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咱们是:以德服人,以仁、义治天下。
人家中东是:以刀服人,以教治天下。
从地里上看,
-1、阿拉伯主要占据广大沙漠中的少量绿洲;
-2、东边的伊朗高原将波斯与沙漠隔开,什叶伊朗占波斯。
-3、西北角盘踞突厥。
-4、北部依托高加索山脉库尔德人躲进深山老林、钻山洞。
-犹太原本已经被逐出中东,后来在西方的支持下,强行建国(据说以前的备选建国地之一,是咱们的东北。因斯大林反对,不愿看到远东地区有一个犹太国而作罢。汗啊!)
在咱们国家,中原王朝一旦建立,只要你安分守己,自己不作,生存下来是问题不大的。犹太人在河南开封存在了上千年,史上并没有传闻有遭受过迫害,不少人还在朝廷做官。官做得还相当、极其、非常之大,top几的那种。前几年还有不少妙龄少女远赴以色列改祖归宗(ONE实验室:努力了一千年后,几位开封犹太女孩终于踏上回乡的旅程)。再有,元朝从中东带回来少量色目人,现在后代遍布全国。每当社会动荡之时,必然能利用自己的宗教优势,迅速组织起可观的军事力量,割据一方,如广西白崇禧、西北三马。
而在中东上面提到的四个版块内呢,那就是彼此:屠刀相见,你死我活。
不成教友,则是异端。异端就要消灭。
所以在四大版块内,基本就没有其他微小型民族了(只有亚美尼亚,其实也是山区,有一定的地理因素)。
放个黑屁,鼓吹划分民族是错误的无非就两种解决方案,第一种是装瞎子当民族问题不存在,第二种是推行强制同化政策。第一种装鸵鸟的个人无力吐槽,第二种的话已经有很多例子证明根本不可行了。沙俄苏联搞了几百年俄化政策卵用没有。有问题的是以血缘关系划分民族的政策,而不是民族划分本身
反对
@Albun Fayr的答案,鉴于这哥们神论太多太长所以我就捡我最熟悉的三点批判一下:
第一,泛阿拉伯主义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就已经彻底破产了,埃及人和叙利亚人发现单靠一个“阿拉伯人认同”根本没法捏出来一个新国家,同样的约旦和伊拉克也试着搞了一次邦联,两边的实验都是不超过三年就彻底散伙,从此再没有人提泛阿。不知道
@Albun Fayr哪来的“阿拉伯民族认同”。
第二,以色列的民族意识可不是政府强捏出来的,而是宗教带来的凝聚力。圣经旧约中明确写了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而以色列是他们的应许之地。而犹太复国运动早在以色列成立几百年前就出现了,以色列是锡安主义者活动的产物,而不是反过来以色列制造了锡安主义者。
第二,这位仁兄大概很难理解民族这玩意在中文语境下的双重含义,当我们在讨论五十六个民族的时候对应的是ethnic group,一个文化意义上的民族概念,与波斯人或者突厥人对应,中华民族则是一个nation,与土耳其人或者伊朗人对应。
中国的情况是少数民族里十个有八个在西南山区,而且民族碎片化最严重的地区也在这里。这方面我们可以参照the art of not being governed一书,这本书聚焦在横跨中国与东南亚的整个山区。作者得出的结论是这一地区碎片化是现状,而不是人为划分导致的。
第一点在于山区导致交通不畅,影响了各个部落之间的交流,使得最初相近的团体最后分化成了完全不一样的民族。(想象一下南方丘陵地区非常普遍的“十里不同音”再拿掉书面文字)
第二点在于山区的经济状况不足以支持一个政府来推行同化政策。对于政府来说,这种连绵不断的山区在农业社会是纯粹的“负资产”,山区的农业产出不足以支撑一个政府,不得不依赖于外部输血,但是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来看山区都不会产出任何对中央政府有价值的东西,山区同样不会像草原一样出产有可能四处劫掠的游牧民族,也不是贸易要道,无法提供商业价值。这使得山区长期处于无人管辖的情况,没有“书同文,车同轨”,自然分化成了较小的团体。
第三点在于山区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民族的避难所。当汉族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出现问题的时候,许多人选择逃进长江以南的丘陵地区。同样的,汉族在向南扩张的两千年里不断将原来居住在平原的民族驱赶到山区里,诸多时代迁移进山区的民族一层层叠加,使得这一地区的民族构成异常混乱。
最后山区其实是很大的一片区域!广西加云南两省就已经超过60万平方公里了,这一地区的原住民使用的语言仅按语族分就有4个(藏缅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还有少量南亚语系,这玩意怎么分语族有争议)在一个横纵几百公里且互相隔绝的地区出现大量的民族才是正常的。
苗瑶语系分布图,可以看到使用这个语言的人散步在从云南到福建的一大片地区,
壮侗语族分布图,可以看到同样是广泛分布在整个中国南方山区
附一张高加索地区的民族分布,感受一下有多乱
中东国家比如以色列的状况,是一个可以解答“什么是民族”这一问题的绝佳实例。以色列的民族情况非常复杂,甚至许多民族只有几百人——但仍然是单独的、受以色列法律承认的民族。
关于“民族”,现代希伯来语有三个常用的词来描述这一概念:
而英语的ethnicity在希伯来语中是一个外来语,用来指比如切尔克斯人这种有特殊祖籍的民族,也可以用来指“也门犹太人”这种分支。此外,希伯来语中还有一个词是גזע (geza3),本义是树干,但是也可以指同一家谱、祖先的后代,在现代用来翻译英语"race"这个词。另外一个词是שבט (sheveT),指的是认同同一祖先的部落。“以色列十二支派”的支派就是שבט这个词。
现代以色列政府对“民族”的理解就是基于这三个维度的。而以色列现代法律和以色列政府对属于这三个维度的人,常常有不同的政策。所以这并不是一个严格政教分离的国家,算是奥斯曼法律甚至阿拉伯帝国的法律在现代的延伸了。此外,在法律上,דת是比עם还要重要的概念,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是按照哪种宗教法律、由什么宗教领袖去解决。而其它给各个部族(שבט)、民族(עם)的社会福利待遇(比如贝都因人的发展计划)都是由דת上的区分来实践的。这种区分非常重要,因为涉及到婚丧嫁娶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比较著名的例子是,以色列国内没有民事婚姻,只有受以色列政府承认的许多亚伯拉罕诸教教会的宗教婚姻,而非常普遍、遍地开花的大部分基督新教不包括在以色列政府认证的范围内。因此,跨宗教的、不属于任何教会的、乃至同性婚姻都必须在国外注册然后提交以色列内政部认证。我听到的例子,甚至转信犹太教的女性和某些科恩(Cohen)祭司家族男性结成夫妻的婚礼也无法在以色列举行。这类事情在中、美、法等完全否定旧制度的国家是无法想象的。
以色列光犹太人就分为意第绪语犹太人(立陶宛和匈牙利属于比较特别的,有很多极端正统派犹太人)、俄语和英语(以色列说法叫Anglo)犹太人、摩洛哥(法语)、也门、马格里布(法语)、伊拉克、伊朗、埃塞俄比亚(阿姆哈拉语)、塞法迪(Sfaradim)犹太人(来自地中海周围收复失地运动以前伊比利亚半岛的犹太人后裔)等许多种,不少人至今都有口音甚至语言(尤其是宗教礼仪上,最独特的是欧洲的阿什肯纳兹希伯来语和也门希伯来语,和以色列希伯来语在发音上有需要通过学习才能理解的较大差异)的区别(还有巴勒斯坦城市纳布卢斯信仰犹太教的原居民——撒马利亚人)。这些祖籍的区别是和习俗绑定在一起的,以色列犹太人有不同族裔的首席拉比(Ashkenazi的David Lau和塞法迪的Yitshak Yosef——Shas党创始人、伊拉克人Ovadia Yosef之子),发布影响不同人的教令。而各种不同族裔的宗教仪式、家庭节日庆祝方式也不同。以色列的美国犹太人有比较特别的生活方式、信仰和政治倾向,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新民族。
有趣的是,撒马利亚人(以控区和巴控区加起来只有不到1000人)作为一个内婚制的习俗独特的小民族,虽然理论上说是“犹太人”,但是他们不介入、不参与、不表态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的争端。他们可以自由进出以色列控制区和纳布卢斯,受到两个政府单位的保护。而他们自己学校教授的地图上,也一般都是整体展现整个地区,甚至不会标记“以色列”、“巴勒斯坦“这两个导致了无数纷争的国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当局都尊重这个民族,不强行要求他们效忠任何一方。有相当一部分人持有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护照。如果外部的其他犹太人想要加入撒马利亚人社区,需要遵循撒马利亚人的犹太教习俗(比如经期夫妻分房睡)。
讲阿拉伯语的可以按宗教分为德鲁兹人、基督徒、穆斯林、还有海法的巴哈伊信徒。按照半官方的分法,而阿拉伯人(狭义的)穆斯林里面有定居的城市阿拉伯人(madani)、乡村阿拉伯人(fallahi),还有游牧的贝都因人。贝都因人有从阿拉伯半岛迁居到西奈半岛和内盖夫沙漠来的Tarabin人部落、从麦地那附近迁居到西奈半岛的Tiyaha部落、还有内盖夫本地的3azazmeh部落,甚至还有各种变成游牧民的定居阿拉伯人。这些阿拉伯人的语言、口音、认同、心态都是非常不同的。讲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里面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阿拉伯人以外,还有来自高加索的切尔克斯人和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人,他们都有各自独特的社区。而德鲁兹人是严格的内婚制:要么与德鲁兹人社区内部的人结婚,要么完全离开社区。
以色列的贝都因人是非常独特的人群:部落认同远高于阿拉伯人认同,不被“巴勒斯坦人”认为是“巴勒斯坦人”,而且很多人自己也不认为自己是“巴勒斯坦人”,信伊斯兰教逊尼派,参加以色列国防军。但是这不代表着以色列政府和贝都因人就没有矛盾——更多的不是政治矛盾而是传统/现代生活的矛盾。贝都因人和政府的矛盾的最大部分在于居住方式——是自由组织聚落,还是住在以色列政府建造的、有组织的城市和村庄里。以色列政府多年来为贝都因人制定了多种居住和发展计划,与此同时惩罚建造非法聚落的人——不通水通电甚至强拆,有一定成效但是仍然是非常有限的。最神奇的是,在中央区Rehovot和Ramle之间的草地上,还有贝都因人的棚户区,甚至他们会在高速公路旁边放羊(他们大多数家庭都拥有汽车,所以知道自己不能跑到高速公路去放羊)。此外,一些贝都因人有时候会进行传统的劫掠活动,去年甚至还有人在公路上尝试抢劫以色列国防军的卡车。
而基督徒除了本地人之外(很难说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可以说是阿拉伯人因为讲阿拉伯语,但大多数都是本地腓尼基、犹太人、甚至十字军接受了基督教以后的后代),还有亚美尼亚人、亚述人、阿拉米人(2014年得到承认的马龙天主教徒)、还有各种奥斯曼帝国遗留下的各种小基督徒社区。这些基督徒社区许多都有祖籍、认同上的区别。但是除了德鲁兹人这种严格内婚的之外,其他以色列的民族都给外族人加入本民族开了一个口子:不论你的血缘,一般来说只要你和该民族的人组成家庭、接受该民族的宗教、生活方式和语言,那你就被认为是该民族的人(比如说,至少有一名欧裔犹太母系祖先来自东亚,携带M33c2线粒体单倍群。但是这并不会影响拥有东亚祖先的人作为犹太人的“民族性”)。实际上,如果给纳布卢斯和耶路撒冷的阿拉伯人测基因,估计他们大部分人比以色列犹太人还“犹太”。但是在现代,这些人却是货真价实的“阿拉伯人”。
这些细致的区分比民系更为严格,传统上,这些小社区里的大部分人都受自己社区领袖和宗教法庭的指导,以婚姻、居住地同其它社区加以区分。已经可以认为是民族之分,而不是支系的区别。虽然随着以色列的迅速现代化,这些区别虽然有所减弱但仍然存在。而至今,无论在巴控区还是以控区,基于族群的严重暴力(动枪动刀)还是时有发生。
还有,即使是祖籍为阿拉伯半岛上的人也不全都是“阿拉伯人”部落。在也门、阿曼、科威特和印度洋的海岛上有许多和周边人语言不同的部落,他们是古代阿拉伯半岛南部居民的后裔。最大的一个部落系统是Mehri,大概有十一万五千余人。在古代,他们写字用方方正正的“南阿拉伯字母”,和连笔的纳巴泰-阿拉伯文字看起来很不一样。这个字母的现代后裔是埃塞俄比亚的“跳舞小人”Ge'ez字母,在以色列的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人社区也有使用。
突厥也分高加索切尔克斯、土耳其、什叶派土库曼、阿塞拜疆、卡什加等多个民族。
此外还还有扎扎、拉兹、亚美尼亚这些民族——不会还有人不知道埃尔多安是拉兹人吧?不会吧不会吧?
事实上,如果踢开犹太复国主义的宣传去看的话,以色列犹太人完全可以分为斯拉夫、日耳曼、阿拉伯、波斯、阿姆哈拉等多个民族。
而在伊朗,俾路支同样也是一个世居民族。
伊朗官方承认的民族有26个。关于其中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库尔德民族,及阿富汗难民的介绍,请参考:
包括汉藏语系的汉语族在内,一共才四五个语系,十几种语族,哪来五十六族?如果一个语族可以分出好几个族来,那么汉族要不要分成吴族、粤族、闽族、赣族、湘族和客家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