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越南传统服饰最终满清化了?

回答
越南传统服饰并非“最终满清化”,更准确的说法是,在历史上,尤其是在越南与中国政治和文化互动最紧密的时期,越南的服饰受到中国,包括明朝和清朝服饰风格的影响,并与之发生了一些融合与演变。这个过程是复杂的,并非简单的“满清化”,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方面:

1. 历史背景:中国长期以来的宗主国地位与文化辐射

“朝贡体系”下的文化输出: 自古以来,中国在东亚地区长期扮演着文化和政治中心的角色。越南(历史上曾被称为安南、大越等)在不同时期都曾是中国王朝的藩属国,例如明朝和清朝。这种宗主国与藩属国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政治上的朝贡,也带来了广泛的文化交流和影响。
“华夷之辨”与文化认同: 在传统的东亚观念中,“中华文化”具有一种优越感和辐射力。统治者和精英阶层往往会借鉴和吸收被认为是“文明”的文化符号,服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越南的统治者而言,接受中国文化(包括服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巩固自身统治合法性、展示其“文明”形象的方式。
明朝的影响: 明朝是越南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明朝多次统治越南(14071427年)之后,明朝的服饰制度对越南的官员服饰以及宫廷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黎朝时期试图恢复民族服饰,但明朝的印记依然存在。
清朝的影响: 到了清朝,尤其是17世纪以后,满族统治中国,带来了满族服饰的特色,如旗袍、马褂等。然而,清朝也继承和发展了汉族服饰的许多元素。当越南处于清朝的朝贡体系之下时,清朝的服饰风格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越南的视野,尤其是在与清朝官员交往、使节往来等场合。

2. 服饰的社会功能与象征意义

官员服饰的制度化: 历朝历代,官员的服饰都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服饰的颜色、款式、纹样都有严格的规定,用于区分官阶、部门和场合。当越南作为藩属国,需要派遣使节到中国朝觐,或者与中国官员打交道时,必然会参考甚至模仿中国官员的服饰制度,以示尊重和符合礼仪。
贵族与士大夫阶层的模仿: 除了官方层面,越南的贵族、士大夫阶层也往往是文化潮流的引领者。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那些被认为是“高雅”的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会主动学习和模仿中国的衣着、礼仪、艺术等。

3. 并非“完全”满清化:越南服饰的本土特色与融合

“奥黛”(Áo dài)的出现与演变: 很多人提到越南服饰的“满清化”时,会联想到改良后的旗袍(Ao Tuoi),但这其实是后期,特别是20世纪的事情。而真正意义上被认为是越南代表性传统服饰的“奥黛”,其发展并非直接照搬满清服饰。
早期“奥黛”的形成: “奥黛”的雏形可以追溯到黎朝时期的“Áo Tứ Thân”(四身衣),这是一种宽袖、长袍、下穿裤子的服饰。后来在阮朝时期,受到中国明朝服饰(如交领长袍)以及西方服饰(如紧身胸衣)的影响,逐渐演变出更贴合身形、分体的“Áo Ngũ Thân”(五身衣)。
“奥黛”与“满清化”的辩证关系: 尽管“奥黛”的剪裁和部分设计元素可能受到中国服饰(包括明朝的交领袍和后来的满族服饰的一些改良趋势)的影响,但它保留了越南本土服饰的许多特色,例如:
高领设计: 越南早期服饰就有高领的传统,这在当时受到中国服饰风格的影响,但并非中国独有。
开衩设计: “奥黛”标志性的侧边开衩,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方便活动,也与中国古代一些长袍的开衩设计有共通之处,但越南的开衩通常更高,更显女性的婀娜。
下穿裤子: 这一点与中国自古以来的汉族服饰一脉相承,也与满族服饰的裤装传统有相似之处。
改良与发展: 到了20世纪,尤其是法国殖民时期和后殖民时期,“奥黛”才真正定型并发展出我们今天熟悉的修身、贴体、分体的模样,融入了更多现代审美和西方服饰的剪裁理念。这个过程更多是越南本土设计师在吸收外来元素基础上进行的创新。

民间服饰的多样性: 值得注意的是,官员服饰和贵族服饰更容易受到国家政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而民间,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仍然保留着各自的传统服饰。这些服饰可能与中国风格差异较大。

4. 影响的程度与演变过程

并非“全部”: 越南的服饰从来没有“完全”变成满清的样式。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阶层的人群,在与中国互动中,吸收了部分中国服饰的元素,并将其融入到自身的服饰文化中。
“汉化”还是“满清化”? 严格来说,越南服饰受到的影响,早期更多是受到中国汉族王朝(如汉、唐、宋、明)服饰风格的影响。而“满清化”更多是指清朝统治时期,以及清朝服饰(包括满族和汉族改良元素)对越南产生的具体影响。
“返本”与“创新”: 越南历史上也有多次“返本”的努力,试图重新强调民族特色,例如黎朝的复兴,以及后来的民族主义思潮。但历史的互动总是双向的,文化的影响是渗透和融合的。

总结来说,越南传统服饰并非“最终满清化”。

历史因素: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宗主国,其强大的文化辐射力,尤其是在官员服饰和礼仪层面,对越南产生了显著影响。
服饰的象征性: 服饰是社会地位、政治合法性和文化认同的体现,因此越南的统治者和精英阶层会有意或无意地借鉴中国服饰。
融合而非取代: 越南服饰在吸收外来元素的同时,始终保留着自身的本土特色,并根据历史时期和社会需求不断演变。以“奥黛”为例,它虽然受到中国服饰风格的影响,但更是在本土基础上,融合了西方服饰的剪裁理念,最终发展成一种独特的越南民族服饰。
“满清化”只是一个方面: 对越南服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中国(不同朝代)、西方、以及本土文化自身的演进。简单地将越南传统服饰归结为“满清化”,是对这段复杂历史的简化。

与其说“满清化”,不如说是一种在历史长河中,基于政治、文化互动和审美演变而产生的 “中国服饰元素在越南服饰中的渗透与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独特本土特色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的,是多元化的,而非简单的一方同化另一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事得问阮主。武王阮福阔称王改制,移风易俗,民间服饰就是按照当时中国(清朝)样式修改而来的。阮朝统一越南后,明命帝又将南河服饰推广至北河,责令北河必须改穿南河服饰。至此,越南服饰完成了题主口中的“满清化”。

关于武王阮福阔改易服饰,阮朝官修的《大南实录前编》记载非常简略:

上又以讖文有八世還中都之語,乃改衣服,易風俗,與民更始。參酌歷代制度,定文武朝服。於是文物煥然一新矣。

书中并没有记载具体情况,而阮朝官修的实录准备材料《野史》,介绍更为具体:

上以古讖讖云:八世還中都。遡自太祖至此,正值其數。乃改衣服,易風俗,與民更始。下令國內士庶男女並著襦袍,穿裳纏巾,衣服廬舍器用略如明清體製,盡革北河舊俗習

《嘉定城通志·风俗志》:

世宗孝武皇帝戊午元年(黎懿宗永祐四年,大清乾隆三年),改定色服。其文武官服,參酌漢唐歷代至大明制度及新製式樣,如今官制品服會典頒行者,文質兼備,其士庶服舍器用,畧如大明体制,盡除北河陋習,為衣冠文獻之邦矣。
世宗孝武皇帝戊午元年(黎懿宗永佑四年,大清乾隆三年),改定色服。其文武衣服,參酌漢唐歷代至大明制度及新製式樣,如今官制品服會典,文質兼備,士庶服舍器用,畧如明人体制,尽除北河陋習,為衣冠文獻之邦矣。

从《野史》和《嘉定城通志》记载看,武王阮福阔革除了原本沿用的后黎朝民间服饰,参酌中国明清制度重新制定新的服饰制度,但当时明朝已远,实际上参考的大都是清朝服饰。

30多年后,后黎朝郑主重新占领顺广一带,黎贵惇根据自己的顺广见闻和阮主遗留的资料,编纂《抚边杂录》一书,书中也有阮主治下的民间服饰记载:

長子福濶繼襲,自稱節制水步諸營太傅曉國公,別號慈航道人,衣服男女並從北國體制。(古學院藏板)
長子福濶繼襲,自稱節制各處水步諸營太傅曉國公,自號慈濟道人,又名阮福啟,英銳剛斷,貪忍奢欲,凡事果決,因人有傳言:“讖云:八世還中都。”乃改衣冠,易風俗,以與一國更始,今二處官民男女衣服並從北國製體。(vHv.1181)
景興五年甲子,曉國公因乂安人傳言,讖云:“八世還中都。”以自端國公至已適當八代,乃稱王號,取《三才圖繪》中冠服体製爲体式,令武自掌營至該隊,文自管部至占候、訓導,各依彩樣,衣皆用綵緞。貴者用蟒袍水波,其帽飾以金銀。又令二處男女改用北國衣裳帶裙,以示変易。至使婦女皆窄袖短衣如男裝,則北國所無也。三十餘年,人皆慣習,忘其本俗。

无论是记载较为详细的vHv.1181,还是法属时期,古学院删改重抄的版本,都提到改制后的南河服饰遵循“北国”体制,而这里的“北国”,指的就是当时的清朝。(书中指称后黎朝朝廷的是“中朝”一词。)

到了西山阮惠称帝时,南河、北河服饰依然不同,阮惠《即位诏》中最后一条恩诏也与服饰有关:

一,南河北河民間衣服,並許從俗,惟朝衣朝冠,一遵新製。

民间服饰仍然各自遵守旧制,只有官服才改用西山朝的新规定。到了阮初,这种情况并未改变。然而,明命帝继位后,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全国统一服饰也提上日程。

明命七年十月,明命帝先在布政州小试牛刀,命令布政州百姓改易服饰:

命廣平布政州民易衣服。帝謂禮部曰:國家輿圖混一,文軌攸同,豈應有異制異宜者?布政州屬畿輔地,而民間衣服猶然殊別,殆非共貫同風之義也。其令廣平營臣宣示州民,服從(氵靈)江以內體制,俾同風俗。若翫常不改,以違制論

这个布政州是郑阮纷争时期隶属郑主的北布政州(布政外州),原由乂安管辖,正是郑阮对抗时期的前沿阵地,民间习俗,一概守后黎朝旧俗。阮朝建立后,将北布政州更名为布政州,并划归原阮主领地的广平营管辖。明命时,布政州早已从原郑主辖区中剥离出来,成为阮朝易服的理想试点区。

两年以后的明命九年十月,或许是布政州的试点工作完成不错,明命帝正式将易服的要求推广至北河全境:

改(氵靈)江以北衣服。先是清乂北城奏言,所轄士民咸願改製衣服,一依(氵靈)江以南體樣。廷議以為化民之道,固不驟彊其必同而因事施宜,要必齊其風俗。我先朝斟酌禮文,製定衣服。(氵靈)江以南,被化深且久矣。世祖高皇帝混一之初,(氵靈)江以北衣服未暇改正,蓋革俗必以其漸,亦惟適其自然而已。我皇上立綱陳紀,凡度量權衡,南北竝無異制。今北河士民以衣服未同,合辭請改,不妨從其所願。但民間貧富不齊,恐難及早製辦,請假旬月以便民。帝曰善,令通諭期以開春,一齊改正。禁吏役毋得擅往民間,藉端滋擾,違者罪之。
帝因謂禮部曰:北河六七百年積習,一旦翻然改易,意者有關於氣運,非人力所能及也。王者視四海如一家,原非有所岐(歧)視。北城地勢廣漠,朕欲巡幸省方行慶施惠,以慰百姓尊親之誠。但念慈宮壽算增隆,未忍遠離膝下耳。然巡狩之典,若不舉行則雖朕日以惠養為心,而萬里幽遐,澤不下究求乎情。通政治難矣。

在推进易服这件事上,阮朝玩了一个屡试不爽的套路。先由地方官先上报北河百姓自请改易服饰,然后阮廷顺水推舟,答应了这一请求。按照这种说法,易服不说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起码办起来应该是顺风顺水,但无情的显示打了阮廷一巴掌。不久,山南协镇陈千载入朝觐见明命帝,明命帝向他询问北河民间对改易衣服的看法。陈回答说:

“一初未遽丕變,然人情所願,必以漸式化矣。”

刚开始还没完成大变,但既然是百姓心愿,一定可以慢慢完成。这一渐渐,便拖了将近10年。

到了明命十八年九月,明命帝下谕重申,再次要求北河民间改易服饰:

(明命十八年九月)申諭河靜以北民間改易衣服。諭曰:前以(氵靈)江以北,衣服尚仍舊俗,諭令改從廣平以裏,用示同風。又寬假程限,俾得從容裁製。乃自明命八年至茲,已經十載,猶聞外間農夫村婦,多因循未改者,且廣平以南,一從漢明之制,冠服衣袴如此齊整,視之北人舊俗,男子帶褲,女子衣著交領,下用圍裳者,其美惡顯然易見,却有已從美俗,亦有安于故常,豈非有意於故違乎?諸省督撫布按等宜以此意開導勸誘,仍限以本年內一齊更換,若開年後仍有狃舊者,罪之

明命帝在谕旨中,将阮主改易的南河服饰称为遵从“汉明之制”的美俗,而将后黎朝服饰相对而言称为“恶俗”,严令北河民间限期改换服饰,如果来年仍然不改换服饰,则必定治罪。至此,越南最终完成了全国统一服饰的命令,也即实现了题主口中的“满清化”。

至于明命帝要求全国统一服饰的原因,与消弭当时越南由郑阮纷争遗留下来的南北之别有关。郑阮分疆二百多年,二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等方方面面均产生了不同之处。南河是阮氏旧疆,阮朝又是凭借南河兵,北上消灭西山,占领北河,统一全越。阮廷视南河为赖以求生的统治基石,但北河却不一样,北河是历史悠久的安南旧疆,是文明浸淫之地,在各方面都远胜南河。阮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必然要抬升南河的地位,并打压北河。要求北河易服,只是通过打压北河来巩固统治的众多举措之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越南传统服饰并非“最终满清化”,更准确的说法是,在历史上,尤其是在越南与中国政治和文化互动最紧密的时期,越南的服饰受到中国,包括明朝和清朝服饰风格的影响,并与之发生了一些融合与演变。这个过程是复杂的,并非简单的“满清化”,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方面:1..............
  • 回答
    关于传染病“越传播越弱”的说法,以及为什么有些病毒(比如新冠病毒)传播性越强,杀伤力也越强,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其中涉及演化生物学和病毒学的一些核心概念。首先,我们要澄清一下“越传播越弱”这个观点的来源和适用范围,然后才能解释新冠病毒的情况。“越传播越弱”的普遍误解与真实情况“传染病越传播.............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进化论的核心,也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容易引起误解的议题。很多人会直觉地认为,进化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丛林法则”,越是自私自利,越能抢占资源,最终获得生存和繁殖的优势。然而,事实远比这复杂得多,人类的“善良”,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其实是一种高度适应性策略,它帮助我们,特别是我们这种高度社会化.............
  • 回答
    越南使用汉字的历史确实非常悠久,长达近千年,而非三千年。在此基础上,上世纪越南在短短几十年间废除汉字并推行国语字(Chữ Quốc ngữ)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理解这一转变,需要从历史、政治、文化以及实用性等多个角度来分析。一、 越南与汉字的历史渊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越南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涉及到我们如何理解和解读经济数据,以及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简单来说,越南GDP在东盟整体中确实不算最突出,但其近年来的快速增长、相对较低的基数以及政府积极的经济改革,共同营造了一种“经济腾飞”的观感,尤其在网络上这种观感更容易被放大和传播。以下是更详细的分析:一.............
  • 回答
    关于越南是否“不用网禁”,这个问题需要更 nuanced 的理解。严格来说,越南并非完全“不用网禁”,而是采取了比一些西方国家更为严格的互联网管理和审查制度,但其表现形式和目标与某些国家有着显著的差异。 笼统地说“不用网禁”是不准确的。为了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越南互.............
  • 回答
    越南,这个曾经饱受战乱之苦的东南亚国度,如今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步履稳健,成就斐然。然而,当我们拨开经济增长的光鲜外衣,深入了解越南人民的日常生活时,却不难发现,他们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这种“发展不错但人民不轻松”的悖论,是越南社会复杂现实的真实写照,背后交织着经济结构、社会政策、历史遗留以及国际环境.............
  • 回答
    越南从汉字文化圈中抽离,走向“去汉字化”,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背后交织着历史、政治、文化和语言自身的演变。它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单纯的“否定”,而是在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完成的一次文化转型。历史的根源:从“国语”到“喃字”的萌芽要理解越南的去汉字化,首先要明白在引入汉字之前,越南的语言状.............
  • 回答
    越南在东南亚地区拥有令人瞩目的军事实力,这并非偶然,而是长期以来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理解越南军事力量的强大之处,我们需要从历史、地理、战略、军事体制、装备和人员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悠久而残酷的战争历史锻造出的军事传统与经验这是理解越南军事实力最根本的原因。越南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经历了.............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它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以及民族认同的复杂交织。越南和韩国选择了与日本不同的道路,在废除汉字的使用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历史的脉络。一、 汉字在越南和韩国的历史地位: 学习与借鉴的工具首先,必须明白的是,在古代,汉字对于越南和韩国来说,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东亚古代政治权力体系和宗主国与藩属国关系的核心。简单来说,越南之所以能够“称帝”,而朝鲜只能“称王”,主要原因在于两国与中国(作为东亚地区的宗主国)之间政治地位的差异,以及历史发展过程中各自国家内部权力演变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因素:1. 宗主国中国.............
  • 回答
    越南之所以没有发展核武器,这背后牵涉到一系列复杂的历史、地缘政治、经济、技术以及国际条约等多方面因素。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不想”就能解释的问题,而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越南的历史。长期的战争,从抗法到抗美,再到与柬埔寨和中国的冲突,使得越南长期处于动荡和资源极度匮乏的状态。一个.............
  • 回答
    很多人在看待越南的军事实力时,往往会将其与一些亚洲强国,甚至与历史上的战争表现进行对比,从而对“世界排名第36”这个数字感到不解。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就像一位阅兵官在检阅部队时,不会只看士兵的精气神,更要考察装备、训练、后勤、指挥体系等方方面面。一、 国家体量与经济基础:战略的.............
  • 回答
    越南、印尼、韩国等国之所以没有对本国货币面值进行大规模调整(比如“减零”操作),通常是出于一系列复杂因素的考量,这些因素涉及到经济稳定性、民众心理、国际形象以及实际操作的成本效益。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尽量以一种自然、深入的语调来解读:首先,我们要明白,货币面值的大幅调整,通常是在货币经历了长期.............
  • 回答
    要理解越南和朝鲜在朝代稳定性上的巨大差异,我们得深入探究它们各自的历史土壤、政治制度、社会结构以及与周边大国的复杂关系。越南的“走马灯”现象:历史的动荡与独立的挣扎越南的历史,简直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和内部权力斗争的血泪史。用“走马灯”来形容其朝代更迭,一点也不夸张。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地理环境与.............
  • 回答
    东南亚大陆部分,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中南半岛,曾经孕育出许多辉煌的文明,例如真腊(高棉帝国)、骠国、占城等等。这些古老国度的疆域和文化,至今仍深刻影响着这片土地。而今天我们所说的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这五个国家,它们各自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为什么至今没有像欧洲那样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治.............
  • 回答
    越南国内确实不太可能出现像某些国家那样,以“抗中”为核心主题、大肆宣扬对抗情绪的“神剧”。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以及现实考量。一、历史叙事与民族情感的复杂性首先,要理解越南与中国的历史关系,必须认识到其复杂性。虽然两国之间有过长期的朝贡、藩属关系,甚至被中国视为“南蛮”,但越南.............
  • 回答
    越南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文明的发展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然而,相比于一些地域辽阔的邻国,越南的领土扩张似乎显得更为谨慎和缓慢。这背后并非没有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越南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越南国土狭长,南北长而东西窄,尤其是在中部地区,山脉纵横,河流密布,地形崎岖.............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中越两国在发展道路上一个非常关键的差异。简单来说,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相对较快,但这并没有直接转化为比中国更强劲的经济增长,甚至在很多方面,中国的经济成就更为显著。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结构、改革的侧重点以及外部环境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改革的起点与.............
  • 回答
    要理解越南为何能在经历了漫长而残酷的战争后仍能拥有近亿的人口,我们得把目光放长远,仔细梳理历史、社会、文化以及地理等多方面的因素。这并非单一原因能够解释,而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越南人民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纵观越南的历史,从古代抵御北方强大王朝的侵扰,到近代的殖民统治,再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