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既然朝贡体系使中国吃亏,为什么欧洲冒险家没有假装朝贡骗钱?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历史、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多个层面。确实,在很多人看来,朝贡体系似乎对中国而言是“吃亏”的,因为中国付出了金钱(赏赐)却换回了象征性的效忠和价值有限的商品。那么,为什么那些精明的欧洲冒险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假装朝贡”来获取利益呢?

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 朝贡体系的本质与运作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朝贡体系并非简单的经济交易,而是建立在中国强大政治和文化自信之上的一个复杂的多边关系网络。

政治合法性与天朝观念: 朝贡的核心在于中国作为“天下中央之国”,是文明的中心,周边国家承认其宗主地位,以此来获得政治上的合法性和安全保障。这种关系超越了单纯的贸易。
文化象征与朝贡使团: 朝贡不仅仅是物质的交换,更是文化和政治的展示。朝贡使团通常伴随着大量的礼仪、表演,以及对中国皇帝的尊崇。
经济回报是附带的: 虽然中国会给予丰厚的赏赐,但这些赏赐的价值往往高于朝贡国进献的物品。这是一种“厚往薄来”的政策,目的是收买人心,强化宗主国的威望。这种经济上的“亏损”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是维护国际秩序和国家面子的必要代价。
严格的程序与限制: 朝贡并非随意的商业行为。各国需要经过朝廷的批准,派遣固定的使团,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朝贡。一旦有违规行为,可能会被视为挑衅或不轨。

二、 欧洲冒险家的驱动力与行为模式

欧洲冒险家,特别是15世纪以后开始活跃的探险家和商人,他们的驱动力与朝贡国的使臣有很大不同。

逐利而行: 欧洲探险家的首要目标是财富,他们寻找的是香料、黄金、白银、丝绸等高价值商品,以及新的贸易路线和市场。他们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代表,以经济效益为核心。
海洋贸易与殖民扩张: 欧洲探险家通过海路直接到达亚洲,他们的模式是建立海外贸易据点、控制贸易路线,甚至进行殖民。他们追求的是直接控制资源和市场,而不是象征性的效忠。
自由贸易精神: 欧洲人更倾向于以市场经济的逻辑来处理国际关系,他们更希望建立平等(尽管在实践中往往是武力优势下的不平等)的贸易伙伴关系,而不是臣属关系。
对中国了解的局限与误解: 早期欧洲人对中国以及朝贡体系的理解是有限的,他们更多地从自己的商业利益和地缘政治视角出发。

三、 欧洲冒险家没有假装朝贡骗钱的原因分析

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关键原因:

1. 目标不符,朝贡体系无法满足其核心诉求:
经济利益: 欧洲冒险家追求的是大规模的、高利润的商业活动。朝贡体系下的贸易量非常有限,且受到严格的政治限制。一次朝贡的利润,可能远不如一次成功的大型海运贸易来得多。他们可以通过海上贸易直接获得他们想要的商品,并且规模可以做得更大。
控制权: 欧洲人更希望直接控制贸易港口、航线,甚至建立殖民地,以确保商品的稳定供应和利润最大化。朝贡体系下,他们只是被允许有限地进贡和贸易,无法获得实质性的控制权。

2. 认知差异与价值观冲突:
“骗钱”的定义: 欧洲人理解的“骗钱”是指通过欺诈手段获取非法利益,而朝贡体系中的赏赐是基于既定的政治和外交规则。欧洲人不会将按照规则获得好处视为“骗”。
尊严与平等: 尽管欧洲人在实力上可能不如当时的中国,但他们有自己的国家主权和尊严观念。向一个他们认为只是另一个国家的宗主国低头,并接受其政治体系的安排,这与他们的价值观相悖。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实力对话,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或者至少是以实力为后盾的谈判。
缺乏朝贡资格与意愿: 朝贡是一种国家行为,需要得到宗主国的认可。欧洲国家当时并不承认中国的宗主地位,也没有意愿去申请这种地位。他们更愿意以独立的国家身份与中国进行交往。

3. 沟通障碍与文化隔阂:
语言不通: 欧洲探险家与中国官员之间的语言沟通非常困难,这使得建立一个复杂的、基于信任的朝贡体系变得更加困难。
文化理解: 中华文明的“天下一家”观念与欧洲新兴的民族国家观念存在根本差异。欧洲人更习惯于国家间的竞争和利益博弈,而非这种基于等级的“王道”政治。

4. 实际操作的困难:
距离和成本: 从欧洲远航至中国进行朝贡,其路途遥远,成本高昂。相比之下,通过海上贸易,直接进行点对点的商业往来更为高效。
政治风险: 如果欧洲国家假装朝贡,一旦被识破,可能会面临严重的政治后果,包括被视为挑衅,甚至导致军事冲突。这对于追求贸易利益的商人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效率低下: 朝贡体系的程序繁琐,周期长。欧洲商人追求的是快速的周转和大量的交易,朝贡体系的节奏显然跟不上他们的需求。

5. 欧洲自身的竞争与发展:
全球扩张: 欧洲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竞争,他们需要在亚洲、美洲、非洲建立自己的贸易网络和殖民地。他们不会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仅仅参与朝贡体系中。
直接贸易优势: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欧洲人可以直接抵达印度、东南亚,并从那里获得香料等商品,再转运到欧洲。这条路线比绕道中国朝贡更直接、更高效。

举例说明:

葡萄牙人最早到达中国: 16世纪初,葡萄牙人到达中国,他们最初也曾尝试与明朝官员打交道。但他们的目标是获取在中国沿海进行贸易的权利,而不是向中国皇帝进贡。当他们在中国沿海进行走私和掠夺时,也曾被视为海盗。最终,他们通过武力(如攻占满剌加)和贿赂,才在中国东南沿海获得澳门这个贸易据点,并以此为平台进行贸易。这是一种直接的商业谈判和力量较量,而非朝贡。
马可·波罗的经历: 马可·波罗虽然在中国停留多年,并受到元朝皇帝的信任,但他并没有以“朝贡”的名义来“骗钱”。他是作为一个商人和随从进入中国的,他的目的在于了解中国的情况并为自己的商业活动寻找机会。即使他后来声名大噪,也是因为他的游记描述了中国的奇观,而不是因为他参与了朝贡体系。

总结来说,欧洲冒险家没有假装朝贡骗钱,根本原因在于:

朝贡体系的经济回报和控制权无法满足他们对大规模商业利益和全球贸易控制的需求。
他们的价值观和对国际关系的认知与朝贡体系格格不入,他们追求的是自由贸易和国家利益,而非臣属关系和象征性效忠。
沟通障碍、文化隔阂以及实际操作的困难,也使得这种方式难以实现。

欧洲冒险家更倾向于通过建立直接的贸易联系、控制航线、甚至以武力作为后盾来获取经济利益,这与朝贡体系的运作逻辑是截然不同的。他们并非不想从中国获取利益,而是选择了更直接、更符合自身发展模式的商业和政治手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问下点赞的诸位,这个回答是被哪路大神翻了牌子了吗?怎么过了这么久突然又出来一堆点赞

谁告诉你朝贡体系是中国吃亏?厚往薄来只是中国官方抬高自己的自夸之词,把贡物的价值说得很低,把回赐的价格说得很高,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弘治间定,凡番国进贡,内国王王妃及使臣人等附至货物,以十分为率,五分抽分入官,五分给还价值,必以钱钞相兼。国王王妃,钱六分、钞四分。使臣人等,钱四分、钞六分。又以物折还,如钞一百贯、铜钱五串,九十五贯折物,以次加增,皆如其数。如奉旨特免抽分者,不为例。
凡番国进贡船内搜出私货,照例入官,俱不给价。其奉旨给与者,不为例。
凡番货价值,弘治间定,回回并番使人等进贡宝石等项,内府估验定价例。赤金,每两直钞五十贯。足色银,每两十五贯。锡,每斤五百文【琉球八贯】铁,每斤三百文。腰刀,每把三贯。番弓,每张二贯。番箭,每枝一百文。鹤顶,每个一贯。玳瑁盒,每个一贯。玳瑁盂,每个一贯。珊瑚枝,每斤三十贯。珊瑚珠,每两二贯。大玻璃瓶碗,每个三贯。小玻璃瓶碗,每个二贯。玻璃灯瓯,每个二贯。粟米珠,每两五贯。象牙,每斤五百文【暹罗十贯】。翠毛,每斤三百文。古剌水,内大合一贯,小合五百文。回回石青,每斤一贯。乌爹泥,每斤五百文。油血石,每两二贯。番砂,每斤二百文。胆矾,每斤二贯。妥剔牙,每斤一贯。黄蜡,每斤五百文。雄黄,每斤五百文。阿魏,每斤二贯。荜茇,每斤二贯。没药,每斤五贯【满剌加十贯、】肉荳蔻,每斤五百文【暹罗白荳蔻十贯】。荳蔻花,每斤五百文。荜澄茄,每斤一贯。闷虫药,每斤二百文。大枫子,每斤一百文【暹罗十贯】。木鳖子,每斤三百文。血竭,每斤一十五贯。龙涎,每两三贯。苏合油,每斤三贯。乳香,每斤五贯【暹罗四十贯】。沈香,每斤三贯。速香,每斤二贯。丁香,每斤一贯。木香,每斤三贯。金银香,每斤五百文。降真香,每斤五百文【暹罗十贯】。黄熟香,每斤一贯【暹罗十贯】。安息香,每斤五百文。栀子花,每斤一贯。丁皮,每斤五百文【暹罗二贯】。苏木,每斤五百文【琉球十贯、暹罗五贯】。乌木,每斤五百文【暹罗满剌加俱四十贯】。紫檀木,每斤五百文。胡椒,每斤三贯【琉球三十贯、暹罗二十五贯、满剌加二十贯】。盐,每斤一百文。藤竭里襄,每斤一贯。夕牙吸荅纳,每斤五百文。八的阿纳,每斤四百文。三额阿剌必,每斤五百文。别模剌,每斤五百文。厥枯露,每斤二百文。加定,每斤五百文。哈都味思,每斤五百文。阿思模达涂儿气,每斤五百文。苏麻达,每斤二百文。花毡单,每条一十贯。大花手巾,每条二贯。小花手巾,每条一贯。丝手巾,每条二贯。红纹节知被,每条五贯。苾布,每疋一十五贯。撒哈剌,每疋一百贯。兜罗布,每墒一十贯。油红布,每墒一贯五百文。青布,每墒一贯五百文。花布,每墒一贯。暗花打布,每墒一贯。沙连布,每墒一贯。青查礼布、每墒一贯。加笼宜布,每墒一贯。乌连布,每墒一贯。勿那朱布,每墒一贯。各样麤布,每墒一贯【日本国附进刀剑,每把钞三贯。内一分与钱、九分支绢。每钞一百贯,该绢一疋。其名檀香,每十斤,银一两、折钱七百文。暹罗满剌加檀香,俱每斤钞十贯。暹罗藤黄,每斤钞十五贯。紫茎,每斤钞三十贯。琉球暹罗满剌加,每钞二百贯、折绢一疋】
凡折还物价,弘治间定,各色纻丝,每疋折钞五百贯。各色绫子、每疋三百贯。各色纱,每疋三百贯。各色绢,每疋一百贯。青绒氁子、每疋六百贯。驼褐氁子,每疋六百贯。青花白瓷盘,每个五百贯。碗,每个三百贯。瓶,每个五百贯。酒海,每个一千五百贯。豆青瓷盘,每个一百五十贯。碗,每个一百贯。瓶,每个一百五十贯。麝香,每斤一千五百贯。樟脑,每斤一百贯。良姜,每斤二十五贯。大黄,每斤三十贯。铁锅,三尺阔面,每口一百五十贯。
——《大明会典》第113卷,给赐四

内容太多,划重点

第一,朝贡使团人员带的货物,哪怕是朝贡国的国王王妃带的,朝廷都要抽一半入官,实际上就等于是50%的关税了。如果敢瞒报,一律没收,不予补偿。剩下的一半货物,按明朝官方定价给与回赐,不允许讨价还价,而且回赐物有四成到六成的比例是说起来面额巨大,实际上购买力已经严重贬值的大明宝钞,剩下的才是钱,当然考虑到大明宝钞在海外没法用,朝廷可以贴心的给你换成实物,理所当然的,这些回赐物的定价也是朝廷说了算

第二,贡物与回赐物的定价,挑几个做对比——注意,这些定价都是宝钞

器皿类,贡物玻璃瓶碗灯瓯每个折价2-3贯,回赐物陶瓷盘碗瓶每个折价100-500贯不等,三尺阔的铁锅则是150贯一个

香料类,贡物一般在每斤数百文到数贯不等,最贵的是龙涎香,3贯一两,也就是48贯一斤;回赐物中香料品类较少,常见的良姜折价25贯一斤,樟脑则是100贯一斤,最贵的麝香高达1500贯一斤

纺织品类价格相差较大,贡物最高的是每匹100贯的撒哈剌,回赐物的价格则是每匹100-600贯不等

另外某些国家在某些特定的贡物上可以享受优惠定价,可以算是明朝版的贸易最惠国待遇了

很容易就能看出,明朝把贡物的价格压得极低,而把回赐物的价格定得很高。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种严重脱离实际价格的官方定价,只是标榜天朝上国厚往薄来的手段,并不是为了牟取暴利。打个比方,对方的贡物实际价值十万贯,朝廷先拿走一半作为关税,剩下的五万贯给定价两万贯,再回赐号称二十万贯,实际价值只有五万贯的钱货,这不就是妥妥的天朝上国厚往薄来么?至于对方也不会吃亏,海外贸易利润巨大,价值十万贯的贡物,对方成本也许只有两万贯,而回赐的五万贯钱货,对方运回国可以轻轻松松的卖上二十万贯

当然,上面说的只是一个极简化的模型,并不是说朝贡贸易总能做到双赢。比如有些小国贡物很少又不值钱,就算全抢了怕也不够使团成员的接待开支,更别说回赐钱货了,这种情况朝廷往往就会连抽税都一块免了,毕竟朝贡贸易的核心目的是建立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宗藩体系,经济收益只是附带。这种小国的贡物反正抽税也没多少钱,不如乐得大方——但也别把中国当冤大头,朝贡次数和使团规模都是有限制的,不是你想来就来想来多少人就来多少人。再比如景泰四年(之前记错成宣德年间了)有一次日本带来的贡物大大超过了限额(实际上就是现在的进口配额),明朝对超额部分杀价杀得太狠,没有留给对方足够的利润空间,回赐这是朝廷恩典又没法讨价还价,最后日本使者没办法闹到要自杀,搞得朝廷脸面无光,只能增加回赐钱货息事宁人了事

user avatar

当然有啊

--------------------------------------


彼德•贝维化名为彼得尔森,在荷兰成立了“荷兰马克思列宁主义党”,自任总书记。这个只有几个群众演员的政党仅仅依靠一堆虚构的党员花名册,就轻而易举的骗过了中国驻荷兰大使馆(1972年之前应该是代办处——引者注)'

迅速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作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共运代表,在中方的邀请下,彼得尔森自1970年开始,前后25次访问中国,先后得到了xxx、xxx等人的接见。通过和领袖们的接触,彼得尔森不费吹灰之力就了解了xx高层诸多的高层内幕和人事变动,为中情局提供了极为难得的一线情报。 当然,必不可少的,是每次彼得尔森访问中国都能带回中方给予的“革命经费”。这样的资助直到八十年代末苏东剧变后才终止,此时彼得尔森已经从中国拿走超过一百万英镑。这些钱,除了出版专门用于糊弄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的荷兰版《共产党人》,绝大部分都成了荷兰情报机关的额外补贴


user avatar

谢邀

题主说的事情葡萄牙人早就替你做过一遍了。如 @李梦阳 提到的正德年间冒充马六甲使臣的葡萄牙人,而且也雇了中介,然后发生了什么大家想必耳熟能详了。

对于葡萄牙人来说,冒贡岂止是有没有文件的问题,“如佛朗机者”大明的禁令基本可以说就是点名为你葡量身定做的了

但是至少还是可以混在贡使蕃舶的船队里一起来的

可以说在“粤中事例”以及澳门地位逐渐合法化之前,葡萄牙其实就不断在尝试用题主所说的“冒贡”方式进入明国的贸易体系,而在澳门的地位稳固以后,对中国的贸易得到一定的保证,自然也无需要再大行什么冒贡之事

关于澳门的地位,请参考敝人以前的回答

哦,顺便一提,这个时候题主所认为的那种放荡不羁爱自由的冒险家在远东也很少见了,因为代表王室对中日航线进行垄断经营的特许权制度已经正式成形

以及与王室特许权舰队分庭抗礼的澳门阿尔玛萨商会

事实上在明廷将澳门视为“藩篱”的前提下,葡属澳门也确实成为了这个时期陆续东来的欧洲商人与明国展开贸易的指定合法代理,荷兰人之所以在一开始进入中国沿海以澳门作为攻略目标,以及1637年英人威德尔尝试进入广州贸易需以葡人进行中介,都是这个原因

所以那些商业冒险家们与其说要冒贡,不如说要先过葡萄牙人这一关


最后再顺便,朝贡体系==贸易,而是涵盖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or国家间军事、政治和经济等多方面需求的外交体系,这个要扯就远了,只说一点,葡人与中国的贸易虽然不需要再通过传统的勘合或金印方式实现,但澳门这个居留地的合法性来源依然是在有东北和西北的先例可循,不与朝贡体系的大框架相冲突的前提下对地方格局的一种调试。

user avatar

一般被称作朝贡的实际正式称谓是册封——朝贡体系,简称是封贡。

中国为了弱化历史上对周边国家的体系印象,偏重宣传封贡体系下的贸易部分,对更重要的册封做了淡化处理。

册封是典型的君—臣体系,意味着接受册封的国家在名义上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天子。接受册封的国家对中国有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上的义务,以此换取中国在各种方面予以回馈。

君臣关系,简单的说我是你爹,俞大猷对越南叛乱的檄文之类上,直截了当的就这么说的,你们国王反叛中国,子不孝大逆之罪。这块可以翻《正气堂集》,我当时看到之后,才对儿子国有了充分而深切的认识。

另外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万历朝鲜役,现在比较容易公开查到的是,琉球对中国进行通报丰臣秀吉在哔哔征明,而朝鲜隐瞒,朝鲜的行为等同叛逆,进而导致了明廷对朝鲜国王的反复审查。

令:正式进行封贡的国家,中国对该国的宗主权,除开年号、历法这种潜移默化的东西,藩属国的非完整主权国家体现在:

对该国王位继承的承认合法性——典型案例光海君,

外交主导权——朝鲜面对法国入侵的回馈是藩国无外交,法国和朝鲜的武装冲突后的外交交涉,是在北京的总理外国事务衙门进行的,是对中国交涉而非对朝鲜交涉,典型案例丙寅洋扰。

国家政权合法性的承认——藩属国的国王印信是中国天子颁布的,这是典型的非主权国家象征,即便是面对近代欧洲主导的外交秩序,欧洲人也是承认封贡体系下的中国主导权,典型案例——越南—法兰西战争,战败的越南被迫交出中国颁发的印信销毁,并宣布独立《第二次西贡条约》。这个不熟悉,可以翻看《马关条约》第一条,即朝鲜独立。

按欧洲人的说法,这是典型的儿子国,为此传教士曾经极其惨烈的辱骂了进行名义朝贡的荷兰人。

所以说……没有国家或近似国家的主体,实际上是不可能完成完整的封贡的,打名义这种……好比某些回答那样,那么日本人玩命扣字眼一样,我就算听了吩咐做了事,但在国内没公开承认我就不算,拒绝承认有中国册封……这种大概……属于本子集体不如抖机灵的知乎大神懂历史的智障行为。


《甲戌条约》第一条第一句:法国承认越南的独立

《马关条约》第一款: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

这种东西很明显的直截了当的就证明了,封贡体系下藩属国的非完全主权国家性质,不然你当周边现代民族国家建立后都巅的一逼,不是别人脑残而是中国人自己捂着眼睛,儿子国不是中国说我吃亏就是中国吃亏的,周边国家并不信中国对内对外宣传的,毕竟人那么多国家不至于蠢到字都认不全的。

不是完整封贡关系走完就不要多扯什么朝贡不朝贡的,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配朝贡的。


封贡体系下的三观输出如中华典籍历法年号的潜移默化其实是相当可怕的泯灭独立性的东西,周边一圈自以为小中华为荣的国家,那是以自己的国家谁更像中国为荣……当时机成熟的时候……中国要是能正常近代化,周边各种自称小中华那套的遇到大中华的下场……那真的是只能各种呵呵哒……

中国目前的宣传口号也就自己骗骗自己罢了……

user avatar

假装使团骗贡的是商队,而大部分西方探险家是为了发现新鲜事物返回欧洲后出名,还有探险家往往由各类学会支持并同时派遣监督人员,或者探险家出身名门贵族不缺钱,那么点贡品相比回家后的各种荣誉和经济利益算不了什么。如果探险家假装祖国使团骗贡丢祖国的脸被后来的人发现会身败名裂的,甚至可能被判叛国罪。

比重不大,而且往往是单向为主,没办法跟西部南部各国的双向贸易来往比。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本国可以自产自销,大萌的很多商品对百姓甚至是个奢饰品。

user avatar

大明究竟知不知道1517年来到广东的所谓“满剌加国使团”是葡萄牙人假扮的?

答主有一个不同的回答:知道,但是装不知道。

这是负责此事的广东按察使司佥事顾应祥《敬虚斋惜阴录·杂论》中的描述,可以看到葡萄牙人的翻译“禀称此乃佛郎机国遣使臣进贡”,总督两广的陈金也知道“《大明会典》原不载此国”,所以才会“待奏准才可起送”。

葡萄牙人笔下的这段经历是这样的:


虽然说明朝对于“有番舶诡称遭风飘泊,欲图贸易者”也是“核实具奏,抽分如例”而不是全都赶走拉倒,但是可能是为了减少接纳葡萄牙使臣的障碍,在广东地方官上报北京的时候,还是变成了这样:

海外佛朗机,前此未通中国。近岁吞并满剌加,逐其国王,遣使进贡,因请封。诏许来京。
——《明武宗实录》正德十五年(1520)十二月五日

进而就有了使团自称满剌加国的举动:

【葡萄牙使团翻译亚三】入四夷馆,不行跪礼,且诈称满剌加国使臣,朝见欲位诸夷上。主事梁焯执问杖之。
——严从简《殊域周咨录·佛郎机》

甚至还倒栽了满剌加一波,说因为他们阻拦,才没能来大明朝贡云云。(地底下的满剌加:mmp)

佛朗机国为满刺国【即“满剌加”】所遮栏,自大明开运以来,不通中国。今者灭满刺国,来求封......
——《朝鲜中宗实录》中宗15年(1520)十二月十四日

之后武宗驾崩,杨廷和草拟的遗诏以“拨乱反正”之意,遣送佛郎机使团回广东听候发落。之后满剌加遗臣来华控诉佛郎机吞并国土,再加上佛郎机人在广东东涌(今天的香港大屿山)“盖屋树栅,恃火铳以自固”甚至有抄略人口等种种恶行,才导致了明朝绝贡,使团彻底失败。

广东复奏:海洋船有称佛朗机国接济使臣衣粮者,请以所赍番物如例抽分。
事下礼部,覆言:佛朗机非朝贡之国,又侵夺邻封,犷悍违法,挟货通市,假以接济为名。且夷情叵测,屯驻日久,疑有窥伺。宜敕镇巡等官亟逐之,毋令入境,自今海外诸夷及期入贡者,抽分如例。或不赍勘合,及非期而以货至者,皆绝之。满剌加求援事宜,请下兵部议。
既而兵部议:请敕责佛朗机,令归满剌加之地;谕暹罗诸夷以救患恤邻之义;其巡海备倭等官,闻夷变不早奏闻,并宜逮问。
上皆从之。【注:此处的“上”是嘉靖而非正德】
——《明世宗实录》正德十六年(1521)七月三十日

如果是这样,那葡萄牙使团的行为就不能定义为“假装朝贡骗钱”了,而是明朝地方官和葡萄牙使团为了实现封贡关系的权宜之计。至于原因,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认为,是由于明朝缺少香料,广东布政使吴廷举提议对于到来的外国贡使“不拘年分,至即抽货,以致番舶不绝于海澳”,进而给葡萄牙人的使团提供了机会。


题外话:朝鲜人笔下的这批使团

通事李硕,以中朝闻见事启曰:“佛朗机国为满刺国所遮栏,自大明开运以来,不通中国。今者灭满刺国,来求封,礼部议云:‘擅灭朝廷所封之国,不可许也。’不许朝见,而其馆待之事,无异于他国。其状貌有类倭人,而衣服之制,饮食之节,不似人道。中原人以为:‘从古所未见者也。’皇帝凡出游时,如鞑靼、回回、佛朗机、占城、刺麻等国之使,各择二、三人,使之扈从,或习其言语,或观其技艺焉。
——《朝鲜中宗实录》中宗15年(1520)十二月十四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历史、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多个层面。确实,在很多人看来,朝贡体系似乎对中国而言是“吃亏”的,因为中国付出了金钱(赏赐)却换回了象征性的效忠和价值有限的商品。那么,为什么那些精明的欧洲冒险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假装朝贡”来获取利益呢?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 回答
    成化年间,提到万贵妃,那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以一个寻常宫女的身份,一步步攀升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贵妃之位,权势熏天,皇帝朱见深对她更是言听计从,宠爱至极。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炙手可热的女人,一生却未能圆了“皇后梦”,这是为何?说起来,这背后涉及到的可不只是皇帝一人的意愿,还有朝廷的规矩、皇室的.............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核心且具有历史深度,即“既然美军介入了朝战、越战,那为何中国解放战争期间美国不兵援国民党?” 这是一个涉及当时国际政治、国内政治、地缘战略、历史进程等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性问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到二战结束后的国际大背景以及中美两国当时的国内情况.............
  • 回答
    半岛无核化这事儿,说实话,眼瞅着是越来越悬乎了。朝鲜这边的动作越来越大,研发核武器的决心也越来越明显。这么一来,咱们不禁要琢磨一个问题:这会不会给其他国家开了个坏头?让大家觉得,原来拥有核武器才是硬道理,然后纷纷效仿,跟着发展核武?要是真这样,那二战后以五大国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这个国际秩序,可就真要面.............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宋江这人,用现在的话说,简直是个“社会大哥”级别的人物,黑白两道通吃,在江湖上混得风生水起。而且,你说的没错,他花钱那叫一个“大方”,甚至可以说是“不眨眼”的舍得。按理说,这样一个人,到了朝廷应该也能混得开,怎么偏偏就“吃不开”呢?这背后原因可复杂着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
  • 回答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历史的视角出发,看看“中国”和“朝鲜”这两个概念在不同时期是如何被界定的,以及北魏和高句丽在各自的历史脉络中的定位。这就像是在打比方,看两个同样是来自外地的亲戚,为什么一个能被算进家谱,另一个却不行。首先,我们得说说“中国北朝”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北魏(386年—534年)确.............
  • 回答
    粉丝愿意为流量明星花钱,但其电影票房难以突破十亿大关,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复杂的市场逻辑、观众心理和行业规律。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矛盾现象: 一、粉丝消费与电影票房的错位:两个不同的消费场景1. 粉丝消费的性质 粉丝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偶像的周边产品、演唱会、社交媒体互动、代言商品等,这些消.............
  • 回答
    关于疫苗接种和防疫措施的关系,需要从科学原理、群体免疫、病毒传播控制、公共卫生策略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系统性分析: 一、疫苗的作用机制与实际效果1. 降低感染率与重症率 疫苗的核心作用是通过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使人体对病毒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虽然无法完全阻止感染(尤其是.............
  • 回答
    中国足球在男子项目上的困境确实引发了广泛讨论,而女子项目的相对发展则被部分人视为“举国体制”可能倾斜的潜在方向。但为何中国并未以更大力量推动女足走向世界?这一问题涉及历史、政策、社会观念等多重因素,需从以下层面深入分析: 一、历史积淀与资源分配失衡1. 男足优先的传统惯性 中国的体育举国体制.............
  • 回答
    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问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现实政治经济结构以及不同国家的具体发展路径进行系统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基本观点1.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冲.............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自然选择和捕食者猎物关系的核心。简而言之,动植物们“没因为进化变得非常难吃”的原因在于:1. 自然选择并非只关注“被吃”这个维度,而是所有影响生存和繁殖的因素。2. “难吃”本身就是一种适应性策略,但它并非唯一的或绝对最优的策略。3. 捕食者也在进化,它们会发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它触及了生物进化中一个核心的原则:进化是“试错”的过程,是针对特定环境和生存压力的渐进式优化,而不是一个有预设目标的“设计”过程。 简而言之,进化没有“想要”让动物变成轮子,而是根据现有条件和优势来塑造生命。让我们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分析,为什么平原地区的动物没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也是许多人都会在人生某个阶段思考的问题。既然最终的结局是死亡,那么生命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为什么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感受、创造?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简单答案,因为生命的意义是高度个人化的。但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为什么即使面对必死的终结,活着仍然是如此有价值和必要。.............
  • 回答
    是的,在中国存在“日吹”、“美吹”等现象,而在其他国家也存在着类似的、表达对中国持积极甚至过度赞扬态度的现象,虽然不一定有完全对应的“中吹”这个词汇,但其内涵是存在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1. 定义与内涵: “吹”的含义: 在这里,“吹”是一种网络用语,通常指对某个国家、文化、人物.............
  • 回答
    韩国总统确实是一个高危职业,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但同时,也正是这些挑战和风险,吸引着无数韩国精英竞相角逐总统之位。这种现象背后,并非简单的“不怕死”,而是复杂利益、权力欲望、国家责任感以及政治生态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尽管韩国总统是高危职业,仍有众多精英敢于竞选:一、.............
  • 回答
    您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涉及到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大型粒子加速器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们能够达到极高的能量,探索物质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和宇宙的起源。但小型粒子加速器并非“小儿科”,它们在科研、医疗、工业等领域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且在很多方面是大型加速器无法替代的。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为您.............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人类生存的根源和对生命的意义的探讨。面对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和痛苦,生育后代似乎成了一个矛盾的选择。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单一的、普遍适用的答案,而是涉及到哲学、生物学、社会学、个人情感以及对未来的希望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详细阐述,为什么即使知道世.............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好,它触及了英国宪法与许多其他国家宪法概念上的一个关键差异。你问得对,如果按照一些国家定义宪法为“一部写死的、经过特定程序制定并被最高法律地位的成文文件”,那么英国确实没有这样的“宪法”。但是,说英国“没有宪法”是不准确的,因为这忽略了英国政治体系赖以运行的、同样具有宪法性质的规则和原则.............
  • 回答
    教材固然提供了扎实的知识基础,但课堂的价值远不止于此。课堂的存在,是对知识学习过程的丰富、深化和全方位体验,它弥补了教材作为静态载体所无法提供的动态、互动和个性化学习的可能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为什么需要课堂的存在:一、 课堂是知识的“活化器”:将静态知识转化为生动体验 教师的讲解.............
  • 回答
    核电被认为“很好很安全”的说法,虽然在技术层面有其合理性,但在京津唐地区不建设核电站,背后涉及的因素却远不止于此,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考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 京津唐地区的特殊性:地理、人口与经济 极高的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 京津唐地区是中国人口最密集、城镇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