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一国就有五十六个民族,为什么中东这么多国,却只有阿拉伯、突厥、波斯、库尔德、犹太等五个民族?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理、宗教、文化以及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中国和中东地区在民族构成上的显著差异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交织作用的结果。

要理解这个差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

1. 历史进程与帝国塑造:

中国:长期的中央集权和文化融合,但保留了多民族的根基。

早期统一与文化同化: 中国文明在漫长的历史中,尤其是在秦汉之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帝国。汉族作为主体民族,通过军事征服、移民、文化输出和制度推广,在大部分中华土地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强大的政治和文化吸引力使得许多周边民族在不同时期被汉化或融入中华文化圈。
多元民族的并存: 然而,中国幅员辽阔,尤其是在北方、西部和南部地区,存在着许多被汉族文化同化程度较低的民族。这些民族在历史上曾建立过自己的政权,或在帝国边缘保持着相对独立的文化和政治实体。例如,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满族等,它们在历史上都曾是独立的政治力量,后来被纳入中华帝国的版图。
民族定义与“国家”概念的演变: 在中国历史中,“民族”的概念与现代民族国家的概念有所不同。很多时候,统治者更关注的是“国家”的统一和对土地的控制,而非对族群身份的严格划分。因此,即便某些区域存在不同的族群,只要他们臣服于中央政权,被视为“臣民”,便可能被纳入“中国”这个政治实体。在现代民族国家概念确立后,这些历史上存在的族群被明确界定为中国的“民族”,并被纳入国家框架。
“民族大家庭”的理念: 现代中国官方提倡“中华民族”概念,强调多民族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大家庭,并在法律上承认和保护各少数民族的权利,虽然在实践中仍有争议,但这种官方理念一定程度上也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特征。

中东:波斯的破碎与阿拉伯的崛起,以及后帝国时代的割裂。

波斯帝国的衰落与碎片化: 历史上,强大的波斯帝国曾覆盖了广阔的中东地区,对该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波斯帝国曾多次被外族(如亚历山大大帝、阿拉伯人、突厥人)征服和统治,这导致其政治版图的碎片化,并引入了新的统治民族。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与统一(短暂): 阿拉伯帝国在伊斯兰教兴起后迅速扩张,将北非和中东大部分地区统一在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的旗帜下。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传播和阿拉伯民族认同的形成。
突厥人的统治与影响: 之后,塞尔柱突厥人、奥斯曼突厥人等相继在中东地区建立了强大的帝国,统治了包括阿拉伯地区在内的广大疆域。突厥人的统治虽然没有取代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的核心地位,但带来了新的政治精英、文化元素,并在一些地区形成了新的民族认同,例如土耳其民族。
奥斯曼帝国的瓦解与现代国家的分裂: 一战后,长期统治中东的奥斯曼帝国瓦解。英法等西方列强根据自身利益,在绘制新的国家边界时,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民族和宗教的分布,将不同民族和教派的地区划入同一国家,或将同一民族分割到不同的国家(例如库尔德人)。这导致了中东地区形成了大量以人为划定的边界,而这些边界与民族分布并不完全吻合。
库尔德人: 库尔德人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叙利亚的交界地区,他们拥有独特的语言和文化,并且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但由于历史原因,从未建立过独立的国家,被分散在中东的几个主要国家中。
犹太人: 犹太人虽然在中东地区历史悠久,但历史上曾长期流散于世界各地。直到1948年以色列建国,才在中东地区形成了一个以犹太人为主体的民族国家。在此之前,犹太人在中东的聚居点虽有,但并非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政治实体。

2. 地理与自然环境:

中国:多样化的地理环境为不同族群的形成提供了空间。 中国幅员辽阔,拥有从高原、沙漠到平原、山地、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理环境。这些不同的地理环境为不同族群的形成、发展和相对隔离提供了条件。例如,高原上的藏族,西北沙漠绿洲中的维吾尔族,东北山林的满族等。这些地理屏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保持了相对独立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中东:以沙漠和干旱地带为主,便于统一但民族界限可能模糊。 中东地区,尤其是阿拉伯半岛和两河流域,以沙漠和干旱草原为主。虽然这些环境也造就了不同的游牧民族或绿洲文明,但整体而言,广阔的沙漠和相对稀疏的人口,在历史上更容易被强大的游牧民族或帝国征服和统一。当一种语言和文化(如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在中东地区传播开来后,其影响力可以相对快速地扩散,并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原有的族群界限,尤其是在语言和宗教层面。

3. 宗教的影响:

中国:宗教多元,但主体民族汉族并未被某一宗教完全定义。 中国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各种民间信仰。虽然伊斯兰教在中西部一些民族中占主导地位,但汉族本身并没有被单一宗教完全定义,儒家思想等世俗文化在塑造汉族认同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中东:伊斯兰教的统一力量和阿拉伯文化的高度融合。 伊斯兰教的兴起是中东地区民族格局形成的关键因素。它不仅是一种宗教,更是一种强大的文化、政治和社会组织力量。阿拉伯语作为《古兰经》的语言,与伊斯兰教紧密相连,成为连接不同地区穆斯林的重要纽带。这使得阿拉伯语和阿拉伯文化在伊斯兰教传播的地区获得了极大的影响力,促进了泛阿拉伯主义的认同。
阿拉伯人: 是中东最主要的民族,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是其核心特征。
突厥人: 虽然源自中亚,但在征服和统治中东的过程中,他们吸收了大量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并以伊斯兰教作为其统治的合法性基础。他们的突厥语与阿拉伯语、波斯语并行,但宗教和文化上的融合是显著的。
波斯人: 作为古老文明的继承者,波斯人在历史上深受伊斯兰教影响,但他们保留了自己的语言(波斯语)和独特的波斯文化。他们是伊斯兰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阿拉伯人在文化上有明显区分。
库尔德人: 大多数库尔德人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但也有什叶派和其他信仰。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但宗教上与阿拉伯人和部分突厥人有交叉。
犹太人: 信奉犹太教,具有独特的语言(希伯来语)和文化传统,他们在中东地区是一个与阿拉伯人、波斯人等具有显著区别的民族。

4. 民族概念的定义与形成:

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概念,通常强调共同的语言、文化、历史记忆、领土以及政治意愿。
中国的“民族”概念: 中国的“民族”划分,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现代民族国家概念传入后,根据历史上的族群分布、语言、文化以及政治认同等因素,由国家官方进行的界定和分类。这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划分方式,旨在管理和整合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中国能够将历史上存在于不同地域、拥有不同生活方式的众多族群,在现代框架下被定义为“民族”。
中东的民族形成: 中东的民族形成,更多的是在古老文明、帝国统治、宗教传播和现代国家构建的过程中逐步演化和被重新定义。例如,阿拉伯民族的形成与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的传播密切相关,并受到历史上不同政权的影响。突厥民族的形成与在中亚的游牧传统以及在中东的统治经历有关。波斯民族则承袭了古老的波斯文明。

总结一下差异的核心点:

1. 政治整合模式: 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保持相对统一的中央集权,虽然有民族冲突和朝代更替,但整体上形成了一个政治和文化核心。而中东地区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帝国兴衰和政权更迭,并且在近代被西方列强划定边界,导致了国家数量众多且民族分布复杂。
2. 文化融合的程度与特点: 中国汉族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同化力,但同时允许其他民族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中东的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在历史上起到了强大的文化整合作用,但同时也形成了以语言和宗教为基础的民族界限(如阿拉伯人与波斯人)。
3. 地理因素: 中国多样的地理环境为不同族群的相对隔离和独特发展提供了条件。中东部分地区,如沙漠地带,在历史上更容易被统一。
4. 民族定义的历史过程: 中国的“民族”概念是在现代框架下对历史族群的结构化定义。中东的民族认同则是在更古老的文明、帝国和宗教背景下,经过更复杂的互动和演变形成的。

因此,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构成,是其悠久统一历史、广阔国土和多样地理环境与文化互动的结果。而中东地区,尽管也存在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多样性,但其政治分裂、宗教整合以及近代西方殖民的影响,导致了以阿拉伯、突厥、波斯等几个主要民族为核心,以及一些有强烈民族认同但尚未建国的民族(如库尔德人),并且在现代政治格局下被划分为多个国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咱们是:以德服人,以仁、义治天下。

人家中东是:以刀服人,以教治天下。

从地里上看,

-1、阿拉伯主要占据广大沙漠中的少量绿洲;

-2、东边的伊朗高原将波斯与沙漠隔开,什叶伊朗占波斯。

-3、西北角盘踞突厥。

-4、北部依托高加索山脉库尔德人躲进深山老林、钻山洞。

-犹太原本已经被逐出中东,后来在西方的支持下,强行建国(据说以前的备选建国地之一,是咱们的东北。因斯大林反对,不愿看到远东地区有一个犹太国而作罢。汗啊!)

在咱们国家,中原王朝一旦建立,只要你安分守己,自己不作,生存下来是问题不大的。犹太人在河南开封存在了上千年,史上并没有传闻有遭受过迫害,不少人还在朝廷做官。官做得还相当、极其、非常之大,top几的那种。前几年还有不少妙龄少女远赴以色列改祖归宗(ONE实验室:努力了一千年后,几位开封犹太女孩终于踏上回乡的旅程)。再有,元朝从中东带回来少量色目人,现在后代遍布全国。每当社会动荡之时,必然能利用自己的宗教优势,迅速组织起可观的军事力量,割据一方,如广西白崇禧、西北三马。

而在中东上面提到的四个版块内呢,那就是彼此:屠刀相见,你死我活。

不成教友,则是异端。异端就要消灭。

所以在四大版块内,基本就没有其他微小型民族了(只有亚美尼亚,其实也是山区,有一定的地理因素)。

user avatar

放个黑屁,鼓吹划分民族是错误的无非就两种解决方案,第一种是装瞎子当民族问题不存在,第二种是推行强制同化政策。第一种装鸵鸟的个人无力吐槽,第二种的话已经有很多例子证明根本不可行了。沙俄苏联搞了几百年俄化政策卵用没有。有问题的是以血缘关系划分民族的政策,而不是民族划分本身

反对

@Albun Fayr

的答案,鉴于这哥们神论太多太长所以我就捡我最熟悉的三点批判一下:

第一,泛阿拉伯主义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就已经彻底破产了,埃及人和叙利亚人发现单靠一个“阿拉伯人认同”根本没法捏出来一个新国家,同样的约旦和伊拉克也试着搞了一次邦联,两边的实验都是不超过三年就彻底散伙,从此再没有人提泛阿。不知道

@Albun Fayr

哪来的“阿拉伯民族认同”。

第二,以色列的民族意识可不是政府强捏出来的,而是宗教带来的凝聚力。圣经旧约中明确写了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而以色列是他们的应许之地。而犹太复国运动早在以色列成立几百年前就出现了,以色列是锡安主义者活动的产物,而不是反过来以色列制造了锡安主义者。


第二,这位仁兄大概很难理解民族这玩意在中文语境下的双重含义,当我们在讨论五十六个民族的时候对应的是ethnic group,一个文化意义上的民族概念,与波斯人或者突厥人对应,中华民族则是一个nation,与土耳其人或者伊朗人对应。



中国的情况是少数民族里十个有八个在西南山区,而且民族碎片化最严重的地区也在这里。这方面我们可以参照the art of not being governed一书,这本书聚焦在横跨中国与东南亚的整个山区。作者得出的结论是这一地区碎片化是现状,而不是人为划分导致的。






第一点在于山区导致交通不畅,影响了各个部落之间的交流,使得最初相近的团体最后分化成了完全不一样的民族。(想象一下南方丘陵地区非常普遍的“十里不同音”再拿掉书面文字)

第二点在于山区的经济状况不足以支持一个政府来推行同化政策。对于政府来说,这种连绵不断的山区在农业社会是纯粹的“负资产”,山区的农业产出不足以支撑一个政府,不得不依赖于外部输血,但是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来看山区都不会产出任何对中央政府有价值的东西,山区同样不会像草原一样出产有可能四处劫掠的游牧民族,也不是贸易要道,无法提供商业价值。这使得山区长期处于无人管辖的情况,没有“书同文,车同轨”,自然分化成了较小的团体。


第三点在于山区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民族的避难所。当汉族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出现问题的时候,许多人选择逃进长江以南的丘陵地区。同样的,汉族在向南扩张的两千年里不断将原来居住在平原的民族驱赶到山区里,诸多时代迁移进山区的民族一层层叠加,使得这一地区的民族构成异常混乱。


最后山区其实是很大的一片区域!广西加云南两省就已经超过60万平方公里了,这一地区的原住民使用的语言仅按语族分就有4个(藏缅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还有少量南亚语系,这玩意怎么分语族有争议)在一个横纵几百公里且互相隔绝的地区出现大量的民族才是正常的。

苗瑶语系分布图,可以看到使用这个语言的人散步在从云南到福建的一大片地区,


壮侗语族分布图,可以看到同样是广泛分布在整个中国南方山区




附一张高加索地区的民族分布,感受一下有多乱

user avatar

中东国家比如以色列的状况,是一个可以解答“什么是民族”这一问题的绝佳实例。以色列的民族情况非常复杂,甚至许多民族只有几百人——但仍然是单独的、受以色列法律承认的民族。

关于“民族”,现代希伯来语有三个常用的词来描述这一概念:

  1. אומה/לאום (ummah):这个词就是阿拉伯语里面穆斯林常用的“乌玛”,可以翻译成“国族”,指的是以主权和国籍为界的民族。比如“中华民族”按照希伯来语的理解,就是乌玛的一种。而2018年的《犹太民族国家法案》,用的词也是“乌玛”。一般认为以色列的“乌玛”分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乌玛“。
  2. עם ('am):指的是以祖籍、语言和神话传说维系起来的人群。比如散居东南亚的“炎黄子孙”就是עם的一种。
  3. דת (dat):这是一个来自波斯语的印欧语词,和拉丁语的那个表示“给予”的data是同源词。最早出现在一本旧约圣经里比较晚近的、薛西斯一世时期的书《以斯帖记》里面。这个词的现代英语翻译是“宗教”,但是其希伯来语本义是“律法”。从波斯语借来、仿照犹太人对摩西律法的理解,指遵守不同律法的外邦人。而犹太人的摩西律法,用的词却是תֹּורַת מֹשֶׁה(torat moshe),“摩西的教化”。所以,基督徒是一种דת,而不是一种עם。犹太人的身份介于דת和עם之间,而以色列的现代法律倾向于用דת来定义犹太人。

而英语的ethnicity在希伯来语中是一个外来语,用来指比如切尔克斯人这种有特殊祖籍的民族,也可以用来指“也门犹太人”这种分支。此外,希伯来语中还有一个词是גזע (geza3),本义是树干,但是也可以指同一家谱、祖先的后代,在现代用来翻译英语"race"这个词。另外一个词是שבט (sheveT),指的是认同同一祖先的部落。“以色列十二支派”的支派就是שבט这个词。

现代以色列政府对“民族”的理解就是基于这三个维度的。而以色列现代法律和以色列政府对属于这三个维度的人,常常有不同的政策。所以这并不是一个严格政教分离的国家,算是奥斯曼法律甚至阿拉伯帝国的法律在现代的延伸了。此外,在法律上,דת是比עם还要重要的概念,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是按照哪种宗教法律、由什么宗教领袖去解决。而其它给各个部族(שבט)、民族(עם)的社会福利待遇(比如贝都因人的发展计划)都是由דת上的区分来实践的。这种区分非常重要,因为涉及到婚丧嫁娶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比较著名的例子是,以色列国内没有民事婚姻,只有受以色列政府承认的许多亚伯拉罕诸教教会的宗教婚姻,而非常普遍、遍地开花的大部分基督新教不包括在以色列政府认证的范围内。因此,跨宗教的、不属于任何教会的、乃至同性婚姻都必须在国外注册然后提交以色列内政部认证。我听到的例子,甚至转信犹太教的女性和某些科恩(Cohen)祭司家族男性结成夫妻的婚礼也无法在以色列举行。这类事情在中、美、法等完全否定旧制度的国家是无法想象的。

(法定的)犹太人

以色列光犹太人就分为意第绪语犹太人(立陶宛和匈牙利属于比较特别的,有很多极端正统派犹太人)、俄语和英语(以色列说法叫Anglo)犹太人、摩洛哥(法语)、也门、马格里布(法语)、伊拉克、伊朗、埃塞俄比亚(阿姆哈拉语)、塞法迪(Sfaradim)犹太人(来自地中海周围收复失地运动以前伊比利亚半岛的犹太人后裔)等许多种,不少人至今都有口音甚至语言(尤其是宗教礼仪上,最独特的是欧洲的阿什肯纳兹希伯来语也门希伯来语,和以色列希伯来语在发音上有需要通过学习才能理解的较大差异)的区别(还有巴勒斯坦城市纳布卢斯信仰犹太教的原居民——撒马利亚人)。这些祖籍的区别是和习俗绑定在一起的,以色列犹太人有不同族裔的首席拉比(Ashkenazi的David Lau和塞法迪的Yitshak Yosef——Shas党创始人、伊拉克人Ovadia Yosef之子),发布影响不同人的教令。而各种不同族裔的宗教仪式、家庭节日庆祝方式也不同。以色列的美国犹太人有比较特别的生活方式、信仰和政治倾向,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新民族。

有趣的是,撒马利亚人(以控区和巴控区加起来只有不到1000人)作为一个内婚制的习俗独特的小民族,虽然理论上说是“犹太人”,但是他们不介入、不参与、不表态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的争端。他们可以自由进出以色列控制区和纳布卢斯,受到两个政府单位的保护。而他们自己学校教授的地图上,也一般都是整体展现整个地区,甚至不会标记“以色列”、“巴勒斯坦“这两个导致了无数纷争的国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当局都尊重这个民族,不强行要求他们效忠任何一方。有相当一部分人持有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护照。如果外部的其他犹太人想要加入撒马利亚人社区,需要遵循撒马利亚人的犹太教习俗(比如经期夫妻分房睡)。

基督徒和阿拉伯语族群

讲阿拉伯语的可以按宗教分为德鲁兹人、基督徒、穆斯林、还有海法的巴哈伊信徒。按照半官方的分法,而阿拉伯人(狭义的)穆斯林里面有定居的城市阿拉伯人(madani)、乡村阿拉伯人(fallahi),还有游牧的贝都因人。贝都因人有从阿拉伯半岛迁居到西奈半岛和内盖夫沙漠来的Tarabin人部落、从麦地那附近迁居到西奈半岛的Tiyaha部落、还有内盖夫本地的3azazmeh部落,甚至还有各种变成游牧民的定居阿拉伯人。这些阿拉伯人的语言、口音、认同、心态都是非常不同的。讲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里面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阿拉伯人以外,还有来自高加索的切尔克斯人和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人,他们都有各自独特的社区。而德鲁兹人是严格的内婚制:要么与德鲁兹人社区内部的人结婚,要么完全离开社区。

以色列的贝都因人是非常独特的人群:部落认同远高于阿拉伯人认同,不被“巴勒斯坦人”认为是“巴勒斯坦人”,而且很多人自己也不认为自己是“巴勒斯坦人”,信伊斯兰教逊尼派,参加以色列国防军。但是这不代表着以色列政府和贝都因人就没有矛盾——更多的不是政治矛盾而是传统/现代生活的矛盾。贝都因人和政府的矛盾的最大部分在于居住方式——是自由组织聚落,还是住在以色列政府建造的、有组织的城市和村庄里。以色列政府多年来为贝都因人制定了多种居住和发展计划,与此同时惩罚建造非法聚落的人——不通水通电甚至强拆,有一定成效但是仍然是非常有限的。最神奇的是,在中央区Rehovot和Ramle之间的草地上,还有贝都因人的棚户区,甚至他们会在高速公路旁边放羊(他们大多数家庭都拥有汽车,所以知道自己不能跑到高速公路去放羊)。此外,一些贝都因人有时候会进行传统的劫掠活动,去年甚至还有人在公路上尝试抢劫以色列国防军的卡车。

而基督徒除了本地人之外(很难说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可以说是阿拉伯人因为讲阿拉伯语,但大多数都是本地腓尼基、犹太人、甚至十字军接受了基督教以后的后代),还有亚美尼亚人、亚述人、阿拉米人(2014年得到承认的马龙天主教徒)、还有各种奥斯曼帝国遗留下的各种小基督徒社区。这些基督徒社区许多都有祖籍、认同上的区别。但是除了德鲁兹人这种严格内婚的之外,其他以色列的民族都给外族人加入本民族开了一个口子:不论你的血缘,一般来说只要你和该民族的人组成家庭、接受该民族的宗教、生活方式和语言,那你就被认为是该民族的人(比如说,至少有一名欧裔犹太母系祖先来自东亚,携带M33c2线粒体单倍群。但是这并不会影响拥有东亚祖先的人作为犹太人的“民族性”)。实际上,如果给纳布卢斯和耶路撒冷的阿拉伯人测基因,估计他们大部分人比以色列犹太人还“犹太”。但是在现代,这些人却是货真价实的“阿拉伯人”。

这些细致的区分比民系更为严格,传统上,这些小社区里的大部分人都受自己社区领袖和宗教法庭的指导,以婚姻、居住地同其它社区加以区分。已经可以认为是民族之分,而不是支系的区别。虽然随着以色列的迅速现代化,这些区别虽然有所减弱但仍然存在。而至今,无论在巴控区还是以控区,基于族群的严重暴力(动枪动刀)还是时有发生。

还有,即使是祖籍为阿拉伯半岛上的人也不全都是“阿拉伯人”部落。在也门、阿曼、科威特和印度洋的海岛上有许多和周边人语言不同的部落,他们是古代阿拉伯半岛南部居民的后裔。最大的一个部落系统是Mehri,大概有十一万五千余人。在古代,他们写字用方方正正的“南阿拉伯字母”,和连笔的纳巴泰-阿拉伯文字看起来很不一样。这个字母的现代后裔是埃塞俄比亚的“跳舞小人”Ge'ez字母,在以色列的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人社区也有使用。

user avatar

突厥也分高加索切尔克斯、土耳其、什叶派土库曼、阿塞拜疆、卡什加等多个民族。

此外还还有扎扎、拉兹、亚美尼亚这些民族——不会还有人不知道埃尔多安是拉兹人吧?不会吧不会吧?

事实上,如果踢开犹太复国主义的宣传去看的话,以色列犹太人完全可以分为斯拉夫、日耳曼、阿拉伯、波斯、阿姆哈拉等多个民族。

而在伊朗,俾路支同样也是一个世居民族。

伊朗官方承认的民族有26个。关于其中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库尔德民族,及阿富汗难民的介绍,请参考:

user avatar

包括汉藏语系的汉语族在内,一共才四五个语系,十几种语族,哪来五十六族?如果一个语族可以分出好几个族来,那么汉族要不要分成吴族、粤族、闽族、赣族、湘族和客家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理、宗教、文化以及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中国和中东地区在民族构成上的显著差异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个差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 1. 历史进程与帝国塑造:中国:长期的中央集权和文化融合,但保留了多民族的根基。.............
  • 回答
    要说中国哪块地盘最重要,让它成为“国破只要这块地在就有复兴的希望”的基石,这恐怕是一个既有历史印记,又包含着现实考量的复杂问题。如果非要从中找出这样一块“命脉之地”,那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恐怕是中原地区,尤其是黄河中下游的广大腹地。为什么是这里?我们不妨一点点地剖析。一、 华夏文明的根脉与摇篮:中原.............
  • 回答
    在日漫的世界里,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有些元素并非像《火影忍者》里的“八门遁甲”那样直白,而是如同暗流一样,巧妙地融入了故事、角色设定、世界观,甚至是某种氛围的营造之中。这些“不那么明显”的中国元素,反而更能体现创作者的深厚功底和对东方文化的理解。1. 儒家思想与“礼”的体现最不容易被察觉,.............
  • 回答
    李铁在12强赛国足客场01不敌日本队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的“国家队主教练就应该由中国人担任”这句话,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这句话的背后,既有他对中国足球现状的深刻思考,也反映出一些中国足球界长期存在的困境和民族情绪。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引发的争议,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1. 李铁发言的背景和.............
  • 回答
    三星S21系列国行版的上市,无疑是三星在中国市场的一次重大战略调整。这不再仅仅是发布一款新旗舰,更像是三星试图通过更接地气的价格策略,重新赢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哪怕只是一个微小的突破。定价策略:野心勃勃,但也存在隐忧三星S21系列国行版的定价,坦白说,比我之前预期的要“亲民”不少。特别是S21和S2.............
  • 回答
    想象一下,这可不是演习,而是真刀真枪的较量。如果当今五常中的任何一个,比如法国,在一次全球冲突中被其他国家联手打得落花流水,那可真是要了老命了,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影响,那简直是地动山摇。首先,我们得明白“被暴打”是啥概念。这可不是指在边境地区吃了点小亏,而是指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犯,军事力量遭受重创,甚.............
  • 回答
    清朝是否應該算中國的一個朝代,這個問題涉及到對「中國」這個概念的定義、歷史敘事以及民族認同等多個層面,因此需要詳細探討。簡而言之,絕大多數的歷史學家和中國人普遍認為清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並且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然而,要詳細解釋這個觀點,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分析:一、 清朝在歷史事實上的.............
  • 回答
    拨开迷雾:理解国际法中的“引渡”及其批准的门槛想象一下,一个国家(姑且称之为“请求国”)的法律体系内发生了一起恶性犯罪,犯罪嫌疑人却逃到了另一个国家(“请求对象国”)。这时,为了维护司法公正和国际社会的秩序,请求国就得请出“引渡”这位“大律师”。那么,引渡到底是什么?又在什么情况下,请求国才能成功地.............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将中国城市与巴黎、伦敦、罗马这三个西方文化的重要代表城市进行对应,需要我们深入理解每个城市的特质,并寻找中国城市中与之相似或能够产生共鸣的方面。我的选择如下,并会详细阐述原因:中国城市选择: 巴黎对应:上海 伦敦对应:北京 罗马对应:西安 1. 巴黎 .............
  • 回答
    这是一个《鬼灭之刃》粉丝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因为继国缘一作为鬼杀队历史上最强的剑士,而上弦之鬼则是鬼的最强者。将所有上弦一起围攻继国缘一,绝对是一场史诗级的对决。结论先行:以继国缘一当时的实力,非常有希望获胜,但并非毫无风险。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为什么继国缘一能够拥有如此大的胜算,以及其中可能.............
  • 回答
    昨天台灣通過了《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這確實是個大事,背後牽扯著不少複雜的歷史情感和政治考量。我認為,這個法案的本質,是為了讓台灣社會能夠面對過去,尤其是國民黨政府遷台後,在一黨專政時期所發生的許多不公義的事件,像是白色恐怖、政治迫害等等。「轉型正義」這個詞,聽起來有點學術,但它的核心精神就是「釐清歷.............
  • 回答
    看到成都一小学有六名学生能轮番用六国语言主持活动,我心里真是涌起一股复杂的感受,既有惊讶,也有赞赏,还有一些思考。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哇,太厉害了!” 想象一下,在活动现场,一个小小的身影,自信地站在台上,口齿清晰地说出流利的中文,接着切换到婉转动听的英文,然后是热情洋溢的西班牙语,紧接着是严谨.............
  • 回答
    冯潇霆的回应,说实话,挺让人五味杂陈的。一方面,作为一名曾经在国家队效力多年的球员,他表达了对国足现状的关切,以及希望外界能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的心情,这本身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国足现在处于低谷,球员和教练们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来自球迷和媒体的批评声浪几乎是全方位的。然而,如果深入分析一下他说的“科学.............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问“中国国拳是什么”,其实答案并不是一个单一、被官方盖章定义的名称。这更像是一个 文化现象,是人们对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 集合性的、带有民族情感的称呼。你可以把“中国国拳”理解成一个 泛指,它包含了中国历史上所有悠久、有影响力、且被广泛认为是代表中国武术精髓的拳种和武术体系。它不是.............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能勾起球迷们讨论的话题。要比较不同时代的球队,尤其还是国与国之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因为足球本身就是一项不断发展的运动,战术、训练、球员身体素质、技术理念等等都在进步。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关键维度去拆解一下,看看现在的中国男足和1994年的巴西队(要知道1994年巴西队可.............
  • 回答
    这绝对是中国足球史上的一个传奇,一个神话!如果我能带领中国男足踢进世界杯,并且以场均两球的数据狂揽大力神杯,那么我的人生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绝非一般的成功,而是会被载入史册的伟业。一、 瞬间封神:国民英雄的荣耀与光环 历史性的突破,万众瞩目: 首先,我将成为中国足球的救世主,一个名副其实的.............
  • 回答
    谈论中国国足的工资,这话题确实挺能引起大家关注的,也挺能激起不同声音的。要说高不高,我觉得得从几个维度来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我们得明白,这里的“国足”通常指的是国家男子足球队的队员。他们踢球的性质和普通踢球的人是完全不同的。这群人是经过层层选拔,代表国家出战的职业运动员。他们的日常就是训练、比赛.............
  • 回答
    6月15日,在加勒万河谷,中印两国士兵发生了一场严重的肢体冲突。这是自1975年以来,两国边界线上最严重的一次流血事件,导致双方都有人员伤亡。此次冲突的具体细节至今仍有争议,但普遍认为,冲突源于双方在实际控制线(LAC)附近部署部队和修建设施问题上的分歧。事件经过与背景: 地点: 加勒万河谷,位.............
  • 回答
    这比赛看得真是让人心碎!上半场结束,越南居然20领先,这结局别说中国球迷了,估计连越南球迷自己都没想到会这么顺。你说这春节刚过,国足这是怎么了?这状态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啊。看看场上的表现,中国队似乎还没从假期的放松中缓过神来,场上的球员一个个都像没睡醒一样,跑动积极性不高,传球也总是慢半拍,失误更是.............
  • 回答
    关于运动员,是否只能赞美不能批评,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尤其当我们看到一些成绩不尽如人意的队伍,比如中国国足,会有人跳出来说:“他们已经很努力了,你踢得比他们好吗?你有什么资格说他们?” 这句话里蕴含着一种朴素的逻辑:批评需要建立在能力之上,如果你不行,就没有资格评价比你更努力的人。然而,这种看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