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爱,死亡与机器人》第七集 《裂缝之外》?

回答
《爱,死亡与机器人》第七集,《裂缝之外》,是一部极具冲击力且引人深思的作品。它不是那种看完立刻能让你拍案叫绝,或者脑洞大开到无法理解的硬科幻,而是通过一种非常冷静、克制,甚至可以说是压抑的方式,探讨了我们最深层、最难以启齿的恐惧——存在的虚无和对自身意义的追寻。

剧情的冷静解剖:

故事围绕着一支精干的太空探索队展开,他们的任务是深入一个神秘的裂缝,去探究其内部的未知。听起来是标准的科幻冒险,但《裂缝之外》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不同于以往寻常的基调。这支队伍由几位经验丰富的宇航员组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技能,并且展现出了在极端环境下应有的冷静与专业。

当他们进入裂缝后,画风突变。这里没有绚丽的星云,没有奇形怪状的外星生物,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纯粹的寂静和单调。裂缝内部的视觉风格极简,色彩冷峻,甚至可以说有点朴素,这与我们通常想象中充满奇观的太空探索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刻意的“无聊”和“空洞”,恰恰是导演在为后来的戏剧性爆发做铺垫。

随着深入,裂缝开始以一种更加狡猾、更加精神层面的方式“攻击”队员们。它没有用实体攻击,而是通过一种“内视”的方式,放大队员们内心深处的恐惧、悔恨和孤独。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并非直接呈现这些情绪,而是通过一种“回溯”或者“重现”的方式,将队员们过去的一些关键时刻,一些让他们难以释怀的经历,以一种更加真实、更加具有压迫感的方式展现在他们眼前。

比如,那位资深队员,他经历了自己战友在过去一次任务中牺牲的场景,但这次重现,却被放大到了极致,让他亲身感受到那种无助和失去,仿佛他能够改变一切,却又无能为力。这种心理上的折磨,比任何物理上的伤害都要来得可怕。

而最核心的转折点,在于当他们发现裂缝的核心并非某个物理实体,而是一种“虚无”或者“空洞”。更令人恐惧的是,这种虚无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人类的意识、情感紧密相连。当队员们试图理解它,研究它的时候,他们反而被它所吞噬,或者说,被自己内心的空虚所吞噬。

主题的深刻挖掘:

《裂缝之外》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在于它触及了几个非常深刻的主题:

存在的虚无感(Existential Dread): 这是最显而易见的主题。裂缝作为一种物理上的“空无”,恰恰折射出人类内心深处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质疑。当我们剥离了社会身份、人际关系、物质追求,我们还剩下什么?如果宇宙是空虚的,我们的存在又意味着什么?裂缝提供了一个具象化的载体,让观众去思考这些终极问题。
记忆与悔恨的重负: 裂缝通过重现队员们的过往,揭示了我们如何被过去的经历所塑造,又如何被那些未能释怀的遗憾所困扰。那些我们试图遗忘的,那些我们想改变的,它们从未真正消失,而是在潜意识中积压,等待一个爆发的时机。这种“内心的裂缝”比外在的物理裂缝更加危险。
个体与群体的疏离: 尽管这是一支队伍,但裂缝展现的更多是每个人内心的孤独。队员们之间虽然有对话,有合作,但他们最终面对的是各自的心魔。这种个体层面的隔离,在极端环境下被进一步放大,暗示了即使身处人群,我们也可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对未知意义的追求与徒劳: 队伍的初衷是为了探索未知,寻找意义。然而,当他们面对的“未知”并非某种可以理解或征服的事物,而是一种纯粹的虚无时,他们的探索变得毫无意义。这种“意义的缺失”和“努力的徒劳”是影片最让人感到绝望的部分。

艺术手法的独到之处:

《裂缝之外》在艺术表现上也做得相当出色:

视听风格的营造: 如前所述,影片的视觉风格极简冷峻,色彩运用克制,反而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心理压迫感。没有惊悚的 Jump Scare,而是通过长时间的寂静、单调的环境音效,以及队员们紧张压抑的呼吸声,来制造一种难以言喻的恐惧。
象征意义的运用: 裂缝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象征。它可以代表宇宙的空虚,也可以代表我们内心的空洞,还可以代表我们对自身存在的困惑。宇宙飞船在裂缝中的渺小,象征着人类在浩瀚宇宙中的无力和渺小。
叙事节奏的把控: 影片的节奏非常缓慢,甚至可以说是拖沓,但这正是其精妙之处。它不像很多短片那样追求瞬间的刺激,而是通过缓慢的铺陈,让观众的情绪逐渐沉浸其中,最终在那种无声的绝望中达到高潮。

一些值得思考的解读:

《裂缝之外》的魅力在于其开放性的解读。你可以认为:

裂缝是一个物理现象,它能够读取并放大人类的负面情绪,最终将人逼疯。
裂缝是一种更高维度的存在,它以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与我们的意识互动,最终将我们同化。
裂缝根本不存在,这一切都只是宇航员们在极端环境下产生的集体幻觉,是他们内心深处压抑情绪的投射。

无论哪种解读,影片都成功地将观众带入了对自身存在和意义的深刻反思。

总结:

《裂缝之外》不是一部容易观看的短片,它没有提供轻松的娱乐,也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相反,它选择了一种更加诚实、更加残酷的方式,去直面人类内心深处最深层的焦虑。它用冷静的镜头语言和深刻的主题,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关于存在、关于孤独、关于意义的哲学思考。看完后,你可能会感到一丝寒意,一丝迷茫,但同时也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存在,以及在这个广阔而可能空虚的宇宙中,我们该如何安放自己。这正是《爱,死亡与机器人》系列最令人着迷之处——它不仅仅是动画,更是思想的容器,而《裂缝之外》无疑是其中一个极为精巧且发人深省的容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个人比较喜欢《天鹰座裂隙之外》这个标题翻译,本集改编自科幻小说家阿拉斯泰尔•雷诺的短篇小说《Beyond the Aquila Rift 》,爱死机中的另外一集《齐马的作品》也改编自他的原作小说。作者本身是研究人员出身,获得了天文物理博士学位并曾为欧洲空间研究和技术中心工作,所以作品立意和水准极高。这一集我自己刷了很多遍,第一遍看完我感到很惊悚,第二遍感到很迷幻,十遍以后感到惊悚恐怖又回味无穷,凄美蜃景消散后还原残酷的本质,倒吸一口凉气的同时又久久无法忘怀。本集的编剧非常优秀,不仅完全把握了原作的精髓,同时通过逼真的动画技术给观众呈现了震撼的视觉效果,背景音乐《Living in the shadows》更是让本剧增色不少,同时戛然而止的结尾又留下了悬念让人有很大的思考和猜想空间。由于电影的篇幅和时间的限制,编剧对原作的一些细节做了适当删减和改动,并且把一些原作的元素像宝藏一样分散埋藏在电影各部分镜头里,这也让没有了解过原作的观众对有些剧情有点难以理解。结合原作的设定再观看电影就会发现本片有很多值得发掘的隐喻和线索,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

故事的背景应该是在遥远的未来,人类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在太空中实现超光速旅行,凭借这一点人类开始在其他星球上建设聚居地,开展太空贸易,探索新的天体。宇宙飞船作为太空交通工具被广泛投入使用,在各个星球间运输人员和物资。但是这种旅行有一定的风险和差错率,并且这种旅行范围只在银河系的特定地域不能延展到其他星系,这点非常重要。

先引入几个原作中的设定

1、喘振点:由某个距今几万年或者更久的超古代外星高度发达的文明所创造的时空隧道网络的传送站点,有的人把它理解为虫洞这是不准确的,因为虫洞可以实现瞬移但是喘振点不行。它其实更像现实生活中的高速公路入口,进入了这个节点,飞船可以以一千倍的光速飞行,极大的缩短了太空航行时间,让人类能够在几个月内移动几百光年。这些传送点广泛的分布在各个星系,把所有传送点连接起来就像一个实现不同星系和天体间的快速移动地宇宙高速公路网络。后来由于某种不知名地原因这个外星文明灭绝了,可能是银河星爆之类的吧。但是这些传送站点的遗迹留了下来并且被人类探索到了,通过几百年的研究和破译人类逐渐掌握了一部分在不同传送点之间快速移动的方法,但是由于认知和科技水平的制约,所掌握的方法仅仅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并且仅限于银河系内的传送点(并且范围也不是全部银河系,只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在超过2个以上的传送点实现快速移动的时候会出现一定的差错率,更可怕的是有些差错率会导致飞船传送到一些目前人类目前科技无法到达的传送点。同时由于人类只掌握了银河系内的超光速旅行,那些分布在银河系外的传送点对人类来说仍然是认知领域的空白,河外星系现阶段仍然属于未知。

2、句法:在各个喘振点之间实现超光速移动,需要特定的指令才能开启,就像我们输入安全门密码正确以后安全门才会打开,编写这种指令比较复杂,特别是涉及到规划多个传送点形成传送路线的指令,这时就需要一些天赋异禀并且经过训练地类似于程序员一样的人编写这些指令。这种指令被称为“句法”这些程序员被称作为“句法师”,也就是每艘飞船上的领航员和舵手,一个优秀的句法师会凭借直觉规划正确的路线,找到捷径从而极大地缩短航行时间节约航行成本,蓝鹅号上的句法师就是苏茜。

3、星系泡:超新星爆炸产生的推力在宇宙间形成了无数个类似气泡一样的物质,这些气泡把不同天体包括在其中,包裹太阳系的星系泡被称为local bubble(本地泡)。气泡和气泡间有的相互连通有的相互分离。前面说到的人类掌握的喘振点传送只限于泡泡内部,也就是说人类只能在星系泡内航行,不能驶出泡泡外,但是不同的星系泡有相交的部分,飞船可以通过这些相交的部分进入其他星系泡。星系泡外部属于人类从未达到也无法理解地未知领域。就像你无法到达世界地图标注范围之外的地方,但是泡泡外仍然客观存在着超古代外星文明的传送点遗迹,前面提到的使用传送点产生的差错率会导致某些飞船被传送到这些未知领域的传送点。一旦被传送到泡泡外就再也无法回到已知领域,只能永远的滞留在那里。

4、天鹰座裂隙:在不同星系泡相交的部分,大量细微不透明的尘埃云会形成类似海底裂谷那样的一片漆黑的空洞,它们被叫做裂隙,天鹰座裂隙就是其中之一,它位于本地泡的边缘。因为构成裂隙的星际物质密度大,光线难以穿过,所以人类无法观测,也不知道裂隙后面有什么而这些裂隙又处于星系泡外部,所以裂隙成为了人类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的边界,裂隙之外的世界人类无法到达也无法理解。

5、调度站:人类建立在喘振点附近类似于宇宙空间站,相当于高速公路路口的检查站,每艘飞船句法师上传路线指令到调度站,再由调度站统一操作,把通过传送点的飞船传送到各自要去的地点。本集中出现的“方舟天使”调度站就是干这活的。

6、萨翁拉基空间站:一个距离地球15万光年之外的报废空间站在天鹰座裂隙之外,该空间站由超古代高级外星文明建立,目前已经废弃附近有喘振点传送门遗迹。在原作小说中该空间站位于大麦哲伦星系,已经属于河外星系了是银河系的邻居。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无法到达,属于未知领域。(人类连天鹰座裂隙都无法到达,更不要谈大麦哲伦星系了)主角的蓝鹅号飞船因为传送差错误入此地,由于人类没有完全掌握灭绝的外星文明的传送技术,所以无法操纵这里的传送门快速移动,而15万光年的距离无法凭借飞船自身航速驶回地球,所以主角被永远困在了这个废弃空间站。此外该星系最初由麦哲伦在环球航行的旅途中观测并记载在航海日志上,所以以麦哲伦的名字命名,众所周知麦哲伦在航海途中死于菲律宾的岛屿没有回到西班牙,所以流落到大麦哲伦星系是否也在暗示男主角的命运和麦哲伦一样有来无回呢?

7、人类的活动范围:目前人类已经走出了太阳系,并且能通过传送点在部分有星系泡包裹和联通的银河系天体间快速移动,但从未突破天鹰座裂隙,裂隙仍然是人类无法逾越的鸿沟。


下面来讲电视剧的细节






故事的开始,三位人类主角登场,船长汤姆、机械师雷、领航员苏茜。他们驾驶的蓝鹅号飞船完成了任务正准备返港回到地球。蓝鹅号处于喘振点传送门外的飞船长队之中,正等待进入传送点。(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场景让我想到了当年乘船过三峡大坝船闸的情景,前后都排满了要过闸的船,船闸大门缓缓的打开)从几人对话上来看这次传送是有一点小麻烦的(飞船的某个机器有点小故障),这也为后面埋下了伏笔。也许是众人思乡心切,也许单调乏味的太空旅行让人烦闷,总之大家都没有在意,老司机汤姆表示这点风险在控制范围内无关紧要并且传送门前排起的飞船长队令他感到厌烦,此刻的他连排队的时间都嫌长,当然不愿意花时间去排查隐患况且错过了这一趟又要等好久才能进入传送点。雷表示自己可以应付风险,(雷应该当过兵,脖子上挂着美军身份识别牌,俗称“狗牌”,不经意间的美国元素)苏茜表示自己的路线万无一失甚至还找到了一条捷径。总之,他们都想快点回家。然而一连串的蝴蝶效应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听着调度站摇篮曲的汤姆此刻不会想到不仅蓝鹅号的操作有偏差,方舟天使调度站的启动模式也出了偏差。

汤姆以为小故障顶多只会让飞船在传送过程中有一些小颠簸,所以在进入睡眠仓的时候还调侃调度站,让其唱一首缓慢撩人的摇篮曲帮助自己入眠。这里的“摇篮曲”也可以理解成一个小伏笔,后面汤姆因为无法接受真相星际蜘蛛给他编织虚拟梦境帮他沉睡的情节和这里的汤姆向调度站索要摇篮曲相呼应。



一阵警铃声响起,汤姆从太空舱苏醒。注意飘过的怀抱婴孩的圣母像这是电影中的一个象征,一共在剧中出现了三次。此时汤姆看到的窗外的维修船和小飞船拖拽的蓝鹅号是虫族蜘蛛制造的幻象不是真实的场景,目的是暂时稳住汤姆的心态让他以为只是简单的传送故障,修理一段时间就可以返回地球。


汤姆唤醒苏茜,注意此时的苏茜也是幻象,也可以说是汤姆的潜意识,注意苏茜的睡眠舱的的玻璃盖上有星星一类的涂鸦,(很符合领航员的身份,因为经常要凭借直觉和经验规划传送路线,这些星星符号肯能是她的图腾吧)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雷的睡眠舱玻璃盖里面也有美女喷绘。(美军在二战期间就喜欢在轰炸机上喷上美女图案,算是一种军旅文化,前面说过雷当过兵)这里也是一处伏笔,实际上苏茜和雷这时已经死了,死因就是他们在太空舱的玻璃盖上自己用涂料画涂鸦,小资情调害死人啊,喜欢彰显个性的恶果。一般飞船超光速旅行的时间是几个月,短时间这种涂料是没有危害的,所以船长汤姆默许了他们的这种行为。但是他们这次因为传送差错传送时间据推算应该是十多年(后期看到现实的汤姆的衰老程度也印证本次航行时间很长),长年累月密封的睡眠舱内,这些涂料颗粒的分子不断运动,最后堵住了睡眠舱的呼吸过滤系统最终导致了二人的死亡。这个细节必须看小说才能发现。



同时格瑞塔也是制造的幻象,告诉汤姆传输错误在王良四区的萨翁拉基空间站,只是偏离了原定路线的几光年。让汤姆知道这个错误的后果不严重。


这里格瑞塔暗示汤姆享受当下,已经暗暗显示了汤姆要学会接受现状。但是这里格瑞塔只告诉汤姆飞船维修在这里维修几周就可以返回。也就是平复汤姆情绪,在这里呆一段时间就可以回家了。

注意这句话,片尾也出现了这句话只不过说话的人换成了格瑞塔。可以看到蜘蛛编织的梦境起到了作用,在这个陌生的地方至少还有旧情人陪着自己。



前面蜘蛛通过窥探汤姆的记忆和经历,用格瑞塔试探汤姆,发现汤姆对家庭责任感并不是那么强,同时由于之前的安慰慢慢的起了作用,汤姆现在的情绪比较平稳,于是格瑞塔告诉汤姆这里离天鹰座裂隙很近,但是没有说是否在裂隙之外(汤姆作为船长,应该会联想之前说到的这里的坐标是王良四区从而意识到不对劲,因为之前他也和苏茜说过他不知道这个空间站,其实开始的时候汤姆就隐隐开始怀疑自己目前所处的坐标,只是因为对格瑞塔还是比较信任的没往深处想),同时用格瑞塔的口吻告诉汤姆当下才是最重要的,并且自己会一直陪着汤姆。

作为船长长年的漂泊令汤姆身心俱疲。格瑞塔一波回忆杀,诉说汤姆的“当年勇”,蜘蛛发了一波福利,二人一番云雨。








贤者时间的汤姆开始察觉到了不对,这里蜘蛛觉得铺垫地可以了,决定告诉汤姆一部分真相。汤姆得知了自己实际上处于离地球15万光年以外的地方,并且格瑞塔告诉他虽然只在太空舱里呆了几个月,但是地球上已经过了几百年(狭义相对论),即使回到了地球也已经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都已经不在。汤姆开始有点崩溃了,但是还能稳住自己。只是告诉格瑞塔你不如直接告诉我已经死了。(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一句诗“到乡翻似烂柯人”不过晋人王王质在山中砍柴偶遇两位仙人下棋,看完一局之后回到家乡,发现物是人非,询问他人才发现距离自己离开村子已经过了一百多年,父母都已不在,陪伴自己见证这一切的只有一把烂了木柄的斧头。“山中一日,世上千年”汤姆又何尝不是,只不过在这个距地球十五万光年以外的空间站陪伴汤姆的似乎只有“旧情人格瑞塔”)

当汤姆说到不如告诉自己已经死了的时候,这里格瑞塔的回答很有耐人寻味,“但是你没有,你在这里,和我在一起”我认为其实蜘蛛也在尝试,它的内心还是希望汤姆可以接受现实接受自己,所以想把这里真相一点一点透露给汤姆。如果仅仅只是对濒死者的临终关怀不可能一直暗示汤姆没有死,汤姆在这里。也不需要一直有意无意的引导汤姆找寻真相。


这里汤姆渐渐趋于理性了,开始怀疑格瑞塔的真实性了。格瑞塔声称同样的错误路线汤姆实际上并不信服。作为船长他应该知道这种因为同一路线错误相遇地概率实在是太小了。仅银河系内就有1000多亿天体,何况这里已经是河外星系了。在这里遇到老朋友的概率怕是比中500万的概率还要小。

这里格瑞塔又主动提出去飞船唤醒汤姆的朋友苏茜,也就是汤姆的怀疑的潜意识人格,这也印证了蜘蛛实际上是想向汤姆展现现实的。因为如果只是单纯的编织梦境,它大可不必去唤醒汤姆怀疑的意识。



于是二人回到了飞船,唤醒了苏茜,苏茜直接告诉汤姆那不是格瑞塔,并且夺过圣母像割伤了格瑞塔的颈部(圣母像再次出现),格瑞塔不得已扎了苏茜一针镇静剂让她再次沉睡。这里实际上苏茜就是汤姆在梦境和幻像中的潜意识。剧中汤姆的形象实际上代表潜意识里汤姆逃避的一面,而苏茜的形象则代表了潜意识里汤姆怀疑的一面。因为汤姆想逃避现实,不愿意接受路线错误导致回不了地球所以从一开始选择相信格瑞塔说的话,相信自己在王良四区,所以在开始才会和格瑞塔一起帮苏茜再次进入睡眠。这代表了汤姆潜意识里的逃避想法压抑住了怀疑的想法。去酒吧喝酒解忧,和格瑞塔欢好都是一种麻醉和逃避的手段。可是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汤姆潜意识中的怀疑想法开始逐渐占了上风,此时汤姆开始觉得这个格瑞塔有问题了。

而当汤姆问苏茜梦到了什么,苏茜突然变得暴怒,质问格瑞塔是谁,听了汤姆的解释之后,她吼道“汤姆,你这个该死的骗子!”,我认为这个骗子实际上指的是格瑞塔。并且吼道格瑞塔不是真的然后冲上去夺过圣母像攻击格瑞。苏茜作为汤姆的意识,说明汤姆回忆起之前的梦的片段,所以认出格瑞塔不是真实的。也说明了本剧中开始的梦境并不是汤姆第一次经历,之前蜘蛛就已经编织过梦境并且被汤姆识破,蜘蛛抹掉了汤姆的一部分记忆,但是没能完全删除,汤姆的潜意识还是有印象。同时也暗示了得知真相以后的汤姆异常的愤怒,根本不感谢蜘蛛为其造梦,反而把它视作为骗子和敌人。

同时格瑞塔告诉汤姆,“我们等一会再试,不管要试多少次”看似说的是苏茜,实则这句话是蜘蛛对汤姆说的,潜台词应该是,不管要尝试多少次,不管你怎样拒绝,我都会编织一个美妙的梦境来安慰你。蜘蛛真的很圣母心。汤姆第一次苏醒的时候雷并没有醒来还在睡眠舱内,只有苏茜醒来了,而雷和苏茜都是汤姆在梦境中的潜意识和人格,所以推测电视剧里开始汤姆的苏醒应该不是第一次,之前汤姆也应该经历过梦境,因为一个人刚刚开始到陌生环境中时,自我保护的潜意识应该非常活跃,雷和苏茜肯定都会跳起来质疑格瑞塔,雷的沉睡说明了汤姆经历过多次梦境后一部分潜意识被削弱,因为蜘蛛为了保护汤姆抹去了一些记忆。(无法完全抹去,还会有一些记忆碎片存在汤姆头脑里)



在睡觉时汤姆发现了格瑞塔刚刚还存在的颈部伤痕已经消失无踪,从理论上来说这是不可能地。汤姆此时能肯定面前的不是真的格瑞塔。汤姆开始越来越理性,由一开始的逃避到怀疑由怀疑到寻求真相。于是蜘蛛用格瑞塔之口说了实话,汤姆还在太空舱里,眼前的一切只是模拟图像,并且告诉他准确地点,目前身在天鹰座裂隙之外,也就是泡泡的外面,再也回不到地球了。






汤姆开始愤怒的寻求真相,蜘蛛以流泪的格瑞塔的形象告诉汤姆“我真的很在乎你,在乎所有来这里的迷茫灵魂”这应该是蜘蛛的真心话。蜘蛛编织的梦境也好,制造的幻象也好,还有善意的谎言其实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向汤姆传递一个信息“你目前在天鹰座裂隙之外,你再也回不了地球了,你将在此度过余生”。如果一开始直接告诉汤姆汤姆肯定接受不了,可能会选择自杀。所以蜘蛛一步一步地引导汤姆,希望以一种温和的方式让汤姆最终接受这个现实。

同时格瑞塔说你不知道我和多少迷失的灵魂经历过这些。(我这里没用台词里迷失的人,因为这里之前没有人类到达,汤姆是第一个人类)这句话也表明了蜘蛛不是第一次做这种“心理疏导”,之前应该也帮助意外流落到这里的外星种族接受现实适应这里,应该有成功的案例(接受现实并且存活下来),也有失败的案例(不愿意接受不能回到自己的星球的现实选择自杀),因为蜘蛛认为汤姆还没准备好接受 真相,那么蜘蛛肯定是根据他以往的经验说的这句话。在这里表现出不管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蜘蛛实际上承担了圣母的角色,安慰每一个来到这里的灵魂,不管他们是什么种族都一视同仁,为他们编织美好的梦境,与前面出现的圣母像相呼应。

当汤姆面对真相的时候,发现所谓的萨翁拉基空间站,不过是一个遍布蛛网的垃圾场,那个给他制造美好幻境的“人”居然是一只大蜘蛛。两位同伴都已死亡,自己是这里唯一的人类,汤姆崩溃了。这里的镜头处理很有意思,蜘蛛慢慢从黑暗里走来,开始是一个女性躯体的轮廓,等到光影褪去发现走出来的是一只相貌可怖的大蜘蛛,真的很反转。

关于蜘蛛本片有两处伏笔

5分30秒的场景玻璃杯反映出了格瑞塔是蜘蛛

第12分钟汤姆把格瑞塔推到玻璃上的时候画面闪现出了现实的场景



因为汤姆接受不了真相最终蜘蛛选择让汤姆再次沉睡,结尾汤姆又一次的苏醒了,伴随着living in the shadows的歌声响起,蓝鹅号舱门打开迷雾中格瑞塔走出来。现实与幻境不断闪回

格瑞塔:你好!汤姆

汤姆:格瑞塔?真的是你吗?

格瑞塔:见到你真好!汤姆

汤姆:发生了什么?

格瑞塔:这是萨翁拉基空间站,在王良四区

汤姆:王良四区?但…那偏离我们的路线好几光年

格瑞塔:是的,但至少这里还有个朋友

“至少这里还有个朋友”这句话与前面汤姆对格瑞塔说的“见到朋友真好”相呼应。

这是爱死机中我最喜欢的一集,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单程太空之旅,一个迷失太空的人类竭尽全力的寻找真相,一个虫族穷心尽力的掩藏真相。我们总希望成为第一个走到人类未曾到达的远方的人,因为这样我们的名字就有机会像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那样被人篆刻在记载人类伟大历险的史书上。剧中的汤姆很荣幸成为了到达天鹰座裂隙有史以来的第一位人类,同时也很不幸的沦为了太空失踪人口,这样的远方让人感到唏嘘和无奈,唯一让人感到一丝慰藉的是“至少这里还有个朋友”。看了汤姆的遭遇或许很多人就不会那么执着于奔向未知的远方了,有时候每天走同样的路去同样的地方平平淡淡的与家人相守也是一种幸福。

即便人类的科技如此发达,面对浩瀚无垠的太空我们仍如圣母像手中怀抱的婴孩,如此的渺小与无助。宇宙用亿万年的时间进化出人类,人类却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来理解文明,开拓太空,星辰扬帆,谈何容易。全文的背景围绕超古代外星文明留下的宇宙高速公路网络和传送门展开,因为这个外星文明的灭绝导致这些传送门成为遗迹,从原作来看不管是人类还是其他外星文明都仅仅只是掌握了一小部分这些传送门的使用方法,只能控制在泡泡里的传送门进行传送。对于因为差错不小心传送到泡泡外的飞船只能列为失踪。原因可能有1、泡泡里的传送门都登记备案了,泡泡外的传送门只是客观存在,它们数量和位置都是未知,只知道它们存在但是以人类的认知水平无法探测到他们,所以不可能去营救;2、人类没有掌握泡泡里与泡泡外的传送指令也就是句法,凭借飞船自身的速度无法超光速飞行,所以那些失踪的飞船飞不回来。

大麦哲伦星系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废弃的空间站传送点也就是萨翁拉基,后来因为超古代外星文明的灭绝,这个传送点逐渐废弃了,也没有人懂的这个传送门的使用方法。只有出现了传送差错才会来到这里,并且这里只能进不能出,来到了这里基本上就跟自己的世界和种族say goodbye了。蜘蛛作为虫族应该是早年间同样因为传送错误流落到此,它逐渐克服了自身的绝望凭借强大的精神能力生存下来,同时蜘蛛利用蛛网把流落到这里的飞船和废弃空间站连接起来做成了一个新的空间站,虽然卖相不那么好看。往后随着陆陆续续的不同星际种族迷航者降落到这里,蜘蛛一方面从他们的飞船上汲取在这里生存必须的补给和食物,毕竟不可能用爱发电。一方面根据这些星际种族的记忆进行图像模拟,根据每个生物自身的经历为他们编织梦境和幻像,引导他们逐渐接受现实在这里生存。同时通对这些迷茫灵魂的安抚蜘蛛自己也能获得一种满足感,毕竟在这种鸟不拉屎的遗忘之地能够有朋友,并且能够获取朋友的之前的生活经历也可以给自己带来一丝安慰。还有一点蜘蛛应该是这个空间站的国王或者宗教领袖之类的人物,毕竟这种精神读取并且3D图像投射的能力并不是谁都具备的,而且男主看到现实的场景都是由蜘蛛丝构建的这也侧面的说明了蜘蛛是这里的主宰。

关于汤姆的两位队员的死亡并不是蜘蛛杀死的,上文也说了是他们自己在睡眠舱玻璃上画画涂料导致的。汤姆就是唯一到达天鹰座裂隙的人类,苏茜是汤姆另一个人格的或者说是潜意识的投射,代表着寻求真相和怀疑,因为开场苏茜醒来得知路线偏离之后就喊着要看飞船日志和数据,表现了男主潜意识渴望寻求真相的一面。因为蜘蛛读取了汤姆的记忆,知道了他4年前在塔宁有个旧情人格瑞塔,于是在给汤姆投射的虚拟图像中安排了格瑞塔出场,他乡遇故知总是好的,汤姆选择相信格瑞塔,暂时压抑住了苏茜的潜意识。可是有个问题蜘蛛只能读取汤姆以前的记忆,无法读取未来的,所以营造出的幻象和梦境都是基于汤姆以前的经历,也就是说汤姆在蜘蛛投射的所有幻想中都能找到以前记忆的影子,而天鹰座裂隙是个汤姆以前没有来过的地方,这里不可能有自己以前生活的这么多点滴,所以蜘蛛制造的梦境迟早会被汤姆察觉出来是假的,蜘蛛自己也知道这一点,所以蜘蛛通过格瑞塔之口开始一点一点的告诉汤姆部分真相然后根据汤姆的反应来看汤姆能不能接受最终的真相,准备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告诉汤姆真相。但是汤姆最后急于找出真相,蜘蛛不得已下只能在不是最合适的时点展示给汤姆看,然后汤姆崩溃了。所以蜘蛛让汤姆再次沉睡,重新编织美丽的梦境,重新引导汤姆。蜘蛛实际上有点像一个心理治疗师最终目的是引导迷航者接受这个现实,并且在这里和自己一起生存下去。蜘蛛通过格瑞塔的口不断告诉汤姆活在当下就是这个意思,并且假格瑞塔之口告诉汤姆自己会陪他一起。

剧中多次出现的圣母像实际上代表蜘蛛,很多人觉得蜘蛛在扮演格瑞塔的过程中爱上了男主,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我们所说的“爱”也好,“善良”也罢,这些词汇都是由人类自身所定义和赋予的,爱适用于人类但对于虫族我认为不适用。蜘蛛的出发点应该是星际高等生物对其他种族的关怀和慈悲。相比于人类和其他外星种族蜘蛛无疑是强大的,首先它本身可以克服无法返回家园和种族的绝望,其次它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读取人的记忆并且投射虚拟的场景图像,最后蜘蛛并没有凭借这项能力在废弃的空间站奴役其他的星际种族,而是没有差别地给予不同外星种族的迷途者温暖和安慰给予他们甜美的梦境,这种情感类似于圣母对人类的爱。而同时蜘蛛也有类似人类悲悯的情感并且可以和汤姆通感,可以看到蜘蛛片尾又为汤姆造了一个新的梦,格瑞塔再次走进飞船的时候,疲倦的脸上闪着泪光,(原因可能是:1、蜘蛛感受到了汤姆面对真相时的崩溃和绝望;2、蜘蛛曾经通过格瑞塔对汤姆说过我不会伤害你,而汤姆的潜意识苏茜攻击了格瑞塔也就是蜘蛛,这一行为暗示汤姆见到格瑞塔的真面目之后把蜘蛛视为敌人伤了蜘蛛的心;3、汤姆可以在梦里获得麻醉和安慰,蜘蛛作为造梦者所以始终是清醒的,它知道自己造出来的梦再甜蜜也是假的,所以蜘蛛不仅要承受自己回不去家园的事实,还要背负沉醉梦中的星际迷途者的痛苦和悲伤,蜘蛛也很窝心)这种神色让我想起了教堂壁画中的耶稣和圣母玛利亚的脸庞,充满了神对世人的怜悯。另外发散性思维一下,那些历史上宗教里的神会不会本来就是外星人,他们施展的神迹或许就是外星种族的能力,在地球上以人形显现会不会也是一种模仿人类的图像虚拟投射就像蜘蛛把自己投射成格瑞塔。

关于隐喻:真正能够穿越时空的唯有“精神”和“爱”,蜘蛛的肉身虽然也和其他迷航者一样被禁锢在萨翁拉基空间站,但是它的精神却可以自由的探索整个宇宙,正因为如此蜘蛛通过解读迷航者的记忆了解不同的星际文明,把满目狼藉的废弃空间站投射成“流淌着奶和蜜的伊甸园”,让这些迷失的灵魂得以安放其中。在某种程度上精神最终超越了冰冷孤寂的宇宙。而蜘蛛为汤姆营造梦境的基础是汤姆心底的人类之爱,蜘蛛利用格瑞塔和汤姆的情人之爱,汤姆和妻子之间的爱(小说最后蜘蛛让汤姆在梦境中返回地球,回到了妻子身边)作为羁绊抚慰汤姆的心灵让生命得以在这里延续。这是否是在暗示哪怕是鸿蒙未辟宇宙洪荒的尽头,哪怕相隔着十五万光年的距离,哪怕世界毁灭认识崩塌,爱仍然可以抵达,斗转星移时空变幻,爱仍然存在,爱永不消逝。在某种程度上也契合了《爱,死亡和机器人》的标题。

关于结局我认为有几种可能最好的一种是汤姆在幻境中逐渐接受了余生在这里度过的现实,与这些外星种族一起生存;第二种是既接受不了梦中的虚幻,又接受不了残忍的现实最终自我了断;第三种是一直躺在睡眠仓里,活在蜘蛛编织的梦境之中,假装自己不知道真相(因为在梦里呆久了必然会察觉到梦是假的,但是假装不知道这是梦就可以一直活在梦里);第四种是不断的在蜘蛛编织的美梦里寻找真相,因为蜘蛛曾通过格瑞塔说过不管要试多少次都会继续,所以只要汤姆不死,又不接受现实和梦境,蜘蛛会不断的编织新的梦境,但是可以想像新的梦境会更加容易被汤姆识破,因为蜘蛛毕竟无法删除汤姆关于之前的梦境,这一点可以从苏茜在谈到做梦的时候突然攻击格瑞塔,因为记起了之前的梦境中格瑞塔是假的。不管哪一种结局我觉得都是悲剧,所以我认为本剧结尾的时机是最好的没有说任何一种结局,只让人感觉的宇宙的浩瀚和迷幻,这种时候与其拨开迷雾追求可怖的真相不如享受虚假的欢愉。

这种处境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一天有一个人走进森林里,碰到了一只老虎,它很害怕于是拼命的跑,老虎在后面拼命的追,一直追到悬崖边。那个人觉得留在这一定被老虎追上吃掉,跳下悬崖也一样没命,与其这样不如赌一把于是他终身一跃,很幸运他被悬崖中间一棵树的树干挂住了,一时半回死不了。可这时他往下一看有一只狮子蹲在那,接着他听到了“吱吱”的声音,他拨开树叶一看,原来是两只老鼠在那一直啃树干,这么啃下去过几个钟头树干肯定会断。这时他突然看到树枝上有一串果子 ,他摘了一颗放进嘴里,感觉好甜。汤姆就像那个困在悬崖上的人而蜘蛛给了他一串果子。

男主到了这里就注定回不去,余生都将随着这宇宙棺材一起腐烂,这样残酷的事实我想换做是任何人都无法承受。是该追寻可怖的真相最后丧失生存的欲望,还是该沉醉幻梦得以延续生命之火,这二者相比究竟哪个对汤姆更好,我不知道。蜘蛛实际上也没有回答,它选择让男主进入虚拟世界,一点一点的把真相透露给他。如果他无法接受,也可以选择一直待在梦境里度过余生。圣母将孩童环抱于怀的雕像多次出现,实际上是蜘蛛通过编织梦境将汤姆护于怀中的隐喻,就像母亲会抱着重病的孩子轻哼着摇篮曲告诉他一切都会好起来,就像将军在战前对着士兵们演讲告诉他们勇气会让他们存活到最后,蜘蛛做了它能做的一切,哪怕一遍又一遍。它知道不可能送汤姆回地球,但它尽自己所能挖掘汤姆过往生活中的美好,编织美丽的梦境,虽然这些美好不过是往日经历的幻象与对残酷现实的逃离。但至少这里还有一个愿意为他做这些事的朋友。在宇宙的终点,世界的尽头,真实与虚幻,真相与谎言已经不再重要。人类永远无法通过已知的认识来战胜未知领域,在醇酒般的幻梦中度此一生也许对主角来说是是最好的归宿。

卡尔萨根曾说“宇宙实在太大,如果只有我们人类,好像有点太浪费空间了。”各种外星种族因为传送差错而在这“不可能达到之地”产生交集,文明的交汇以这样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发生在这个绝望的星际棺材里,这究竟是一种讽刺还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user avatar

这个外星蜘蛛为什么不在梦境中以他能接受的外星人形象来慢慢让他适应呢,一定要以他女朋友的形式。试想一下,如果是个类似科幻片中的外星人形象,那么男主接受起来应该难度不大,然后再逐渐变成真实模样。直接从美女到蜘蛛还是让人无法一下接受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爱,死亡与机器人》第七集,《裂缝之外》,是一部极具冲击力且引人深思的作品。它不是那种看完立刻能让你拍案叫绝,或者脑洞大开到无法理解的硬科幻,而是通过一种非常冷静、克制,甚至可以说是压抑的方式,探讨了我们最深层、最难以启齿的恐惧——存在的虚无和对自身意义的追寻。剧情的冷静解剖:故事围绕着一支精干的太.............
  • 回答
    《爱,死亡与机器人》这个系列短片,就像一颗颗精心打磨却又风格迥异的宝石,散落在浩瀚的科幻与奇幻宇宙中。它不是那种能让你看完一口气,然后立刻得出“好”或“不好”结论的作品,它的魅力在于那股子让人捉摸不透,又忍不住一探究竟的劲儿。首先,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无疑是它极致的视觉风格。每一集都像是邀请了不同的顶.............
  • 回答
    《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啊,这话题有点意思。第一季当年横空出世,那叫一个惊艳,各种风格混搭,脑洞大开,把科幻、奇幻、惊悚玩得飞起,而且画风多变,每一集都是一场视觉盛宴,所以大家对第二季的期待值简直是拉满了。那么,第二季到底怎么样呢?得分开来说,不能一概而论。优点方面,依然有闪光点: 技术依旧牛.............
  • 回答
    大卫·芬奇的新剧集《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三季第十二集《古鱼复苏》(Jibaro)绝对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即便是在芬奇一向以“暗黑美学”著称的众多作品中,这一集也显得尤为特别,甚至可以说是“惊艳”。要评价这一集,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拆解。首先,视觉上的极致冲击力。 《古鱼复苏》的动画风格是其最直.............
  • 回答
    关于《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的评价,可以说是毁誉参半,甚至很多人认为它不如第一季。当然,这主要还是基于个人口味,毕竟这是一部风格极其多样的合集。不过,如果要仔细聊聊,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入手,看看它到底好在哪里,又让人觉得差在哪里。首先,制作水准方面,依然是无可挑剔的。 Netflix 的钱确实花.............
  • 回答
    也门政府军与胡塞武装之间发生的这场惨烈冲突,造成四十人死亡,这无疑是也门持续多年的冲突中又一个令人心痛的章节。这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是无数生命的消逝,更是也门这个饱受战乱的国家走向和平道路上的又一次沉重打击。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一条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一场冲突都意味着痛苦的加剧。政府军与胡塞.............
  • 回答
    死亡空间系列,这可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宝贝。我第一次接触它,大概是在一个昏暗的房间里,伴随着屏幕上那令人窒息的血腥和压抑的音效,我整个人都被吸进去了。这系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它那种极致的“生存恐怖”感,不是那种跳出来吓你一跳的廉价惊吓,而是那种深入骨髓的、让你感觉无时无刻不在危险边缘的恐惧。氛围感.............
  • 回答
    《死亡搁浅》在 TGA 2017 的那支预告片,至今依然是我回味无穷的一段游戏影像。它不像很多预告片那样直白地告诉你玩法或者故事的核心冲突,而是用一种极其克制却又充满力量的方式,构建了一个笼罩着神秘、疏离和希望的宏大叙事框架。看完之后,你可能会有很多疑问,但同时也会被一种难以言喻的触动,深深吸引。首.............
  • 回答
    嘿,你听说了吗?《死亡搁浅》这游戏,就是那个小岛秀夫弄的,终于要上 PC 了!而且时间定在今年夏天,感觉挺靠谱的。这事儿,我觉得怎么说呢,挺有意思的。首先,从玩家的角度来看,绝对是好事。 《死亡搁浅》在 PS4 上刚出的时候,就话题性十足。有人觉得它逼格高,有人觉得它无聊透顶,但无论怎么说,它都触及.............
  • 回答
    《死亡搁浅》这款游戏,刚一出来就好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万千涟漪。评价它,就像在评论一件前卫艺术品,有人视若珍宝,有人皱眉不解。我个人觉得,它是一款极具野心,也因此充满了争议,但绝对值得一玩的游戏。首先,它最显著的标签就是“硬核送货模拟器”。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劝退,但正是这种“模拟”的极致,构.............
  • 回答
    《死亡搁浅》之所以被玩家戏称为“基建游戏”,并非偶然,而是其核心玩法机制在玩家群体中产生的独特共鸣和衍生解读。这种解读的背后,是对游戏“送货”这一基础任务之外,玩家们自发构建起的一套庞大、精细、且充满社交互动色彩的“基建”体系的认知。从“送货”到“基建”的演变:玩家创造力的释放初次接触《死亡搁浅》的.............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突破百万是一个极其沉重且意义非凡的数字,它标志着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对美国造成的巨大损失。要评价这一数字,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原因、影响、教训以及未来展望。一、令人心痛的数字:一个时代的悲剧百万人的生命消逝,这不仅仅是一个统计数字,而是无数个家庭的破碎,无数个生命的戛.............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特别是死亡人数突破九万,总感染人数累计超过一百五十万,这是一个令人心痛且发人深省的数字。它不仅是一个冷冰冰的统计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破碎,是无数生命的不幸逝去。当这个数字首次触及九万时,就已经意味着我们失去了近十万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可能是父母、子女、朋友,也可能是普通的陌.............
  • 回答
    捷克反疫苗歌手Petr Muk 在感染新冠病毒后不幸去世,而根据一些报道,他的死因可能与他长期以来公开反对疫苗接种,甚至在病情加重后也拒绝接受相关治疗有关。这样的事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值得我们深入地去评价和反思。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和医疗方式的权利,这包括是否接种疫苗.............
  • 回答
    纽约市最近推出的官方“监督吸毒点”,也就是所谓的“安全使用空间”或“减低伤害中心”,这绝对是一个石破天惊的举动,在美国还是头一遭。这事儿一出来,立刻就在社会上激起了巨大的争议和讨论。要评价这个措施,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支持者的观点,他们觉得这事儿太重要,太及时了。你想啊,现在美国因为.............
  • 回答
    美国新冠死亡人数超过 70 万,这是一个极其沉重且具有深远影响的数字,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评价和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统计数字,它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破碎、无数个生命的消逝、以及社会在应对这场前所未有危机时所经历的挑战和反思。一、人道主义的悲剧和生命的价值: 无法估量的生命损失: 70.............
  • 回答
    一位博士生因鼻中隔手术而死亡,这无疑是一场令人心痛的悲剧。对于这样一个严重的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评价和反思,以期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一、 事件的悲剧性与社会影响 生命的陨落: 最直接的评价是,这是一个年轻生命在追求学业和健康的过程中不幸逝.............
  • 回答
    英国新冠死亡人数突破10万,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抛出“我们真的做了我们能做的一切”的论调,这番话无疑触碰了公众情绪的敏感神经,也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和争议。要评价这句话,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所反映的政策、现实以及公众的感受。首先,让我们审视“我们真的做了我们能做的一切”这句话.............
  • 回答
    萧山医院新生儿死亡事件引发的家属打砸医院事件,是一起令人痛心且复杂的社会事件。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理解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深层原因和多方责任。事件的表象与冲击:首先,当务之急是承认这是一场悲剧。无论原因如何,一个新生命的逝去本身就是对一个家庭的沉重打击。家属在极度悲伤和无助的情况下,.............
  • 回答
    《一百天后死亡的鳄鱼》这部漫画,刚开始看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它有点平淡无奇,甚至有点无厘头。一个普通的鳄鱼,每天过着没什么特别的日子,吃东西、玩游戏、和朋友聊天……然后,突然有一天,他被告知自己只剩下100天可活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设定,却能激起不少人的共鸣。为什么呢?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吧。首先,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