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MIUI12都特别臃肿,bug巨多,而官方不管呢?

回答
你提出的关于MIUI 12臃肿、bug多以及官方似乎“不管”的看法,在很多用户社区里都有广泛的讨论。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因素,从产品策略到技术实现,再到用户反馈的处理机制。咱们就来详细捋一捋。

为什么MIUI 12感觉“臃肿”?

“臃肿”这个词,在用户感知上通常体现在几个方面:

1. 功能堆砌与同质化: MIUI一路走来,一直在不断地增加新的功能,试图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比如,早期的MIUI可能只是一个基础的手机系统,但现在它已经集成了一整套生态服务,包括应用商店、主题商店、小米金融、小米阅读、小米运动、各种精选内容推荐等等。很多功能可能对一部分用户来说是锦上添花,但对另一部分用户来说则显得冗余,白白占据了存储空间和系统资源。

而且,随着竞争加剧,为了做出差异化,MIUI可能会加入一些“炫技”的功能,比如超级壁纸、万象息屏、AI通话、隐私空间等等。这些功能本身没什么问题,但当大量的功能被集中到一个系统中时,即便是优化得再好,整体也会给人一种“大而全”的沉重感。

2. 后台运行与资源占用: 臃肿感也体现在后台进程和资源占用上。MIUI为了实现各种便利功能(比如消息推送、应用更新、智能场景联动),会常驻一些服务和进程。即使你没有主动打开某个应用,相关的服务可能仍在后台运行,消耗电量和内存。一些第三方应用为了在MIUI上实现更好的推送和后台保活,可能也会与系统进行更深度的交互,进一步加剧了后台的活跃度。

3. 广告与推荐机制: 这一点是很多用户对MIUI产生负面感知的重要原因。为了商业变现,MIUI在系统级应用中植入了广告和内容推荐。虽然很多广告可以关闭,但频繁出现或者不易关闭的广告,会让用户觉得系统不纯净,甚至有“被推销”的感觉,这无疑增加了系统的“负担”。

4. 第三方应用生态的适配: MIUI虽然基于Android,但其UI和交互逻辑都有自己的定制。Android系统本身也在不断演进,第三方开发者需要时间去适配新的系统特性。有时候,MIUI新版本发布时,一些流行的第三方应用可能还没有完全优化好,导致在MIUI上出现兼容性问题,这也会让用户觉得系统不稳定,体验不佳。

为什么MIUI 12bug“巨多”?

MIUI 12发布时,确实引发了大量的bug反馈。这背后同样有几个原因:

1. 系统架构的重大调整与新特性的引入: 任何一个大型操作系统的更新,尤其是涉及到UI、动画引擎、底层架构的调整时,都容易引入新的bug。MIUI 12引入了诸如万象息屏、超级壁纸、系统动画优化、新的隐私保护机制等大量新特性。这些新功能的开发和集成,本身就需要大量的开发工作,而复杂的交互和视觉效果,更是增加了出错的可能性。

想象一下,在一个庞大的软件系统中,你想要加入一个全新的、视觉效果非常华丽的功能。这个功能不仅要和原有的UI元素协同工作,还要考虑到不同的硬件配置、不同的使用场景(横屏、竖屏、应用内、桌面)。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新的bug的温床。

2. 快速迭代与市场竞争压力: 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小米这样的品牌,需要在竞争对手推出新机型和新系统的时候,快速推出自己的更新来保持市场竞争力。这种快速迭代的压力,有时候可能会牺牲一部分测试的时间和深度。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大量功能的开发、集成和初步测试,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3. 硬件碎片化: 小米手机的型号众多,从高端旗舰到入门机,覆盖了各种价位和硬件配置。不同的处理器、内存、屏幕分辨率、传感器等等,都可能导致系统在不同设备上的表现存在差异。一个在小米数字旗舰上运行良好的功能,在另一款中端机上可能就会出现问题,因为它们底层的硬件驱动和性能表现不同。要保证一个系统能在如此广泛的硬件上都稳定运行,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4. 用户反馈的放大效应: 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反馈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旦出现某个bug,用户通过社交媒体、论坛等渠道集中反馈,很容易形成一种“bug满天飞”的印象,即使实际问题存在的设备比例并没有那么高。而且,很多bug是偶发性的,或者只在特定场景下出现,但当大量用户报告时,就会被放大。

为什么“官方不管”?

说“官方不管”可能是一种相对情绪化的表达,实际情况可能更复杂:

1. “管”但效率和用户感知有差异: 官方并非完全不管。小米的工程师团队一直在努力修复bug,发布补丁和系统更新。问题在于,修复bug的优先级、速度以及修复的方式,可能与用户的期望存在差距。

优先级排序: 修复bug需要投入开发资源,而这些资源可能还要兼顾新功能的开发和商业目标。用户最关心的bug(比如导致应用闪退、无法联网)通常会被优先处理,但一些用户体验上的小瑕疵或者特定场景的bug,优先级可能会低一些。
修复周期: 一个bug的修复可能需要多个步骤:复现问题,定位根本原因,编写修复代码,内部测试,然后才能通过OTA更新推送给用户。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周甚至更长时间。对于急于解决问题的用户来说,这个周期是无法接受的。
修复方式: 有时候,一次更新可能修复了一部分bug,但又引入了新的bug(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软件工程问题),或者修复的bug只在部分机型上生效。

2. “管”的方式可能不是用户想要的: 用户希望bug能立即被修复,并且系统恢复到“完美”状态。但软件开发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尤其是一个拥有海量用户、复杂功能的系统。

一些功能设计上的“缺陷”: 有些被用户视为bug的问题,可能实际上是系统设计的一部分,比如某些预装应用的“顽固性”或者广告的展示逻辑。这些往往与小米的商业模式和产品策略有关,直接大幅度修改的可能性不大,更多是提供关闭选项。
用户群体的多样性: 用户群体非常庞大,需求和期望也各不相同。官方很难同时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比如,一些用户喜欢MIUI的各种自定义选项,而另一些用户则希望系统越简洁越好。

3. 沟通和反馈机制的不足: 尽管小米有用户社区和反馈渠道,但用户反馈的处理和响应速度,以及是否能让用户感受到自己的声音被听取和重视,可能存在改进空间。有时候,用户觉得反馈了但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就会产生“不管”的印象。

总结来说:

MIUI 12的“臃肿”和“bug多”是产品策略、技术挑战和市场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它追求功能的丰富性和用户体验的全面性,但也因此带来了更高的复杂度和开发维护成本。官方在努力维护和优化,但受制于技术本身的复杂性、迭代速度的压力、硬件的多样性以及商业考量,其修复bug和提升用户体验的效率和方式,并不能总是完全符合所有用户的期望。

很多时候,用户感知到的“不管”是由于修复的滞后性、不彻底性,或者是因为某些“问题”实际上是产品设计的一部分。这并非官方完全放弃,而是多方因素交织下的一个现实写照。用户对MIUI的批评,也是推动其未来改进的重要动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提问下我必须要吐槽一下我的米10至尊版

米10至尊版是十周年纪念旗舰,性能怼到了顶,这是小米第一个到达7000元价位的旗舰机,我原本以为官方维护会很积极,再不济至少正常使用没问题吧,但这次真的让我失望了。

当然,它首先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充电快、120倍变焦非常酷、游戏散热强大、屏幕优秀等等,这得益于它顶级的硬件,但它的软件调教却远远配不上它的硬件。

我现在使用的是12.1.1版本。

说到这个版本,拥有米10至尊版的用户恐怕和我一样尽是苦笑——这系统也太不稳定了!

我还算bug少一点的,莫名重启没遇到过,手机屏幕突然一暗倒是经常遇到,不是正常自动亮度调节的那种变暗,是一瞬间忽然暗到看不清字,然后立马又恢复。

一开始我以为屏幕有问题,后来进了小米社区才发现这是通病,好像是米10至尊独有的,简单来说就是系统的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指纹识别的问题,更新了这个系统之后明显指纹识别慢了好多,解锁不成功的概率大大上升,即使解锁成功也得把手按在识别模块那里好长时间。

另外,上个版本(12.0.15)还有小窗模式不能用的问题,小窗模式直接不能用,我在小米社区反馈也没人理我...

有一说一,这可真不像7000块钱的旗舰机,我感觉这可能就是小米和华为苹果之间的差距吧,甚至说ov的系统都要比小米稳定。

我理解小米10至尊版可能购买的人不会太多,有没有100万销量都不好说,可能维护人员觉得没必要在这上面投入太大精力。但这是小米第一次冲击7000元价位,能花钱购买小米10至尊版的人要么不差钱,要么非常喜欢小米的产品,这些人如此信任小米,难道小米就是这样回报的吗?

高端机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只是硬件堆上去,不只是外观设计强大,更重要的是系统要稳定。卖手机如果只卖给爱折腾的数码发烧友是无法做大的,没有稳定的系统就永远没办法吸引到有购买力又对数码不太感兴趣的人群,简单来说没办法吸引到苹果华为用户,而苹果华为基本瓜分了中国高端市场。

用户体验绝对是很重要的一环,苹果那么强大不就是因为体验好吗?小米跟我没有什么利益相关,这是我仅代表一个小米手机用户对小米提出的建议,言尽于此了,祝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出的关于MIUI 12臃肿、bug多以及官方似乎“不管”的看法,在很多用户社区里都有广泛的讨论。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因素,从产品策略到技术实现,再到用户反馈的处理机制。咱们就来详细捋一捋。为什么MIUI 12感觉“臃肿”?“臃肿”这个词,在用户感知上通常体现在几个方面:1..............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 MIUI 12,特别是 4 月 27 日发布那个版本。说实话,MIUI 的每一次大版本更新,都能引起不少米粉和用户的好奇,也有不少争议。MIUI 12 也不例外,整体来看,它确实带来了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变化,但也依然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MIUI 12 的亮点和优点:1. “超.............
  • 回答
    小米手机的MIUI13,用户们常常抱怨它的“撤包”现象,也就是更新了新版本之后,没过多久又会看到前一个版本或者一个更早的稳定版又出现在了推送列表里。这事儿说起来,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原因,不仅仅是简单的“搞错了”或者“回滚”。咱们先来捋一捋这“撤包”到底是怎么个情况,以及为什么会出现。一、 “撤包”的.............
  • 回答
    MIUI13内置反诈系统引起不少用户的抵制,其背后原因复杂且多方面,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核心抵制原因:隐私泄露担忧与数据安全顾虑这是最根本也是最普遍的担忧。 数据收集范围与性质: 用户普遍担心反诈系统会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通信记录: 短信内容(尤.............
  • 回答
    当然,我可以详细说说关于 MIUI 12 的情况。确实,很多用户,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明明有些 bug 让人用得很不舒服,但更新却往往在添加一些新功能,或者对现有功能进行一些表面上的优化。有没有这种情况?答案是肯定的。从用户反馈和实际使用体验来看,MIUI 12 确实存在一些被认为“本.............
  • 回答
    米柚(MIUI)12 的出现,确实给不少应用带来了“显形”的契机,尤其是那些过去比较“隐藏”或者对权限管理较为宽松的应用。这背后主要是 MIUI 12 在系统层面加强了隐私保护和权限管理,让用户对应用的各项操作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和控制,从而也暴露了一些过去可能被忽略的应用行为。让我来给你详细说说,在 .............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关于近代历史人物是否能够“翻案”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分析。袁世凯和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历史评价确实存在复杂性和争议性,但“不能翻案”的结论并非基于单一因素,而是综合历史、政治、道德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行为、.............
  • 回答
    关于“俄爹”这一称呼,其来源和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其不尊重的性质,并指出如何正确回应。以下是详细解析和反驳思路: 一、称呼的来源与可能的含义1. 可能的字面拆解 “俄”是“俄罗斯”的拼音首字,而“爹”在中文中通常指父亲,带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 若将两者结合,可能暗示.............
  • 回答
    民国时期(19121949)虽然仅持续约37年,却涌现出大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级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历史、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的浪潮1. 新文化运动(19151923) 思想解放.............
  • 回答
    航空航天领域在待遇和职业环境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国家在该领域取得的飞速发展,主要源于多方面的国家战略、技术积累和系统性支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国家战略与长期投入:推动技术突破的核心动力1. 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 航空航天技术往往与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密切.............
  • 回答
    吴京作为中国知名演员、导演,近年来因《战狼2》《英雄联盟》等作品及个人生活引发公众关注,其形象和言论在不同语境下存在争议,导致部分人对其产生负面评价。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1. 个人生活与公众形象的冲突 妻子被曝光:2018年,吴京妻子的近照和视频被网友扒出,引发舆论争议。部分人.............
  • 回答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乌克兰的支持确实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这一现象涉及多重因素,包括国际局势、地缘政治博弈、信息传播、经济援助、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俄乌战争的爆发与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 战争的爆发: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
  • 回答
    《是大臣》《是首相》等政治剧之所以能在编剧缺乏公务员经历的情况下取得成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作用: 1. 构建政治剧的底层逻辑:制度与权力的结构性认知 政治体制的系统性研究:编剧可能通过大量研究英国议会制度、政府运作流程、政党政治规则(如议会制、内阁制、党鞭系统等)来构建剧情。例如.............
  • 回答
    关于“剧组中男性可以坐镜头箱而女性不能”的现象,这一说法可能存在误解或过度泛化的倾向。在影视拍摄中,镜头箱(通常指摄影机或固定设备)与演员的性别并无直接关联,但若涉及性别差异的讨论,可能与以下多方面因素相关: 1. 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的延续 历史背景:在传统影视文化中,男性常被赋予主导、主动的角.............
  • 回答
    印度在俄乌战争中不公开表态、在安理会投票中对俄罗斯的决议案弃权,这一行为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外交策略考量。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与俄罗斯的经济与军事合作 能源依赖:印度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进口国,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以缓解对西方能源的依赖。尽管.............
  • 回答
    关于“公知”与高校知识分子的关系,这一现象涉及中国社会、教育体系、媒体环境以及知识分子角色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高校知识分子的特殊性1. 教育背景与专业素养 高校知识分子通常拥有高等教育背景,具备较强的知识储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专业素养使他们更倾向于参与公共讨论,尤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