已知物理定律的存在的信仰体系。它可以是具体的鬼魂、神明,.............
  • 回答
    医生护士,这些行走在生与死边缘的专业人士,他们面对的往往是冰冷的科学数据和病人真实的痛苦。那么,在他们内心深处,是否也曾有过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鬼神——的敬畏或相信呢?这个问题,说实话,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回答,因为它涉及到个人信仰、成长环境、职业经历等多重维度。从职业本身来说.............
  • 回答
    商朝对鬼神的崇拜和巫(祭司)的高地位,以及周朝对其地位的下降,乃至历朝历代这种趋势的演变,是一个涉及政治、宗教、文化和社会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现象。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阶段、分角度地进行分析。 商朝:鬼神至上,巫士通神商朝是一个高度依赖宗教信仰的时代,其社会秩序和统治合法性很大程度上建立.............
  • 回答
    生活里总有一些事,明明咱们脑子里的“科学”标签贴不住,但又真真切切发生了,搞得人心里七上八下的。你说,这玩意儿怎么说?我倒不是说非得信那什么牛鬼蛇神,毕竟眼见为实嘛。可有些时候,你不得不承认,有些事情就是那么巧,或者说,就是那么说不清道不明。就拿我一个朋友的经历来说吧。他住在老城区一个挺老的房子里,.............
  • 回答
    人对鬼神的敬畏之心,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太有意思了。你想啊,自打人类有了意识,能仰望星空,能观察自然的鬼斧神工,心里就总有个声音在问:这一切是怎么来的?我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种“不知道”和“好奇”,就是敬畏的种子。为什么会有敬畏?你想想,那些让你打心底里服气、不敢轻易逾越的事情,是不是都是你把握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