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三大历史命题,是每个王朝必须回答的。
1、边患,尤其是来自北方的边患,自秦以降,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契丹,蒙古,女真,蒙古,沙俄,你番上阵我登场,就没停过。
2、以河讯为代表的洪涝灾害,尤其是黄河,这是历代统治核心区域。
3、土地兼并,王朝周期律的根本原因。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种线索,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长期面临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边防压力,而基于华北平原和黄淮冲积区,一旦北方游牧民族突破边防,骑兵就可长驱直入南下,饮马长江甚至更南边,而与此同时王朝统治的核心区域黄淮地区一方面土地肥沃,但另一方面依托于大河流域而生存的农耕文明必然面临旱涝灾害,加之黄河有时候又是个暴躁老妈,时不时给你来一下,生灵涂炭,于是乎在这两个压力的挤压之下,王朝自然而然的进化出了集权制,地方向中央集权,中央向皇帝集权,依托高度集权将有限的生产力集合起来,抵御边患并且整修河道,完成转移支付。
所以可以这么说,就整体水平而言,在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时期,老百姓不一定活得好,但是在乱世,老百姓一定活的不好。
因此,中国的百姓对于生活的要求下限是极低的,基本上就是有口饭吃就行,但是这里就要说土地兼并了,在生产力的制约和长期实践过程中,地主阶级成为了皇权和基层农民的中间商,而生产资料创造财富,财富渐渐集中,所以王朝周期过程中就是一部分人在代际更迭中被剥夺了生产资料,从中农渐渐跌为贫农或者佃农更甚至是被扑卖成奴仆,这群人是在不断增大的,与此同时,被破坏的还有税基。
那么基于此,王朝前中期还能够压制住小规模零星的叛乱,那么到了中后期税基破坏严重时,官僚行政和军事暴力机关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那么叛乱整编化规模化扩大化就不可避免了。
所以其实中国的老百姓很大程度上就是现在所谓的老实人,要求极低,平时怂怂的,不招灾不惹祸,但是逼急眼了之后,也会喊上两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抄东西就干,加之中国有着丰富的斗争哲学和斗争经验,依托暴力强制性完成利益和生产资料的重新分配,用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生产周期下经济危机的概括的话,这就类似于中国版本的封建主义生产周期下的经济危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