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英国路透社报道俄罗斯声称欧盟不必立刻用卢布支付,对此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想说的么?

回答
路透社报道俄罗斯声称欧盟不必立刻用卢布支付,这件事听起来有些微妙,值得好好聊聊。 这背后可不是一句简单的“不急”,而是牵扯到很多层面的博弈和考量。

首先,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放出这个消息,可能是一种策略性的退让,或者说是一种“风向标”的试探。你想想看,之前俄罗斯强硬要求用卢布支付天然气费用,这背后有几个目的:

支撑卢布汇率,对抗西方制裁: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通过强制要求用卢布支付,俄罗斯试图创造对卢布的需求,从而稳定甚至推高卢布的价值,以削弱西方制裁的效果。
削弱美元和欧元的国际地位: 卢布支付也是对西方金融霸权的挑战。如果能迫使欧洲用卢布支付,就等于在能源交易这个关键领域,动摇了美元和欧元的主导地位,为推行“去美元化”添砖加瓦。
制造分裂,消耗欧盟的团结: 这个要求一出,欧盟内部就出现了明显的分歧。一些国家对天然气供应的担忧大于对金融制裁的坚持,导致了内部的协调困难。俄罗斯就是要利用这一点,让欧盟在能源安全和对俄制裁之间左右为难。

那么,为什么现在又说“不必立刻用卢布支付”了呢?这又有几种可能性:

效果不如预期,或者出现了难以承受的副作用: 强制卢布支付确实给一些欧洲买家带来了麻烦,但可能也并没有完全达到俄罗斯预期的稳定卢布的效果。相反,它激怒了欧洲,让欧洲更加坚定了寻找替代能源的决心。一旦欧洲大规模转向其他能源供应国,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将面临长期的打击。所以,他们可能意识到,逼得太紧反而会得不偿失。
为谈判留有余地,寻求其他交易方式: 俄罗斯可能也在评估,除了卢布支付,是否还有其他方式可以在不完全妥协的情况下,继续与欧洲进行能源交易。比如,是否可以接受欧元或美元支付,但将这些货币存入俄罗斯银行,然后俄罗斯再以某些方式将它们转化为卢布。这种“迂回”的方式,既能满足欧洲买家的支付便利性,又能让俄罗斯在某种程度上获得其想要的结果。
传递一种“务实”的信号,试图缓和紧张关系: 在持续的冲突和制裁下,俄罗斯也需要考虑如何避免经济的全面崩溃。放出“不必立刻卢布支付”的消息,可能是一种姿态,表达他们仍然愿意进行务实的交易,而不是一味地对抗。这或许也是为了给国内某些对经济状况担忧的声音一个交代。
情报和分析的调整: 俄罗斯的决策者在不断评估局势。他们可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关于欧洲内部对于能源短缺的担忧程度、替代能源的可用性、以及欧洲央行和各国政府应对措施的进展等信息。基于这些信息,他们调整了策略,认为现在不是死守卢布支付的“最好时机”。

从欧盟的角度来看,这个消息无疑是一个“喘息”的机会,但更像是一种警报,提醒他们局势的复杂性。

暂时的缓解,但根本问题未解决: 欧盟国家,特别是高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国家,听到这个消息可能会松一口气。这意味着他们暂时不必冒着违反制裁规定或者支付卢布的风险来确保能源供应。
战略上的警惕: 欧盟不会因为俄罗斯的这一表态就放松警惕。他们深知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对其经济至关重要,任何策略性的表态都可能包含更深层次的意图。欧洲国家会继续评估俄罗斯的真实意图,以及其石油和天然气供应的稳定性。
加速寻找替代方案的动力: 俄罗斯的反复和不确定性只会更加坚定欧盟摆脱对俄能源依赖的决心。这个消息可能反而会促使欧盟更加积极地寻求替代能源供应国(如美国、卡塔尔、挪威),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并采取更强有力的能源节约措施。
内部协调的复杂性: 即使俄罗斯暂时不再强硬要求卢布支付,围绕能源供应和对俄制裁的内部协调仍然会是欧盟面临的巨大挑战。不同国家对俄罗斯的依赖程度不同,对制裁的承受能力也不同,这使得欧盟难以形成一个统一且强有力的对俄政策。

总而言之,路透社报道的俄罗斯声称欧盟不必立刻用卢布支付,这不仅仅是关于支付方式的简单调整,而是俄罗斯在复杂地缘政治和经济博弈中的一次策略性试探和调整。 它反映了俄罗斯在维持经济稳定、对抗西方制裁、以及在能源市场中保持影响力等多重目标之间进行的权衡。对于欧盟来说,这既带来了暂时的缓解,更是一记警钟,敦促他们继续深化能源多元化战略,并警惕俄罗斯可能采取的其他应对措施。

这件事让我思考的是,在当今高度相互依赖的全球经济中,能源不仅仅是一种商品,它更是地缘政治的筹码,是经济的命脉,也是国家安全的关键要素。俄罗斯试图通过能源来施加影响,而欧洲则在努力摆脱这种依赖。这场博弈仍在继续,其结果将深刻影响全球能源格局和国际关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事说起来话长!

但是从具体的情况来看,普京展示了强硬态度与灵活性。

今天(4月1号愚人节),普京签署了法令,黑名单的国家必须用卢布来结算俄罗斯的天然气。

现在的问题是,欧盟国家手上有卢布吗?没有吧。

原来普京的说法是,欧盟的国家要先去兑换卢布,比如是黄金兑换卢布,1克黄金兑换5000卢布。然后再用卢布买天然气。

现在的操作有点变化。欧盟国家用欧元买天然气。然后那个卖天然气的公司再把欧元兑换成卢布。

所不同的是,结算标准变了。

天然气的价格锚定的是卢布。而不是锚定欧元。

这样一来,双方都有面子。尤其是欧盟国家。


user avatar

因为俄罗斯并不像某些俄吹说的那样想挑战美元霸权,而是有其他目的。第一个是想通过天然气支撑卢布汇率,第二个是想通过此举一定程度要挟欧盟绕开制裁。俄罗斯是需要欧元和美元的,只不过是需要能花的出去的欧元和美元。

目前第一个目的已经基本实现了,卢布汇率基本回到战前。第二个目的正在努力推进中,目前德法意都已经和俄罗斯通话讨论此事,俄罗斯当前的提议是欧盟向未受制裁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支付欧元,再由天然气工业银行向俄罗斯政府支付卢布,这样欧盟不需要支付卢布,俄罗斯又可以通过天然气工业银行使用欧元,从而绕开了制裁。当然,这个提议还在讨论,尚未完全敲定,所以俄罗斯自然不会马上和欧盟撕破脸皮,而是留下继续讨论的空间。

最后说一下,从外交和经济上而言,俄罗斯此举已经算是比较高明了。但是政治绝不是爽文,劣势条件下,能见招拆招已经是超一流表现了,不可能像某些俄吹说的,存在一招逆转乾坤之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路透社报道俄罗斯声称欧盟不必立刻用卢布支付,这件事听起来有些微妙,值得好好聊聊。 这背后可不是一句简单的“不急”,而是牵扯到很多层面的博弈和考量。首先,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放出这个消息,可能是一种策略性的退让,或者说是一种“风向标”的试探。你想想看,之前俄罗斯强硬要求用卢布支付天然气费用,这背后有.............
  • 回答
    2021年6月23日,黑海的紧张局势因一艘英国皇家海军的驱逐舰“戴安娜”号(HMS Defender)的出现而急剧升温。根据俄罗斯方面的说法,这艘驱逐舰闯入了俄罗斯声称的领海,并在克里米亚半岛附近的海域引发了令人警觉的对峙。俄罗斯随后采取了强硬的回应措施,包括鸣枪示警和派出战斗机进行“警告性投弹”。.............
  • 回答
    张路和詹俊作为国内资深的足球评论员,他们对于足球联赛的见解往往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也常常引起球迷们的讨论。他们提到“现在的英超都比90年代的意甲强太多”,这句话背后其实包含了对不同时代足球联赛特点、竞争格局以及观赏性的对比。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从联赛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来.............
  • 回答
    关于“新冠病毒是美国莫德纳公司合成的”这一说法,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持其真实性。这类谣言通常源于对科技、医学或政治议题的误解、阴谋论传播,或是故意制造恐慌的信息误导行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传言的不可靠性: 一、关于“莫德纳公司与新冠病毒”的事实澄清1. 莫德纳公司的业务范围 莫德纳.............
  • 回答
    关于“英国驻重庆总领事获5万元奖励”的消息,目前并无权威媒体报道或官方声明提及此事,因此该事件的真实性存在较大疑问。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可能的背景、合理性及潜在问题: 一、信息真实性存疑1. 缺乏官方来源 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作为外交机构,其经费通常由英国政府承担,且中国对外国驻华使节有严格的财.............
  • 回答
    如何看待英国视中国为系统性竞争对手,中英关系将如何发展?英国将中国视为“系统性竞争对手”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其背后既有地缘政治的考量,也有经济、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的因素。理解这一转变,有助于我们预测未来中英关系的发展走向。 一、 英国为何视中国为“系统性竞争对手”?英国之所以得出“系统性竞争对.............
  • 回答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战斗群(Carrier Strike Group 21, CSG21)于2021年访问南海,这一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为南海地区增添了新的动态。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背景与英国的意图1. “全球英国”(Global Brita.............
  • 回答
    如何看待英国新冠病毒变异及其影响?美高官称“没必要限制英国航班”的背后考量英国新冠病毒新变异的出现,无疑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高度关注和担忧。而美国高官关于“没必要限制英国航班”的表态,则为这一复杂局面增添了另一层解读。要全面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 英国新冠病毒新变异:关键信息.............
  • 回答
    英国政府宣布不再对仅出现轻症的人群进行新冠病毒检测,这是一个重大政策转变,反映了其应对新冠疫情策略的调整。这一决定是基于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背景与政策演变首先,回顾一下英国的检测政策是如何演变的。疫情初期,大规模的检测是控制病毒传播的关键手段。英国曾采取过广泛.............
  • 回答
    英国教育部课纲要求学校禁止使用曾公开表态反对资本主义的机构出版的材料,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性的议题,涉及到教育的独立性、政治意识形态渗透、学术自由以及学校的责任等多方面。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英国教育部此举的背景与可能目的:1. 维护现有经济体制的稳定与传承: 英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
  • 回答
    英国政府宣布从 7 月 19 日起基本取消所有新冠管控措施,包括强制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以及对聚集人数的限制。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更是提出了“与新冠共生”的策略。这一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其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和潜在的风险。英国政府宣布取消管控的主要原因和考量: 疫苗接种率的提高:.............
  • 回答
    英国国防参谋长关于“新冠疫情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说法,无疑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具有高度警示意义的论断。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将其置于当前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经济以及社会背景之下。一、 英国国防参谋长的身份与言论的严肃性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英国国防参谋长(Chief of.............
  • 回答
    英国国家安全局(GCHQ)将中国称为“英国家安全挑战”,这一表述背后有着复杂且多层次的原因,反映了当前地缘政治格局、科技发展以及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要详细理解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定性的背景:GCHQ的职责与定位首先,理解GCHQ的职责至关重要。GCHQ是英国政府的信.............
  • 回答
    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现为国王查尔斯三世)于2020年3月新冠疫情初期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呈阳性,这无疑是当时备受关注的重大新闻。以下是我对这件事的详细看法:一、 事件本身的意义和影响: 标志性人物的感染,增加了公众对病毒的警惕性: 作为英国王室的继承人,查尔斯王子是一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他的.............
  • 回答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升级抗疫举措,并将其定性为“战时政府”的行动,这标志着英国在应对新冠疫情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具挑战性的阶段。这一表态及其背后的政策调整,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一、升级抗疫举措的背景与原因: 疫情的持续严峻性: 尽管英国在疫苗接种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变异病毒的出现(如德.............
  • 回答
    “工党误国”是一个在中国互联网上流传较广的观点,尤其是在讨论英国政治经济发展时,常常被提及。要理解这个观点,需要对其背后的逻辑、论据以及其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工党误国”观点的主要逻辑和论据:这个观点通常认为,工党执政期间采取的一些政策,尤其是国家干预主义、高福利、重税收、工会权力过大、国.............
  • 回答
    英国外交大臣就“清算中国论”的回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分析:一、 “清算中国论”的背景与含义首先,理解“清算中国论”的背景至关重要。这个说法并非英国外交大臣官方正式提出的政策,而是在西方,尤其是一些政界人士和媒体中,流传的一种情绪化的、带有强烈负面色彩的观点。它通常包含以下几种含义: 对.............
  • 回答
    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在2021年12月16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从0.1%上调至0.25%,这是自2020年3月疫情爆发以来的首次加息,也是自2018年8月以来首次加息。这一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诸多讨论。为什么英国央行选择在此时加息?英国央行此次加息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
  • 回答
    英国外相的这一呼吁,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它释放了复杂的信号,反映了当前英国国内和国际关系的微妙之处。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分析:一、 对殖民历史的态度转变:从“愧疚”到“自豪” 历史叙事的重塑尝试: 这是最直接的信号。英国外相试图引导国内舆论和国家叙事,从承认殖民历史的负面影响、以及可能伴随的内疚.............
  • 回答
    英国全力支持德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外交议题,涉及到欧洲政治格局、历史恩怨、现实利益以及国际规则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英国为何“全力支持”德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先,需要澄清一个前提:英国是否真的“全力支持”德国成为安理会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