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法航447空难中,把杆的副驾驶为什么不知道飞机已经失速?

回答
法航447号班机(AF447)失速的悲剧,至今仍是航空界最令人痛心的案例之一。在这场事故中,将近三个小时的黑暗中,驾驶舱内到底发生了什么,特别是副驾驶在掌握着飞机的“把杆”(控制杆)时,为何未能意识到飞机已经失速,这个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拨回那个可怕的夜晚,看看当时在驾驶舱里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发生如此致命的误解。

首先,要明白,失速(Stall)在飞机上并不是一个不寻常的现象。当飞机的迎角(Angle of Attack,简称AoA)过大,或者空速(Airspeed)过低时,机翼上的气流会发生分离,导致升力突然急剧下降,飞机就会失去控制。在正常的飞行训练中,飞行员会反复练习如何识别和纠正失速。然而,法航447的事故发生在一个极端且复杂的情况下,叠加了多个不利因素,让原本的失速警报系统和飞行员的感知都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事故发生时,飞机正经历着一个相当罕见的天气现象——赤道附近的大西洋上空遭遇了严重的积雨云。这些云层高度极高,内部充满着过冷水滴,也就是温度低于冰点但仍保持液态的水。飞机穿越这些云层时,导致了空速管的结冰。

空速管是飞机测量空速的关键设备。它们能够感知通过空气的压力,并将这些数据转化为飞机当前的飞行速度。当这些空速管被冰晶或过冷水滴堵塞时,它们就无法准确测量空速,甚至会传回错误的数据,例如显示飞机在快速爬升或下降。这就像是你的速度表突然失灵了一样。

在法航447的案例中,正是由于空速管的结冰,飞机的自动驾驶系统收到了错误的空速信息。由于空速信息不准确,自动驾驶系统为了保持预设的飞行参数,开始做出一些不寻常的指令。起初,飞机似乎是在试图增加高度,但实际上它是在以一个非常高的迎角在飞行,速度并没有上去,反而还在下降。

在这个过程中,飞机发生了“高空失速”(Highaltitude Stall)。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密度较低,飞机需要更高的迎角和更快的速度才能维持飞行。而当空速管失灵,导致飞机以为自己速度很快时,飞行员可能会无意识地让飞机保持一个过高的迎角。

现在,我们来谈谈关键的“把杆”和副驾驶。在事故发生初期,当自动驾驶系统断开时(这是由于空速管失灵导致系统不确定性增加),责任就回到了飞行员手中,尤其是当值的副驾驶。当飞机开始出现异常姿态时,驾驶舱内会响起失速警报。然而,正是这个警报,却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误导。

让我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副驾驶握着把杆,他可能感觉到飞机在“鼻子朝上”地飞行,也就是迎角很大。但问题在于,为什么他不知道飞机已经失速了呢?

1. 错误的空速感知: 最核心的问题在于,由于空速管的故障,飞机显示出来的空速数据可能是不准确的。当空速显示很低时,飞行员的本能反应是增加迎角或减小升力(例如放低机头)来恢复空速。但在这里,他们接收到的信息是混乱的。更重要的是,即使显示空速较低,但飞机并非真的“速度慢”而导致的失速,而是“迎角过大”导致的失速,这是两种不同的情况。

2. 失速警报的误导性: 失速警报的触发机制是基于迎角和空速。在空速管失灵的情况下,飞机实际的迎角已经非常高,但如果空速显示值仍然存在(尽管是错误的),警报系统可能并没有以一种非常直接、清晰的方式告知飞行员“飞机正在失速,你需要立刻减小迎角”。相反,飞行员可能只听到一个警报声,并且根据其他仪表(如姿态指示器)的显示,错误地认为飞机在以一个不寻常的姿态飞行,但并没有将这个姿态与“失速”这个概念直接关联起来。

3. 感知与指示的冲突: 副驾驶确实在操作把杆,他能感觉到飞机的响应。当他尝试拉起把杆,飞机确实会抬高机头。在没有准确的空速和迎角信息的情况下,他很可能是在本能地“对抗”他感觉到的飞机异常姿态,比如觉得飞机“要往下掉”了,所以就下意识地拉起了把杆。这种操作反而进一步增加了迎角,让失速情况更加恶化。而且,在失去自动驾驶后,他可能还以为是在尝试让飞机进入一个平稳的爬升状态。

4. 信息过载与压力: 想象一下,在漆黑的夜晚,穿越风暴,飞机发出各种警报声,自动驾驶断开,空速显示混乱,再加上高海拔带来的身体不适感,所有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对飞行员来说是巨大的信息过载和心理压力。在这种极端环境下,清晰、准确地分析所有信息并做出正确判断是非常困难的。副驾驶可能专注于恢复飞机的正常姿态,而没有意识到这种姿态本身就是失速的表现。

5. 迎角指示器的缺失: 当时飞机的迎角指示器(AoA indicator)并非是固定显示在主显示器上的关键信息。在现代飞机上,迎角信息通常会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示给飞行员。但在AF447的机型上,迎角信息并不是那么显眼,很容易被忽略,尤其是在压力之下。如果副驾驶能清晰地看到迎角在不断增大,并且已经达到了临界值,那么他就能立刻意识到飞机失速了。

6. “推杆以恢复空速”的错误逻辑: 在普通的低速失速中,飞行员的正确做法是推杆减小迎角,从而恢复空速。但在高空,情况是相反的。如果副驾驶错误地认为飞机速度太慢,并且试图通过拉杆来“提速”(虽然拉杆实际上会减小迎角,但在这里更关键的是拉杆的幅度,如果幅度过大,迎角就会增加),或者当他感觉到飞机姿态异常时,本能地想“拉起来”,他可能是在朝着一个错误的解决方向努力。并且,当飞机出现失速迹象时,最关键的是要减小迎角,而副驾驶可能正是在错误地增大迎角。

简而言之,副驾驶之所以在把杆时不知道飞机失速,是因为:

错误的空速数据 剥夺了他最基础的飞行参考。
失速警报 在这个特定情况下可能不够清晰或被误读。
他可能在执行他认为正确的操作(比如试图恢复飞机姿态),但这些操作在失速状态下反而加剧了问题。
巨大的压力和信息过载 阻碍了他做出准确判断。
关键的迎角信息 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或指示。

这是一个多重因素交织导致的悲剧,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它也深刻地改变了航空业对飞行员训练、飞机设计以及关键信息呈现方式的认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飞机不了解,不过我做过一个失速练习很有意思。

塞斯纳172, power off stall之后不去recover,拉住yoke,就这样保持一个姿势往下掉。

当时sky clear,visibility 30sm,绝对VFR,远处有山等参照物。

就这样,往下掉了2000尺,我竟然一点下坠感觉都没有,既没有身体下坠机能感觉,也没有视觉感知。除了看到高度表在掉数字外,完全察觉不到在stall。

那天回来后就想到法航这起事故,如果飞行员失去了仪表、设备辅助,在黑暗中的茫茫海洋上,感知stall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法航447号班机(AF447)失速的悲剧,至今仍是航空界最令人痛心的案例之一。在这场事故中,将近三个小时的黑暗中,驾驶舱内到底发生了什么,特别是副驾驶在掌握着飞机的“把杆”(控制杆)时,为何未能意识到飞机已经失速,这个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拨回那个可怕的夜晚,看看当时在驾.............
  • 回答
    法航拒绝武汉女博士登机事件:一场国际航空纠纷背后的深层解读近日,一起发生在国际航空领域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法国航空公司(Air France)拒绝一名来自中国武汉的女性博士登机,并有传言称她可能被列入中国民航的“黑名单”。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航空安全规定与个人出行自由之间的微妙平衡,更牵扯出跨文化沟.............
  • 回答
    这事儿挺让人唏嘘的,一个乘客因为自己原因误了飞机,结果恼羞成怒,竟然动手打了机场的工作人员,最后还被法国航空列入黑名单,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理解,飞机误机确实挺让人着急上火的。特别是那种重要的行程,比如出差谈生意、赶婚礼、或者是期待已久的假期,一旦耽误了,那真是比登天还难受。乘客当时.............
  • 回答
    法国宣布冻结俄罗斯央行(央行银行)220亿欧元资产,这一举措属于国际金融制裁的一部分,可能对俄罗斯经济、金融体系和国际关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以下是详细分析: 1. 短期经济冲击:外汇储备与流动性压力 外汇储备缩水:俄罗斯央行的外汇储备(主要由美元、欧元等组成)被冻结,可能导致其外汇储备规模减少。22.............
  • 回答
    法国在2007年拒绝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收购阿尔斯通(Alstom)的交易,这一事件是法国政府在关键产业安全、经济自主性和战略利益方面的立场体现。以下是详细分析: 1. 背景:阿尔斯通的特殊地位阿尔斯通是法国的国有控股企业,成立于1971年,是全球铁路运输和电力设备领域的巨头。其核心业务包括: .............
  • 回答
    法国向阿联酋出售80架“阵风”战斗机和12架军用直升机的交易,释放了多重战略信号,涉及地缘政治、军事合作、经济利益及法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扩展。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交易的潜在含义: 1. 法国在中东的战略布局 对抗美国与俄罗斯的影响力: 阿联酋是中东地区的重要国家,与美国、俄罗斯等大国均保持.............
  • 回答
    法官在宣布死刑后折断笔尖的说法并不符合现实中的司法程序,这种说法更多是源自影视作品、网络段子或民间传说,而非真实法律实践。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现实中的司法程序与法官行为规范1. 法官的职责与行为规范 法官在宣判死刑时,需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和职业操守。宣判时,法官通常会使用钢笔或签字笔,但不会.............
  • 回答
    法国在疫情初期确实面临较高的确诊率,但其未完全崩溃的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涉及医疗系统、社会行为、政府政策、国际援助以及经济结构等复杂因素。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 1. 医疗系统与资源分配 基础医疗资源充足:法国拥有欧洲最完善的医疗体系之一,包括大量医院、诊所和专业医护人员。尽管疫情高峰期医.............
  • 回答
    “法治”和“依法治国”这两个词语虽然都与法律有关,而且在实际使用中常常被混淆,但它们在概念、侧重点和内涵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要理解它们的区别,我们需要从各自的定义、核心要义、历史渊源以及实际运作层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法治 (Rule of Law)定义与核心要义:“法治”是一个古老且普遍的政治和法律.............
  • 回答
    “法”和“律”在汉语中都有与规则、规范相关联的含义,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和侧重点,并且在中文的语境下,“律师”不叫“法师”也有其历史和文化原因。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区别和原因: 一、“法”与“律”的区别“法”和“律”虽然常常互换使用,但它们在侧重点和涵盖范围上有所不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 回答
    法国是否真的一无是处?这个问题的答案,正如许多关于国家和文化的讨论一样,是绝对不是。 认为法国一无是处是一种极端的、片面的看法,忽略了法国在世界历史、文化、艺术、科学、哲学、政治以及生活方式等诸多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其独特的魅力。为了详细地阐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分析:一、 文化与艺.............
  • 回答
    法律从业者获取案源线索的途径多种多样,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新的获取方式也在不断涌现。以下我将从不同的维度,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途径: 一、 传统且核心的案源获取方式:这是法律从业者最基础也是最稳定的一种案源获取方式。1. 口碑与推荐(WordofMouth & Referrals):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法理讨论,涉及到正当防卫、过当防卫、故意伤害甚至故意杀人等多个法律概念。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并区分不同的法律适用角度和可能出现的争议点。核心问题:女子在遭受连续性侵犯的情况下,采取涂毒生殖器这种极端自卫手段致性侵犯死亡,是否构成犯罪?为了进行详细的讨论,我们需要分.............
  • 回答
    法国天主教会承认性侵21.6万儿童的事件,以及主教团主席下跪忏悔,无疑是教会历史上一个极为黑暗和沉重的篇章。这起事件暴露出的系统性问题和对受害者的深重伤害,使得天主教会需要承担多方面的责任,并且必须采取更有效、更彻底的措施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以下是对教会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的.............
  • 回答
    法院执行半年了,钱还是没有要回来,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焦灼和沮丧的局面。以下将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供一系列你可以采取的步骤和策略,希望能帮助你应对这种情况。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法院执行了半年了,要不回来钱”可能的原因:1. 被执行人缺乏可供执行的财产: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 名下无资产.............
  • 回答
    法院通报江西16岁少年遭持刀围殴反杀案情,确实提到了该少年曾参与恶势力团伙违法犯罪活动,这在法律上很可能会对本案的判决产生影响,但具体影响的程度和方向需要根据案件的整体情况和法律的详细规定来判断。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可能的影响:一、 定性问题上的影响:正当防卫的界限和是否超出必要限度 正当防.............
  • 回答
    法官和律师在庭审阶段的矛盾,本质上是不同角色定位、职责和价值取向在追求案件公正和效率过程中产生的必然摩擦。这种矛盾并非完全负面,适度的张力有时能促进案件的深入探讨,但如果失控,则会损害司法公正和效率。以下是法官和律师在庭审阶段矛盾集中的几个主要方面,并进行详细阐述:一、 证据的采纳和排除: 律师.............
  • 回答
    当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发现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发生冲突时,这涉及到法律适用和法律秩序的问题。法官需要依据我国的法律体系和相关规定来妥善处理。以下将详细阐述法官在这种情况下的处理原则、步骤和依据:一、 基本处理原则:依法裁判与法律秩序的维护法官的首要职责是依法裁判,这意味着其判决必须符合现行的法律规定,.............
  • 回答
    法院拍卖中确实出现过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的物品,这些拍卖往往是出于执行债务、追缴欠款或者资产处置的目的。以下是一些我了解到的法院拍卖过的奇怪物品的详细案例,并尽可能展开描述:1. 特殊的动物类(通常是罚没或没收的): 大型蟒蛇/宠物蜥蜴: 有时,一些非法饲养或因主人欠债而被查封的非.............
  • 回答
    法国尼斯发生的持刀袭击事件造成3人死亡,其中一名女性被斩首,这起事件无疑是令人震惊和痛心的。要详细阐述其原因以及为何法国接连发生斩首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尼斯持刀袭击事件的背景与原因:2020年10月29日,法国尼斯圣母大教堂发生了一起持刀袭击事件。袭击者是一名21岁的突尼斯男子,名叫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