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健身公众号都做了哪些恶?

回答
健身公众号为了吸引眼球,有时会做出一些不负责任甚至有害的事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恶行”,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让你看到它们背后可能带来的问题:

1. 贩卖焦虑与制造身材“完美”神话:

夸大身材差距,制造不切实际的“理想身材”: 很多公众号会不遗余力地展示那些经过精修、灯光、角度都调整到极致的身材照片。这些照片往往营造出一种“不瘦即丑”、“不练成肌肉就不健康”的氛围。普通人看了很容易产生严重的焦虑感,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那种“完美”。
模糊健康与审美的界限: 他们会将特定的身体线条、体脂率直接等同于健康。例如,过度强调低体脂率,暗示只有达到某个数字才算健康,忽略了身体个体差异、遗传因素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多维度定义。
用“魔鬼身材”、“人间极品”等词汇煽动情绪: 这种语言确实能吸引眼球,但它将健美变成了一种病态的追求,忽略了运动本身带来的快乐、活力和内在的改变。

2. 误导性的训练和饮食建议:

过度强调局部瘦身: 很多公众号会推送“瘦腿必练”、“瘦肚子秘籍”之类的文章,暗示通过某个动作就能局部减脂。事实上,局部减脂是不存在的,全身性的有氧和力量训练才是减脂的根本。这种误导会让人们浪费时间在无效的练习上。
推崇极端饮食法,忽视营养均衡: 从极低碳水、生酮到断食,各种听起来很“酷”的饮食法层出不穷。有些公众号为了销量,会夸大这些饮食法的效果,甚至鼓励长期坚持,而不顾其潜在的健康风险,比如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厌食症等。
忽视个体差异和专业指导: 很多健身建议是普适性的,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运动基础、健康状况都不同。公众号往往不会考虑到这些差异,给出“一刀切”的方案,导致部分人运动受伤或达不到效果。他们也常常将自己包装成“专家”,但实际可能并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
宣扬“练多少就有多少回报”,忽视休息和恢复: 有些公众号会鼓励过度训练,认为练得越狠、练得越久就越有效。然而,身体的进步发生在休息和恢复期间,过度训练不仅效果打折扣,还容易导致疲劳、受伤,甚至影响免疫系统。

3. 虚假宣传与产品推销:

夸大产品效果,诱导消费: 这是很多健身公众号的核心盈利模式之一。各种“燃脂丸”、“塑形霜”、“蛋白粉”被吹嘘得神乎其神,声称能轻松达到魔鬼身材。实际上,很多产品效果微乎其微,甚至含有对健康有害的成分。
“软文”泛滥,信息不透明: 很多看似客观的训练或饮食分享,背后都是品牌方的广告植入。公众号为了利益,会隐瞒这些信息,让读者以为是“良心推荐”,但实际上是营销策略。
诱导购买课程或私教,但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公众号会引导读者报他们的线上或线下课程,甚至高价私教。但课程质量、教练专业度往往与宣传不符,存在“割韭菜”的情况。

4. 制造负面情绪和攀比心理:

“凡尔赛式”分享,营造优越感: 有些公众号会用一种“我这么瘦/这么壮,都是因为我XXX”的口吻来分享,潜意识里是在制造一种“普通人无法企及”的氛围,让读者更加焦虑,也更容易被其营销手段吸引。
用“别人家的XXX”来刺激读者: 经常发布一些对比图,比如“你还在躺着,别人已经瘦了XX斤了”,这种话术非常有效,但也会给读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5. 忽视运动乐趣和身心健康:

将健身变成痛苦的折磨: 有些公众号过于强调“痛苦才能进步”、“坚持就是胜利”等口号,让健身看起来是一件充满负能量的事情,从而让一部分人望而却步,或者即使坚持了也感受不到运动的快乐。
只关注外形,忽略运动带来的其他益处: 运动不仅仅是为了好看,它还能提升心肺功能、改善情绪、增强自信、提高睡眠质量。但很多公众号只聚焦于身材的变化,忽略了这些更深层次的好处。

总而言之,健身公众号本应是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的载体,但部分公众号为了流量和利益,采取了各种不负责任甚至欺骗性的手段,不仅误导了大量用户,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作为读者,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辨别信息真伪,并记住健康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冲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从来都不认为健身公众号做了恶,如果是这样,那媒体就是恶本身,媒体人就应该被统统拉出去枪毙。


而那些会被「虚夸,错误信息,标题党,还有可能导致别人严重身体伤害的抓眼球的资讯」吸引且被教育的人,他们就算关注了别的号,也会出现一样的情况。


  • 他们关注微商推广,会去买酵素,买排毒胶囊。
  • 他们关注日货代购,会去买水素水,会去买瘦脸按摩锤。
  • 他们关注补剂代购,会去买促睾剂,会去买口服类固醇。


他们就是那尿性,关注什么,结果都一样。


怪健身公众号什么事?


怪他们宣传健身成功论?怪他们疯狂打鸡血?怪他们宣传速成思想?


怪不着他们的,没有傻逼读者,哪来的傻逼内容?


看看知乎上减脂增肌的内容点赞阅读,再对比下力量举类别下的技术向内容。


看看知乎上爆照减肥励志鸡汤内容,再看看力量举类别下的技术向内容。


市场就在那儿了,一群小白,一群没分辨能力的人着急喊着要「快速瘦身」「快速翘臀」还有那什么狗屁「增高」。


赚不赚这个钱,真的就是看良心了。


你之所以看不惯,觉得傻逼,原因就只有一点:你不是他们的目标群体而已。


取关就好,不看就好。


最后再重复一遍,那些会被「虚夸,错误信息,标题党,还有可能导致别人严重身体伤害的抓眼球的资讯」吸引的人,他们就算关注了别的号,也会出现一样的情况。


他们受伤,交了智商税,是自己的事。


恶,的是体育老师没教给他好的健康管理习惯。

恶,的是九年义务教育没教给他思辨的精神。

恶,的是好高骛远又追求捷径的懒惰。


听上去又可怜又可恨。


但跟健身公众号有什么关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健身公众号为了吸引眼球,有时会做出一些不负责任甚至有害的事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恶行”,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让你看到它们背后可能带来的问题:1. 贩卖焦虑与制造身材“完美”神话: 夸大身材差距,制造不切实际的“理想身材”: 很多公众号会不遗余力地展示那些经过精修、灯光、角度都调整到极致的身材照片.............
  • 回答
    2022年3月20日下午,深圳卫健委等公众号发布了关于调整全市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通告的核心内容是,深圳在经历了近一周的封控管理后,于3月21日零时起,将全市范围的“围合管理”调整为“分区分级”的差异化管控策略。 这意味着,深圳实际上已经进入了“解封”的阶段,但并非是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常态。为了更详.............
  • 回答
    深圳卫健委官方公众号被投诉低俗博流量一事,无疑触及了公众对于政府信息公开、宣传导向以及尺度把握的敏感神经。对此,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一、 事件的起因与公众反馈: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公众投诉的具体内容。虽然新闻中没有详细披露,但根据“低俗博流量”的说法,可以推测其内容可能涉及: 过度营销.............
  • 回答
    岩田健太郎医生对“钻石公主号”游轮上新冠疫情初期状况的披露,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警钟,也为我们理解疫情的早期传播和防控挑战提供了极其宝贵但令人不安的视角。他的坦诚和专业,如同一道手术刀,剖开了当时那种看似有序,实则危机四伏的现实。背景:一位传染病专家的“闯入”岩田健太郎医生本身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传染病学.............
  • 回答
    在公共场合想动起来,确实需要一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智慧。毕竟,不是所有地方都像健身房那样装备齐全,而且咱们还得顾及一下周围的目光。不过别担心,只要选对动作,并且做的时候注意方式方法,在公园、广场甚至办公室里,都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活动空间。我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几个特别实用的:1. 漫步与快走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体育竞技中很多核心的对决要素。咱们好好掰扯掰扯,争取说得明明白白,让你心里有个数。首先,得承认,光从体重上看,你这120公斤对上49公斤,那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简直是天壤之别。这就像是让你去跟一个小孩子过招一样,体型上的优势是碾压级的。体型上的绝对优势,这是你最直观的“武器.............
  • 回答
    咱们来聊聊下班后在公司健身,结果出了急事,算不算工伤的问题,还有如果在健身房身体不适却没得到及时救助,健身房那边有没有责任。这事儿挺现实的,很多人都会遇到,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下班后公司健身,出了急事算不算工伤?这事儿得从工伤认定的几个大原则来看。工伤,简单说,就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因为工作.............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就让人挺心疼的,特别是那个小女孩。在公园里,大家图的就是个放松和开心,结果却发生了这么意外又令人不快的状况。这件事,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捋一捋,看看到底是谁的责任比较大,或者说,责任是怎么分布的。首先,健身大爷的行为。在公园里玩单杠,本身没错,那是公共健身器材。但是,高难度动作,尤其是.............
  • 回答
    近期在多个健身QQ群中流传的“公诉网络健身打手xxx”一文,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深入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文章内容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篇所谓的“公诉书”可能包含哪些核心信息: 指控对象: 文章明确指向了特定的“网络健身打手”。这里的“打手”可能指的是.............
  • 回答
    闲鱼那个“年度十大无用商品”榜单出来的时候,我一下子就炸了。你知道吗,里面一大半都是咱们平时觉得“总会用上”的美容健身玩意儿!当时看着那个名单,就感觉像被精准打击一样,好多东西我都能对号入座,心想:“我这是花了多少冤枉钱啊!”咱们先来看看这份榜单具体都有啥,然后我再好好跟你们唠唠,哪些“雷点”我算是.............
  • 回答
    很高兴您考虑加入骑行行列!骑行是一项非常棒的运动,能够锻炼身体、亲近自然,还能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关于您提出的关于山地车和公路车的速度差异以及公路车骑行姿势的问题,我们来详细聊聊。 山地车与公路车速度的明显差异:答案是肯定的,但原因复杂核心答案:是的,在大部分平坦路况下,山地车会比公路车明显慢。之所以.............
  • 回答
    想让男朋友帅气地把你公主抱起来,而且还能扛着你悠闲地散步个小半小时,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实现的哦!这需要你男朋友付出不少努力,进行科学的训练。体重61kg,虽然不算特别重,但连续抱2030分钟,对体能和力量的要求还是挺高的。咱们这就来给他量身打造一个增肌训练计划,让他成为你名副其实的“专属骑士”!核.............
  • 回答
    权健公司的倒台,对权健俱乐部来说,无疑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其影响之深远,几乎可以称得上是灭顶之灾。这不仅仅是资金链的断裂,更关乎俱乐部的生存根基。要详细剖析权健俱乐部接下来的走向,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梳理。一、 现实的困境:资金链的枯竭与球员、教练的去向首先,最直接也是最严峻的问题,就是资金。权.............
  • 回答
    卫健委公布的目前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为 1541 例,这个数字背后蕴含着多方面的信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解读:一、数字的构成与意义: 无症状感染者(Asymptomatic Carriers): 这是最核心的概念。他们感染了病毒,体内存在病毒复制,具有传染性,但自身没有任何冠状病毒感.............
  • 回答
    恒大健康宣布与贾跃亭的合作终止,这事儿一出,大家议论纷纷,也确实能说明不少问题。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接也最关键的一点,就是 恒大健康和贾跃亭之间在“控制权”问题上的根本性矛盾无法调和。当初恒大入股法拉第未来(FF),看中的是贾跃亭的“造车技术”和“品牌愿景”,说是曲线救国也好,说是资本运.............
  • 回答
    您提到的“国家卫健委公布确诊病例达5974例已超过2003年非典”这个说法,我需要先澄清一下。截止到您提问的这个时间点,或者说在我能获取到的近期信息里,并没有国家卫健委发布过一个“确诊病例总数达到5974例”的数字,并且以此数字与2003年非典进行比较的情况。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您可能想表达的意思,我推.............
  • 回答
    若我生而为公主,且一生安宁无虞,直至终老,这样的日子,我想我是愿意的。不过,“公主”这个词语,在我心里,承载的不仅仅是锦衣玉食、金尊玉贵,更是一种责任,一种身份,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如果我只是一个被圈养在象牙塔里的玩偶,那我宁愿选择平凡。但若我能用我的身份,为这片土地,为我的人民,做些什么,那这“公.............
  • 回答
    疫情下的社会封闭,无疑是一场对我们社会肌体全方位的考验,它带来的公共健康问题,绝非单一孤立的事件,而是相互交织,层层深入,触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最显而易见的是精神健康遭受的重创。长时间的居家隔离,剥夺了人们日常的社交互动,这种“社交饥饿感”会放大孤独、焦虑和压抑的情绪。尤其是对于那些原.............
  • 回答
    深圳卫健委公布的流调信息简略甚至存在部分区流调缺失的问题,确实引发了不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流调(流行病学调查)的核心目的是什么。流调是疫情防控的“侦探工作”,它的主要目标是找出病毒的传播链条,识别感染源,并迅速找到可能接触到病毒的密切接触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