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可以出口武器,不怕拿着武器打回来吗?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关键且现实,涉及到国际政治、安全、经济和伦理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一个国家出口武器,确实存在“武器被用来攻击自己或盟友”的风险,但各国仍然选择这样做,是因为潜在的收益(经济、政治、战略)大于其可控的风险,并且他们通过一系列机制试图管理和降低这种风险。

下面我们来详细展开说明:

1. 为什么会出口武器?—— 利益驱动

经济利益:
巨大的市场和利润: 军火贸易是一个庞大且利润丰厚的产业。出口武器可以为本国国防工业带来订单,支撑研发投入,维持就业,并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
技术和工业基础的维持: 持续的军工生产和出口能够维持和发展本国的先进技术和国防工业能力。如果一个国家的国防工业只服务于本国军队,规模和效率可能会受到限制。
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 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其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出口。军品出口是其出口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和战略利益:
建立和维护盟友关系: 通过向盟友或战略伙伴出口武器,可以增强其国防能力,使其在地区安全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从而巩固同盟关系。
施加政治影响力: 武器出口国可以借此机会对进口国施加政治影响,例如在某些国际事务上获得支持,或者影响进口国的国内政治走向。
战略平衡和地区稳定(出口国的视角): 出口武器可以帮助特定国家提升其军事实力,以应对共同的地区威胁,从而在出口国看来,有助于维持地区的力量平衡和稳定。例如,向一个长期遭受侵略的国家提供防御性武器,被认为是维护地区安全的一种方式。
地缘政治竞争: 在地缘政治竞争中,向盟友提供先进武器是一种竞争手段,可以削弱对手的地区影响力。

情报和技术侦察: 了解接收武器的国家如何使用、维护和改进这些武器,可以为出口国提供宝贵的情报和技术反馈。

2. 为什么不怕“武器打回来”?—— 风险管理和现实考量

尽管存在风险,但出口国并非完全忽视这一问题。它们通过多种方式来管理和降低风险:

选择性出口对象:
严格的出口审查: 各国都有自己的法律和政策,对武器出口对象进行严格审查。通常会考虑以下因素:
接收国的政治稳定性: 是否会发生政变、内乱,导致武器落入不法之徒手中。
接收国的国内人权记录: 是否会使用武器进行镇压或侵犯人权。
接收国的地区政策: 是否会挑起冲突或对邻国构成威胁。
接收国的国际义务: 是否会违反国际条约或协议。
出口国自身的核心利益: 是否会威胁到出口国自身或其盟友的安全。
禁运和制裁: 对于被认为不符合出口条件的国家,如受到联合国制裁或存在严重侵犯人权行为的国家,会实施武器禁运。
优先向盟友或战略伙伴出口: 这些国家通常与出口国拥有共同的战略利益和价值观,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较低。

武器的性质和用途限制:
防御性武器为主: 许多国家更倾向于出口防御性武器(如防空系统、反坦克导弹、侦察装备),而不是攻击性武器(如远程轰炸机、攻击型核潜艇)。
限制性条款和技术控制: 在合同中可能包含使用限制条款,例如禁止转售给第三方,限制武器的使用范围和目标。一些先进武器还会附带“最终用户许可证”或内置“电子锁”等技术手段,以控制其使用。
培训和维护支持: 出口国通常会提供培训和维护服务。这不仅是技术支持,也是一种持续的监控和影响力手段。通过培训人员,可以确保武器的正确使用,并可能间接了解接收国的军事意图。

情报监控和威慑:
情报收集能力: 军火出口国通常拥有强大的情报收集能力,可以监控武器的流向和使用情况。
威慑和报复能力: 如果接收国违反协议或使用武器攻击出口国及其盟友,出口国通常具备强大的军事和经济报复能力,可以对接收国造成重大损失,从而起到威慑作用。

国际军控和核不扩散机制:
虽然不完全阻止常规武器出口,但国际社会(通过联合国等机构)在核武器、生化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上建立了严格的限制和监控机制。常规武器的出口虽然更加复杂,但国际社会也在通过各种条约和协议(如《轻武器议定书》)试图加强管制。

现实世界的复杂性:
“脏手”的默许: 在某些情况下,出于战略考量,出口国可能会“选择性失明”,默许接收国将武器用于某些不太受其欢迎的行动,只要这些行动不直接威胁到出口国自身的利益。
转移风险: 即使有控制,武器也可能通过黑市、代理人或第三方国家流入冲突地区或被反对派获得。这种风险是存在的,但出口国认为可以通过其整体战略来管理,而不是完全停止出口。
“道义”与“现实”的权衡: 军火出口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领域,涉及道德和人道主义的考量。各国政府在追求经济和战略利益的同时,也需要应对国内外的舆论压力和国际责任。

总结:

国家出口武器是一个典型的在利益与风险之间进行权衡的决策过程。其核心逻辑在于:收益(经济、政治、战略)是可以获得的,并且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将武器“打回来”的风险降到可以承受的水平。 然而,这种风险并非完全为零,历史上也确实发生过出口武器被用于对抗出口国或其盟友的案例。因此,军火出口始终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争议的国际行为。各国在执行时,其谨慎程度和执行效果也会有所不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国家利益、战略目标以及国际政治环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我们假设土鸡买了战斧、F-35、宙斯盾、捕食者、预警机,等等,

然后埃苏丹一声疾呼:我奥斯麦要雄起了,干翻丫丫的美利坚,小破球我坐桩!

战斧给我发射、F-35给我进攻、宙斯盾给我前进,捕食者给我炸美军基地,预警机给我升空。。。


特朗普在白宫拿出遥控器,把GPS一关:


于是:

战斧纷纷返回炸了发射架,F-35撞山,宙斯盾导弹纷纷落水,捕食者自动在美军基地降落,预警机在空中打转。


然后,结束了

user avatar

你拿着钱去买枪

老板把你带进仓库,满里面十把枪

于是你愉快的付款

然后拿着枪指着老板的头说,要钱还是要命?

你拿着钱来买枪,最后枪买了,钱还回来了

这大概就是题主所担心的画面




但是故事不会只有一种发展

下面是故事的另一个走向

你拿着钱去买枪

老板把你带进仓库,里面满满的都是枪

你点点钱,这点钱只能买十把

你望着满仓库的枪出神

你正琢磨等拿到枪把枪顶到老板脑门上,你要命还是要钱

老板仿佛看出了你的心思,一拍手出来二百多个壮汉帮你拿枪

这才是大部分的现实世界




这个故事走向又会产生一个新的分支

你拿枪回去以后称霸一方

但是枪是有寿命的

得维护保养还得买子弹

所以你从第一次买枪之后,你得继续去这个老板那里坐坐

没钱,用枪抢自己家周围邻居的

有了钱才能买到枪

买到枪和后续的服务才能继续抢钱

所以你会发现自己离不开这个老板

如果没有这个老板,你枪也没了,钱也没了

所以你会感谢这个老板

至于做大以后抢这个老板,那是小孩子,大人只看利益

所以,你和这个老板成为了合作伙伴关系




故事到这里还没结束

有枪才能抢钱,这个套路大家都知道

于是你的一个邻居,很穷的邻居,某天遇到一个人

那个人说,只要你邻居敢干倒你,枪是可以赊账的

于是你邻居就有了枪

你和你邻居的矛盾只是其次

重要的是你邻居和那个人成为了合作伙伴关系

如果你被打死,你的地盘就成了邻居的

那个人也就通过卖枪间接控制了这块地皮





故事到了这里,其实现实世界不是你想买枪就买枪,而是最后一个故事里面所讲的,有人会找你,把枪卖给你

萨达姆拿了美国的枪,当他翻脸的时候才发现,身边都已经不是自己人了

本拉登拿了美国的枪,当他翻脸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太弱了

大概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拿了美国的枪回头却把美国暴揍一顿

所以,中国人真的是不讲理

对于美国人来说,他们才懒得区分老毛老蒋,都是中国人拿的枪

所以,欧美为什么恨我们?

因为我们不守规矩啊,应该是找美国买枪然后老老实实的给美国交钱啊

结果中国人不光买两把枪回去就能怀孕生一堆枪出来,甚至摸一下瞅一眼都能怀孕




美元都知道是废纸,但是全世界都傻了吗,非得用美元?

不傻,因为枪是从美国买的

所以美国真正的要害是军火

只要你买了第一次,接下来就会和我绑定

所以中国真正强大的标志是什么?

全世界都来买中国的军火的时候

user avatar

任何技术含量较高的武器,售后维护都是由生产商来进行的。

以马航370的发动机来说,隔半个小时向英国总部发送一次发动机系统参数,这便于RR评估问题,提供备件和人员服务。但这要是军用飞机的发动机呢~```?就算是飞机蒙皮坏了,自己拿个铝皮敲敲也就罢了,发动机不转了怎么办?

强如以色列具备独自对战斗机进行大修的能力,但在1973年战争里遇到大量飞机故障也来不及排除,只能要求美国立即转交在役飞机。以色列都如此了,其他国家只会比以色列更糟。

user avatar

举个栗子哈,我知道中泰不接壤

泰军买了VT4,某天脑抽了决定开着VT4去进攻对面的96A。

接下来你猜猜会发生什么?

是不是以为会进入到3期125+600KE vs 2期125+7XX KE的对决?

现实中更大的可能是泰军VT4在路上就被AKD-10飞了头

现代战争打的是体系,你没有完整的体系,单个先进的子系统的孤立奋战在大势面前也只是徒劳无功,更不用说卖出去的武器也已经是多年的成熟技术(85III、毛子拿SU-30MKI当小白鼠那种另说)。

你拿到的是我方知根知底的装备,我收到的是实打实的美元外汇,用已经成熟的技术创收、以实战经验来反哺新一代装备的研发,无论如何都能保持至少十年以上的技术领先,在双方政治形势友好的时候卖点装备又如何?

user avatar

按照这个说法,你去饭店点个菜,就能自己重新做出一样的菜吗。你去买个电脑,难道人家怕你自己研究出相同的CPU吗。就算我卖给你最先进的武器,你未必有本事做出来,即使你真的做出来了,你敢发动战争吗,有那个胆量和实力吗。战争的本质就是花钱。而且各国之间其实都是在互相监视,一旦你有了动作,恐怕还没开打,人家就上门了。

user avatar

很简单,就是买武器的国家,所购买的武器大部分都不能自己生产。如果那些国家有一定工业能力,那购买武器中一些轻武器,弹药和部分零部件可以通过仿制抄袭山寨搞出来部分。然而,某个国家十分头铁,身为武器引进国敢去打武器生产国,那就是作死的开始。

首先现代武器讲求信息化,很多武器都通过数据链网络进行连接,现在出口的装甲车、飞机、军舰这种大部头的都有个电脑,身为出口国,当然很明白这些电子设备个中性能,哪怕不装后门,也知道其优劣,并对其进行各种干扰,现代军队,没有电子设备加成,和瞎子没有任何区别。例子就是伊拉克战争时候,重金购买防空设备一开战就被后门和各种干扰彻底废了。

其次,断了进口源。哪怕这个武器是从其它国家进口,但是可以通过外交施压,让出口国拖延甚至取消,也是十分有可能,例子阿根廷的飞鱼导弹。法国因为英国外交施压,最后停止出口,阿根廷就只能靠这五发飞鱼,但是这五发飞鱼也已经取得巨大成绩,要是阿根廷自己能够生产和进口没有限制,大英联合舰队哪怕不是有去无回,也是遭受重创。扯远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哪怕出口国态度坚决,但是能不能及时运输到位也是一个巨大问题。如果有陆上相邻还可以通过公路铁路运输,例如越南战争时候,中苏通过陆地给越南运输各种物资,印巴战争时候,中国紧急输送武器装备给巴基斯坦,以及中东战争时候美国发动几乎全部运输机全力支援以色列一样,当然前提是武器进口国面对的敌人不是一个强大的具有完全武器生产国家,若面对是五常这种级别对手,尤其是中美俄,导弹、空军、海军封锁,那就等于没有后续弹药、零件支持,也就必然会失败。

最后,就是现代战争是体系作战,军事强国这个武器系统都是要配合自身国家需要,就像插头一样,武器就该放在自身体系固定地方。购买武器的国家,大多是为了能够短时间充实自身军事实力,应对短期问题,有点钱也就部分购买体系,也就只能适应一些低烈度的战争,真的配齐整个体系,没有钱也没有必要,自己能力有支撑不起。这就必然导致买来武器虽然看上去很厉害,但是缺乏体系支持的话,就是蹩脚。

最后最后,张口买武器的人,都是自己国家工业能力不行的,某些国家生产能力不行就算了,连基本维护都做不好,拆开重新组装还能多出十几个螺丝的国家或者地区,万一真的打仗,不是被一波团灭就是连开出营门都做不好。

user avatar

目前大国出口的武器很多是“猴版”,也就是一些重要的性能受到阉割的版本,比如俄罗斯的T72坦克,自用的和出口的基本就是两个版本,美国出口的M1坦克,都不会给配贫铀弹。出口的国家一般也都不会和自身有矛盾和冲突。另外军火出口是一块大蛋糕,你不争有大把的国家去争,为了养活军工企业,美俄这样的大国都是消尖了脑袋去抢客户。尤其是对一些有“刚需”的国家,几乎就是你开什么价他都愿意。当年出口到沙特的东风3,一发差不多1亿美元,一次买卖拿到的钱就比全国所有的外汇储备多出一半,这些年卖给沙特的武器,估计也是天文数字了……

user avatar

卖你一辆坦克600W,我成本300W,我方白嫖一辆,我拿白嫖的一辆和你打行不行?

我就是边打边卖你最新式装备,我损失的是钢铁工业成品,你损失的是美元和GDP。而且我方得到了就业率,工厂和上下游产业链得到了订单,单就一辆现代坦克涉及配套产业不要太多

装备是其次,高技术武器需要强大的后勤和技术支持,我方还可以出人去培训,提供弹药配件等一条龙服务,不然你连一辆坦克就玩不转。这又是白花花的银票

结局就是我越打越富,你越打越穷


另,提供场地的同学会得到如下buff

战区内80%楼房随机降低为3米

战区所在城市5—N年内无法产出GDP

战区所在国家立刻失去所有国际商业投资,10—N年后恢复

场地buff有99%概率出现在进口装备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