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因为这个国家里,法律正在逐渐失能。
法律的真正作用是为了规范,而不是为了惩戒,是要让大家“不敢干”而不是消灭谁。
但在当代中国,法律的惩罚成了一种攻击的机关,就像踩下地板隔壁就会被石头砸一样,被随意利用。
这直接导致法律的威慑功能降低,大家考虑的就是如何在遇到“不公”的时候想出一个触发机关弄死自己不爽的人的方法。
而这时候,实际上在执行社会威慑的就不是法律如何,而是“大众舆论点到了谁的名”
现在的很多事件最后的发展名义上是正义得到了伸张,但如果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本质是“什么事情掀起的舆论大到可以呼唤法律干涉”。
是非正邪都不重要。
重要的变成了闹大。
大就能解决,不大就解决不了。
大了之后罗织罪名,总能给你一棒槌。
不大的话,藏在黑暗里做多少丧心病狂的事都不会有人关心。
大家完全失去了在制度上在法条上在根源上解决问题的动力,不再试图根治一些社会问题,而是热衷于通过不断的舆论发酵解决单个问题。
是非和解决问题的标准,完全割裂了。
先定下谁是非,再找理由去攻击。
在这个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意见具有绝对强力的时代,自然会在一切话题上争斗不休,徒增口水
引爆民众神经的关键点在于,该涉事星巴克咖啡厅的员工说警察影响星巴克的品牌形象了。
现在有心之人想偷换概念,把矛盾转成星巴克员工应不应该赶没消费的警察。这个操作有点生硬了。
不过要讨论赶警察的事是不是合理也是OK的。
现在我们就好好探讨探讨,欢迎来辩。
偷换概念的人关于星巴克员工赶人合理的结论有两个前提。
第一:有顾客要坐外面的位置,所以才去劝离。
第二:没消费的人,店家有权利赶走。
那么到底有没有这个顾客存在呢?这些人没有提出过这个疑问,或者说是故意不提的。
吃晚饭的时间段是咖啡厅的营业高峰期吗?明显不是。
重庆当日的天气情况如下:
下午五点,也不暖和了,我们设想一下一个场景:“顾客在看见店外有四个警察在吃盒饭的情况下,忍着严寒要非要去室外坐那个冷的藤条椅子。”怎么?是看有人屁股给椅子捂热了,想捡个便宜?好,就算有这样的客人喜欢吹冷风,门店员工和人顾客解释一下说外面现在有警察正在吃盒饭稍等一会儿就给安排,然后出去和吃饭的警察说有顾客想坐外面,看看你们还需要多少时间,我和里面的顾客说一下,相信正常人都会同意的吧。
分析到这,到底有没有这个假想的顾客,相信你已经有自己的判断了。
已经是风口浪尖了,既然星巴克说当时是有顾客要坐,或者如同洗地的说客满了,那么提供出当时店内外的监控视频,立马就能得出答案。
迟迟不见公布视频等线索,本身就是答案。
店家有权利赶走顾客吗?大家讨论的很激烈,我的观点是:其他商家也许有,但星巴克赶人就应该道歉。
这是站在星巴克的角度考虑的正常处理方式,不然他人设就崩了。
星巴克中国官微自己声明过他不会赶走店内没消费的顾客,称其经营理念认为每个没消费坐在店里的都是他的潜在客户,同时也标榜自己是城市“第三空间”、“共享空间”。这个经营理念深入人心,它之前是的的确确吸引到了我去星巴克消费的,也吸引到很多人去星巴克办公或者洽谈业务。
当然,精神股东们硬要给这个理念私自加上附加条款,说客人不多可以不赶,客满了就可以赶。那我表示对对对,你们说的都对。
警察是在执勤期间到饭点了,坐在星巴克室外的座位上吃盒饭,吃个盒饭要不了太久的,而且已经吃了一半了。就算真的是客满,等一等又何妨?
警察会选星巴克的位置坐,我想这四名警察里肯定就有平时像我一样在不上班的时候去星巴克坐着消磨时光的人,他是觉得星巴克可以接纳自己的。
真的有去过星巴克的应该都知道,相比于其他的店家,星巴克是真的不算会赶人的,服务员一直站在柜台里面,点单的时候面无表情的,基本不会出来和顾客讲话。即使不消费或者只买一杯咖啡,坐在店里看书、用电脑一下午都没店员会来搭理你。甚至之前我还看过有博主分享过去星巴克要免费的白开水然后坐着办公的经历。
是不是有点迷惑了,为啥普通人都不赶,要赶警察呢?
其实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之处,已经有答主讲到这个点上了。
大概率就是担心警察在门口,会有不知情的群众有不好的猜测联想,影响其客流量。这种话,我在执勤的时候也听过,不过都讲得很客气,没有啥不舒服的,将心比心,人家开店赚钱也不容易。
这个店员应该是没啥表达能力,情商低,把这个意思讲成影响品牌形象了,应当是要说怕警察吓着客人,担心会影响他们店面经营做生意了。店员可能是平时觉得自己比较高端,所以想讲的官方一点,结果弄巧成拙了。
大家都在等待星巴克给出合理解释,可是星巴克的回复声明却让人生理性不适。声明里满是傲慢,否认、虚构事实、转移话题、道歉一笔带过。
承认错误有那么难嘛?讲错话了就诚恳道歉争取获得谅解,这个道理小孩子都明白。找那么多水军洗地能有啥用啊?
星巴克这个事件会搞成这个样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一贯的口碑就不咋样。店员态度傲慢、服务拉胯、不接地气、定价昂贵,是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出事就被群起而攻之。
主要矛盾都抓不住,谈何解决问题?
2022.02.20添加:
为了进一步证明洗地星巴克言论的不合理之处,我到该星巴克磁器口店的大众点评商家界面做了一些调查。
我们看一下这个店铺的外部环境
可以发现,这个店并不是和洗地的说的一样,只有唯一的吸烟区(后面我会拿出证据证明事发的区域并非吸烟区),事发的桌子是画面右侧沿街的门口旁边,而标注出的位置,明显也是室外的位置,当然,这个位置也不在合法的经营范围内。
在浏览界面里顾客分享消费体验的历史记录中,我发现了有意思的东西。
让我们放大一点看
这张照片是有顾客在2021年3月9日拍摄并发在大众点评的评论里面的。图片中是一名执勤警察坐在星巴克门口,这就不赶了?喷子不是说警察在店面门口店家就不舒服吗?噢,在你店面门口维持秩序可以,在你店面门口暂用桌子吃盒饭就影响品牌形象了。精神股东们玩的一手好双标啊,
再来,说店员不可能做出赶人这种没情商的事的,给你看看之前顾客的评价。
从事发之前的顾客反馈来看,这个店的服务水平也不咋样嘛。
客人还在吃就匆匆要收走客人的甜品;
买了咖啡客人还没取不联系就直接关店打烊;
客人要加牛奶不耐烦;
疫情期间上班不戴口罩。
关于评论区很多人讲到那个室外的位置是唯一的吸烟区,我查询了重庆市卫健委发布的的禁烟规定。发现那个位置根本就不是吸烟区。
首先餐饮服务场所是禁烟的,但依照第十条规定,可以设置吸烟区。
吸烟区需要符合以下要求。
1、符合消防要求。
2、避开行人密集区域和必经主要通道。
3、设置明显的吸烟区标识和指引标志。
4、最低要有烟灰缸,要配备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材料。
我们再看事发的这个桌子的区域
该区域并没有任何的吸烟区域的明显标志和指引,桌面上也没有任何可以称之为烟灰缸的物品,禁烟宣传材料更是无从谈起。
而在事发当时民警吃饭现场的图片中,同样看不见该区域有任何的吸烟区的标识。
图中这个门外就是磁器口的街道,行人密集,同样不符合设置吸烟区的条件。
综上所述,那个需要吸烟的顾客就算是存在,店员也不是安排他在这个区域就坐,洗地的脸疼吗?
2020.02.21添加:
大胆预判一下还有洗地的要嘴硬说即使顾客不是需要抽烟,那客满了有客人也会要坐外面。
事实上这个假设也完全是可以排除的。
我们看看下面这张照片
红线圈出的区域就是事发时的位置,我们可以发现落地窗里面是有一排靠着的长条形桌子的。
然后再观察一下事发时的照片
可以发现,这个靠着落地窗的桌子上一个人都没有,哪里来的客满的说法?
再次打脸洗地的汉奸!
以后想到啥再补充。乐衷于打汉奸们的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