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梁山108将领征方腊减损后,为什么不从下层向上替补?

回答
梁山108将征讨方腊,虽然最终获胜,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阵亡的将士不计其数。在许多读者看来,梁山泊的实力远超方腊,理应可以轻松取胜,那么为何会伤亡如此惨重?尤其是在减损过半之后,为何不从下层向上替补,以保持队伍的完整和战斗力呢?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从梁山泊的组织架构、人员构成以及征讨方腊的具体情况来分析。

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梁山泊的108将并非一支简单的军队,它更像是一个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共同体。这108个名额,实际上是晁盖、宋江等人“招安”之前,通过各种手段聚集起来的江湖豪杰,他们各自有着强大的背景、人脉和影响力。这些人聚集在梁山,是基于各种原因:被逼上梁山、看重宋江的义气、追求功名利禄等等。所以,108这个数字,与其说是一个战斗序列,不如说是一种政治平衡和江湖地位的象征。

当宋江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后,梁山泊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不再是反抗朝廷的盗匪,而是成为了朝廷的“正规军”。然而,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梁山内部的许多将领,特别是那些出身草莽、习惯了自由自在生活的,对被招安本身就有所保留。即使是宋江,他的“忠义”思想也掺杂了对功名利禄的渴望。

征讨方腊,是宋江为自己和梁山兄弟们争取“功劳”的关键一步。朝廷之所以招安梁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梁山军队在平定内乱中的潜在价值。而方腊,作为当时最强大的农民起义军,其威胁是真实而巨大的。朝廷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让梁山泊去消耗方腊的力量。

现在来说说为什么不从下层向上替补。

第一,“下层”的定义和实力问题。梁山泊的108将,虽然表面上分有正副之分,但很多时候,所谓的“下层”将领,他们的实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与“上层”将领有着天壤之别。梁山泊的体系,并不是完全依靠军衔和层级来运作的,更多的是依靠个人能力、江湖威望和与宋江等核心人物的关系。

例如,排在后面的许多将领,他们可能只是跟随前来,或是因为某个事件被宋江收留,其个人能力和对梁山泊的忠诚度,都可能不如那些早期就跟着晁盖、宋江打拼的兄弟。这些人,即使在梁山泊的编制中存在,但要他们直接接替那些经验丰富、战功卓著的“上层”将领,比如林冲、武松、鲁智深等,无论是能力上还是威望上,都难以胜任。

第二,替补制度的缺失和宋江的考量。在古代的军队体系中,虽然有替补的机制,但梁山泊在征讨方腊时的特殊性,使得这种机制难以有效运作。宋江作为统帅,他更看重的是“嫡系”和“亲信”。他在招安后,虽然面临着皇帝的指令,但他也在尽力维护自己及其核心团队的利益。

如果从梁山内部的“下层”将领中选拔替补,这本身就涉及到权力分配的问题。宋江未必愿意将那些他信得过、能力强的将领的“位置”让给那些他并非完全信任的人。而且,很多“下层”将领,他们在梁山泊只是“一份子”,他们的能力和经验,在面对像方腊这样训练有素、战术多变的军队时,很可能难以独当一面。

第三,征讨方腊的极端残酷性。方腊起义军的顽固程度和战斗意志,远远超出了宋江等人的预料。方腊占据了江南富庶之地,拥有庞大的兵源和充足的物资,其军队组织严密,战术灵活。梁山泊的将领虽然骁勇,但他们更多的是在绿林中打斗,面对的是普通官军。而方腊的军队,很多是经历过实战训练的,甚至是具有一定宗教狂热的战士。

在这样的背景下,战场的减损速度非常快。很多时候,不是某个具体岗位需要替补,而是整个队伍在接连不断的恶战中被消耗。梁山泊虽然人多,但能够独当一面、能充当主将或副将的角色,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的,就那么 handful。当这些核心将领纷纷阵亡后,即便有“下层”的将领,也难以迅速填补他们的空缺。

第四,招安后的政治考量。梁山泊接受招安,是为了得到朝廷的认可,洗刷“盗匪”的污名,并以此为基础获得功名利禄。朝廷虽然利用了梁山泊,但他们也担心梁山泊的实力过强,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因此,在征讨方腊的过程中,朝廷可能会有意无意地削弱梁山泊的力量。

宋江深知这一点,他希望通过征讨方腊来为兄弟们赢得封赏,但他也明白,如果梁山泊表现出过强的独立性或实力,反而会引起朝廷的猜忌。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他可能也无法或者不愿意大规模地启用那些对朝廷来说是“新面孔”的梁山泊成员。

最后,从叙事和人物塑造的角度来说,作者施耐庵也可能有意为之。108将的悲剧性结局,本身就构成了《水浒传》后半部分重要的叙事冲突和主题。如果能够轻易地替补,那么这种悲壮感就会大大减弱。梁山好汉们在征讨方腊中的英勇牺牲,也展现了他们“为国捐躯”的另一面,虽然是被迫的,但也是他们人生轨迹的一个重要转折。

综上所述,梁山108将在征讨方腊减损后,不从下层向上替补,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梁山内部的等级和实力差异、替补制度的缺失、宋江的政治考量、征讨战场的残酷性,以及作品本身的叙事需求。这并非简单的“人力资源分配”问题,而是牵扯到梁山泊从草莽走向体制后,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内在矛盾的集中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好看下第一章吧,108凶星上有天定,故事设定就这样哪能随便换的。

user avatar

如果这是本网络小说,爆红,大家一边看,一边议论,一边出主意,写上个十年二十年,那就可以用这个思路,从2000年一直连载到现在。

但是作者很明显不是这么想的,自己挖的坑,自己来填。

先介绍了一个人出场,故事线索发展连接,最后要交代这个人的结局。

有的死的光荣,有的一阵乱箭或者滚木礌石一下子就是一大片结尾。

最后突出主题,重点交代。

这本书就差不多了。

这是情节冲突的必然性和完整性。

以前的小说都是要印成书来看,所谓惜字如金。

明清小说的发展,得益于印刷技术的提高和廉价化。

但是也不能瞎写,烂尾小说,这是不能允许的。出版商也不干,你要这么写,那么他就找人来删改,最后还是100回本这个大约长度。

《水浒传》现在的流行版本,删改的痕迹明显,也说不上这里面原作有多少,改的有多少。

现在很人不理解,就是网络小说看多了,就搞不清为什么以前的很多小说的篇幅有限。

时代、技术和读者的需求不一样了。

以前人们写书,多少是想流传后世。现代人写书,是为了挣钱。

目的不一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梁山108将征讨方腊,虽然最终获胜,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阵亡的将士不计其数。在许多读者看来,梁山泊的实力远超方腊,理应可以轻松取胜,那么为何会伤亡如此惨重?尤其是在减损过半之后,为何不从下层向上替补,以保持队伍的完整和战斗力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从梁山泊的组织架构、人员构成以及征讨方腊的具体情况.............
  • 回答
    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在征讨征辽、征田虎、征王庆等战役中,几乎是无往不胜,即便有伤亡,也远未到“损失惨重”的地步。然而,一旦转头去打方腊,却几乎是全军覆没,这其中的原因,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梁山好汉之前的辉煌战绩。在征辽前,梁山泊的势力主要是以剿匪和地方性的武装冲突为.............
  • 回答
    这问题可真是够劲!把三国猛将跟梁山好汉摆一块儿单挑,啧啧,想想就来劲。要我说,这事儿得分着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咱们得把这108位名单捋一捋,毕竟三国猛将和梁山好汉里头,那都是人才济济,但也有高低之分。三国猛将这头,魏蜀吴加一块儿,要凑够108位,那可就热闹了。 魏国: 吕布那肯定是头牌,虽然.............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把梁山一百零八将放到三国那个乱世,还是去攻打蜀汉,这可真不是件小事。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梁山一百零八将是什么货色?他们是北宋末年一群绿林好汉,出身五花八门,有的是官兵,有的是泼皮,有的是读书人,有的是江湖人士。他们的本事集中在刀枪剑戟、拳脚弓箭,以及一些小聪明和江.............
  • 回答
    “水浒好就好在晁盖被开除在108将之外”这句话,我认为是一种带有戏谑和引申义的说法,背后隐藏着对《水浒传》剧情发展和人物塑造的一种独特的解读。它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开除”,而是强调晁盖作为梁山早期领导者,其离世对梁山政治格局和后续发展的影响之深远,以至于很多读者会认为晁盖的缺席使得梁山的发展才更具戏剧.............
  • 回答
    如果我有幸能穿越到梁山泊,成为那108位好汉中的一员,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愿意选择成为 “及时雨”宋江。我知道,宋江这个人身上有很多争议,他忠君思想浓厚,在招安的问题上也显得摇摆不定,最终导致了梁山事业的悲剧结局。但如果让我选择一个角色来体验梁山泊的那个时代,成为宋江,对我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吸引力.............
  • 回答
    我可得跟你好好掰扯掰扯,要是把《水浒传》里那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扔到《加勒比海盗》那个满是海盗王、海军上将、以及各种鬼怪邪物的世界里,他们能不能称霸一方?这可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事儿!咱们得一件一件地捋捋。首先,咱们得明白梁山好汉的“势力”是个啥。那可不光是人多,还有他们的特长和本事。你想想,宋.............
  • 回答
    刘备若能穿越到梁山水泊,面对108位好汉,以他仁德、知人善用、志向远大的性格,必然会从这群草莽英雄中精挑细选,为他复兴汉室的大业寻找最合适的助力。他不会仅仅看重武力,更会关注个人的品德、才能、以及与他志向的契合度。以下是刘备可能挑选的几位梁山好汉,以及他们能否帮助刘备光复汉室的分析:刘备可能挑选的几.............
  • 回答
    这可真是个令人兴奋的对决!一边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万人敌张飞、关羽、赵云,另一边是梁山泊梁山好汉的精锐,这场 3 vs 3 的比拼,光是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要从梁山 108 将中选出三人,并且要跟张飞、关羽、赵云这三位绝顶猛将抗衡,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单兵作战能力: 这是最基础的,能.............
  • 回答
    在《水浒传》中,马军五虎通常指的是以下五位将领:林冲、徐宁、索超、花荣、秦明。这五人均为梁山泊马军头领,但其武艺强弱在原著中存在差异,需结合具体情节和人物特点分析。以下从武艺、战绩、性格及历史评价角度详细探讨: 1. 林冲(天枪星) 武艺特点: 林冲原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精通枪法,是梁.............
  • 回答
    梁山逼迫朱仝上山,最终选择了“杀人”的方式,这是一个充满策略性和无奈的复杂决定。并非梁山泊的首领们“一定要”用杀人的方法,而是他们权衡了多种因素后,认为这是最有效、最能确保朱仝归顺的手段。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朱仝的身份与立场:首先,我们要明确朱仝的身份。他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保义郎,官.............
  • 回答
    关于梁山好汉们在饮酒吃肉之余,如何解决生理问题这一话题,确实是一个经常被读者提及,但也存在不少讨论和推测的空间。由于《水浒传》原著在描写这方面内容时比较含蓄,并没有直接详细的叙述,因此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对当时社会背景、人物性格以及一些间接描写来推测。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和推测,力求详尽地展示:一、 官.............
  • 回答
    关于梁山到底是聚义还是聚匪的地方,这个问题可不是一句话就能简单概括的。这就像看一幅画,你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色彩、线条都会有所不同。说它是聚义之地,有它的道理;说它是聚匪之所,同样也有其支撑。咱们就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梁山好汉,他们的“义”在哪儿?首先,我们得承认,小说《水浒传》描绘的梁山.............
  • 回答
    在梁山一百零八将中,史进的“九纹龙”之名响亮,位列三十六天罡星,是梁山早期崛起的重要战将,也曾是王伦手下的一员干将。然而,将其置于八骠骑(梁山五虎将、八骠骑中的主要战斗力代表)的整体水平来衡量,史进无疑处于一个相对中等偏下的位置,但依旧是不可忽视的强大战力。为了详细说明,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 回答
    梁山上的士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梁山好汉们,他们的来源非常广泛且复杂,并非来自单一的渠道。他们之所以汇聚到梁山,通常是由于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被官府逼迫,或是出于个人恩怨、江湖义气等原因。为了更详细地说明他们的来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解读:一、 被官府逼迫,走投无路的官军及朝廷官员这是梁山好汉.............
  • 回答
    梁山五虎将的评定,在《水浒传》原著中并没有明确的“五虎将”的说法,这是后世读者和评论家们根据书中武功和战绩总结出来的。常见的说法通常包括: 大刀关胜 豹子头林冲 双鞭呼延灼 霹雳火秦明 双枪将董平也有一些说法会把其他一些猛将,如“赛仁贵”白胜、“美髯公”朱仝等也包含进来,但上述五.............
  • 回答
    梁山好汉的故事,读来总是让人热血沸腾,也充满了争议。要说他们是做好事多还是坏事多,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得从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做了些什么事,以及这些事儿又是什么性质来分析。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梁山好汉,说白了,大半是官逼民反的产物。在那个年代,官府腐败,贪官污吏横行,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
  • 回答
    梁山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有自己的出身和故事,凑在一起倒也热闹非凡。可要说精简,真要下刀子,那可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这可不是小事,毕竟每个人都是作者费心塑造出来的。不过既然题目这么说了,咱就实话实说,说说哪些人或许可以“优化”一下。要说精简,首先得看这人对梁山大业的实际贡献有多大,是不是“可有可无”的存.............
  • 回答
    梁山一百零八将,替天行道,威震四方,最终挥师南征方腊。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事,在《水浒传》的描绘中,梁山好汉阵亡的数字却显得异常“保守”——仅仅五十九人。这数字一出,很多人都会纳闷,方腊的江山,尤其是他的起义军,真的如此不堪一击吗?还是说,这背后有什么我们忽略的细节?要解开这个谜团,咱得掰开了揉碎.............
  • 回答
    梁山泊的三个主要首领——王伦、晁盖和宋江,虽然都身处同一个江湖绿林之中,但他们对“义”的理解和实践却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不仅体现在他们的个人行为上,也直接影响了梁山泊的发展方向和最终结局。王伦:小圈子里的“义”,实用主义的狭隘保护王伦作为梁山泊最早的头领,他对“义”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一种“小团体利益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