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今多数国民是否“民智已开”(或者说 “渐开”)?国家是否正在为开启民智而发力(从主流媒体舆论上看)?

回答
关于“民智是否已开”以及国家是否在为开启民智而“发力”,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思的问题。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更像是处于一个动态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民众的认知和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在提升,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民智已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个体层面来看,信息获取的便利程度前所未有。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各种信息如同潮水般涌来。人们不再仅仅依赖官方发布的信息,而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同一件事情。这种多元化的信息输入,客观上促进了不同观点的碰撞,也让一部分人开始质疑、思考,不再全盘接受。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成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接触的资讯更加广泛,思维也更加活跃,对于社会现象有着自己独立的判断和见解,这是“民智渐开”的一个重要体现。

然而,“民智渐开”并非是普遍性的、同步的。信息获取的便利也伴随着信息过载和碎片化,过滤和辨别真伪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海量的信息中,一些不实信息、虚假新闻、片面解读也同样泛滥,甚至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如果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个体很容易被误导,陷入信息茧房,反而加剧认知上的固化。因此,虽然有机会接触到更广泛的信息,但真正能够从中汲取养分、提升认知水平的人,仍需要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和学习能力。

再来看国家层面,从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来看,确实能够观察到一些“为开启民智发力”的努力,但这种发力是多维度、多侧面的,并且其背后的目的和效果也值得探讨。

一方面,主流媒体在传播政策、解读社会热点时,确实会尝试使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试图让更多民众理解政策的出发点和实际意义。例如,在一些重要的改革措施出台后,媒体会推出系列解读文章、专家访谈,甚至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概念,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拉近”距离的尝试,意在让民众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导向,从而形成一种更积极的社会共识。

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主流媒体在塑造社会价值观、倡导主流思想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会通过宣传正能量、弘论英雄事迹、强调集体主义精神等方式,引导公众的道德认知和社会行为。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培智”的努力,旨在构建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

但是,观察主流媒体的舆论,会发现其“发力”的方向和力度,往往是在特定框架和既定目标下的。当讨论一些敏感或争议性较强的话题时,主流媒体的表达方式和立场往往会受到限制,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也会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下,媒体更像是在“引导”而非“全然开启”。“开启民智”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公民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能力,能够对社会议题进行多角度的审视和批判性反思。而如果媒体在引导过程中,倾向于单向度的信息灌输,或者对不同声音进行压制,那么“发力”的效果就可能适得其反,难以真正意义上实现“民智已开”。

总的来说,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民智已开”或者“未开”,更准确的描述是“正在进行时”。民众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意愿在提升,这是“渐开”的趋势。而国家在推动这一进程中,主流媒体扮演着复杂而关键的角色。它们在传播知识、引导舆论方面确实有“发力”,但这种发力是否完全指向“开启民智”的终极目标,以及其方式是否能够真正激发个体的独立思考,这仍是一个需要持续观察和讨论的议题。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在信息获取日益便利的当下,能够有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让民众在多元化的信息中,去学习、去辨别、去思考,最终实现个体认知能力的全面提升,这才是“民智”真正的“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这是知乎用的多了才产生的感觉。

我初中没上完的亲戚,还有未成年就开始打工的同学,他们依然觉得所有官员都涉嫌贪污,凡是拐卖儿童的都要判死刑,开日本车的就是汉奸,中国抵制日货三个月日本经济会全面崩溃,围绕钓鱼岛问题中日即将开战,我国不停的无偿送给非洲国家大量资金,总之中国未来一片灰暗。

他们在配有低俗音乐的QQ空间发表的言论永远是,我好累,我好寂寞,不想再爱了,为什么没有人懂我,虽然我吸烟喝酒纹身但我知道我是好女孩。过年回家的时候穿着一身杀马特,固执地用蹩脚的普通话,居高临下的给别人讲着他们“大城市”里的见闻。

他们的父辈基本也是这个状态,他们的子代大抵也是如此吧。然后,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接受评论区的指正,最后一段是我言过了。其实我想表达的是,这些人始终坚持着学习无用论,不支持甚至阻止自己的孩子升学,使得自己的孩子往往走向反智主义。)

user avatar

其实开民智最大的障碍不在于国家的各种审查和墙。

开民智最大的障碍是勇于承认自己是傻逼。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