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回答了无数次,还是有人问起,不过我也能理解,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可能是因为我的表达能力不够好,无法颠覆大家脑海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普遍观念。
现在我再次强调我的观点:商鞅变法是失败的,是彻头彻尾的失败,它并不成功,没有让秦国强大起来,就题主的问题而言,它全部都是弊端。
秦国最后能够统一天下和商鞅变法有关,但是这种关联不是我们过去想象的直接关联。商鞅变法之所以推动了秦国统一天下,恰恰是因为它的失败,而不是它的成功。
我试着讲清楚里面听上去有点绕的因果关系。
商鞅变法正好处于桂陵,马陵之战时期,由于变法失败,秦军战斗力锐减,在这两场战争中表现的一塌糊涂。当时,齐国的齐威王通过参与这两场国际战争的各国表现来评估它们的实力,他对秦国的评估很低,这导致,后来他制定战略计划的时候把秦国放在了一个完全被忽视的位置。
他不知道,秦献公时期秦国的实力已经强大到多次大败魏国的程度,秦国在桂陵,马陵之战中的糟糕表现是因为商鞅无能这个临时,偶然因素造成的。
后来的秦惠文王和张仪的组合是秦国历史上最具智慧,水平最高的领导核心,他们利用齐威王的判断失误,暗中影响国际格局,将计就计,借力打力,给齐国布下战略陷阱。
张仪为秦国制定的“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楚”战略,实际上是专门用来反制齐威王战略的,它是一个对抗性战略。
从一开始,齐国就被秦国给算计了。秦齐争霸中秦国最后胜出,关键原因就在这里。
整个秦齐争霸上半场(前340~311年),齐国都没有把秦国放在眼里,懵懵懂懂就掉进了战略陷阱。前311年,齐国形势己经非常危险,如果不是这一年秦惠文王突然得病去世,继位的秦武王下令撤军,当时齐国就会被秦国指挥的联军一举打垮。
事先意识到秦国威胁的齐国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孟尝君。
秦齐争霸,争夺的是统一天下的资格,只有在击败齐国之后,秦国才谈得上去追求统一天下的目标。赢得秦齐争霸,其意义比长平之战更重大。
秦惠文王和张仪把坏事变成好事,把商鞅变法失败这个对秦国不利的因素变成了对秦国统一天下有利的因素。
相关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