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这种语境下,女性应当消费商品,而男性应当消费女性。
看来你和我一样带不起劳力士,买不起法拉利,更别提游艇、私人飞机和海天盛筵。来,抽根红塔山静静,吹了这瓶9°。
因为70%到80%的消费决策都是女性做出的,所以大多数广告的目标受众也是女性。
各位可以看看商场里在挑东西的是男人多还是女人多?再看看家里的东西,回想一下是谁决定要买的,买哪个牌子是谁挑的?
在消费主义社会消费能力就是话语权,消费主义的和女权主义合流也就不奇怪了。
最近五年,所有消费行业的资本玩家都必须承认一件事:
一二线城市的女性才是真正的消费金矿,只要你能挖到就一定能赚到!
最近五年以来,所有的爆款“品牌”无一例外走的都是女性化路线。
请注意这个词,无一例外!
奶茶里面,奈雪的财报最好看,主打女性消费者路线;
文化领域,越是以男色为卖点的影视剧,往往有成为爆款的潜质;
至于化妆、医美、奢侈品领域,几乎都是女性消费者决定一个品牌的成败。
这里举一个诡异的案例:
去年资本市场的爆款品牌“泡泡玛特”是国内最初也是最早的一家偏女性向的手办品牌,在“泡泡玛特”之前,大家都默认手办的消费主体是男性,但是这些手办品牌最终没出一个真正的爆款。
唯有偏向女性向的“泡泡玛特”火了,这之后,大家才发现哪怕在男性消费品市场,也必须得是“女性+消费”才能带来无限生机。
为什么在一二线城市,“女性+消费”会成为资本市场的财富密码,而不是男性?
毕竟,从各方面来看,都是男性整体赚得更多一些。
如果我们要较真的话,真相无疑是冷酷的:
因为在国内这个大环境下,男性必须随时给自己留一条退路;而女性误以为自己随时都有退路。
在一线城市以及部分二线城市,男性确实赚得更多,但是他们普遍不敢消费。
或者说,理性的男性群体随时有在一线城市赚钱然后退回二三线城市的想法,而女性群体以为自己并不需要这个规划。
对于很多女性群体来说,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有一个体面的收入前提下,她们更愿意留在一线城市。
这其中,高知女性留在一线城市的欲望是最强烈的,因为如果不考虑买房的问题,她们在一线城市的生活质量远远高于同年龄段的男性群体。
对于资本来说,你赚得多不是关键,你的可支配收入多才是关键。
所以,国内一二线城市的女性消费者是资本天然的猎物。
完整版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愚者的世界。
你要是觉得消费主义对男性影响不大,那说明你还没进入消费主义的圈子。
手表、跑车、文玩、岩茶、普洱、眼镜、腰带、打火机、钢笔,这是中年男性圈子里的消费主义代表性产品。
(此处删掉了年轻人的消费主义产品,因为它们在知乎拥趸太多了,我害怕被踩死)
你要是接触过各行各业的小老板、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比如各种名头的总监)和八线城市的地方领导,就会发现机械手表是他们手腕上的标配。
我记得十几年前大学商务礼仪课老师就公开讲过,男性的装饰品不宜多,(机械)手表、腰带和眼镜足以。材质做工务必要精致,并特别指出不可戴「电子表」。
我上大学那会儿还没有智能手表。
我对机械手表消费主义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前两年的一次圈子聚会。
有位大哥刚刚晋升部门总监,从房贷和车贷里挤出钱买了一块卡地亚,逢人就吹他的机械手表文化。那次聚会毫无意外地,大家听他普及了半个小时的瑞士匠人精神,吹它这一块手表蕴含了多么高级的人类智慧,一个齿轮小到苍蝇翅膀那么大。
千不该万不该,他不该最后拿我手腕上的「电子表」开涮。可能是看我年龄最小、头发又多,不像他们「企业家圈子」里的人吧。
他问我,你手表什么牌子的?
我说,华为。
他嗤笑一声,说华为做手机可以,做手表?没听说过。
我说,这是智能手表……
他反应极快地打断我,智能手表不就是电子表么?我的卡地亚里有一千多个零件……
我忍无可忍,
我的智能手表里有几亿个元器件!
要论凝聚的人类智慧,你机械手表里的齿轮怎么和我智能手表里的CPU相比?电路的尺寸以纳米计,现在已经可以做到7纳米,比你苍蝇翅膀大小的齿轮不知道小多少倍!
我的手表用的是电能,核能产生的能源,你的机械手表用的是机械能,是猿人还没进化完整的时候就掌握了的能量;
我的智能手表有几十上百项功能(其实没有上百,虚张声势罢了),可以计步、记录睡眠、接打电话放音乐,你的机械手表里能集成个万年历都算表中极品了。
你几个世纪以前的古老技术,怎么和我人类当代最高智慧的结晶对比?简直是开玩笑。
桌上的气氛有点尴尬,和我关系好的大佬都在轻笑着支持我。当然我知道,他们纯粹就是恶趣味地表态站队,支持我并不代表认可我的观点。
我继续说,机械手表行业当然有价值,价值在于匠人们对传统机械结构的传承和探索,这些古老的技术可以广泛运用在现代制造业;而不在于做出一块巴掌大的手表,卖你几万块钱供你装逼。几万块钱的表也代表不了机械手表的最高技术,就是个批量生产的外围产品而已。
中年卡地亚男嘟囔着,那是你穷……买不起,不要找借口……
桌子上充满欢快的笑声。
以上爽文情节大半出自答主的内心戏。当时确实怼了卡地亚男,但是因为知识储备不足,怼地没有这么爽。回家以后越想越不解气,收集了很多资料,准备下一次狠狠地打他的脸,可是他再也没参加过我们的饭局。
以上说的是机械手表。
茶叶也是。
我有几年入了茶叶和茶器的坑,市面上能买到的六大茶类、各种字号的高中低档产品都喝了个遍。那时候正山堂上千一斤的小种红茶,只是拿来饭后漱口而已。
也曾遍览茶经,与茶有关的文人骚客、诗词歌赋信手拈来。
也曾专门取黑虎泉心的水来泡非遗大师的手作,也曾追逐过几万块的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的紫砂作品。
但茶叶虽好,真的值当费赀巨万?
潮汕那边有饮茶的习惯,茶叶真就是普通人的「口粮」,所以不在此列。同理,对于茶叶爱好者来说,喝个单价千八百块钱以内的口粮茶,图白水中有个滋味儿,也不叫消费主义。但是动辄追求几万块一斤的岩茶,龙井一定要喝狮峰的明前头采,跟风追逐普洱茶的山头,这些同样是被小圈子内的消费主义洗脑的表现。
像我这样因爱入痴,扑下身子研究茶叶的历史、技术、贸易情况和种植技术的人,自以为已经摆脱了附庸风雅的低级趣味,最终醒来时还是感受到了巨大的空虚。
就算十几万一斤、有价无市的母树大红袍,最终的命运也不过是膀胱和马桶。它或许能给超级富豪留下一点回味隽永,但留给普通人的只有空瘪的荷包。
上个世纪初叶在炮火连天中诞生的滇红茶不够香么?
出口到欧洲以后连一众公爵都说好,它不够档次么?
200块一斤,基本没有什么溢价,江湖人称「平民公主」,饮之如沐冬日骄阳,它配不上你的身份么?
跑车也是一样。
跑车是富二代们的消费主义代表产品。
当然不排除有的富人就是喜欢跑车,比如黄永玉老爷子(大雾),但是多数人买完跑车以后一次赛道都没下过,也就在市区里载着网红招摇过市而已,最高速度连70码都跑不起来。
这简直是对超级发动机的侮辱。
人类对速度的追逐,被用来泡妞。
你说这是不是消费主义?
(此处假装有超跑的链接)
十八线小城市的土鳖富二代,以参加一线富二代的轰趴为荣。平时百来块的张裕明明很好喝,到了大场合非得咬牙为几万块一瓶、不知真假的洋酒买单。大概率买到国内生产、离岸后公海灌装,然后摇身一变为进口酒的三无国产葡萄酒。
有些不入流的酒吧夜场,为什么以女士免费为噱头?
就是因为这是独属于男性圈子的消费主义,他们相信开辆豪车、开瓶好酒,就可以泡到大把的妞儿。
遗憾的是,真的可以泡到。从这个角度来说,答主这是被打脸啊!
以上好歹还属于中产以上小圈子的爱好,对于大多数玩家不至于造成太大的经济负担。
好比董明珠女士买一款5万块钱的包——虽然在普通人看来像智商税,但对于买主本人的阶层来说,顶多算个零花钱。
就当为国家GDP做贡献了。
而腰带、眼镜和打火机,才是普通男性的智商税。
我不信你身边没有人系这条腰带。
EX和我交往时就说过,男人要有几件大牌子的衣服撑门面,实在不想破费的话,至少置办一条腰带。
我不太理解。
假如我是真的富豪,需要靠一条腰带撑场面么?
假如我是草包,系了一条爱马仕就能赢得别人尊重?
在刚才搜这条腰带以前,我一直以为它得两千多块钱!花一天的工资买一条腰带,疯了!
结果,这货实际上要6000块!!!
而真的有很多男性认为,有必要买一条这样的腰带来支撑门面。似乎系上许老板同款腰带,就融入了上流社会。
至于买一二百块钱的仿品的,和女孩子买A货有什么区别?
我现在坚定地认为,普通工薪族、普通工薪族、普通工薪族、强调三遍买这玩意儿,脑子肯定被滚筒洗衣机加洗衣液、洗衣粉、柔顺剂和84消毒液一起洗过!
一百块钱原色的头层牛皮,十年用不坏它不香么?扎在腰上不掉裤子,遇到歹徒能当武器,铜扣甩在脑壳上就是一个拳头大的包,用着很丢人么?
不知道你们上学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传统:
给男生送礼物,抽烟的话就送打火机,不抽烟就送刮胡刀。
如果你觉得几百一支的口红算女性消费主义,那几百一个的打火机就应该划归男性消费主义行列。
这个biling biling的打火机要800块!
用它点的烟会有宾夕法尼亚州特产火油的松烟香么?
被催更钢笔。
在电脑和智能手机普及的这15年里,钢笔的市场正迅速退化,成为小圈子里的小众兴趣,无力和品质稳定、价格低廉的中性笔抗衡。高端钢笔甚至退缩进礼品阵营。
但在我们父辈叱咤商场的时候,高端钢笔和金丝眼镜文玩字画一样,是附庸风雅的工具。很多土老板大字识不了一箩筐,平时除了签名以外,多写一个字都费劲,但还是喜欢在上衣口袋里装一支钢笔。牛批的装万宝龙,普通的装派克,人傻钱多毕加索。
如果酷爱写字,或者不爱写字但就是喜欢这种优雅的指间机械,那么花几千块入手一支万宝龙大班过过瘾,完全无可指摘。
但假如浑身一点书卷气都没有,对写字也毫无兴趣,纯粹当成一个奢侈品牌来秀品味的话,那说实话从两万块一支的大文豪系列笔下流淌出一手烂字,还是挺尴尬的。
最奢侈的衣服是一副好身材,最优雅的钢笔是一手好字。日本百乐78G+一百多块一支,拿来写汉字笔笔出锋,如针如刀,它配不上你的贵族身份?
再重复一遍,这不是diss钢笔爱好者,恰恰相反,就是觉得伪爱好者没必要浪费这个钱。
以上讨论并非diss相关圈子的爱好者。
只是想说,消费主义的影响不分性别。男性一样有他们自己小圈子里的风尚,有一套被设计出来的、精致的、鼓励你付款并不断升级的话术。
这套话术最终总会完善成为一门「文化」。
如果你觉得女性被洗脑的更厉害,那我觉得女权运动始祖波伏娃有一条格言或许可以解释——
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小时候,都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
必须得更新一下了。
消费主义在被喊打以后,给自己打造的第一面盾牌就是「只要消费的起,就不算消费主义」。
评论区出现为数不少的朋友声称:
其实不是的。
超过生存需求一定程度的消费行为,以享乐为目的的消费行为,都可划入消费主义范畴。
当然这个「一定程度」是多少,人和人之间很难达成一致。但是因此拔高「有钱人」的消费主义下限就是上了消费主义的当。王校长的饮用水是从欧洲专门空运来的,几百块一瓶,煮饭做菜都用这个。几百块一瓶的水对于他这个阶层来说,和一块一瓶的康师傅没什么区别,但不能说这就不是消费主义。
我们过去的生活太艰难了!看看电影「珍珠港战役」,美国人在二战时的生活水平比我们现在的平均水平都高。所以在国家腾飞的现阶段,对物质和消费的需求爆炸性扩张是必然的,必然到很多人意识不到自己掉进了消费主义的陷阱。必然到仅仅因为我在本文中戳穿了这个幻象,就被辱骂和人身攻击。我极为克制地拉黑、删评,他暴躁到开帖挂人,连自己的id签名都改了。
这些戾气,不能说是消费主义的产物,但的确是消费主义的阴影。
希望我们早日实现民族复兴,这样我的同胞们就能早一天关注某些被忽视的东西,比如家庭的和睦、理想和兴趣的实现、社会价值的实现,
和心灵世界的安宁。买买批哪个瓜娃子在评论区骂劳资我热你仙人板板!/doge
谁说消费主义,对男性的影响小的?
有这种印象的,一定在脑海里有性别偏见,才会有这种认知。消费主义对男性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
只不过,男人和女人追求的消费品不一样罢了。女人的消费品我就不说了,就说男人的东西。
那些豪宅,豪车,都是给谁预备的?你们见过有几个女人买豪车的??
可能,男人的奢侈品,不像女人奢侈的那么明显,所以才有了男性,可以抗拒消费主义的印象吧。
对于男人来说,他的奢侈品,往往看起来还有一点用处,都是属于工具性质的。但工具就不是奢侈品嚒?
你敢给豪车来到300嚒??平常人开到80就不错了。但男人还是倾向于买性能高,但没什么鸟用的东西。
就说我,我玩电脑以来,一年换好几次设备,去年鼠标键盘就换了好几套了,这不是奢侈品??
为了手机游戏玩的爽,怕手机没电,我买了好几台便宜的手机,这不是消费主义??
还有,我跑去玩游戏的时候,一充钱就是几百,难道不是消费主义?你知道我骂过多少次,2b腾讯骗我充钱么?
还有,跑去赌博的,买彩票的,你们去看看是男人多,还是女人多??
还有,玩古董的,你们见过女人嚒?
女人玩珠宝,是消费主义。男人搞古董,就是兴趣爱好嚒??
他们有什么区别???
一个是亮晶晶的石头,一个是一堆破烂,谁比谁高尚了???
男人的消费模式跟女人不同罢了。
并不存在什么,消费主义对男人无效之类的奇谈怪论。
这也许跟男女的社会地位有关,男人去玩古董,可以把古董上升到一种价值观,让别人有一种错觉,玩古董的人有文化。
人类社会的大多数价值尺度,都是男人定的,所以男人的爱好就是正确的,女人的爱好就看起来很傻了。
更宏观的看一下,这个社会男人中消费主义的毒,比女人更深。
世界上最大的消费主义,就是对金钱的无限追求。在资本主义世界,充当资本家的,大多数都是男性。
维持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就是男人这个群体呀,你们敢说,男人没有中消费主义的毒嚒??
在资本主义世界,挣钱的本质,就是获得支配他人,支配更多商品财富的力量,这些都是消费主义的另外一种形式。
当然,大多数人有这种偏见也正常。
因为很多男人挣的钱,都让女人花了。
不过,男人明明知道女人能花钱,还养活她们,难道不是这个星球上,最大,最恐怖的消费主义嚒??
男性败家子第一时间前来以身说法,首先不多说,上图,众所周知,男性是有收集癖好的。从宝可梦开始。
这些书和手办几本一个口红,一套对一套兰蔻,一排一个包包应该不少吧。但我告诉你这是我最朴实的收藏了。也是目前剩下唯一一点爱好。
比这个贵的是集邮,一张小小的纸几百。更贵的是鞋,机械产的要比女生纯手工的包包还贵。最贵的应该就是烟酒茶了,而且这个可是消耗品。
因为女生上网深度还是普遍低于男性,所以男性在败家方面往往两个极端。成功规避了女性团体。
一个是深度上网的小圈子,你可能没看到直播卖鞋的,卖游戏王卡的,卖限定周边首刷的。但随便一搜就上千个群,那些只在一个个小圈子扩张。不走大平台广告。
一个是完全不上网的大隐于朝,烟酒茶随便拿出一个就能吊打时装化妆品了,可是因为太自然了,没人觉得这才是败家收藏。一瓶铁盖茅台一个LV包没了,但LV包你还能用几年还能闲鱼出手,这个要不投资忽悠下一个大头,要不喝不了两口就没了。
因为女人多数是直接或者间接花别人的钱不心疼,男人花的都是自己的血汗钱。。。
因为你看不见。真正的消费主义早已让你无法察觉。
2017年中国酒行业销售额超过8000亿元。
2017年中国烟草行业实现税利11145.1亿元。
2017年1-12月化妆品累计消费收入达2514亿元。
中国的广义保健品行业规模长年保持10%的增长,高于目前中国GDP的增速。在2015年,保健品行业已经达到4500亿左右规模,其中,约有一半的市场是被补肾、壮阳类的性保健品占有。(含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食品、酒类等)
光是壮阳药都能追上化妆品。
消费主义和性别的关系,在奢侈品营销中是三十年前就普遍研究的重点,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其他罗列现象的回答已经很多了,这方面就不再重复,试把自己关于这方面课程中的重点陈述一二,太干可能无趣,愿意看的知友们就瞄一眼吧。
1、古典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消费主义社会关系=人VS物质VS人的关系。借消费拥有更多的物质,是女性人际交往的的重要的媒介。而男性作为古典社会关系中的强者(经济、权力),不需要那么多物质作为媒介。
延伸思考:成功女性对于物质的需求感如何?非成功男士受消费主义影响是否较高?不工作率较高的日本女性为何深受消费主义影响?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实现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后、社交需求、尊重需求是女性的更上阶需要。因为再上层的自我实现在现阶段基于社会综合情况,大量女性难以达到,所以会被挤压下探至下两层。购物(消费)是实现尊重需求的最简单方式,其中包括了被服务感、选择权、模拟更上层阶级享受的愉悦感等多种因素。焦虑感的实质是不安全感。
延伸思考:中国女性什么时候才算真正实现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双重满足?其他国家女性消费主义的兴起年代的比较。
3、女性解放运动VS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中,“女性”等同于“女性的身体”,女性解放运动最初表现就是解放身体,因此,用消费强调对于身体及附着物的控制权,本身也是妇解的一种形式。但这种初级的表现很快受到资本主义的反利用,最后女性解放=解放女性的购物冲动。而且社会舆论还会让女性们相信:购物冲动和购物能力是体现女性社会价值与地位最重要的一种形式。
典型例子:代表女权的妇女节演变为购物女神节
延伸思考:非裔美国人对消费主义的崇拜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作为女性,以我为代表的一帮女性所费用心琢磨的,其实是如何让更多的女性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因为女性孕育下一代,影响她们等于发掘更多的消费市场。男性因为不具有繁殖和养育功能的绝对必要意义,因此,并不是我们影响的重点。
题目本身是一种错觉。
1,消费主义渗透能力跟性别完全无关。只是女性消费的东西被看到的频次更高,种类更多,所以产生了女性更容易剁手的错觉。
2,由于社会习惯,女性花了钱买奢侈品更愿意表现出来,男性相对内敛些,喜欢表现出来的男性,往往被质疑不稳重、轻浮、暴发户。
3,消费主义的抗体其实不是理性思维,而是A心理账户配置,B反从众意识。这两点男女没有区别。
A在消费上,心理账户大小是理性思维之锚,以实用性为基础的心理账户很容易抵抗消费主义。
B反从众意识是内心希望与其他人不同,因为随大流的选择往往是博弈中最没有希望的选择。这种习惯会在感性上厌恶那种潮流性的消费主义。
以上。
跟男女无关,只跟认知水平有关。
消费主义蕴涵着一个简单的公式就是消费(或者购买)等同于自我实现,越有效的消费就意味着越有效的自我实现,可以无限的消费意味着最终的自我实现。
而消费主义语境下的最终的自我实现在等同于无限消费之后,树立起了一个个代表着消费主义的精英的形象,他们全方位的代表着社会市场潮流,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要求这个拜物教下的每一个人。在这个语境下,所谓社会向上流动也只代表着进入了蕴含更高拜物教附加价值的消费环境中,社会精英和残存的贵族形象在大众媒体中被严格的展现为消费精英了。
(记得男人装上的每一个嘉宾吗?)
在这种拜物教魔力下,人的价值是严格与其消费价值挂钩的,所以在当前社会中,往往被消费主义洗脑的女性是被消费主义洗脑的男性的消费品。
从鼠标到键盘到车子,从游戏到动漫到玩具,消费主义对男生的影响一直就很大。
所以题目的前提显然就不对。
为什么会形成这个前提错误的题目里的普遍印象呢?
因为女生被消费主义影响以后,吃相不大好看。
“我花自己的钱,你管得着吗?”
你花就花了,月光就月光了,还跳出来叫什么叫……
你知不知道结婚以后“花自己的钱”是违法的啊:D
小心别人举报你。
看看我们男人,悄悄就把钱给花了,你甚至连消费主义对男生影响也很大都不知道……
这叫闷声发大财。
只是女性实际话语权小而已。
如果你从去年开始关注显卡吧,你会发现为了买张显卡,卡巴基佬一个比一个魔怔。
小蘑菇的答案是正解,但是话没说透:
消费主义宣传直接针对女性的力度和影响比对男性大,根本原因是年轻女性拥有可以快速变现的性资源和生育资源,而年轻男性没有。
去掉这个限制条件后男女基本没有区别,例如年轻时就手握大量财富又或者性资源优秀到有女性愿出高价购买的男性,他们的消费欲望并不比同等条件的女性小。
但是这部分人占比低特殊性又强,不足以带动整个群体改变消费习惯。
这事跟什么男性要挣钱养家的社会传统还真没多大关系,男同胞们不用自我感动了。搔到痒处的感觉不是什么传统能抵抗的,就是没钱。
——————————
(所以说遇到真爱就不管不顾买买买的死肥宅才是平权急先锋)
——————————
(这个答案是怎么在四年多里赞没停过的情况下被压到这么底下的 ≖_≖||| )
给自己引个流
女人在过去数百万年都是处于从属地位,而这在文化甚至基因上的惯性是女性更偏爱消费主义真正原因。
从属地位就是自己不能做主,只能通过影响别人来让别人帮自己做主。
比如古代,女子的婚姻大事是要听父母的。当然其实是听父亲的。所以如果女孩看到如意郎君,想要嫁给他,她是不能跟那个男人私奔的。因为这样一来在某些朝代就是犯罪!而某些朝代,奔者为妾,将永远丧失为正房的可能。而妾,原则上是可以随意送入,买卖的。
所以女孩需要做的是,首先要让如意郎君来提亲,其次要让父亲答应。这就是从属地位的女性唯一可行的出路。
反过来如果男人看上一个姑娘,原则上他当然也要父母认同。不过,如果他发奋读书,高中科举,很大概率上父母不会拦着。或者他努力赚钱,用钱砸给女方父母。很大概率是女方父母也会同意。比如:
清朝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曾经多看看了一个小姑娘几眼,结果小姑娘就是不愿意搭理他。他一时兴起,直接拿出一笔钱给了这个姑娘的父母。结果这个姑娘的父母贪图钱财,当天就把姑娘送给了胡雪岩。胡雪岩当夜把这个姑娘扒光了,看了个够。然后也没怎么她,第二天就把她给送回去了。
这个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放在今天也管用的道理,男人想得到女人是不需要讨好女人的,有权有势即可!
反过来,女人想得到男人,即便在今天,出路依然延续古代的惯性,主要还是要以讨好男人为主。
这就是为什么女性更需要消费的原因,因为她们必须看起来很诱人,才能获得心爱男人的青睐。她们不可能通过奋斗,通过权势,一朝过来就抱得美男归。
路径的单一话,使得女性对自己的相貌,自己的身材,自己的服装有着无比的执着。并且为了从其他女性里脱颖而出,更是引发的战备竞争,这些竞争就是消费的动力。
可悲的在于,男人在比谁更胆大,谁更坚强,谁更很绝,谁更冷静的时候,女人们真正比较的却是谁更漂亮,谁更能吸引男人。
如果这仅仅是文化上的惯性,我想一两百年也就会消解。不过在我看来由于上百万年的进化,也许很多东西是刻在基因里的。就好比许多女性分明已经结婚,已经不再需要释放所谓的魅力来吸引异性了。但是她们依然会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消耗在提高性魅力上。似乎只有得到其他女人的嫉妒和其他男人的热爱,才是幸福。
“男人要有自己的一套房”
八百个包出来了。
可能是因为教育男人“如何精致生活”的情感鸡汤类公众号太少了,其实键盘耳机球鞋之类也很贵的,男人们也应该爱自己,所以我决定模仿“咪蒙们”的风格写一篇男性情感鸡汤
《不给你买机械键盘的女人,不配说爱你》
一
潇洒先生和牛翠花同居半年了,有一天牛翠花不小心弄坏了一块内存条
翠花也没有太放在心上,然后翠花给潇洒先生转了60块钱让他买一条新内存
他盯着她,想说话但又忍着没说。
“怎么啦?不够吗?”翠花发现他的异常,便问道。
潇洒先生想着都在一起这么久了,没必要为了一条内存争来争去,便笑了起来,说:“当然够啊。”
但翠花还是觉得有些不对劲。
于是,翠花把潇洒先生那些奇奇怪怪的电子产品拍了下来发给我们。
结果当翠花得知潇洒先生那块“60元的内存条”,竟然要800多才能买到
“50块的小环环”竟是1000块的蓝牙手环时,就开始和他闹脾气
“你刚毕业工资也不多,就不能省着点花钱吗?就一条内存为什么要买这么贵?”
见潇洒先生什么话都不回答,翠花又接着指责:
“平时也老是见你买steam游戏,天天这样买买买,难怪老是攒不住钱。”
后来,我听说这件事之后,都不由地为潇洒先生喊冤。
男人花自己的钱,买自己想玩的游戏,有错吗?
二
我朋友北方25生日那天,他的女朋友送给他一个打折的双飞燕的键盘
收到礼物时,北方很不是滋味
倒不是因为礼物太廉价,而是感觉他女朋友根本没有关心他
后来他跟我倾诉这件事的时候,我笑着告诉他:
机械键盘都不给你买的女人,有什么资格说爱你
北方听过后恍然大悟,不久之后就和他女朋友分手了
分手那天,北方给自己买了一个1000+的机械键盘
那键盘有一排炫丽的跑马灯用起来,用起来像头发五颜六色的王子
当晚,北方带着他的机械键盘,去了全市最高级的网吧包宿
五颜六色的跑马灯亮起时,旁边白富美被北方吸引了
看着他行云流水的操作,白富美深深的爱上了他
今晚吃鸡,是男人送给女人最好的彩礼
三
好看的男孩自带烧钱属性
好多女孩都不知道 ,男孩平时用的东西其实很贵很贵
看起来便宜的球鞋,好一点的都要4位数
小小的一个耳机,甚至可能十多万
游戏里限量版的收藏皮肤,更是千金难买
姑娘们,爱一个男人就是要给他花钱啊
你不给他买steam的游戏,自然会有别的女人给他买下steam全部游戏
你不给他买最新款的游戏主机,自然会有别的女人出钱帮他把家里打造成游戏厅
男人的青春很宝贵,能一夜七次的好身体就那么短短几年,何必把时间浪费在一个不值得的女人身上。
如果她不懂得爱你,珍惜你,就别再浪费自己的青春了,不如也给自己一个自由吧
送一双回力鞋就想泡你的女人真的太吝啬了,这种廉价的爱情不要也罢
消费主义像是一场发生于消费市场中的极权主义运动。
就像在斯大林统治期间的苏联以及麦卡锡时代的美国,每个人都必须快速站出来宣称自己的立场,以避免被当做修正主义或是亲苏分子而被受到排挤。在运动中的人们,一个调门高过一个调门,仿佛人们都已经失去理智。而消费主义所试图制造的正是这样一种表面欢快高昂而却十分内在压抑的氛围。在躁动而又焦灼的空气中,青年们急忙宣称自己看到了“皇帝的新衣”,并非他们真的相信或是看到了那轻薄如水的透明质丝绸,而是每个人在依赖他人的推理和反应,来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也就是皇帝的新衣中的故事的含义,我“看到”了皇帝的新衣,但并不是我通过我的眼睛看到,而是通过别人的眼睛看到的。这是处于运动中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认同一个信仰,但并不是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确认,而是要通过别人的眼睛(当然不是真的别人的眼睛,而是我的眼中的别人的表现)来确认这一事实。如果我看到别人已经看到了,那么我应该急忙加以附和,以避免被人认为傻子或是叛徒。而最终当我说出“皇帝的新衣”是存在的时候,那么所有的一切便似乎都被合理化了,我终于如释重负。这使得我可以免受被进一步质问的困扰和焦虑。而此时,这个沉重的包袱也就被抛给了那些还没有及时跟上潮流,也就是没有及时表态的人们。于是,潮流的传播过程就像是一阵越来越急促鼓点下的击鼓传花。
而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正是关于这些青年追随时尚潮流的整个完整过程:当青年惴惴不安地进入社会以后。他发现周围人都在追随潮流。他只知道如果他不认同这种潮流,他就会被认为out了。所以为了不被人排除出青年队伍,为了维持他在社会中的身份,那么他就必须要进行消费。而且他不能表现出他是因为怕被排挤而去买,那说明他的选择就不是真的认同,那么他还是会被认为是out了。所以青年为了要表现出他是自愿去买的,而且是出于完全私人的自由选择。那他就不仅仅要买,还要精通和努力学习关于潮流的理论(那些发烧级的冷门知识),并且时刻关注潮流的最新动态。在这里,信仰就是先于学习发生。我们不是因为学习和努力钻研各种潮流的规律,知道这个潮流是好的而选择去追随潮流。而是因为信仰已经先发生,所以我们必须去学习最前沿的潮流资讯,以向他人证明我们是出于理性自愿,且自由地选择了这一信仰。否则,我们还是不能洗脱傻子或是叛徒的嫌疑。
所以我们也应该看到,消费主义的动员(正如其他民粹力量的动员一样)并不是先需要构造出一套精致巧妙,理性自洽的文化与说辞,以此来说服年轻人,使得年轻人从而被动地掉入消费主义陷阱。从个体的皈依过程来说,顺序恰恰是相反的,是年轻人先已经急忙通过主体性质询,成为这个流行体系中的一份子,然后他才回溯性地为自己成为某项潮流的信徒追溯至一个文化上的起源,寻找到一个有意义的解释,以此来遗忘和抹平最初游移在象征体系之外时的焦虑与不安。而这样一个事后追认的文化解释的举动更多只是表达了一种纯粹的认同姿态。
如果认识到消费主义和民粹以及极权主义相类似特征。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事。男性其实也存在消费主义。只不过是消费对象变成了买车、买房以及其它男性用品(比如打火机、腰带等等)。
当然男性在买好车、买好房的时候,不会认为自己是被消费主义洗脑了。他会辩解说我是理性投资,我跟那群女的不一样。我所做所为都是有计划的安排,是生活的必须品。但是与这种辩解相比,女性逛超市和商场也经常会有与此类似的说辞。她们认为她们买的每一个东西在她们未来生活中都各有其使命和安排,就像是上帝七天创世一样井井有条——哪一件冬天穿的,哪一件又是夏天穿的,哪一件是朋友聚会需要用的,哪一件又是公司场合需要用的,又有哪一件是约会用的,哪一件是旅游需要用...正如世间万物皆有其安排。但在旁观者看来,可能又不过是针对于“自我内卷”的一个合理化解释。
而从另一个层次角度来说,男人买房和女人买口红,其心理过程,可能并没有任何区别。男人买房和女人买衣服,都实际上是为了获得社会的承认,而必须提前预支的代价。没房、没车的男人会在社会中没有面子,正如服装质朴、素面朝天的女性也不受人待见是一样的。他们都面临着融入社会的压力,只是在各自的圈子里而言,他们采取了不同的量化指标。
而对于这个题目,我认为今天其实知乎的很多男性同胞们并不是真的反对消费主义,而只是反对针对女性的消费主义,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反对女性将其受消费主义影响所带来的额外生活成本转移到男性身上。
男人被忽悠的都是大钱。
你得有辆好车吧,成功男人的标准。
你得有块大表吧,成功男人的标准。
你得买个大房吧,成功男人的标准。
你没有,你完了。你就是卢瑟、没有上进心、没有责任心。你无法给小孩和老婆一个家。你不是男人。被剥夺男权。
男人被这套言论骗得不要不要的,天天想着怎么攒钱买房,怎么创业,怎么过丈母娘那一关,怎么满足女朋友的消费欲。
少则几万多则几百万几千万。
把自己弄得压力很大,偶尔内心隐隐羡慕女生可以不用有这么大的负担。找不着女朋友怨气也很大,天天在互联网上辱骂女性物质,被消费主义绑架了。全世界女性都是势利眼,丈母娘推动城镇化。
我真的建议男生们,当社会哄你要买啥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 。
为什么要买房,凭啥要付贷款?
凭啥我非要有老婆?
为啥我要压力那么大?
为啥我就要是韭菜?
大声喊出来:不!你们这些骗子,就知道骗我钱!我不会消费的!我不需要!我宁肯给黄旭东买大火箭,也不买一平米的房!
提前进入低欲望社会,消费降级,幸福感升级。
就一个字:佛。
游戏,模型,户外,钓鱼,数码,养生,文玩……
我到现在见过的能全躲开的男人比例大概和化妆品包包balbla全躲开的女人差不多。
都他妈一个德行.pdf
谁也别说谁吃土,都他妈是历史的尘埃.jpg
因为女性有男人给兜底,而男人没有
试想一下,如果结婚是女人买房买车给男人彩礼
你觉得有几个男人会攒钱?
有多少花多少不够还要刷爆信用卡
就是因为大部分女人都有"等玩够了,找个老实人嫁了"的共识
人家可以一分钱不带拎X入住
但是男人要先准备好人家要的房子车子还要几十万彩礼
这就出现了男人赚8000,而消费能力不如人家赚3000的怪异现象
可你去看看欧美等其他发达国家
男女消费只和自身收入有关
毕竟那边的人都是AA制
结婚也没有只有一方买单的情况
所以想要破除这种现状
最主要的就是别做舔狗
买东西以给自己花钱为主
如果给对方买的东西没收到对等的回报
下次就不要再给对方花一分钱
否则你不单花钱还得不到一分的尊重
拒做舔狗,从每一个人开始
并非如此,俗话说穷玩车富玩表,XX玩摄影,手办,健身,手机,电脑,就以手表为例,它没有任何实用性,却可以卖几十万,所以是你不关注而已
认识的一位学姐之前做过一个社会调查,在北京有两类男性群体,他们的消费主义胜过女性,服装打扮和娱乐玩耍开销是同一阶层男性的平均三倍以上,生活比高一阶层的女性还精致。第一类是同性恋群体,而且还是没有结婚压力的那一波。第二类是没有北京户口,买不起房但收入不是很低的男性群体。他们父母的收入可以够自己生活养老,不需要子女给他们生活费,但没有经济能力去给子女提供帮助。
这两类男性群体的共同点就是没有家庭负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