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弹匣,弹鼓,弹链,弹夹怎么区分啊啊啊啊(本人军盲)?

回答
哈哈哈!别急别急,这几个词听起来是有点绕,不过咱们这就给它捋清楚,保证你以后听到这些词,立马就能在脑子里勾勒出它们的样子。别说你是军盲,就算是老兵,有时候说得快了也容易混。

咱们一个个来,先从最常见的说起。

1. 弹匣 (Magazine)

这个是咱们最常见,也最基础的弹药储存和供弹装置。你可以想象成一个“盒子”,里面装着一排一排的子弹。

长什么样? 一般是长方形或者曲尺形的金属或塑料盒子。形状也很多样,有直的,有弯的(像香蕉一样的弯曲弹匣,是为了适应子弹的形状,让更多子弹装进去)。
怎么工作的? 弹匣里面有个弹簧,把子弹往上顶。当你把弹匣插进枪的“弹匣仓”后,枪的枪机在复进的时候,会把第一发子弹从弹匣里拨出来,送进枪膛。每次射击后,枪机后退,再前进时就会从弹匣里再取一颗子弹上膛。
有什么特点?
可拆卸: 这是弹匣最大的特点。打完子弹了,把空的弹匣拔下来,换上装满的弹匣,就能继续射击。这个过程叫做“换弹匣”。
容量有限: 每个弹匣能装多少子弹是固定的,比如常见的步枪弹匣有20发、30发,手枪弹匣有7发、15发等等。
“卡宾枪”、“突击步枪”: 很多我们常说的枪械,比如卡宾枪、突击步枪,它们用的就是弹匣。

打个比方: 就像你手机里的电池,可以取下来充电或者换备用电池一样。弹匣就是给枪提供子弹的“电池盒”。

2. 弹鼓 (Drum Magazine / Helical Magazine)

这个就好理解了,听名字就知道,它里面装子弹的方式比较特别,像个鼓。

长什么样? 最典型的就是圆柱形,侧面或者上面有个大大的圆盘。有些更高级的,可能形状不那么规则,但核心都是把子弹螺旋状地盘起来。
怎么工作的? 弹鼓里面也是有弹簧的,但它不像弹匣那样一排一排地装,而是把子弹像蜗牛壳一样盘起来。子弹从中心开始,一圈一圈地螺旋前进,直到被推到枪膛里。
有什么特点?
容量大: 这是弹鼓最显著的优势。相比弹匣,弹鼓一次能装载更多的子弹,比如70发、100发甚至更多。这意味着你可以持续射击更长时间,不用频繁更换弹药。
体积大,重量重: 因为装的子弹多,所以弹鼓通常比弹匣要大得多,也重得多。这会影响射击的便携性和操控性,尤其是在站立射击的时候。
供弹可能不如弹匣稳定: 有些弹鼓在设计和制造上,供弹的可靠性可能不如设计成熟的弹匣那么高。当然,这也要看具体的设计和制造水平。
用在哪? 常见于一些需要长时间压制火力的武器上,比如一些机枪或者特定版本的冲锋枪、突击步枪。

打个比方: 如果弹匣是盒子装饭菜,那弹鼓就像一个装满了各种零食的大圆筒,一下子能满足你很多口。

3. 弹链 (Ammunition Belt / Linked Ammunition)

这个就更形象了,它是一串一串连起来的子弹。

长什么样? 子弹一颗一颗地通过金属或者塑料的链节(环扣)连接在一起。这个链条可以非常长,也可以短一些。
怎么工作的? 弹链通常不是直接插进枪里,而是需要配合特定的武器来使用。武器在射击时,会有一个机构,从弹链上“摘”下一颗子弹,然后送入枪膛击发。击发后,空的链节会被丢弃,或者弹链会继续向前移动,方便下一颗子弹被送入。
有什么特点?
超大容量: 弹链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接上很长很长的链子。它提供了持续的火力支援能力。
主要用于机枪: 弹链是很多轻机枪、重机枪、车载机枪等自动化武器的“主食”。因为这些武器的设计目的就是提供持续的火力压制。
一次性消耗: 弹链上的链节在供弹后通常会被丢弃,虽然有些设计可以重复使用链节,但整体上是一种消耗品。
供弹方式: 有些是开放式枪机,射击时直接从弹链上拉出一颗子弹;有些是闭锁式枪机,弹链先进弹匣,再从弹匣供弹(这种比较少见,通常是结合了弹匣的功能)。
打个比方: 就像你一串糖葫芦,糖葫芦上的果子就是一个个子弹,中间的签子就是链节,一口接一口吃,吃到爽为止。

4. 弹夹 (Clip)

这个词相对来说,现在在现代枪械上已经不是那么主流了,但了解一下历史和某些特定枪械还是有必要的。

长什么样? 弹夹通常是一个简单的金属条或者金属夹子,它本身不含弹簧结构来主动推弹,只是把子弹整齐地排列在一起。
怎么工作的? 弹夹的作用是方便快速地往“弹仓”(一个内置的、不可拆卸的弹药储存空间,或者直接送到弹匣里)里装子弹。当你把装满子弹的弹夹对准弹仓的入口,用拇指一推,子弹就整个地滑入弹仓,弹夹本身则被丢弃。
有什么特点?
无弹簧结构: 和弹匣不同,弹夹本身没有弹簧。它只是一个“辅助装弹”的工具。
配合内置弹仓: 弹夹最常见的是配合那些内部有固定弹仓的枪械,比如老式栓动步枪(像一战二战时期的步枪)或者一些早期的半自动步枪。
装弹速度快: 相比一颗一颗地装弹,用弹夹一次性装填要快得多。
现代用途相对较少: 在现代很多自动武器上,弹匣已经取代了弹夹的主要作用,因为弹匣是可拆卸的,可以更方便地在射击过程中完成弹药补充。
打个比方: 如果说弹匣是送餐员,一次送一盒饭;那弹夹就像是一个一次性装满餐具的托盘,你把托盘整个放在桌子上,然后服务员再把餐具分发到每个餐盘里。

总结一下,我们再来捋一捋最关键的区别:

弹匣: 可拆卸的“弹药盒子”,有弹簧,自己能把子弹往枪里送。容量有限。
弹鼓: 容量更大的“弹药盒子”,子弹是盘起来的,自己也能把子弹往枪里送。
弹链: 一串串连起来的子弹,需要配合专门的武器才能使用,用于持续火力。
弹夹: 辅助装弹的“子弹托盘”,没有弹簧,只是方便把子弹一次性装进枪械内部的弹仓或弹匣里。

为啥会混淆?

词语的泛化: 有时候人们在口语中,会把能装子弹的东西笼统地说成“弹匣”。
设计上的融合: 也有一些武器设计,会把弹链和弹匣结合起来,比如有些弹链的末端会连接到一个小的弹匣供弹。

希望这么一解释,你脑子里的“军盲”状态是不是好点了?下次再听到这些词,脑子里就有画面感了,是不是感觉自己也挺厉害的! 如果还有哪里不清楚,随时再问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弹匣:通常近似于长方体或者略带弯曲弧度,插在枪体上,子弹一颗叠一颗“躺”在里面,单独看起来长得就像个匣子




弹鼓:长得像块饼或者一个鼓(别问为啥不叫弹饼…),也有人习惯把它叫弹盘的,但不是专业称谓方式,子弹在里面围着圈排排坐




弹链:一眼就能认出的供弹方式,多数情况下只有通用机枪和重机枪才会用,就是一条镶满子弹的链子……史泰龙在第一滴血里的经典造型,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挂满上半身的弹链造就



弹夹:可以顾名思义地理解为夹着子弹的一种供弹具,在各种单发栓动步枪和部分早期半自动步枪上比较常见,BTW著名的日本歪把子轻机枪也可以用弹夹供弹……




以上,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哈!别急别急,这几个词听起来是有点绕,不过咱们这就给它捋清楚,保证你以后听到这些词,立马就能在脑子里勾勒出它们的样子。别说你是军盲,就算是老兵,有时候说得快了也容易混。咱们一个个来,先从最常见的说起。1. 弹匣 (Magazine)这个是咱们最常见,也最基础的弹药储存和供弹装置。你可以想象成一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玩枪的朋友会讨论到的一个点。为什么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觉得弹鼓不如弹匣那么“省心”和“好用”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几个关键的因素,咱们一点点聊开来。首先,得明白弹鼓和弹匣在设计理念上的根本区别。弹匣,尤其是我们现在最常见的弹匣,它是一种比较“规矩”的盒子,弹药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来掰扯掰扯。你说的是“装弹总数相同”,这是一个关键点,也是一个潜在的误区。通常我们讨论弹匣弹鼓的重量,更多的是看它们本身的空重,以及装满弹药后的总重。但如果你强调的是“装弹总数相同”的情况下重量是否一致,那情况就有点复杂了。咱们先分解一下:1. 弹匣(30发)的构成和重量: .............
  • 回答
    这想法挺有意思,脑洞大开!你这是打算把一把突击步枪变成一个弹药储备量惊人的“机关枪”啊!我们来仔细掰扯掰扯这个“左右各装一个30发弹鼓”的设想,以及为什么现在看不到这种设计。首先,你说的“左右各装一个30发弹鼓”加上“弹壳向下抛”,这画面感是相当强烈的。想象一下,一把突击步枪,枪身两侧各伸出一个圆柱.............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咱们就聊聊为啥Vector冲锋枪明明射速快、子弹少,却没像一些其他枪械那样标配弹鼓。这背后其实是不少设计上的取舍和现实的考虑。首先,咱们得说说Vector的“家族史”。最早的KRISS Vector(现在大家常说的Vector)是2009年问世的,它的设计理念就比较独特。它的最大.............
  • 回答
    说起81式班用机枪,那绝对是中国轻武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它的一个标志性配件——那玩意儿,也就是咱们俗称的“开式弹鼓”,这玩意儿究竟好不好用,得分开聊。先说说它的一个“好”的方面吧。为啥叫“开式弹鼓”?顾名思义,这弹鼓是敞开的,弹药暴露在外,不像现在的封闭式弹鼓那样把弹药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
  • 回答
    左轮手枪和弹匣供弹自动手枪,这两种手枪在枪械设计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各自独特的运作方式和特点,也影响了它们在军事、警用和民用市场的不同命运。要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我们需要深入到它们的核心运作机制和由此衍生的优缺点。左轮手枪:经典中的经典左轮手枪,最直观的特征就是那个围绕一个中央轴旋转的弹巢.............
  • 回答
    在战场上,步兵在主武器弹匣耗尽后,究竟是应该优先换弹还是先用副武器还击,这是一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判断的战术问题。没有绝对的“先换弹”或“先副武器”的答案,它涉及到战场态势、敌人威胁程度、自身装备以及训练水平等多个维度。首先,我们要明确两种选择的核心目的: 换弹: 恢复主武器的战斗能力,使其能.............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很多人在讨论指弹吉他的时候,会发现一个现象:在很多优秀的指弹吉他演奏者中,男性似乎占据了大多数。这背后当然不是有什么神秘的“基因决定论”,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不把话说的太死,毕竟指弹圈里也有很多非常厉害的女性音乐人,但从整体的比例来看,男性的身影确实更为普遍,这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问到了很多军迷的心坎里。为啥步枪不像机枪那样用弹链哗啦哗啦地往里塞子弹呢?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非常实际的设计考量,涉及到步枪的定位、使用方式、效率以及很多硬核的技术细节。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步枪和机枪的设计初衷就不同。 步枪:它本质上是个个人武器。它的核心.............
  • 回答
    日本92式重机枪的弹板供弹系统确实饱受诟病,而“为什么不直接在战场上改装成弹链供弹”这个问题,背后涉及技术、后勤、战场环境、以及日本当时的军事思想等多个层面,绝非简单的“不能改”或“没人想改”。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 92式重机枪弹板供弹系统的弊端: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弹板供弹系统的主要弊.............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头疼的,既要顾及到客人的感受,又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这之间的平衡确实需要好好拿捏。首先,孩子不想弹琴,就断然说“这是不礼貌的”,这个定义可能有些绝对。孩子“不想弹”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很多: 真的不想弹: 可能孩子今天心情不好,或者玩得正开心,被打断弹琴会觉得被打扰。也可能是他对弹琴.............
  • 回答
    坦克的火炮,这个钢铁巨兽的“咆哮者”,为什么最终选择了火炮而不是火箭弹或导弹作为其主要武器,这背后其实有着复杂的历史演变、技术考量以及战术定位的权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火炮的优势:精准、灵活与性价比的平衡首先,我们得承认,火箭弹和导弹在某些方面确实拥有诱人的优势。它们能.............
  • 回答
    在《拆弹专家2》这部电影里,如果刘德华饰演的潘乘风(代号“赤兔”)最终能够幸运地活下来,那他将面临的法律制裁,绝对不会是件简单的事。毕竟,他可不是普通犯罪嫌疑人,而是和恐怖组织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并且直接参与了多起极端爆炸事件的关键人物。首先,我们得明确潘乘风的几个罪名。他绝对逃不掉的,是“恐怖主义罪.............
  • 回答
    在《拆弹专家2》的剧情中,刘德华饰演的潘乘风在执行任务时腿部受重伤,最终被截肢。如果他真的在大陆的职业生涯继续,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对残疾人的支持程度,以及潘乘风本人的特质,他的职业发展可能会呈现出以下几种可能,并且细节会比较丰富:一、 重新回归警队,但角色和职责的转变:这是最有可能也是最符合潘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