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断交?

回答
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之间的断交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殖民时代,并因西撒哈拉问题而日益加剧。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和地缘战略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历史根源:

殖民遗留问题与国界划分: 历史上,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边界模糊不清,受到法国和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影响。殖民者在划分殖民地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当地民族和部落的分布,导致一些地区在两个殖民势力之间来回拉锯,为后来的边界争议埋下伏笔。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国家认同的构建: 在摆脱殖民统治后,两国都面临着构建自身国家认同的挑战。阿尔及利亚在独立战争中经历了漫长而血腥的斗争,建立了高度集权的民族主义国家。摩洛哥则在相对温和的过渡中保留了君主制。这种不同的建国路径和政治体制也对两国关系产生影响。
“大摩洛哥”观念的阴影: 摩洛哥历史上存在着“大摩洛哥”的观念,认为其历史疆域应包括今天的阿尔及利亚西部、毛里塔尼亚以及部分马里和西撒哈拉地区。这种观念在阿尔及利亚看来是一种潜在的领土威胁,加剧了双方的不信任感。

核心争议:西撒哈拉问题

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断交的直接导火索和最主要原因是西撒哈拉问题。

历史背景: 西撒哈拉是位于非洲西北部的一个前西班牙殖民地。在西班牙撤离后,摩洛哥于1975年发起了“绿色进军”,声称对该地区拥有主权,并与当地的波利萨里奥阵线(Polisario Front)展开了长期的武装冲突。
阿尔及利亚的角色: 阿尔及利亚是波利萨里奥阵线最坚定的支持者。它为波利萨里奥阵线提供了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援助,并接收了大量来自西撒哈拉的难民,建立了收容营。阿尔及利亚认为西撒哈拉人民拥有自决权,应该通过全民公投来决定其未来,支持其独立建国。
摩洛哥的立场: 摩洛哥则声称对西撒哈拉拥有历史主权,并将其视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摩洛哥提出了“区域自治”方案,即在摩洛哥主权下给予西撒哈拉高度自治,但拒绝全民公投。
联合国的作用: 联合国长期以来一直在斡旋西撒哈拉问题,但未能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摩洛哥的立场越来越强硬,而阿尔及利亚也持续支持波利萨里奥阵线。

断交的直接原因和时间线:

阿尔及利亚在2021年8月宣布与摩洛哥断绝外交关系,并关闭其领空。这一决定并非突如其来,而是过去几年两国关系不断恶化的一个高潮。

长期紧张局势: 在断交之前,两国关系就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双方互相指责对方干涉内政、支持恐怖主义活动、进行间谍活动等。
摩洛哥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 2020年,摩洛哥在美国的斡旋下与以色列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这一举动在阿拉伯世界引发争议,而阿尔及利亚则将其视为对地区安全局势的威胁,特别是考虑到以色列与西撒哈拉问题中的一些相关方有联系。阿尔及利亚认为摩洛哥与以色列的联盟会加剧其自身的安全担忧,并可能进一步巩固其对西撒哈拉的控制。
贸易关系与合作受阻: 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本就不太紧密,断交使得合作更是无从谈起。
外交言论升级: 双方官员的相互指责和威胁性言论也为断交埋下了伏笔。

断交的影响:

地区稳定与合作的负面影响: 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是北非地区两个重要的国家。两国断交对地区稳定和合作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加剧了地区的分裂和不信任感。这使得解决西撒哈拉问题更加困难,也阻碍了北非国家在经济发展、反恐等领域的合作。
安全挑战的加剧: 两国的敌对关系可能会影响其在反恐合作和边境安全方面的共同努力。
经济成本: 虽然两国经济联系不深,但断交也意味着潜在的贸易和投资机会的丧失。
地缘战略格局的变化: 断交也可能促使双方寻求新的盟友和战略伙伴,进一步改变北非地区的地缘战略格局。例如,阿尔及利亚可能会加强与伊朗、土耳其等国家的关系,而摩洛哥则会进一步巩固与美国、法国、以色列等国的伙伴关系。
对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影响: 作为阿拉伯国家联盟和非洲联盟的成员,两国的冲突也对这些区域组织的团结和运作带来挑战。

如何看待:

这是两国长期不信任和竞争的必然结果: 西撒哈拉问题是症结所在,但双方未能通过对话和妥协来解决,而是不断加剧了彼此的敌意和戒备。
外部因素的推波助澜: 以色列与摩洛哥关系正常化等外部因素,也加剧了阿尔及利亚的不安全感,并成为其采取断交行动的又一理由。
对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威胁: 两国断交无益于地区和平与稳定,反而会加剧冲突的风险,阻碍区域合作。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话与妥协: 要打破僵局,关键在于双方能够放下历史包袱,通过真诚的对话和妥协来寻求解决西撒哈拉问题的可行方案。国际社会也应继续发挥斡旋作用,但最终解决方案仍需两国共同努力。
对国家利益的考量: 阿尔及利亚采取断交行动,是基于其对国家安全和地区影响力的考量。然而,这种激进的手段是否真的能实现其战略目标,还有待观察。

总而言之,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断交是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尤其是西撒哈拉问题的激化所导致的。这一事件不仅对两国关系造成了重大打击,也对北非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要实现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双方都需要展现出政治意愿,通过对话和妥协来化解分歧,共同为地区的长远利益而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乎小透明感谢各位的点赞支持。本着学无止境的精神,这几天陆陆续续又查阅了不少相关历史背景资料,打算小小的更新一下回答内容,算是回报大家的厚爱。


就自己(刚刚)了解的来简单说几点,为大家提供一些此次断交风波的简略背景知识,希望能够起到抛转引玉的作用,期待大佬们的回答。


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之间久有积怨。从阿尔及利亚独立之初的沙地战争(sand war,1963.09.25—1964.02.20),到西撒哈拉问题、柏柏尔人问题,二者都有着不小的冲突。

1.沙地战争
阿尔及利亚自1962年从法国处获得独立后,二者围绕阿尔及利亚的廷杜夫省(Tindouf)和贝加尔省(Béchar)的边界划定产生矛盾。最终,在一系列因素的推动下,双方开战。这导致了战后两国政府持续至今的紧张关系。

导致沙地战争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一,19世纪中叶,为明确摩洛哥王国与法属阿尔及利亚之间的界限,法国人曾试图划定二者之间的边界。要知道,在现代摩洛哥建立之前,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国界线,而是以绿洲城市和部落的效忠与否来确定一个大致的势力范围。而在1845年的Lalla Maghnia条约中,法国人计划敲定摩洛哥和法属阿尔及利亚之间的边界时,却只划定了约165km的边界线,剩下的沙漠地区则被以缺水不宜居、没有划定边界的必要为由,被弃之不理。就这样,法国殖民者当时的一个无心之举为日后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两国间的边境埋下了问题的隐患。

二,后来位于未划定边界边上的阿尔及利亚廷杜夫省(Tindouf)和贝加尔省(Béchar)发现了有价值的矿产。这也招致了摩洛哥人的觊觎,为其开展争夺该争议地区的行为增加了现实动力。

三,20世纪60年代初摩洛哥国内兴起的一股“大摩洛哥”风潮,企图申索历史上与摩洛哥各王朝的疆域有所重叠的领土,如毛里塔尼亚全境,阿尔及利亚的西南部领土,西撒哈拉地区,以及马里西北部地区。这也成为了摩洛哥在外部领土争端中证明宣称自身“合法性”的武器。

2.西撒哈拉问题
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长期在西撒哈拉地区归属问题上意见相左。摩洛哥认为这个前西班牙殖民地是其王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阿尔及利亚则支持寻求独立的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

3.柏柏尔人问题
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国内都存在着柏柏尔人运动。而这一问题的起因,很大程度上要归结到法国殖民者所采取的”分而治之“政策。有关北非柏柏尔人问题的起源、发展和最新动态等详情,可参考:摩洛哥柏柏尔问题国际化的由来与发展

而在此次阿尔及利亚断交摩洛哥风波中,主要是摩洛哥操弄阿尔及利亚国内柏柏尔人问题。据法新社报道,就在上个月摩洛哥驻联合国特使奥马尔-希拉勒(Omar Hilale)表示支持阿尔及利亚境内以柏柏尔人为主的Kabylie地区的自决后,阿尔及利亚召回了其驻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的大使。

与此同时,于8月9日发生并蔓延阿尔及利亚北部的森林大火已经导致数万公顷森林被毁,至少90人死亡,其中包括30多名士兵。而就在上周,阿尔及利亚当局就声称摩洛哥对肆虐阿尔及利亚北部的森林火灾负有部分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份摩洛哥和以色列在去年12月达成的两国关系正常化协议引发了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之间新的紧张关系。因为这份协议包含有美国承认摩洛哥对西撒哈拉的主权的部分。

还有就是,近日正在访问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的以色列总理拉皮德表示,对伊朗和阿尔及利亚之间的良好关系表示担忧;以及对阿尔及利亚在以色列成为非盟观察员一事上的反对立场表示遗憾。


总的来看,此次阿尔及利亚同摩洛哥断交,并非很出人意料的事情,因为两国在历史上就有着不小的矛盾,关系一直以来也不算紧密。

至于导致这次断交风波的核心事件和因素到底是什么,则非我能力所及了。在此谨做一些信息搬运和发表个人粗略看法的简单工作。

user avatar

随手写着玩,图一乐。

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断交,我看了外交部长的声明,原文非常长,将两国外交历史算是说了整整一遍,最终结论是不得不断交,我随便整理一下。

原文大致说了以下几个原因:

1,阿尔及利亚独立以来,摩洛哥就开始敌对,最早要追溯到1963年的阿摩战争,摩洛哥侵略新生的阿尔及利亚,还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造成了850名阿国士兵的死亡。

2,就算摩洛哥侵略了,阿国还是在努力修复关系,最终在1969年和1972年签署协议划分好了边界。结果没想到1976年,摩洛哥又突然单方面与阿国断交(因为阿国承认西撒主权),最终1988年才在沙特老国王斡旋下重新建交。

3,1988年建交有四大原则,分别是和平共处并遵守所有协议(主要指边界划分),加快大马格里布地区建设,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神圣事业,联合声明支持西撒冲突由西撒人民在自由的前提下公投决定。然而摩洛哥从来没有遵守这些原则,反正就是大规模抹黑,媒体天天吹风传播阿国虚假信息,公然干涉内政,甚至摩洛哥官员公开说要让阿国的部分地区和民族自决。

4,以色列外长拉皮德访问摩洛哥期间,居然在摩洛哥外长面前渲染阿国的威胁,甚至暗示可以攻击阿国。这是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第一次在一个阿拉伯国家境内发表对另一个阿拉伯国家的侵略性言论,而且摩洛哥还让外国军队在马格里布地区立足,这极度危险以及违反两国与地区间的协议。

5,有证据表明摩洛哥当局直接支持恐怖组织(柏柏尔分裂组织)MAK和Rashad,这俩组织最近是阿尔及利亚烧死90多人的森林大火的幕后黑手。

6,摩洛哥情报机构和以色列摩萨德勾结,对阿国公民和机构不断进行间谍行动。飞马计划丑闻,将某阿国公民当作间谍虐待并杀害,1994年马拉喀什恐怖袭击后竟然单方面暂停阿国公民(包括阿国血统的外籍公民)入境签证。2013年阿驻卡萨布兰卡领事馆被摩洛哥极右组织分子攻击,受到摩洛哥官方包庇。(这人跑到阿领事馆把阿国旗给撕了,结果被判缓刑两个月)

7,对于西撒哈拉,现任国王完全违背了哈桑二世的写入联合国正式文件里的承诺,完全不给西撒哈拉人民自决的空间。现任国王完全活在梦里,指望靠所谓的自治来堵联合国和西撒人民的嘴。

8,当初说好的建设马格里布地区共同体,结果摩洛哥是马格里布地区建设的协议批准的最少的成员国,而且正是因为1995年摩洛哥单方面冻结所有马格里布联盟机构的活动,才导致最终这一共同体消亡。

9,综上,这次两国断交,摩洛哥要负全部责任,摩洛哥国王是两国关系走向死胡同的直接原因。摩洛哥官方让马格里布地区动荡不安,人民互相冲突,阿国选择公开断交,也是不想用最坏的结果来解决问题(暗示战争)。


断交文章看完,我觉得阿国写这个稿子的人肯定写完把自己都给感动了,不得不说,这个断交文煽动性感染性极强,看完真是觉得,阿国忍到现在才断交,真是不容易啊。

当然,这也是阿国一家之言,摩洛哥要是写的话,估计也能写出同样的效果来,别的不说,就说一说1994年的马拉喀什恐怖袭击,摩洛哥反应大是很正常的,因为虽然阿国没承认,但是2010年阿国前特工最终还是向摩洛哥报纸承认参与了这场袭击,结果阿国还是当无事发生。

这俩国这两年日子其实都不好过,都属于风雨飘摇,都是政治混乱,经济踏步甚至倒退,所以两边的民族主义都需要一个敌人来减轻对当局的压力,那这不刚好,新仇旧恨加政治经济压力,一边是柏柏尔独立在闹,一边是西撒人阵在闹,那就互相上眼药。

这次断交也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了。

user avatar

那年的摩阿战争,我们在旧金山瑟瑟发抖,惶惶不可终日,最后还是日了,日了狗哦,该起床了,午睡都睡过了头,实在太舒服了吧,地中海气候的秋,也是浓郁得化不开的感觉。哦,对了,这两国,谁在谁的西边,谁是谁的殖民地,谁在哪里出生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呢?溯源而上,午饭也吃得太多了,喜欢豆子饭吗?我真喜欢。

user avatar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阿摩两国事实上已经老死不相往来很多年了,双方都养成了国内无论发生点什么事,都第一时间往对方身上甩锅的习惯。唯一可能的影响是阿尔及利亚有途径摩洛哥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管道,不知会不会被切断。

两国的历史矛盾高赞回答总结的很好了,至于为什么选择在现在这个时间点高调断交,主要有三大考虑:

1.摩洛哥去年年底宣布要与以色列建交之后关系越走越近。半个月前,以色列外长亚伊尔-拉皮德访问了拉巴特,签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开通了直飞航线。拉皮德在拉巴特讲话时发表了反阿尔及利亚言论(认为阿国是威胁来源云云),引来阿尔及利亚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者骂声一片。与摩洛哥亲近西方的战略不同,阿尔及利亚的立国之本就是阿拉伯民族主义,亲不结盟运动和反以色列,这时候与“叛徒”高调断交,是在彰显“汉贼不两立”,为阿国拉一波阿拉伯世界的国际声望。

2.7月份,阿尔及利亚指责摩洛哥有间谍活动,其安全部门通过以色列提供的“天马”(Pegesus)软件监听了很多阿尔及利亚政要,以打击阿国支持的波菲萨里奥阵线。

3.阿尔及利亚近期发生严重山火,有一些证据表明是极端组织人为纵火,包括被阿国认定为恐怖组织的MAK(卡比利亚民族自决运动)和Rachad,摩洛哥对这两个组织有所支持,其驻联合国大使希拉莱七月份发表了支持MAK的言论。这一指控不一定能坐实,但对于面对Hirak运动余波而内外交困的特本政府来说,能通过甩锅摩洛哥转移矛盾,转移民众对政府救火不力的愤怒,是很重要的。

至于为什么选择8月24日,因为这个日子是1994年摩洛哥宣布无限期封闭同阿国边境的日子,当时是阿尔及利亚内战期间,有阿国人渗透,在马拉喀什一家酒店进行恐袭,摩洛哥就封闭了边境,至今未开放。在这个日子断交是一种对等报复的姿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