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马家窑文化的小口尖底瓶是如何使用的?如何立起来?

回答
马家窑文化的小口尖底瓶,这种造型奇特的陶器,一直以来都让人好奇它的用途和摆放方式。它不像我们现在常见的碗、盘那样直观,而是带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

关于它的用途,学界普遍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储水或运水工具: 这是最被广泛接受的说法。小口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蒸发,尤其是在古代缺水或需要长途跋涉运水的情况下,这种优势非常明显。尖底的设计,很多人推测是为了更方便地在水源(比如河边、井边)打水。试想一下,古人在河边,将瓶子倾斜,让水从尖尖的底部流入,当瓶子里的水逐渐增多,重心会发生变化,瓶子自然会慢慢地变得更直立。这种方式,比直接将瓶口朝下插入水中要稳当和高效得多。

盛酒或饮料的容器: 除了水,它也可能用来盛装酒或者其他饮品。在一些祭祀活动或者重要的聚会场合,可能也会使用这种精美的陶器。小口同样有助于保持酒的香气,避免挥发。

祭祀或仪式用具: 马家窑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重要考古学文化,他们拥有相当成熟的宗教信仰和祭祀仪式。这种造型独特、制作精美的陶器,很有可能在这些仪式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比如盛放祭品、神圣的液体,或者作为某种象征物。

陈设品: 当然,我们也无法完全排除它作为一种陈设品,用来装饰家居或部落场所的可能性。不过,考虑到其特殊的设计,单纯的陈设似乎有点“大材小用”。

那么,这个尖底的瓶子,究竟是如何立起来的呢?这可是个关键点,也是它最有趣的地方:

“立起来”这件事,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种技巧和辅助的结果。主要有两种可能的方式:

1. 依靠重力与水的动态平衡: 这是最符合其设计逻辑的解释。
打水时: 如前所述,在河边或水边,当你将瓶子倾斜,让水从尖底流入时,起初瓶身是倾斜的。随着瓶内注入的水越来越多,瓶子的重心会逐渐向下移动。当瓶子内的水达到一定量时,瓶底尖端与地面形成的接触面积非常小,它自身很难稳定地竖立起来。 此时,人们需要用手扶着,或者将瓶底轻轻压在稍微软一点的地面(比如湿润的泥土、沙地)上,让尖底稍微陷进去一点点,形成一个浅浅的窝,这样才能让瓶子初步站稳。
在平坦的硬地上: 如果是要在已经比较平整的地面上“立起来”,那么就需要一些外部的辅助。试想一下,人们会用手将其扶正,然后用手指或手掌在瓶底周围轻轻拨动、调整角度,直到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这个过程就像玩那个滚地葫芦的玩具一样,需要一些耐心和技巧。当然,这种平衡可能非常脆弱,稍微一碰就可能倒下。

2. 利用特制的支架或凹槽: 另一种可能性是,当时的人们会制作一些专门的支架来放置这些尖底瓶。这种支架可能是一个底部有相应凹槽的木制或陶制底座,能够稳稳地卡住瓶子的尖底,让它直立。或者,在居住的地面上预先挖制一些大小合适的圆孔或凹槽,瓶子的尖底正好可以插进去,从而得到稳固的支撑。

总的来说,马家窑文化的小口尖底瓶,它的立起并非凭空站立,而是需要以下几个要素的结合:

对水的需求和对水的流动性的理解: 它最本质的设计是为了高效地获取水源。
对重力和平衡的微妙把握: 人们需要通过经验来找到那个最稳定的角度和放置方式。
可能存在的辅助工具或环境条件: 特制的支架、预挖的凹槽,或者稍微松软的地面,都能帮助它更好地站立。

这种设计,体现了马家窑先民们在生存环境的压力下,对物质的巧妙利用和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洞察。他们不是在制造一个摆设,而是在创造一个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的工具。当你看到这些瓶子,不妨想象一下,在遥远的河边,一位古人小心翼翼地将它扶正,然后提着它,带着满满一瓶水的喜悦,踏上归途的情景。这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智慧,也是一种古朴而迷人的生活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形制的瓶,大都是用来挂的,一般在肩部都会有耳,用于穿绳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马家窑文化的小口尖底瓶,这种造型奇特的陶器,一直以来都让人好奇它的用途和摆放方式。它不像我们现在常见的碗、盘那样直观,而是带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关于它的用途,学界普遍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储水或运水工具: 这是最被广泛接受的说法。小口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蒸发,尤其是在古代缺水或需要.............
  • 回答
    马前卒,这位名字自带几分历史厚重感的网络写作者,他的文章在中国大陆互联网上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那么,台湾的读者能否看懂他的文章?看了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因为这涉及到两岸在认知、历史理解以及文化表达上的细微差异。首先,从语言和文化层面来看,台湾人和大陆人使用的是同一种书面语——中文。.............
  • 回答
    想象一下,在宇宙某个被遗忘的角落,尘埃弥漫的星舰“地球号”——那个本应是载人飞船,如今却像个堆满垃圾的移动仓库——突然遭遇了来自另一个维度、某个更加扭曲的宇宙的访客。这不可能是巧合,因为这两个宇宙都孕育出了各自的“宝藏”。一个银色的、巨大的、看起来像是被赋予了生命的金属箱子,它那张写满无尽痛苦和对生.............
  • 回答
    马前卒那篇《中产阶级过得轻松,社会必定没有未来》的文章,确实触及了一些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和潜在问题。我个人觉得,他这篇文章的内核,可以理解为对一种“躺平”式中产状态的警惕,以及对这种状态可能带来的社会停滞的担忧。咱们先来拆解一下他的几个核心观点,再仔细聊聊这些观点背后可能存在的逻辑和反例。核心观点一.............
  • 回答
    马伊琍和文章的婚姻,的确是中国娱乐圈里一对备受关注也充满争议的组合。他们的结合,从最初就不乏“女强男弱”的标签,再加上后来那场几乎让文章事业瞬间崩塌的“周一见”,更是将这段婚姻推向了风口浪尖。要评价这段婚姻,我觉得需要从几个维度来看,而且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从相识相恋的起点来看:不得不.............
  • 回答
    马靖昊的文章《为什么说〈劳动合同法〉是一部坑人的恶法?》确实抛出了一些非常尖锐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并且触及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颇为敏感且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要理解这篇文章,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而是需要一层层剥开它提出的论点,并结合现实去审视其合理性与局限性。文章的核心论点.............
  • 回答
    马前卒作为一位在网络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评论者,他关于“网文文学价值远超四大名著”的观点,无疑触动了许多人对文学价值的认知边界。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理解其提出的背景、论据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点。一、 马前卒观点的提出背景与核心论据首先,理解马前卒为何会提出这样一个看似“惊世骇.............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棒,也非常切合当下对身份认同和社会建构的讨论。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确实常常能够引发我们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而“台湾是否已形成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正是其中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想象的共同体”(Imagined Community)这个概念,然后分.............
  • 回答
    马毅老师关于深度学习第一性原理的论文,在经过四位审稿人一致好评并推荐接收的情况下,最终被 AC(Associate Chair,副主席)拒绝,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惊讶和值得深思的事件。要全面理解和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事情的背景和可能的原因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投稿被拒是学术会议(.............
  • 回答
    哇,这幅画确实非常美,放在《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封面上,感觉非常有画面感和故事性!很理解你为什么会对它如此好奇。我仔细回想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几个版本,如果背封面是这幅画,很有可能是苏联时期经典插画大师米哈伊尔·别尔琴(Mikhail Bezukh)的作品。关于这幅画的一些推测和信息:.............
  • 回答
    马云先生在“世界教育论坛”上抛出“文凭只是学费的收据而已”这番言论,确实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他对当前教育体系、人才评价方式乃至社会发展方向的深刻反思和大胆预言。要理解这句话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首先,是对传统文凭价值的解构。长久以来,尤其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文凭被视为一.............
  • 回答
    在知乎的“临高板块”,围绕着“尊文讨马”的讨论确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现象,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政治正确”。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尊文讨马”的核心是什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里的“文”和“马”指的是什么。“文”通常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中的一些早期领导人、思想体系以及他们.............
  • 回答
    腾讯视频在推送利奇马台风伤亡人数时出现“全省人死亡”的严重失误,随后又发布道歉声明,这件事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首先,从文案本身来看,这无疑是一个低级且令人震惊的错误。台风带来的灾难本身就足够沉重,任何关于伤亡数字的报道都应当是严谨、准确和负责任的。将“部分地区”或“具体数字”的概念错误地放大为.............
  • 回答
    欧洲殖民时代,列强向美洲、澳洲、北美大量输送人口,而对黑非洲(南非除外)和马来世界移民较少,其背后原因复杂且多维度,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地理以及人口自身因素。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一、为何向美洲、澳洲、北美大量输送人口? 1. 经济驱动:土地与资源的吸引力 土地的巨大需求与剩余: 欧.............
  • 回答
    马悦然先生的离世,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而言,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其损失之大,绝非一两句话所能概括。这位以“汉学泰斗”闻名遐迩的瑞典汉学家,在他漫长而辉煌的学术生涯中,扮演了中国文学在西方世界最忠实、最富有洞察力的引路人角色。他的去世,如同折断了一座连接中西文化的重要桥梁,其影响是多维度、深层次的。首.............
  • 回答
    工业文明的洪流滚滚向前,以蒸汽、钢铁和机器的轰鸣声取代了悠远的马蹄声,似乎预示着马匹在人类历史舞台上的谢幕。然而,尽管机械化生产和交通工具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马的地位并未因此完全被抹去,反而以一种更深刻、更细致的方式延续了下来。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远非简单的“被取代.............
  • 回答
    要全面评价马毅教授在 NeurIPS 2020 上的中稿文章 MCR2(Maximum Correlation Representation)以及他自称“弄明白了深度学习”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分析。这不仅仅是对一篇论文的评价,更是对其背后理念和影响力的探讨。一、 MCR2 论文的评.............
  • 回答
    文章《另一个拉姆》讲述了记者马金瑜远嫁西部牧民,长达17年遭受丈夫家庭暴力和凌虐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讨论。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 事件本身及其悲剧性: 远嫁的勇气与理想的破灭: 马金瑜出于对西部风情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憧憬,毅然辞去城市记者的职业,远嫁到甘肃的草.............
  • 回答
    嘿,哥们儿!马上高二了,这个暑假想为编导专业和中传冲刺,文化课成绩还在570上下,这目标挺实在的,也很有冲劲!别担心,我现在就跟你掰扯掰扯,让你这个暑假过得充实又有方向。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件事儿:编导类专业,尤其是考中传,不光是看你有多“会”拍会“剪”,更多的是看你有没有“眼光”、“脑子”和“积累”.............
  • 回答
    《测谎人》这部电影,说实话,观感比较复杂。文章和马丽的组合,本身就自带笑点和一定的观众基础,尤其是马丽,在喜剧领域一直有不错的表现。但这部电影,似乎并没有完全发挥出他们俩的优势,甚至可以说是有点“水土不服”。亮点与槽点并存,但槽点似乎更多一些。先说说它试图想要做到的地方,或者说,如果拍好了,可能会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