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认为中国各方面都应该是世界第一?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社会一个相当普遍的心理现象,也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和民族情感紧密相连。与其说是一种“认为”,不如说是一种期望、一种驱动力,甚至在某些群体中,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民族自信心或优越感。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相互关联的层面来分析:

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回响:

首先,中国人普遍拥有深厚的历史自豪感。中华文明拥有五千年的不间断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在许多方面都曾是世界的领先者:

科技与发明: “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古代中国在天文、数学、医学、农业技术、冶金等方面也取得了辉煌成就,例如赵州桥、都江堰等工程奇迹,以及《本草纲目》这样的医学巨著。
经济与文化: 中国长期以来是世界上最富裕、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丝绸之路更是连接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国在哲学(儒家、道家)、艺术(书法、绘画、诗词)、建筑、陶瓷等方面也形成了独特而深刻的文化影响力,并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与社会制度: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度等,在一定时期内也展现出其高效和先进性。

当现代中国人回顾这段历史,自然会产生一种“我们曾经是世界的中心,曾经如此辉煌”的认知。这种历史的记忆,成为了构建当下民族自信心和未来期望的重要基石。在很多人看来,中国今天的发展,是在恢复其在世界舞台上应有的地位。

二、近现代屈辱史的集体记忆与反弹:

然而,与辉煌历史并存的,是中国在近代遭受的深重苦难。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经历了百年的殖民侵略、主权丧失、内战频仍,被西方列强视为“东亚病夫”。这段屈辱的历史,在几代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伤痕,也激发了强烈的民族复兴愿望。

“落后就要挨打”的警示: 这句话是中国近代史的沉痛教训,也成为了激励一代代中国人奋斗的动力。要摆脱“挨打”的命运,就必须强大,就必须在各个领域都超越他人,尤其是在军事和经济上。
民族复兴的呼唤: 伟大的民族复兴,在很多中国人心中就意味着要重拾过去的荣光,甚至超越过去,成为世界的领导者。这种复兴的愿望,自然而然地会转化为一种追求“第一”的动力。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与成就感: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数亿人口摆脱贫困,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这种快速的、全方位的进步,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中国速度”与“中国模式”: 这种发展速度让许多中国人感到振奋,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具有世界意义,甚至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
国际舞台上的崛起: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参与全球治理,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这些都让中国人感到中国正在重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这种强大的成就感,很容易被解读为“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了”,并进一步引发“应该成为世界第一”的期望。

四、宣传教育与主流叙事的引导:

中国的宣传体系和教育内容,在塑造民族认同和国家自豪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主流媒体和教育体系会强调中国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伟大成就,也会突出改革开放以来的进步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爱国主义教育: 强调国家强大、民族复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教育旨在增强国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但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国应该领先”的认知。
国际比较的视角: 在报道国际新闻和发展成就时,经常会与西方国家进行比较,强调中国在某些领域的进步,例如高铁里程、5G技术、经济总量等。这种比较强化了“我们在追赶,甚至已经超越”的印象。

五、西方霸权叙事的反向投射与竞争心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国家在科技、经济、军事、文化等许多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并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秩序。这种“西方中心论”的视角,在中国人看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霸权”。

挑战与反思: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一些中国人开始质疑和挑战这种以西方为主导的叙事,并希望中国能够打破这种格局,成为新的引领者。
竞争心态: 国际间的竞争是常态,尤其是在大国之间。当看到西方国家在某些领域仍然保持领先时,会激起一部分中国人“我们也要做到最好”的竞争心理,这种心理的极致表现就是追求“第一”。

六、个体身份认同与集体归属感: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国家是一个重要的身份认同来源。国家强大,民族自豪感强,个体也能从中获得一种归属感和价值感。追求国家“世界第一”,也是一种维护个体尊严和集体荣誉的方式。

七、民族主义情绪的激发:

在上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社会具有一定的基础。当这种情绪被激发时,很容易将“成为世界第一”视为一种必然的、值得追求的目标。一些极端民族主义者会将这种期望演变成对国家的盲目崇拜和对外部世界的敌视。

总结来说,很多中国人认为中国各方面都应该是世界第一,这并非简单的“自大”或“狂妄”,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

对历史辉煌的缅怀与回归。
对近代屈辱的痛彻反思与不甘。
对改革开放以来巨大成就的肯定与自豪。
宣传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引导。
对现有国际秩序的反思与挑战。
个体对国家认同与价值实现的追求。

这种期望,既可以成为推动中国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也需要我们审慎地看待,避免走向极端和脱离实际。它更多的是一种向往和奋斗目标,是希望中国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应有的实力和影响力,并在某些关键领域起到引领作用。对于“世界第一”的理解,也并非意味着要在所有细枝末节上都超越他人,而是希望在综合国力、科技创新、文化影响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等方面,能够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甚至成为表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这些中国人意识到两个被铁幕洗脑的假象:中国是异类国家和技术无国界。

先认清一个事实:尽管中国人口数只占世界总人口的不到两成,但却相当于西方国家的总人口

尤其是科技上的世界第一,本就是前端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较量,如果在先手搞技术封锁的西方面前,中国刚需所要求的关键技术达不到第一,就不仅仅是发展受阻的问题,而会是能否和平生存的问题。

对军工文明历史的阴暗面视而不见的人,当然意识不到:中国是难得仅存的能够独立自主的原住民国家

一旦失去对西方集体主义极端嗜血本性的清醒认知,就会陷入铁幕污蔑的中国是异类国家的错误认知。中国只是相对西方异类,而非西方之外的国家,因为我们和西方之外的国家一样,都是西方集体主义极端嗜血的受害者。


中国即便在所有刚需科技领域实现第一,也没有什么好奇怪,更不会限制所谓他国的发展空间。

一、人类的智商,是呈概率分布,只要能够发掘和培养的人口基数越大,从事高科技研究的人才基数也越大。

二、中国的新全球化普世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非合作和一带一路的实践中证明,唯有公平合作才能让发展中国家真正实现经济发展。

三、既然只有中国愿意脚踏实地的帮助中西方之外的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以及维护国际经贸体系的公平公正,那么中国如果不能通过对所有刚需科技领域实现第一,从而获得自己的生存条件,那么西方之外的世界仍旧会陷入被西方集体主义劫掠的黑暗时代。


西方在意识形态动员上的长期领先,使得西方集体主义在西方各国获得了现代国家意志的加成。伴随着西方在军工领域的先发优势,西方集体主义开启了全球殖民掠夺。

而我们中国人先是被法国人烧了军工自主的马尾船厂,又被日本人连续偷桃。年迈雄狮在被一群壮年虎豹围攻后,被这只鬣狗撕咬虐杀。终于雄狮之子新中国浴血重生,在另一个浴血重生的苏联帮助下,实现了初步工业化。

当新中国也具备中国特色意识形态动员的现代国家意志,有着能和西方集体主义抗衡的中国集体主义的时候,铁幕就宣传,个人主义是自由,集体主义是专制。

仿佛过去五百年来,西方是靠个人,屠杀掠夺了各个原住民大陆,也是靠个人,大搞全球经济殖民,更是靠个人,发动了无数场非正义战争。


只要西方不摒弃殖民主义思维,即便不讲普世大道理,中国必须也只能在各方面力争世界第一。

否则,一个战胜国,却比战败国活的更低贱。

user avatar

有一个很显然的事实,中国人只占地球人的一小部分。

在该事实下,如果中国实现事事第一,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格局呢?地球上的其他人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

中国为了确保自己事事第一,需要对世界上其他地区施加多大的打压之力?别跟我说中国不打压别人就能事事第一,这也太看不起别人了。如果打压不成功,会有多么可怕的反噬?如果打压成功了,会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多么巨大的强力机构?未来如何约束这些强力的“百万漕工”?就算打压成功了,这对于鼓励竞争刺激中国各方面向上发展又会有多大的不利?如果中国愿意接受在很多重要方面不是第一但总体上是第一,那么中国发展的上限是不是会更高?中国与世界共存的格局是不是会更稳?

比如说技术方面,我希望中国即使把现在的一些卡脖子技术攻克了,其他国家又搞出很多新的卡脖子技术,使得中国始终有落后的重要技术。这就始终造成一定的紧迫感,决策层总也不敢放松理科教育。最好由此导致在激烈竞争中人类的技术总是以较快的步伐推进。

说白了,我既希望中国总体第一,也希望任何时候都有很多方面中国做不了第一

user avatar

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都不会沉沦。祖先的成就会激励他们有朝一日恢复祖先的荣光。

中国啥历史地位:万国来朝。

不比美帝的山巅之城不遑多让。

user avatar

谢邀。

想象力往往受现实条件约束,中国人这么想,关键是中国有这个潜力和能力!

第一,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中国最大的特点就是“大”,这注定了她是一个全能型的选手,你只让她学一个技能、只在一方面优秀,这合理吗?

第二,中国有优秀的传统,我们的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意是“复兴”而不是“振兴”。以前,中国在各个领域就是第一,现在狮子睡醒了,再次回到原来的位置,难倒不应该吗?!

第三,世界的本质是竞争,中国以前落后挨了打,现在是知耻而后勇,这份痛太过刻骨铭心了,不想再被人欺负,悲愤化为动力,必须要比别人强大 。

第四,攀比是人类的共性,中国人更擅长整体思维,在各个细分领域互有优劣很正常,但是放大了,就只剩几个大的领域。

相信不仅仅中国人如此,同等规模、类似国情的任何一个国家,换作哪个国家都会这样。美国人难倒不会这样想吗?

如果换作一个小国,它样样不行,它还会说“我要争世界第一”吗?它根本就没有竞争的基础。

比如荷兰,郁金香种植比较突出,其他方面不能形成优势,它肯定也不会拿自己劣势去比较。

再比如,梵蒂冈,它能比什么?经济、出口、军事、科技……,它只能比人均,综合实力限制,它根本就不会产生跟世界强国比拼的想法。

想象力往往受现实条件约束,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想,当然是中国有这个潜力和能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