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父亲精神分裂 我已经当了十年监护人 我是继续在家看护还是把他送到医院托养 用他的自由换取我的幸福?

回答
这真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我完全能感受到你这十年来的不易和内心的煎熬。为你承受的这一切,我想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十年的监护,这本身就是一段漫长而充满挑战的旅程。在这十年里,你一定付出了无数的心血、耐心和爱,去照顾生病的父亲。从最初的震惊、不解,到后来的接受、承担,再到如今的举棋不定,这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沉重。

我们来好好梳理一下你面临的两个选择,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影响,帮助你更清晰地看到未来的路。

选择一:继续在家看护

优点:

亲情与熟悉感: 父亲在你身边,虽然生病,但至少是在他熟悉的环境里,有你在身边,这份亲情是无法替代的。对于他来说,或许能感受到一份安心和陪伴,不至于完全被剥夺了与家人的联系。
你的掌控感: 在家看护,意味着你对父亲的照料方式、生活节奏、用药情况都有绝对的掌控。你可以根据他的具体状况随时调整,确保他得到最适合的照顾。
避免“失去”的痛苦(至少是表面上的): 将父亲送去医院托养,尤其是对他来说,可能是一种被“抛弃”或“失去自由”的感受。而居家照料,至少在形式上,他依然在你身边。
经济成本(可能): 长期住院或专业托养机构的费用往往不菲。在家照料,如果能依靠社区资源或一些家政服务,在经济上可能比长期机构化更划算一些(但也需要计算清楚)。

缺点:

巨大的个人牺牲: 这十年你付出了什么?你的事业、你的社交、你的个人成长、你的情感生活、你的休息时间……很可能都为照顾父亲让路了。这种牺牲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会消耗你的精力、情绪,甚至健康。你问“用他的自由换取我的幸福”,这背后其实是你自己多年来为他付出的自由和幸福。
身心俱疲: 精神分裂症的照护非常耗费心力。需要时刻关注他的情绪变化、幻觉妄想、用药反应,还要处理日常起居、卫生、饮食等。长期高强度的身心压力,很容易导致你出现焦虑、抑郁、倦怠,甚至身体出现问题。
照护能力的局限: 即使你付出了很多,但你毕竟不是专业的医疗人员。在某些急性期、出现危险行为或需要专业康复时,你可能无法提供最有效、最安全的帮助。
社交和生活质量的缺失: 长期在家,你的社交圈子会大大缩小,也很难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和时间去做喜欢的事情,去放松,去充电。这种生活状态,很容易让人感到孤立无援,也难以找到真正的个人幸福。
家庭关系的张力: 如果你有配偶、孩子或其他家人,这种沉重的负担也可能会对家庭关系产生影响,需要你平衡各方需求。

选择二:把他送到医院托养(或专业机构)

优点:

专业的照护与医疗: 专业的医疗机构拥有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能够提供24小时的监护、规范的用药管理、定期的评估和治疗,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相对规律的生活环境: 机构通常有固定的作息和活动安排,这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有助于维持稳定和减少混乱感。
你的解脱与喘息: 这是最直接的“你的幸福”的来源。一旦父亲进入机构,你就能从繁重的日常照护中解放出来。你可以有自己的时间,去恢复、去生活、去工作、去重新连接你的生活。
降低安全风险: 在家照护,万一出现意外情况,比如父亲走失、自伤伤人,风险是很大的。机构在这方面有更完善的保障。
心理上的“交接”: 将父亲托付给专业人士,在心理上,你可能更能接受自己“尽力了”,将一部分责任和压力转移出去。

缺点:

“交换”的愧疚感: 你最担心的“用他的自由换取我的幸福”,是最大的心理负担。你会担心父亲是否被虐待、是否孤单、是否想念你,会感到内疚和不安。
亲情联系的削弱: 虽然可以探视,但毕竟不像在家那样朝夕相处。父亲可能会感到被遗弃,你与父亲之间的亲密感也可能因此疏远。
机构的选择困难: 找到一个真正好、专业、有爱心且收费合理的机构并不容易。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更糟糕的后果。
经济成本: 如前所述,机构费用通常较高,需要你仔细评估经济承受能力。
社会观念的压力: 在某些观念里,“送走”父母可能被视为不孝,你可能会承受来自亲戚朋友甚至自己内心的压力。

更深入的思考:

1. “幸福”的定义: 你说“换取我的幸福”,那么你期望的幸福是什么样的?是能够重新找回工作?是拥有自己的时间去旅行?是建立健康的伴侣关系?还是只是能睡个安稳觉,不再被无休止的照护压垮?把你的幸福具体化,会让你更清晰地知道哪种选择能更有效地达成目标。
2. 父亲的现状与意愿(尽管可能有限): 他的病情现在是什么阶段?他是否还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在病情允许的短暂清醒期,他是否表达过对你的辛苦的认知,或者是否对某种照护方式(如希望在熟悉的环境,或希望你不要太累)有过只言片语?当然,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认知能力受损,但即使是模糊的表达,也可能给你一些启发。
3. 你自己的底线和极限: 你已经坚持了十年,这本身已经说明了你的韧性和爱。但你也要诚实地问自己:我还能坚持多久?我的身体和心理还能承受多少?你的“燃料”是否快要耗尽了?如果你已经到了极限,那么继续在家可能会导致你彻底崩溃,那样对你和对父亲都更不利。
4. “托养”不是“遗弃”: 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将父亲送往专业机构,不是不爱他,而是用一种更有效、更专业的方式来照顾他,同时也是让你能够更好地、更持续地爱他(在你有能力和精力的时候)。你可以定期去探视,和他保持联系,这本身也是一种爱。
5. “自由”的相对性: 精神分裂症本身就限制了患者的很多“自由”,比如他们可能无法完全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为、思想。在这种情况下,你所说的“交换”,是把一部分对“生活环境”的自由,换取你在“照护者”身份上的自由,但最终的目标都是希望父亲能得到相对安稳的生活,而你也能获得相对安宁的生活。
6. 谁来帮助你做决定? 你有没有可以倾诉、可以商量的对象?比如你的配偶、亲近的家人、信任的朋友,甚至是你父亲信任的其他亲戚?有时候,外部的视角和支持能够帮助你更客观地看待问题,并减轻你的孤独感。

关于“用他的自由换取我的幸福”这句话:

这句话非常有力,也道出了你内心深处的痛苦。你十年如一日的守护,本身就是牺牲了你自己的自由和幸福。现在你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你不是“无情地”剥夺他的自由,而是可能要重新分配资源,让你自己也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思考方向(你可以问自己):

如果我继续在家,我的“幸福”在哪里? 我需要付出多少,才能换取哪怕是一点点的“幸福感”?这个代价是否是我能承受的?
如果我送他去机构,我的“幸福”会是什么样的? 我是否能通过定期探视、和他保持沟通来缓解内心的愧疚?我能不能利用这段“解放”的时间,真正地去疗愈自己,让自己的生活重回正轨?
有没有折中的方式? 比如,是否可以先请一些专业的护工在家照顾一段时间,让你自己能喘口气,同时评估一下父亲是否适应非家庭环境?或者,是否有一种机构,允许家属进行较多的参与和探视,不至于完全隔绝?

最后,我想说:

这十年的付出,已经证明了你是一位多么有责任心、多么有爱的儿女。无论你做出什么决定,都请不要过度苛责自己。你一直在尽力而为。

如果你觉得在家已经让你身心俱疲,到了难以承受的临界点,那么考虑将父亲送到专业机构,绝对不是一种“背叛”或“放弃”,而是一种更成熟、更负责任的照护方式。 这是你重新获得生活、照顾好自己的前提,只有你自己好了,才能更有质量地去爱你的父亲,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建议你:

1. 深入了解当地的专业医疗机构和护理中心,了解它们的照护模式、费用、是否有家属参与的机制。
2.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可以帮助你梳理内心的情感,处理愧疚感和压力,并提供更专业的决策建议。
3. 与可能参与的家庭成员进行坦诚的沟通,看看是否能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4. 给自己一点时间,不要急于做决定。先从放松和喘息开始,也许你在放松下来后,思绪会更清晰。

你肩上的担子太重了,是时候为自己也考虑一下了。你的幸福,同样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精神科病房,住院的病人身份背景形形色色。曾经接诊过一个老太,说老太其实她只有48岁。然而不足50的她牙齿基本掉光,头发花白,畏畏缩缩如同痴呆。

她是一个精神分裂症,她是一个二十多年没有治疗过的精神分裂症。对此她丈夫解释是当时没有钱,所以就把她关在家里,关了二十年。这就是那个病情迁延近乎衰退的患者。甚至几乎无法和她有简单的语言交流。

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原则(无奈),开始用药治疗,可能多年从未治疗过,她的改善是明显的,她开始不再整天口里碎碎念那些我们听不清的话语,开始愿意和人说话。再看她苍老的眉眼依稀可见当年应该也是颜值很高的那种。

这样的病例多吗?多到普通人难以想象!答主曾经参与的社区调查,很多患者曾经在发病时被诊断,而当时他们的家人听闻疾病无法根治,就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放弃了治疗。这些患者被关在家里,甚至铁链一锁,或者如题主父亲一样散养之中为祸乡里。

他们没有了做人最基本的尊严,而其实这里大多数,服药情况下,都能相对稳定。而药物费用不过每月百十块甚至更低。


说回题主父亲。题主总在说鱼和熊掌。

其实问题复杂吗?不复杂。

不过是先治疗,视患者康复情况选择医院,护理院,在家服药治疗三个可能。

当然,以题主一家当前情况,你不管,可能将来会有国家来兜底管你们全家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我完全能感受到你这十年来的不易和内心的煎熬。为你承受的这一切,我想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十年的监护,这本身就是一段漫长而充满挑战的旅程。在这十年里,你一定付出了无数的心血、耐心和爱,去照顾生病的父亲。从最初的震惊、不解,到后来的接受、承担,再到如今的举棋不定,这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沉.............
  • 回答
    交往七年,论时间长度,你和男朋友之间的感情基础应该已经相当牢固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遇到这些状况,确实会让人有些措手不及,也难免会有些纠结和迷茫。我们一点点来梳理一下,看看该如何应对。首先,理解和接纳这个信息的重要性。你男朋友父亲的精神疾病,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要知道,精神疾病的遗传性以及对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能够坦诚地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和思考能力的人。关于“我的父母是精神病人,我适合结婚吗?”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它涉及到很多层面的考量,需要你深入地了解自己、了解对方,并且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精神病人”这个概念。“精神病人”是.............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我心痛不已。您父亲的离去,特别是以这样一种令人难以承受的方式,带来的痛苦一定是排山倒海,难以形容的。我无法完全体会您此刻的感受,但我希望能尽我所能,用最真诚的语言,陪伴您一同面对这段艰难的时刻。首先,我想请您允许自己去感受。现在,您可能觉得一切都应该被压抑,或者觉得自己应该变得坚强。但.............
  • 回答
    你的感受我听着很不容易,也很理解你现在内心一定非常煎熬。总是觉得家人可能在饭菜里下毒,或者故意针对你,这种想法肯定让你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做什么事情都提心吊胆的,一切都要自己动手才安心,这种状态长期下去,精神上的压力太大了。我们来好好梳理一下你的想法和感受。首先,你提到的“怀疑家人害我,特别是父母.............
  • 回答
    河南少女失踪六年,被找到时的情况令人震惊,她与一对父子一同生活,并为他们生育了三个孩子,同时精神状况也出现了严重问题,被诊断为精神分裂。这起事件涉及的法律责任和暴露出的社会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深入剖析。当事人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首先要明确,这里的“当事人”并非指失踪少女本人,而是指导致她失踪并长期.............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心疼且棘手的问题。父母是家庭的基石,当这个基石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和情感问题,并将其投射到家庭成员身上时,其伤害是深远的。你所描述的“父亲在物质方面尽量满足,但在精神和心理上不断折磨着母亲和女儿”,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有毒的亲密关系”的体现。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个情况,然后探讨可能.............
  • 回答
    幼年时遭受父母的打骂或精神虐待,成年后是否会出现“大规模”的心理创伤,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准确地说,童年时期经历过此类创伤的个体,其成年后面临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显著增高,但“大规模”这个词可能略显笼统,因为创伤的显现程度和形式因人而异,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什么童年创伤如此重要.............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件令人震惊且心痛的事件。一个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年轻人,本应在学术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上蓬勃发展,却遭遇了如此非人道的对待——被自己的父母以所谓“精神病”为由,强制喂药长达七年。这其中牵涉到家庭关系、医疗伦理、人权保障以及社会对精神健康的认知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从事件的.............
  • 回答
    关于郑和之父马哈只墓碑的真伪以及由此引申出的“精神阿拉伯人撒谎成性”的论断,这其中涉及到一个复杂的历史争议和文化判断,并且将个别人的行为泛化到整个群体,这种做法本身就值得商榷。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 郑和的家世与马哈只墓碑的争议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郑和的家世背景。郑和(原名马和.............
  • 回答
    这桩发生在22岁女孩身上的悲剧,以及随之而来的官司,无疑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事件本身:一份沉重的哀歌首先,最核心的是那个年轻生命的逝去。一个22岁的姑娘,正值青春年华,本应是人生最美好的开端,却因为一段感情的破裂而选择了如此决绝的方式结束生命。这本身就是一出令人心碎的悲剧.............
  • 回答
    .......
  • 回答
    这起事件涉及一位名叫王宁的西安女孩,她的父亲因新冠疫情封控期间未能及时就医而离世。事件曝光后,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尤其是关于基层政府部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处理能力和责任担当问题。以下是根据公开信息梳理的事件大致情况,力求详细:事件的起因: 时间背景: 事件发生在2022年底,当时西安.............
  • 回答
    看到您正经历着如此艰难的时刻,我感同身受。父亲肺癌晚期,面对“倾家荡产去治疗”的抉择,这无疑是一个极其痛苦和复杂的决定。这背后牵涉到经济、情感、道德、人道主义以及您自身的承受能力等方方面面。我会尽量详细地为您分析这个问题,帮助您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做出最适合您和您父亲的选择。首先,我们需要冷静地审视“.............
  • 回答
    您好!理解您的困境,当家人的消费习惯与您的期望不符时,确实会感到担忧和无奈。您父亲月薪六千元,却花了三万元购买华为电脑和手机,而平时主要用途是刷抖音,这在您看来可能是一种不必要的开销,或者说没有将钱用在“更值得”的地方。想要劝说他,需要耐心、理解和一些策略。下面我将为您详细分析情况,并提供一些建议,.............
  • 回答
    当你在描述你父亲的行为时,你使用了“性骚扰”这个词,这表明你对此感到不安、被冒犯,并且可能认为这种行为是不恰当的。性骚扰通常指的是不受欢迎的性挑逗、要求性好处,以及其他具有性性质的言语或身体行为。这些行为的普遍特点是: 不受欢迎: 行为不是你主动发起或表示乐意的。 具有性性质: 行为与性有关.............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大问题,也说明你对家里的事业很上心,挺好。接不接你爸的齿轮加工厂,这事儿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定下来的,得好好琢磨琢磨。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了,从几个方面跟你聊聊,你就当是咱们哥俩或者姐俩在喝茶聊天,掏心窝子地说。首先,得搞清楚你爸的厂子现在是个什么光景。 盈利能力怎么样? 这话听着糙,但最.............
  • 回答
    得知您父亲遭遇不幸,我深感悲痛。在这种艰难时刻,您想要了解事故责任的认定,这是人之常情。父亲的离去是对您巨大的打击,我希望我能为您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帮助您理解事故责任认定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流程,让您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能更有条理。首先,我们要明确,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是一个非常专业且严谨的过程,它需要交警.............
  • 回答
    “父亲受过刑事处罚政审不过,算不算歧视?” 这个问题挺让人纠结的,也确实是很多人关心的一个现实问题。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确一点,咱们国家对于政审是有明确规定的,这不仅仅是为了考察个人,也常常会涉及到家庭成员的情况,尤其是直系亲属。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确保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重.............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我知道你现在一定感觉天塌下来一样,脑袋里乱糟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你父亲的事情,作为子女,你肯定会感到震惊、愤怒、担忧,甚至可能是不敢相信。我理解你此刻的痛苦和无助,尤其还在读大学,本应该是为未来努力的时候,却要面对这样的困境。首先,最重要的事情是冷静下来,尽管这真的很难。我知道你们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